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1
作者 陆向荣 陆大明 +2 位作者 蒋梁华 陆振良 徐雪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 肩关节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郭维潇 李斌 +1 位作者 刘春风 王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使用OBS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40.3±11.6)岁;手术采用改...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使用OBS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40.3±11.6)岁;手术采用改良Judet入路9例,微创入路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0,4.0)d。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简易版上肢功能评分(quickDASH)对术后疗效评价进行量化。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30.1±12.0)个月随访。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6.3±32.0)min,术中出血量为(178.3±50.3)mL。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23/23),骨折愈合时间为4.0(3.0,4.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治愈,无其他不良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1.7±3.0)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为(10.4±3.6)分,优良率91.3%(21/23)。结论采用OBS治疗肩胛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固定组合灵活多变,更加个性化,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骨折固定术 肩关节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两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林鸿彪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OBS组(采用OBS治疗,82例)和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82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OBS组(采用OBS治疗,82例)和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82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14.1±1.3)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OBS组均少(短)于钢板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OBS组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肩关节Nee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B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近,但OBS具有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锁定钢板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任云峰 赵烽 +4 位作者 熊鹰 吴桐 王杰 肖甲宇 杨慧勤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骨钩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例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接...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骨钩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例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接组23例,钢板组23例。临床评估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恢复工作时间、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桥接组(38.48±9.82)min,钢板组(59.57±11.91)min;术中出血量桥接组平均(33.70±8.95)ml,钢板组(57.17±15.73)ml;切口长度桥接组(4.34±0.64)cm,钢板组(8.91±1.12)cm;平均恢复工作时间桥接组(12.17±2.39)周,钢板组(15.78±2.79)周;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桥接组为(80.74±3.60)分,钢板组为(76.78±3.58)分,以上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更具优势。而术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桥接组为(90.26±2.58)分,钢板组为(88.87±3.09)分;术后并发症桥接组2例,钢板组2例,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骨钩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缩小手术切口方面较锁骨钩钢板有优势,并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工作,是治疗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锁骨钩钢板 内固定 Rockwood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赵东阳 崔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5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US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US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OBS组采用OBS治疗,重建钢板(RP)组采用RP治疗.比...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US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US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OBS组采用OBS治疗,重建钢板(RP)组采用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主动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结果OBS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R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RP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R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S组的主动活动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4.93±0.65)d、(55.31±7.13)d,均短于RP组的(10.37±2.65)d、(82.33±9.9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OBS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RP组,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上举活动度均大于R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P相比,采用OBS治疗USF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及肩关节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固定术 肩关节
原文传递
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马天勇 王德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9-4606,共8页
背景: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已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固定方式,然而髓内钉松动移位、钉尾软组织激惹等问题突出。部分带锁髓内钉手术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应用。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有待设计出一种新型髓内固定产品... 背景: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已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固定方式,然而髓内钉松动移位、钉尾软组织激惹等问题突出。部分带锁髓内钉手术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应用。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有待设计出一种新型髓内固定产品来减少这些问题。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青年志愿者的锁骨CT数据通过相关软件建立锁骨中段横行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骨折内固定原则,分别组装成锁定板、桥接内固定系统和钛制弹性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最后使用ANSYS 15.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和数据处理,比较各模型锁骨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最大Von Mises应力及最大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不同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应力分布与钛制弹性钉固定类似,髓内连接棒在骨折断端附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异同点是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外锁定处出现次级应力集中,使桥接内固定系统组整体应力较钛制弹性钉组更分散;②轴向压缩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组锁骨最大Von Mises应力为251.96 MPa,高于其他两组;骨折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33.79 MPa,低于其他两组;悬臂弯曲、顺/逆时针扭转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组锁骨和骨折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小于钛制弹性钉组而大于锁定板组;③不同载荷下,3组中植入物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出现在骨折端附近,其中钛制弹性钉的应力峰值最大,桥接内固定系统次之,锁定板最小;④不同载荷下,各组中锁骨的最大位移均在锁骨远端,其中钛制弹性钉组中锁骨远端及骨折端的位移峰值最大,桥接内固定系统组次之,锁定板组及无损锁骨较小;⑤提示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髓内固定 桥接内固定系统 髓内钉 锁定板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刘峰 杨永强 +2 位作者 吕晓峰 李阳杰 朱庭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45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21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应用OBS经改良stoppa入路进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应用重建钢板经髂腹股沟切口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45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21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应用OBS经改良stoppa入路进行手术治疗,B组患者应用重建钢板经髂腹股沟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骨折复位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98.54±19.21)min短于B组的(121.54±25.12)min,术中出血量(458.28±94.21)ml少于B组的(673.18±94.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5.24%,高于B组的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BS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野暴露充分、创伤小的优点,且术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下载PDF
桥接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短期研究
8
作者 吴桐 任云峰 +4 位作者 耿承奎 张英杰 张仲子 肖甲宇 熊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680-683,共4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最常用的是锁定接骨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套新型内固定器械,其用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时间并不长。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髓内固定与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最常用的是锁定接骨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套新型内固定器械,其用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时间并不长。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髓内固定与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采用桥接系统和锁定接骨板治疗的83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17~69岁,平均(42.6±10.7)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成两组:桥接组45例,接骨板组38例。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结果:桥接组手术时间(55.5±12.5)min,低于接骨板组(61.5±12.9)min;术中出血量(32.3±11.9)ml,低于接骨板组(63.7±13.3)ml;切口长度(6.9±0.9)cm,低于接骨板组(9.6±1.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患者术后12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92.5±2.8)与接骨板组(91.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感染、骨折延时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发生率比较,桥接组2.2%(1例)低于接骨板组7.9%(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与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前者切口更小,操作更简便,且降低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微创 髓内固定
下载PDF
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石林 钟文龙 +4 位作者 郭再冉 杨瑞芳 卢承印 张磊 王新卫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关节感染诊疗中心采用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的27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彻底清创后采用桥... 目的探讨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关节感染诊疗中心采用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的27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彻底清创后采用桥接组合外固定系统联合抗生素人工骨填充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钉道感染发生率,末次随访根据慢性骨髓炎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31个月,平均(27.97±1.68)个月;骨愈合时间8~12个月,平均(9.74±1.16)个月;外固定佩戴时间12~15个月,平均(13.61±0.94)个月;钉道感染发生率14.8%(4/27)。3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行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后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髓炎均未复发,痊愈18例,好转9例。结论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具有损伤小、多维固定、方便佩戴、临床疗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固定系统 外固定 胫骨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侧卧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辅助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蔡超 赵梁 +2 位作者 林建辉 宋卫 郑明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辅助桥接内固定系统(ortho-bridge system,OBS)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2019...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辅助桥接内固定系统(ortho-bridge system,OBS)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住入院的31A2型(2018 AO/OTA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3例)和对照组(B组:23例),A组采用侧卧位下行PFNA术并应用OBS辅助固定外侧壁;B组采用侧位下单纯行PFNA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随访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 2组共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个月,2组手术时长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6.9%)明显高于B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3,P=0.002);B组随访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43.5%)明显高于A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P=0.024)。结论辅助OBS能通过重建外侧壁解剖结构,降低复位难度,提高PFNA术成功率,疗效可靠,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31A2型 辅助桥接内固定系统 侧卧位
下载PDF
桥接组合系统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曦 张建平 +4 位作者 刘武华 石岩 方翔 徐永清 何晓清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系统实现精确截骨缩短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2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均采用桥接组合系统行尺骨短缩术(USO)。女14例,男11例;年龄(43.2±10.1)岁。术前根据...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系统实现精确截骨缩短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2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均采用桥接组合系统行尺骨短缩术(USO)。女14例,男11例;年龄(43.2±10.1)岁。术前根据患者CT结果规划手术,制定个性化截骨方案。术中先将桥接组合系统固定于尺骨,按照术前规划截骨,通过桥接组合系统加压闭合截骨间隙后锁定螺钉固定。记录截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指标,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3.5±1.2)个月;所有患者尺骨变异获得矫正,截骨端愈合,无成角、旋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腕关节疼痛VAS评分[2.0(1.0,2.0)分]较术前[6.0(5.0,6.5)分]显著下降,腕关节Mayo评分[(85.4±8.9)分]、握力[(39.4±1.2)kg]、腕关节屈-伸(111.9°±12.6°)、旋前-旋后(133.2°±15.7°),尺-桡偏(35.3°±2.8°)活动度均较术前[(69.2±13.3)分、(31.3±5.2)kg、102.0°±16.0°、128.0°±15.5°、32.2°±2.8°]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系统可以优化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行USO的过程,纠正尺骨变异,避免旋转、成角等并发症,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尺骨 截骨术 尺骨撞击综合征 桥接组合系统 尺骨正向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