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明谨
李雪锋
+3 位作者
陈世清
胡清
王芳
曾玉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5456-5458,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OP)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IGF-I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OP)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IGF-I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IGF-I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组OP发病率增高,与IGF-I水平降低导致骨形成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血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代谢
骨密度/生理学
骨质疏松/病理生理学
人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绝经后妇女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远方
曹亚飞
+1 位作者
卿茂盛
王立新
《中医正骨》
2007年第7期9-10,共2页
为探讨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
为探讨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骨钙素(BGP),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及BGP的不同,并分析MDA、SOD与BG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DA与BGP呈负相关(r=-0.404,P<0.01),SOD与BGP呈正相关(r=0.333,P<0.01);骨质疏松组的MDA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升高而SOD含量降低(P<0.01);骨质疏松组的BGP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降低(P<0.05和P<0.01)。表明活性氧与成骨细胞密切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而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提示活性氧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活性氧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生理病理学MDA
SOD
BCP/血清
成骨细胞
相关性
临床研究
绝经后妇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心结合因子α_1基因修饰MSCs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伟民
傅祖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2-264,268,共4页
目的:以去势大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以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刺激作用和基因治疗机制。方法:5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去势后给药实验组(Cbfα1...
目的:以去势大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以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刺激作用和基因治疗机制。方法:5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去势后给药实验组(Cbfα1基因修饰MSCs植入组:(G1),去势组(G2)和对照组(G3),并将术后第4、10和16定为实验周。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总碱性磷酸酶(总AKP)和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以及骨生物力学检测(BMT)。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动态观测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G1在去势后4~16周BGP和骨AKP明显高于G2。而骨吸收指标:尿PYD和DP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骨形成表面(FS)和骨小梁体积比(TBV),骨小梁平均厚度(MTT)较G2明显升高,尤其是TBV和FS,这种差异在第10周最为显著。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第16周)骨矿化沉积速率(MAR)逐渐增加。骨吸收表面(RS)与G2比较在所有实验周均无差异。BMT值4~16周明显高于G2。结论:Cbfα1基因修饰MSCs可刺激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活跃增生,促进骨形成与骨转换速率代谢平衡。并可使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病理生理学
骨生成
转染
@核心结合因子α1基因
大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明谨
李雪锋
陈世清
胡清
王芳
曾玉琴
机构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5456-545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OP)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IGF-I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IGF-I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组OP发病率增高,与IGF-I水平降低导致骨形成减少有关。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血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代谢
骨密度/生理学
骨质疏松/病理生理学
人类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Type 2/bloo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metabolism
osteoporosis
/
physiopathology
Bone Density/physiology
Humans
分类号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绝经后妇女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远方
曹亚飞
卿茂盛
王立新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医院
出处
《中医正骨》
2007年第7期9-10,共2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局基金项目(编号:200204230)
文摘
为探讨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骨钙素(BGP),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及BGP的不同,并分析MDA、SOD与BG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DA与BGP呈负相关(r=-0.404,P<0.01),SOD与BGP呈正相关(r=0.333,P<0.01);骨质疏松组的MDA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升高而SOD含量降低(P<0.01);骨质疏松组的BGP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降低(P<0.05和P<0.01)。表明活性氧与成骨细胞密切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而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提示活性氧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活性氧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生理病理学MDA
SOD
BCP/血清
成骨细胞
相关性
临床研究
绝经后妇女
Keywords
osteoporosis
/
physiopathology
,MDA,SOD,BGP/serum,osteoblast,correlation,clinical study,postmenopausal women
分类号
R580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心结合因子α_1基因修饰MSCs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伟民
傅祖植
机构
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2-264,268,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编号D2008 2801)
文摘
目的:以去势大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探讨以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刺激作用和基因治疗机制。方法:5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去势后给药实验组(Cbfα1基因修饰MSCs植入组:(G1),去势组(G2)和对照组(G3),并将术后第4、10和16定为实验周。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总碱性磷酸酶(总AKP)和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以及骨生物力学检测(BMT)。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动态观测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G1在去势后4~16周BGP和骨AKP明显高于G2。而骨吸收指标:尿PYD和DP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骨形成表面(FS)和骨小梁体积比(TBV),骨小梁平均厚度(MTT)较G2明显升高,尤其是TBV和FS,这种差异在第10周最为显著。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第16周)骨矿化沉积速率(MAR)逐渐增加。骨吸收表面(RS)与G2比较在所有实验周均无差异。BMT值4~16周明显高于G2。结论:Cbfα1基因修饰MSCs可刺激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活跃增生,促进骨形成与骨转换速率代谢平衡。并可使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改善。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病理生理学
骨生成
转染
@核心结合因子α1基因
大鼠
Keywords
osteoporosis
Postmenopausal/
physiopathology
Osteogenesis Transfection @Core-binding factor α1 Rats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孙明谨
李雪锋
陈世清
胡清
王芳
曾玉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绝经后妇女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林远方
曹亚飞
卿茂盛
王立新
《中医正骨》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核心结合因子α_1基因修饰MSCs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作用研究
李伟民
傅祖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