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
侯增谦
潘桂棠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93
|
|
2
|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 |
夏林圻
张国伟
夏祖春
徐学义
董云鹏
李向民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31
|
|
3
|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 |
侯增谦
杨岳清
曲晓明
黄典豪
吕庆田
王海平
余金杰
唐绍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37
|
|
4
|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形成地质环境 |
顾连兴
胡受奚
于春水
李宏宇
肖新建
严正富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97
|
|
5
|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 |
张德全
丰成友
李大新
徐文艺
阎升好
佘宏全
董英君
崔艳合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74
|
|
6
|
论博格达俯冲撕裂型裂谷的形成与演化 |
顾连兴
胡受奚
于春水
吴昌志
严正富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57
|
|
7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 |
侯增谦
宋玉财
李政
王召林
杨志明
杨竹森
刘英超
田世洪
何龙清
陈开旭
王富春
赵呈祥
薛万文
鲁海峰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59
|
|
8
|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
李荣社
计文化
赵振明
陈守建
孟勇
于浦生
潘小平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5
|
|
9
|
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 |
何国琦
刘德权
李茂松
唐延龄
周汝洪
|
《新疆地质》
CAS
CSCD
|
1995 |
99
|
|
10
|
北祁连中段早古生代双向俯冲-碰撞造山模式剖析 |
左国朝
吴汉泉
|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
1997 |
98
|
|
11
|
中国构造-地层大区划分新方案 |
张克信
潘桂棠
何卫红
肖庆辉
徐亚东
张智勇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李锦轶
赵小明
邢光福
王永和
尹福光
郝国杰
张长捷
张进
龚一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0
|
|
12
|
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
沈传波
梅廉夫
徐振平
汤济广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1
|
|
13
|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 |
罗照华
魏阳
辛后田
詹华明
柯珊
李文韬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81
|
|
14
|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盆地形成 |
赵海玲
邓晋福
陈发景
胡泉
赵世柯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68
|
|
15
|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及其研究的新起点 |
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01 |
65
|
|
16
|
论东天山觉罗塔格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
陈富文
何国琦
李华芹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3 |
71
|
|
17
|
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的四维结构构造特征 |
刘树根
李智武
曹俊兴
刘顺
邓宾
王国芝
邓斌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5
|
|
18
|
岩浆铜镍矿与钒钛磁铁矿的过渡类型——新疆哈密香山西矿床 |
王玉往
王京彬
王莉娟
彭晓明
惠卫东
秦全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7
|
|
19
|
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 |
刘正宏
刘雅琴
冯本智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
2000 |
57
|
|
20
|
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
冯庆来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