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庄子——中国文学的奠基者
被引量:
3
1
作者
魏秀艳
高云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8-62,共5页
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 ,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对中国文学有着开启之功 :崇尚自然 ,维护人的自然性情 ,成为中国启蒙文学的渊源 ;他的审美情感 ,开拓了诗的疆域 ,与《诗经》、《楚辞》鼎足而三 。
关键词
庄子
文学
奠基
启蒙文学
诗歌之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燮诗学的两个理论支点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铁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7,共7页
《原诗》这部诗学专著将"两端论"与"相济论"作为两个理论支点,不仅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在清初诗论家叶燮诗学中一以贯之,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两端论"注重以一分为...
《原诗》这部诗学专著将"两端论"与"相济论"作为两个理论支点,不仅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在清初诗论家叶燮诗学中一以贯之,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两端论"注重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济论"强调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思想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畸、胶固一偏等问题进行纠偏与中和。二者互融共存,使得叶燮诗学自成体系,对后世诗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两端论
相济论
理论支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燮《原诗》论纲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惠文
刘浏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29-36,共8页
叶燮是清代初期重要诗论家之一,其《原诗》是一部阐述诗歌原理与发展变化的专论。叶燮诗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即自主创新,而其所云“变又不能背离正”,即自主创新不能违背思想上的儒家道统和审美上的风雅传统。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正变
才胆
识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歌、古谣谚: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源头
被引量:
1
4
作者
金春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问题,历来文学史注重强调诗与骚两大源头。而在诗三百之外仍出现与“诗”同时发生或更早传唱的古歌、古谣谚。这些流传千载的口头文学,质朴天然、寓意深厚。从艺术手法与乐歌形式上看,其六义兼备,句式多样,已初具...
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问题,历来文学史注重强调诗与骚两大源头。而在诗三百之外仍出现与“诗”同时发生或更早传唱的古歌、古谣谚。这些流传千载的口头文学,质朴天然、寓意深厚。从艺术手法与乐歌形式上看,其六义兼备,句式多样,已初具唐前及初唐诗歌的基本创作模式。其中,带有警示性的谚语,采入诗词,成为诗词中的典故。从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看,古歌、古谣谚可与诗、骚并提,实为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歌
古谣谚
六义兼备
乐歌形式
诗歌源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入生存世界的本源——论贾平凹的写作哲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阎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8-102,共5页
黄土地是西北作家们写作的共同的根源性的事实 ,贾平凹的写作深刻地表现出了人与大地本源的亲密状态。他不仅仅构建了一个艺术世界 ,更是构建了一个意义澄明、与本源灵性相通的诗意的存在世界。本文否定了所谓理性与感性对立紧张的二元...
黄土地是西北作家们写作的共同的根源性的事实 ,贾平凹的写作深刻地表现出了人与大地本源的亲密状态。他不仅仅构建了一个艺术世界 ,更是构建了一个意义澄明、与本源灵性相通的诗意的存在世界。本文否定了所谓理性与感性对立紧张的二元论的流行观点 ,认为贾平凹不存在保守的、感情上指向静态的“桃花源”的乡土回归的现象 ,而恰恰表现了黄土高原人家本真的苦乐追寻 ,向着存在的意义奋力进取的动态事实 ,以及人们对生存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追寻
乡土
本真
艺术世界
大地
本源
存在
澄明
事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诗话的起源
6
作者
李湛渠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 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著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 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著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诗话中最早的系统的"论辞"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起源
论事类
论辞类
<<尚书尧典>>
<<论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燮《原诗》的“中和”之美
7
作者
王向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5-47,共3页
叶燮"中和"的美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具体概念范畴的运用上,更体现在整体诗学思想的宏观建构上,文章主要从"中和"思想内涵的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因中致和,一是和而不同。
关键词
《原诗》
因中致和
和而不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诗》本体缺失与本土文论建设
8
作者
杨家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6-18,共3页
综合叶燮《原诗》的研究资料发现,关于其本体的论述,形成了"胸襟"本体论、"气"本体论、"理"本体论、唯物主义本源论、主客体系统本体论等,这充分说明叶燮《原诗》的本体是不确定的,从而导致他的诗学体系...
综合叶燮《原诗》的研究资料发现,关于其本体的论述,形成了"胸襟"本体论、"气"本体论、"理"本体论、唯物主义本源论、主客体系统本体论等,这充分说明叶燮《原诗》的本体是不确定的,从而导致他的诗学体系不完备。由此反思中国文论的失语现状,可以从确立核心范畴、加强理论推阐、创新文论话语三个方面,来进行本土文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本体
失语
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燮《原诗》的审美现代性浅析
9
作者
崔悦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1期66-70,共5页
叶燮的《原诗》是一部自成体系的诗学著作,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独特性,突破了中国古典诗学以感性为主的传统。以“变”为核心观念和方法论基础,叶燮的《原诗》在开放性的文学发展论、以“情”为核心的文学创作论、审美的与历史的相结合...
叶燮的《原诗》是一部自成体系的诗学著作,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独特性,突破了中国古典诗学以感性为主的传统。以“变”为核心观念和方法论基础,叶燮的《原诗》在开放性的文学发展论、以“情”为核心的文学创作论、审美的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论中体现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并因此成为沟通古今文论和美学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
审美现代性
文学发展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批评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燮《原诗》创作主体论探赜
10
作者
王若尘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60-65,共6页
叶燮《原诗》中提出的创作主体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文论特色,强调以“我”为主,以创作主体的才、胆、识、力为框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将明清诗歌创作由向古人、向他者的外向性取法,转化为向“在物”之穷尽万有与“在我...
叶燮《原诗》中提出的创作主体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文论特色,强调以“我”为主,以创作主体的才、胆、识、力为框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将明清诗歌创作由向古人、向他者的外向性取法,转化为向“在物”之穷尽万有与“在我”之穷尽此心的自主性创造。这标志着中国诗歌理论演进方向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创作主体论
才、胆、识、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概念移植中的矛盾——谈《原诗》中的“理事情”
11
作者
王晓雯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32-34,共3页
叶燮《原诗》的体系性在当代大受推崇,其中"理事情"概念尤其受到重视。考虑到"理事"概念本身是哲学上的范畴,本文就试图从概念移植的角度,具体分析在哲学理性力量和言志缘情的诗论传统角力下《原诗》理论矛盾的生成...
叶燮《原诗》的体系性在当代大受推崇,其中"理事情"概念尤其受到重视。考虑到"理事"概念本身是哲学上的范畴,本文就试图从概念移植的角度,具体分析在哲学理性力量和言志缘情的诗论传统角力下《原诗》理论矛盾的生成,并审视其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概念移植
矛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画一律”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12
作者
王宏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2-64,共3页
"诗画一律"的提出与近体诗和山水画的兴起有密切关系。近体诗和古体诗相比,由于篇幅短小,为提高抒情效果必须通过景物刻画营造意境、以此为媒介来抒情。当诗歌重视对景物传神的描写时,其表现方式与山水画趋于一致。因此,"...
"诗画一律"的提出与近体诗和山水画的兴起有密切关系。近体诗和古体诗相比,由于篇幅短小,为提高抒情效果必须通过景物刻画营造意境、以此为媒介来抒情。当诗歌重视对景物传神的描写时,其表现方式与山水画趋于一致。因此,"诗画一律"更精确的表述是,近体诗与山水画在推崇状物传神和不尽之意这两方面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同源
意境
诗画一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记》: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
13
作者
文爽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395-415,共21页
作为儒家关于音乐的经典性文本,《乐记》是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这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在诗歌起源论上,主张诗乐同源于人心感于外物;在诗歌的生成表现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性情通”,强调诗声与人之性情、气质性格之间的相互关...
作为儒家关于音乐的经典性文本,《乐记》是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这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在诗歌起源论上,主张诗乐同源于人心感于外物;在诗歌的生成表现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性情通”,强调诗声与人之性情、气质性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诗歌的观世功能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政通”,强调诗声对世情政治的反映作用;在诗歌的政教功能论上,主张“诗以声为教”,强调诗声陶养性灵、风化邦国的政教作用;在诗声的性质规范和美感规范上,追求“雅正平和”与“声如贯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明代诗学
以声论诗
诗乐同源
儒教
原文传递
高丽文学家李奎报的诗画观探究
14
作者
杨雅琪
马金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54,142,共9页
李奎报的诗画观具有东方诗学的审美特色,诗书画兼美是其诗画一体关系主张的理论基础。在此之上,李奎报重视诗画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诗能够帮助画传意,画能够增加诗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还关注到蓄画人对诗与画的作用,阐释了蓄画人的审美...
李奎报的诗画观具有东方诗学的审美特色,诗书画兼美是其诗画一体关系主张的理论基础。在此之上,李奎报重视诗画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诗能够帮助画传意,画能够增加诗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还关注到蓄画人对诗与画的作用,阐释了蓄画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对诗与画的创作与流传具有深刻的影响。李奎报也是首次在诗与画的蓄藏关系上提出明确见解的高丽文人,这一点是中朝理论家们少有论及的。并且,李奎报强调诗与画的共同追求是达意传神,强调人物画应求“心”,写形为次,传神为首,以神赋形才是创作人物画的真谛。景物画重视“真态”,即超越实景实物的真实,是景的意境与物的传神,是真而有味。题诗常以拟人绘物,以丰富想象赋予景物灵动之感。强调诗歌创作应以意为主,追求自然;反对蹈袭,学诗要学其气其神而非外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奎报
诗画同源
诗画蓄藏
诗画传神
东方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燮《原诗》所举杜诗四例疏解
15
作者
张广林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9-62,68,共5页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需要结合杜甫诗歌的原文作全面理解。本文以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诠》为参照对四句诗例作详细疏解,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原诗》的诗学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杜诗
诗语
隐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蔡桢《词源疏证》与近代《词源》笺注
16
作者
李桂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张炎《词源》,上卷述音律,下卷主要述词学理论。《词源疏证》是《词源》的全集笺注本。与仅笺注音律的郑文焯《词源斠律》、仅笺注词论的夏承焘《词源注》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其笺注特色博采众长,融古今词乐百家,精辟独到,是一本笺注精...
张炎《词源》,上卷述音律,下卷主要述词学理论。《词源疏证》是《词源》的全集笺注本。与仅笺注音律的郑文焯《词源斠律》、仅笺注词论的夏承焘《词源注》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其笺注特色博采众长,融古今词乐百家,精辟独到,是一本笺注精湛、搜辑宏富,胜于陈能群《词源笺释》的笺注本。《词源》笺注本集中于近代,既体现近代重视其音律的研究,又体现其在近代词学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源疏证》
《词源斠律》
《词源笺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余达父诗歌创作渊源探析
17
作者
周敬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47-53,共7页
余达父生活于清末至民国中叶,其诗深受百年家学、晚清诗风和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影响,沉郁劲健,笔力兀傲;用典宏深,声调高朗,内容、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特征。他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是贵州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之...
余达父生活于清末至民国中叶,其诗深受百年家学、晚清诗风和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影响,沉郁劲健,笔力兀傲;用典宏深,声调高朗,内容、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特征。他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是贵州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文章从百年家学渊源、传统文化滋养、清末诗风熏染、诗友文朋砥砺四个方面探析余达父诗歌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达父
诗歌渊源
家学
传统
环境
交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譬喻论诗——论叶燮《原诗》的说诗方式
18
作者
邹欣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76-81,共6页
叶燮《原诗》多采用譬喻论诗。凡山川动植,人事万象,都被纳入其批评话语之中,造成其论诗"词胜于意"、"纵横博辨"之特色。其以喻说诗,抓住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微妙关联,使其诗学理论在得以充分表达的同时,还具有诗意...
叶燮《原诗》多采用譬喻论诗。凡山川动植,人事万象,都被纳入其批评话语之中,造成其论诗"词胜于意"、"纵横博辨"之特色。其以喻说诗,抓住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微妙关联,使其诗学理论在得以充分表达的同时,还具有诗意言说的意味。诗学批评传统及对话体的论说方式保证了其以喻论诗的可能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取譬
对话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诗歌发展史观探究
19
作者
杨晖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明代是中国诗学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开始有了诗歌发展史观的自觉。王世贞的“衰中有盛,盛中有衰”、胡应麟的“诗以代变”“格以代降”的思想影响了许学夷诗歌发展史观念的形成。许学夷在历时性的宏观视野上,以理势观为出发点,以正变为主...
明代是中国诗学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开始有了诗歌发展史观的自觉。王世贞的“衰中有盛,盛中有衰”、胡应麟的“诗以代变”“格以代降”的思想影响了许学夷诗歌发展史观念的形成。许学夷在历时性的宏观视野上,以理势观为出发点,以正变为主线,在自律与他律的交织中,呈现出诗体“正”“变”“亡”的演变逻辑,并在否定之否定中表现出“诗体代变”的特征。他对诗歌演变路径的分析、“理势观”的表达、“他律”与“自律”的阐释,全面呈现其诗史观念。他批评公安诗学,继承与发展了王世贞与胡应麟的诗史思想,为清代诗歌发展史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诗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许学夷生平与《诗源辩体》的刊刻及影响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4,共7页
许学夷是晚明江南最有影响的诗论家之一。他不为官、不从商,潜心诗学,倾其一生之力创作完成了《诗源辩体》,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许学夷一生居于民间,既不依附权贵,也不攀附学术权威,显示出...
许学夷是晚明江南最有影响的诗论家之一。他不为官、不从商,潜心诗学,倾其一生之力创作完成了《诗源辩体》,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许学夷一生居于民间,既不依附权贵,也不攀附学术权威,显示出“负气而多傲”的性格特征与独立精神;《诗源辩体》两个版本刊刻的艰难过程,正是因他的“草根”身份与不依附权贵的品性所致。虽然《诗源辩体》在清代影响有限,但并不能掩盖它的学术价值以及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刊刻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中国文学的奠基者
被引量:
3
1
作者
魏秀艳
高云斌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8-62,共5页
文摘
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 ,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对中国文学有着开启之功 :崇尚自然 ,维护人的自然性情 ,成为中国启蒙文学的渊源 ;他的审美情感 ,开拓了诗的疆域 ,与《诗经》、《楚辞》鼎足而三 。
关键词
庄子
文学
奠基
启蒙文学
诗歌之源
Keywords
Zhuang
Zi
Literature
Foundation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The
origin
of
poetr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燮诗学的两个理论支点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铁青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7,共7页
文摘
《原诗》这部诗学专著将"两端论"与"相济论"作为两个理论支点,不仅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在清初诗论家叶燮诗学中一以贯之,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两端论"注重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济论"强调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思想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畸、胶固一偏等问题进行纠偏与中和。二者互融共存,使得叶燮诗学自成体系,对后世诗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两端论
相济论
理论支点
Keywords
Ye
Xie
the
origin
of
poetry
Contradiction
theory
Moderation
theory
Theoretical
pivots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燮《原诗》论纲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惠文
刘浏
机构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29-36,共8页
文摘
叶燮是清代初期重要诗论家之一,其《原诗》是一部阐述诗歌原理与发展变化的专论。叶燮诗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即自主创新,而其所云“变又不能背离正”,即自主创新不能违背思想上的儒家道统和审美上的风雅传统。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正变
才胆
识力
Keywords
Yexie
The
origin
of
poetry
staying
right
while
changing
talent
courage
insight
and
competence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歌、古谣谚: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源头
被引量:
1
4
作者
金春媛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宋大曲源流研究”(17CZW022)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当代广东高校诗词教育研究”(2016GXJK141)
文摘
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问题,历来文学史注重强调诗与骚两大源头。而在诗三百之外仍出现与“诗”同时发生或更早传唱的古歌、古谣谚。这些流传千载的口头文学,质朴天然、寓意深厚。从艺术手法与乐歌形式上看,其六义兼备,句式多样,已初具唐前及初唐诗歌的基本创作模式。其中,带有警示性的谚语,采入诗词,成为诗词中的典故。从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看,古歌、古谣谚可与诗、骚并提,实为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源头。
关键词
古歌
古谣谚
六义兼备
乐歌形式
诗歌源头
Keywords
Ancient
songs
Ancient
ballads
and
proverbs
The
combination
of
Liuyi
The
form
of
the
poetry
The
origin
of
poetry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入生存世界的本源——论贾平凹的写作哲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阎峰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摘
黄土地是西北作家们写作的共同的根源性的事实 ,贾平凹的写作深刻地表现出了人与大地本源的亲密状态。他不仅仅构建了一个艺术世界 ,更是构建了一个意义澄明、与本源灵性相通的诗意的存在世界。本文否定了所谓理性与感性对立紧张的二元论的流行观点 ,认为贾平凹不存在保守的、感情上指向静态的“桃花源”的乡土回归的现象 ,而恰恰表现了黄土高原人家本真的苦乐追寻 ,向着存在的意义奋力进取的动态事实 ,以及人们对生存根基。
关键词
贾平凹
追寻
乡土
本真
艺术世界
大地
本源
存在
澄明
事实
Keywords
origin
of
poetry
dualism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诗话的起源
6
作者
李湛渠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文摘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 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著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诗话中最早的系统的"论辞"之作。
关键词
诗话起源
论事类
论辞类
<<尚书尧典>>
<<论语>>
Keywords
origin
of
poetry
on
content
on
for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燮《原诗》的“中和”之美
7
作者
王向荣
机构
绥化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5-47,共3页
文摘
叶燮"中和"的美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具体概念范畴的运用上,更体现在整体诗学思想的宏观建构上,文章主要从"中和"思想内涵的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因中致和,一是和而不同。
关键词
《原诗》
因中致和
和而不同
Keywords
"
origin
of
poetry
"
harmony
due
to
being
moderate
harmony
with
variat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诗》本体缺失与本土文论建设
8
作者
杨家海
机构
长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6-18,共3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3d023)
文摘
综合叶燮《原诗》的研究资料发现,关于其本体的论述,形成了"胸襟"本体论、"气"本体论、"理"本体论、唯物主义本源论、主客体系统本体论等,这充分说明叶燮《原诗》的本体是不确定的,从而导致他的诗学体系不完备。由此反思中国文论的失语现状,可以从确立核心范畴、加强理论推阐、创新文论话语三个方面,来进行本土文论建设。
关键词
原诗
本体
失语
话语
Keywords
the
origin
of
poetry
ontology
aphasia
word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燮《原诗》的审美现代性浅析
9
作者
崔悦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1期66-70,共5页
文摘
叶燮的《原诗》是一部自成体系的诗学著作,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独特性,突破了中国古典诗学以感性为主的传统。以“变”为核心观念和方法论基础,叶燮的《原诗》在开放性的文学发展论、以“情”为核心的文学创作论、审美的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论中体现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并因此成为沟通古今文论和美学的桥梁。
关键词
《原诗》
审美现代性
文学发展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批评论
Keywords
The
origin
of
poetry
aesthetic
modernity
literary
development
theory
literary
creation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燮《原诗》创作主体论探赜
10
作者
王若尘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60-6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与逻辑进程”(17XZW019)。
文摘
叶燮《原诗》中提出的创作主体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文论特色,强调以“我”为主,以创作主体的才、胆、识、力为框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将明清诗歌创作由向古人、向他者的外向性取法,转化为向“在物”之穷尽万有与“在我”之穷尽此心的自主性创造。这标志着中国诗歌理论演进方向的新变。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创作主体论
才、胆、识、力
Keywords
YE
Xie
origin
of
poetry
creation
subject
theory
talent
bravery,knowledge
and
power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概念移植中的矛盾——谈《原诗》中的“理事情”
11
作者
王晓雯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32-34,共3页
文摘
叶燮《原诗》的体系性在当代大受推崇,其中"理事情"概念尤其受到重视。考虑到"理事"概念本身是哲学上的范畴,本文就试图从概念移植的角度,具体分析在哲学理性力量和言志缘情的诗论传统角力下《原诗》理论矛盾的生成,并审视其得失。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概念移植
矛盾
Keywords
Ye
Xie
The
origin
of
poetry
concept
transplantation
contradiction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画一律”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12
作者
王宏林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2-64,共3页
文摘
"诗画一律"的提出与近体诗和山水画的兴起有密切关系。近体诗和古体诗相比,由于篇幅短小,为提高抒情效果必须通过景物刻画营造意境、以此为媒介来抒情。当诗歌重视对景物传神的描写时,其表现方式与山水画趋于一致。因此,"诗画一律"更精确的表述是,近体诗与山水画在推崇状物传神和不尽之意这两方面是相通的。
关键词
诗乐同源
意境
诗画一律
Keywords
co-
origin
of
poetry
and
music
artistic
imagery
harmony
of
poetry
and
painting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记》: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
13
作者
文爽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395-415,共21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诗学‘声解’传统研究”(17ZWC001)
文摘
作为儒家关于音乐的经典性文本,《乐记》是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这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在诗歌起源论上,主张诗乐同源于人心感于外物;在诗歌的生成表现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性情通”,强调诗声与人之性情、气质性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诗歌的观世功能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政通”,强调诗声对世情政治的反映作用;在诗歌的政教功能论上,主张“诗以声为教”,强调诗声陶养性灵、风化邦国的政教作用;在诗声的性质规范和美感规范上,追求“雅正平和”与“声如贯珠”。
关键词
《乐记》
明代诗学
以声论诗
诗乐同源
儒教
Keywords
The
Book
of
Music
Ming
Dynasty
poetics
commenting
on
poetry
in
terms
of
sound
the
same
origin
of
poetry
and
music
Confucian
Edific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丽文学家李奎报的诗画观探究
14
作者
杨雅琪
马金科
机构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54,14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WW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89)。
文摘
李奎报的诗画观具有东方诗学的审美特色,诗书画兼美是其诗画一体关系主张的理论基础。在此之上,李奎报重视诗画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诗能够帮助画传意,画能够增加诗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还关注到蓄画人对诗与画的作用,阐释了蓄画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对诗与画的创作与流传具有深刻的影响。李奎报也是首次在诗与画的蓄藏关系上提出明确见解的高丽文人,这一点是中朝理论家们少有论及的。并且,李奎报强调诗与画的共同追求是达意传神,强调人物画应求“心”,写形为次,传神为首,以神赋形才是创作人物画的真谛。景物画重视“真态”,即超越实景实物的真实,是景的意境与物的传神,是真而有味。题诗常以拟人绘物,以丰富想象赋予景物灵动之感。强调诗歌创作应以意为主,追求自然;反对蹈袭,学诗要学其气其神而非外在形式。
关键词
李奎报
诗画同源
诗画蓄藏
诗画传神
东方诗学
Keywords
Yi
Kyubo
common
origi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intersec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spiritual
conveying
of
poetry
and
painting
Eastern
poetics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I3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燮《原诗》所举杜诗四例疏解
15
作者
张广林
段宗社
机构
南郑县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9-62,68,共5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中‘法’的形态与理论的现代阐释研究"(10BZW028)
文摘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需要结合杜甫诗歌的原文作全面理解。本文以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诠》为参照对四句诗例作详细疏解,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原诗》的诗学意旨。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杜诗
诗语
隐喻
Keywords
Ye
Xie
the
origin
of
poetry
Du
Fu's
poetry
poetry
language
metaphor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蔡桢《词源疏证》与近代《词源》笺注
16
作者
李桂芹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与校勘之学"(09YJA870012)
文摘
张炎《词源》,上卷述音律,下卷主要述词学理论。《词源疏证》是《词源》的全集笺注本。与仅笺注音律的郑文焯《词源斠律》、仅笺注词论的夏承焘《词源注》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其笺注特色博采众长,融古今词乐百家,精辟独到,是一本笺注精湛、搜辑宏富,胜于陈能群《词源笺释》的笺注本。《词源》笺注本集中于近代,既体现近代重视其音律的研究,又体现其在近代词学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词源疏证》
《词源斠律》
《词源笺释》
Keywords
Explanations
to
origin
of
poetry
Ci
Yuan
Jiao
Lv
Ci
Yuan
Jian
Shi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达父诗歌创作渊源探析
17
作者
周敬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委政法委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47-53,共7页
基金
毕节学院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研究"(12XZW034)
文摘
余达父生活于清末至民国中叶,其诗深受百年家学、晚清诗风和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影响,沉郁劲健,笔力兀傲;用典宏深,声调高朗,内容、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特征。他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是贵州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文章从百年家学渊源、传统文化滋养、清末诗风熏染、诗友文朋砥砺四个方面探析余达父诗歌渊源。
关键词
余达父
诗歌渊源
家学
传统
环境
交游
Keywords
Yu
Dafu
origin
of
poetry
Family
Literature
Tradition
Literature
Environment
Traveling
Writing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譬喻论诗——论叶燮《原诗》的说诗方式
18
作者
邹欣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76-81,共6页
文摘
叶燮《原诗》多采用譬喻论诗。凡山川动植,人事万象,都被纳入其批评话语之中,造成其论诗"词胜于意"、"纵横博辨"之特色。其以喻说诗,抓住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微妙关联,使其诗学理论在得以充分表达的同时,还具有诗意言说的意味。诗学批评传统及对话体的论说方式保证了其以喻论诗的可能与可行。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取譬
对话体
Keywords
Ye
Xie
Yuan
Shi(The
origin
of
poetry
)
metaphor
the
dialogue
mode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诗歌发展史观探究
19
作者
杨晖
机构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许学夷《诗源辩体》的原创性研究”(21ZWA003)。
文摘
明代是中国诗学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开始有了诗歌发展史观的自觉。王世贞的“衰中有盛,盛中有衰”、胡应麟的“诗以代变”“格以代降”的思想影响了许学夷诗歌发展史观念的形成。许学夷在历时性的宏观视野上,以理势观为出发点,以正变为主线,在自律与他律的交织中,呈现出诗体“正”“变”“亡”的演变逻辑,并在否定之否定中表现出“诗体代变”的特征。他对诗歌演变路径的分析、“理势观”的表达、“他律”与“自律”的阐释,全面呈现其诗史观念。他批评公安诗学,继承与发展了王世贞与胡应麟的诗史思想,为清代诗歌发展史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诗史观
Keywords
Xu
Xueyi
A
Probe
into
the
origin
and
Styles
of
poetry
view
of
poetry
histo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学夷生平与《诗源辩体》的刊刻及影响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晖
机构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4,共7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许学夷《诗源辩体》的原创性研究”(21ZWA003)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清初江南诗学建构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0SJZDA018)
江南大学2022年无锡史、江南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研究项目“清明江南诗学典籍研究”。
文摘
许学夷是晚明江南最有影响的诗论家之一。他不为官、不从商,潜心诗学,倾其一生之力创作完成了《诗源辩体》,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许学夷一生居于民间,既不依附权贵,也不攀附学术权威,显示出“负气而多傲”的性格特征与独立精神;《诗源辩体》两个版本刊刻的艰难过程,正是因他的“草根”身份与不依附权贵的品性所致。虽然《诗源辩体》在清代影响有限,但并不能掩盖它的学术价值以及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刊刻
影响
Keywords
Xu
Xueyi
Probe
into
the
origin
and
Styles
of
poetry
publication
influe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庄子——中国文学的奠基者
魏秀艳
高云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叶燮诗学的两个理论支点
李铁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叶燮《原诗》论纲
刘惠文
刘浏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古歌、古谣谚:中国古典诗歌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源头
金春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沉入生存世界的本源——论贾平凹的写作哲学
阎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诗话的起源
李湛渠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叶燮《原诗》的“中和”之美
王向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原诗》本体缺失与本土文论建设
杨家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叶燮《原诗》的审美现代性浅析
崔悦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叶燮《原诗》创作主体论探赜
王若尘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概念移植中的矛盾——谈《原诗》中的“理事情”
王晓雯
《柳州师专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诗画一律”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王宏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乐记》: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
文爽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14
高丽文学家李奎报的诗画观探究
杨雅琪
马金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叶燮《原诗》所举杜诗四例疏解
张广林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蔡桢《词源疏证》与近代《词源》笺注
李桂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余达父诗歌创作渊源探析
周敬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譬喻论诗——论叶燮《原诗》的说诗方式
邹欣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诗歌发展史观探究
杨晖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许学夷生平与《诗源辩体》的刊刻及影响
杨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