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灵芝使用的起源考古学 被引量:25
1
作者 袁媛 王亚君 +6 位作者 孙国平 王烨然 曹丽娟 沈岳明 袁冰 韩东 黄璐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80-1188,共9页
通过实地考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G1~G5),且均出土于文化层灰坑.经^(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田螺山遗址出土的G1样本距今约6817±44年,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G2样本距今约5379±59年,... 通过实地考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G1~G5),且均出土于文化层灰坑.经^(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田螺山遗址出土的G1样本距今约6817±44年,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G2样本距今约5379±59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的G5样本距今约4508±50年,分别属于河姆渡早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经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根据担孢子表观形态鉴定G1~G5样本为担子菌纲灵芝属真菌.河姆渡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史前灵芝与双鸟木雕头饰、玉器等巫用文物一起出土,推测当时巫已经在使用灵芝.史前灵芝样本的发现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从汉朝推进到距今6800年,伴随着早期农业的形成,人们对具有灵芝外观的真菌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孢子 中药起源 本草考古 新石器时期
原文传递
中医古典文献中“阴阳”的源流与翻译 被引量:21
2
作者 兰凤利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2,共4页
中医学继承、发挥了《周易》的阴阳思想。中医古典文献中的"阴阳"主要是指哲学意义上的"阴阳",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有具体的医学所指,如指男女、性生活、阴经阳经、阴邪阳邪、阴气阳气等等。"阴阳"... 中医学继承、发挥了《周易》的阴阳思想。中医古典文献中的"阴阳"主要是指哲学意义上的"阴阳",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有具体的医学所指,如指男女、性生活、阴经阳经、阴邪阳邪、阴气阳气等等。"阴阳"含义的确定是高度依赖于语境的。"阴阳"的翻译亦应视其具体的含义而定,不可一概音译为yin and y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源流 中医学 古典文献 翻译
原文传递
中医“火”源流考 被引量:19
3
作者 谢冠群 韩春雯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1-594,共4页
在漫长的中医药理论历史发展进程中,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对火的研究,火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文章通过对火的源流进行追溯,认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火"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提出了多种火的概念以及火的治则;宋金元时... 在漫长的中医药理论历史发展进程中,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对火的研究,火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文章通过对火的源流进行追溯,认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火"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提出了多种火的概念以及火的治则;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火"理论的全面发展阶段,认识到了火与体质的关系及气虚所致的阴火;明清时期是中医"火"理论的不断完善阶段,医家从正反两方面衡量了火的利弊。近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火的认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须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火的实质,这样才能真正揭开中医火的神秘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流 文献研究 中医
原文传递
从中医理论与治法的角度探讨心身疾病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龙龙 黄雅慧 +2 位作者 何丹 徐洋 裴瑞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069-3073,共5页
心身疾病是当前临床中遇到的最为广泛的一类疾病,与之相关的心身医学也成为21世纪最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医学疾病谱的悄然转变,促使现代医学对与人息息相关的心理及社会层次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中发现,中医的“形神合一”与“天... 心身疾病是当前临床中遇到的最为广泛的一类疾病,与之相关的心身医学也成为21世纪最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医学疾病谱的悄然转变,促使现代医学对与人息息相关的心理及社会层次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中发现,中医的“形神合一”与“天人一体”等理论与心身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如出一辙。心身医学概念虽然早已提出,但作为新兴学科,当前的认识仍有待提高,治疗手段亦相对匮乏,因此有必要学习传承千年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包括中药汤剂、情志疗法、祝由疗法及五音疗法在内的各种中医疗法。现代中医也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与心身医学相融合,使中医学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心身疾病 心身医学 理论渊源 中医疗法 疾病谱 形神合一 天人一体
下载PDF
“同气相求”的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挺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同气相求为中医学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源于气一元论思想。这种思维方法在构建中医五行藏象体系、阐释中医病因理论、指导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的使用等诸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同气相求 中医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双心疾病的新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宁阳 周春桐 +6 位作者 马原 王佳 高子雁 李铭桀 梁茂新 任路 李国信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8-952,共5页
梳理中医古今文献对双心疾病的研究经验总结,发现目前双心疾病的研究较宽泛,缺乏对具体发病人群及其辨证特点的精准研究。笔者查阅近10年的临床文献发现双心疾病更易发生在女性围绝经期,并且基于上述古籍及文献研究,创新提出基于“脏腑... 梳理中医古今文献对双心疾病的研究经验总结,发现目前双心疾病的研究较宽泛,缺乏对具体发病人群及其辨证特点的精准研究。笔者查阅近10年的临床文献发现双心疾病更易发生在女性围绝经期,并且基于上述古籍及文献研究,创新提出基于“脏腑-八纲-气血”辨证论治围绝经期的双心疾病患者,发现心肾阳虚致气滞血阻是本病的关键病机,治疗以补肾温阳、活血养心为原则,总结目前经验效果较好的经典方剂,探索治疗双心疾病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围绝经期 中医源流 心肾阳虚 补肾温阳 活血养心
原文传递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之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广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讨论和比较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源于父母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一身之气。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桥或气。因而在中医学中,不能说人体生命是... 讨论和比较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源于父母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一身之气。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桥或气。因而在中医学中,不能说人体生命是由人体内之气生成的,而应坚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并逐渐淡化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命本原说 中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瓜蒌与天花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
8
作者 薛紫鲸 陈光 +3 位作者 张丹 郭龙 郑玉光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2-74,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对经典名方所用瓜蒌和天花粉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按照年代次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将其果实以“栝楼”为主流正名,“瓜蒌”为其音转,根...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对经典名方所用瓜蒌和天花粉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按照年代次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将其果实以“栝楼”为主流正名,“瓜蒌”为其音转,根或其根的制品自宋代《本草图经》以来,以“天花粉”为主流正名。均以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为主流基原。栝楼与栝楼根在汉代已分别入药,自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已经明确其皮、子、茎、根各自功效有别;瓜蒌以完整果实入药,九月至十月成熟后采收,悬挂阴干,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成熟、个大、皮厚柔韧、橙黄色、糖性足者为佳;古代瓜蒌的炮制方法多为捣碎或连皮、子切丝,或将其加工为瓜蒌饼、瓜蒌霜。天花粉以根入药,十一月至十二月采收,除去外皮,晒干,其品质以入土深、块大、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腻、筋脉少者为佳,并认为生于卤地者有毒。天花粉的炮制方法由唐代开始的做粉入药在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直接切片使用。瓜蒌及天花粉近代以来推崇的道地产区在河南灵宝附近,有“安阳花粉”之称,现代则有产祁花粉的安国,产长青瓜蒌的山东济南等知名产区。宋代本草中曾出现以瓜蒌子或瓜蒌仁代替全瓜蒌的习惯,后被明代本草纠正。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涉及瓜蒌及天花粉时选取栝楼T. kirilowii为基原植物;清金化痰汤的瓜蒌仁按炒法炮制,《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涉及该药材的另外5首方剂中的瓜蒌及天花粉均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瓜蒌 天花粉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红曲的起源、炮制方法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福余 罗红兵 +5 位作者 钟凌云 杨嵩虹 邓琦 刘斌 钟思敏 周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7-274,共8页
红曲是一种具有药食两用功能的传统中药,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法规等相关文献资料,该文对红曲的起源、炮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红曲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红曲提供依... 红曲是一种具有药食两用功能的传统中药,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法规等相关文献资料,该文对红曲的起源、炮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红曲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红曲提供依据。关于红曲起源年代主流存在汉代起源说、魏晋起源说及唐代起源说3种观点,综合各家观点,认为红曲的起源应不迟于东汉时期。红曲以米为原料经发酵成曲,在经过发酵处理后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功效。古代自然发酵工艺虽已能够重视温度、湿度与菌种对红曲品质的影响,但因科技水平较低仍旧存在工艺复杂繁琐,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至现代纯种发酵工艺,红曲的发酵炮制方法经不断演变,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研究,不同地区对于红曲的发酵工艺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且质量标准滞后严重,导致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在统计的15个炮制规范中,过去5年内发布的仅有6个,大部分未进行及时修订,有些甚至更新版本之后未再收录。基于此,建议开展系统性的红曲炮制工艺研究,进而优选最佳工艺以加快修订与完善其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市场上所销售红曲质量并促进其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起源 炮制方法 质量标准 发酵 历史沿革 中医药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乳香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海燕 王青青 +6 位作者 张奇 肖苏萍 陈蒙 周建新 张业达 贾丹阳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6,共12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乳香药材从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包含乳香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乳...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乳香药材从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包含乳香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乳香以薰陆香为名始载于《名医别录》,直至唐代《本草拾遗》首次以“乳香”为正名,此后历代本草均延续此名;历代主流基原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古代著录的产地主要有古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古今乳香药用部位均为树皮渗出的树脂,以春夏两季为主进行采收;近代以来乳香品质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和树皮等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古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净制(水飞、去杂质)、研制(酒研、灯心研)、炒制(清炒、灯心炒、酒炒)、去油、醋制、煎膏等,近现代炮制方法日趋简化,沿用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清炒、醋制。现今常用的炮制规格有生乳香、炒乳香、醋乳香,其中生乳香为净制后的生品,炒乳香为清炒法炮制品,醋乳香为净乳香加醋拌炒的炮制品。基于考证结果,建议蠲痹汤等含乳香的经典名方选择乳香树B.carterii树皮渗出的树脂,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按要求操作,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以净制后的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乳香 基原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醋制品 蠲痹汤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源流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碧清 顾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通过查阅古籍与文献中与带状疱疹相关的内容,总结古今医家经验,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几方面开始归纳总结古今医家对带状疱疹的不同认识。带状疱疹古病名繁多,清代被统一为“蛇串疮”,并沿用至今。病因多以情志内伤、感受外邪为主,实... 通过查阅古籍与文献中与带状疱疹相关的内容,总结古今医家经验,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几方面开始归纳总结古今医家对带状疱疹的不同认识。带状疱疹古病名繁多,清代被统一为“蛇串疮”,并沿用至今。病因多以情志内伤、感受外邪为主,实质在于心肝二经风火与脾肺二经湿热。同时总结了古今医家的治疗经验,内外兼治,相得益彰。内治以“凉心泻肝、清热利湿”为主,外治以针灸活络止痛,膏剂、散剂等多种剂型外用以直达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历史源流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组分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强 王晓雷 +3 位作者 邢锐 高朝 李爽 张春玲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4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将其分为痰浊内阻、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个证型组,探讨各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表现为...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将其分为痰浊内阻、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个证型组,探讨各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表现为高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脾虚湿盛和痰浊内阻型均具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水平;痰浊内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以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升高为主;气滞血瘀型除具有较高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外,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脂蛋白a(Lp(a))水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组分和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以考虑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痹 高脂血症 脂代谢异常组分 辨证分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小儿温病学术渊源与创新思路 被引量:7
13
作者 艾军 戴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6-1328,共3页
中医温病学在小儿温病诊治中应用广泛,文献丰富,方法众多,疗效显著,临床研究报道层出不穷,但缺少完整的小儿温病学说理论体系指导。因此,有必要开展小儿温病学说研究,并拟主要建设内容如下:小儿温病学说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在小儿温病学... 中医温病学在小儿温病诊治中应用广泛,文献丰富,方法众多,疗效显著,临床研究报道层出不穷,但缺少完整的小儿温病学说理论体系指导。因此,有必要开展小儿温病学说研究,并拟主要建设内容如下:小儿温病学说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在小儿温病学说指导下的常见小儿温病的中医诊疗应用体系;小儿温病学主要典籍文献及传统小儿温病病种诊治。这对丰富和深化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拓展与加强温病学的应用,促进学术继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温病学 渊源 思路与方法 中医儿科学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款冬花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涛 丁笑颖 +6 位作者 李恒阳 安琪 薛紫鲸 张慧康 郑玉光 詹志来 张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款冬花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和炮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含款冬花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款冬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款冬花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和炮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含款冬花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款冬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皆以“款冬花”为正名并沿用至今。历代主流基原为款冬Tussilago farfara的花蕾,此外,古代尚有以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的花蕾作为款冬入药的情况。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农历十二月,现代采收时间为12月或地冻前当花蕾尚未出土时采挖。历代以河南嵩县、甘肃灵台、陕西榆林等地所产品质优良,奉为道地。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肥壮、色紫红、无花梗者为佳。炮制方法由南北朝开始的用甘草水浸到明代的蜜水拌后微火炒,再逐渐演变到现代的蜜炙法。基于考证结论,建议在开发含款冬花的经典名方时,选用菊科植物款冬T.farfara的干燥花蕾,并按照经典名方的具体炮制要求,选用相应的款冬花炮制品,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款冬花 名称 基原 产地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独活与羌活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肖 王亚鹏 +3 位作者 钱锦秀 杨洪军 刘晖晖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83,共16页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医籍等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笔者对独活与羌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为经典名方开发中独活与羌活药材的选择与使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史早期独活与羌活混用,...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医籍等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笔者对独活与羌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为经典名方开发中独活与羌活药材的选择与使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史早期独活与羌活混用,南北朝时始见区分,此后历代争议不断,至当代二者方明确区分为2种中药材;历代多以独活、羌活为正名,亦见有别名及商品名。历代所用之独活植物基原以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为主流,此外尚有当归属、独活属、楤木属的多种植物作为独活入药;历代所用羌活植物基原则多为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或宽叶羌活N. franchetii,基原较为统一。独活、羌活产地多集中于我国西部及西北部地区,其中独活主产于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地,以湖北、重庆交界地带所产为道地;羌活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地,以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所产为道地。历代皆于春秋季或农历二、八月份进行采收,独活以主根粗壮、分支少、质地坚实、香气浓郁者为佳,羌活以根茎粗壮,节紧密隆起,外皮紫棕、断面紧实,香气浓郁,类似蚕形者为佳;独活与羌活的炮制方法多为去芦后切制,以生品入药。基于以上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所用独活选择重齿当归A. biserrata的根,所用羌活选择羌活N. incisum的根茎及根,原方未注明炮制要求的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本草考证 独活 羌活 基原 采收加工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白扁豆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美权 左应梅 +3 位作者 杨天梅 许宗亮 詹志来 张金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124,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白扁豆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炮制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多以扁豆、白扁豆为正名,其命名多源于其形态、色泽;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豆...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白扁豆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炮制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多以扁豆、白扁豆为正名,其命名多源于其形态、色泽;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扁豆Lablab purpureus,药用部位主要为白色成熟种子,宋代增加了扁豆叶、明代增加了扁豆花药用;近代以来推崇的道地产区为江苏苏州、浙江等地,现主产于云南楚雄、新平,四川攀枝花等地;白扁豆传统品质评价以个大,粒实,饱满,色白者为佳;历代本草记载的主流采收时间为农历八月至九月,种子成熟时采收其豆荚,并取出种子晒干;古代主流炮制方法主要有种子连皮炒后研碎使用,亦有浸后去皮生用。基于以上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所用白扁豆选取扁豆L.purpureus开白花植株的种子或花,原方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白扁豆的干燥生品或干花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白扁豆 基原 药用部位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独语”源流考
17
作者 陈一凡 杨东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68-3773,共6页
当今中医诊断学中“独语”的概念由多部古医籍中的论述整合而成,历代医家对其归属或独立于谵语、郑声等其他语言异常及其属于阴证或阳证有不同认识。其中,阴证并不局限于现代所述心气虚弱、气郁痰阻,尚有中气虚、心阳虚、脾阳虚等分别;... 当今中医诊断学中“独语”的概念由多部古医籍中的论述整合而成,历代医家对其归属或独立于谵语、郑声等其他语言异常及其属于阴证或阳证有不同认识。其中,阴证并不局限于现代所述心气虚弱、气郁痰阻,尚有中气虚、心阳虚、脾阳虚等分别;阳证则有热轻、热甚的程度差异,应结合兼症加以区分。“独语”除多见于癫病、郁病外,外感热病、狂病、产后病等各类疾病中亦可见之,针对不同病机,有补心安神、温通心阳、补中益气、化痰祛瘀、清心泻火、通腑泄热、芳香避秽等治法,当随证而治之。因此,对“独语”一词的梳理,有助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也可为中医闻诊教学内容的完善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语 闻诊 术语 源流 中医诊断学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木贼的本草考证
18
作者 任大棒 靳明娟 +3 位作者 戴杰 王娇蕊 詹志来 张福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7-175,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木贼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炮制方法及性效主治等方面进行考证。经考证得知,木贼一名首见于唐代《贞元广利方》,并作为主流正名被后世沿用,亦存在挫草、笔杆草...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木贼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炮制方法及性效主治等方面进行考证。经考证得知,木贼一名首见于唐代《贞元广利方》,并作为主流正名被后世沿用,亦存在挫草、笔杆草等别名。古代所用木贼药材的主流基原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yemale,清代有节节草E.ramosissimum混作木贼基原的情况。药用部位为其地上部分。古代以“秦州”为道地产区,即今甘肃天水地区;近现代则多认为产于辽宁者质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木贼药材主产区为东北地区。质量评价以茎粗长、色绿、质厚、表面棱质锋糙、不脱节者为佳。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切、锉、去节、炒炭存性、尿浸、晒干、烘干等,现代主要以水润切段后干燥为主。木贼药性方面,古今均认为性平、味甘、微苦,无毒,其主要功效古今基本一致,均用于目疾、肠风下血、崩漏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时所用木贼药材采用木贼E.hiemale的干燥地上部分,未明确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具体炮制方法可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木贼项下;若明确指出需要“炒炭”,则建议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0213(炒炭法)进行;明确指出需要“去节”,则建议遵循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木贼 本草考证 基原 药用部位 产地 采收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从《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谈重构中国上古先秦医史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婷 王振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0-1433,共4页
当今医史学界普遍关注治医书而不是治医史,这或许源于医史研究动力、史料和方法的缺乏。为此笔者从医史研究的历史新机遇和发展动力出发,提出破解史料和方法匮乏的新思路,将跨学科的方法应用于医史研究,并转换视角重新审视《黄帝内经》&... 当今医史学界普遍关注治医书而不是治医史,这或许源于医史研究动力、史料和方法的缺乏。为此笔者从医史研究的历史新机遇和发展动力出发,提出破解史料和方法匮乏的新思路,将跨学科的方法应用于医史研究,并转换视角重新审视《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提出五方起源不但是传统医学因地因人制宜的治法体现,而且揭示了中国上古先秦医史的本来面目,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医史记录。最后提出了重构上古先秦医史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上古先秦 中国医史 中医起源 跨学科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郁李仁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保昌 贺斌 +5 位作者 李烨 韩国庆 毕雅琼 张春红 李旻辉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共11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郁李仁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涉及郁李仁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自“郁李仁”作为药材正名被《神农本草经》收...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郁李仁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涉及郁李仁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自“郁李仁”作为药材正名被《神农本草经》收载以来,历代本草多沿用,另有以郁核、郁子、郁李等名称收载,尚有爵李、雀李、车下李、棣等别名;历代提及的基原植物涉及蔷薇科植物约12种,但以欧李Prunus humilis、郁李P.japonica和麦李P.glandulosa为历代所用的主流品种,而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规定的基原为欧李、郁李和长柄扁桃P.pedunculata;古代本草对于郁李仁的产地记载大多为“生高山山谷丘陵,处处有之”,近现代文献记载其产地因基原而不同,如欧李、郁李主产于我国河北、内蒙古东部、辽宁、山东等地区,长柄扁桃主产于内蒙古;近现代文献总结其品质以淡黄色,饱满充实,整齐不碎,不泛油者为佳,且小李仁优于大李仁;郁李仁古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烫泡去皮、烫泡去皮后炒制、烫泡去皮后捣碎,共同特点为烫泡去皮后入药,历版《中国药典》规定为用时捣碎。基于考证结果及《辨证录》成书年代,并结合郁李仁药材市场调查,建议经典名方散偏汤中郁李仁基原选择欧李P.humilis或郁李P.japonica为宜,果实成熟时采收,并采用去核取仁,参考现行版《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燀法,选择水烫去皮后用时捣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郁李仁 本草考证 植物基原 中药炮制 采收加工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