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意象的艺术世界——论东方美学与艺术的重要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邱紫华 李文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东方审美思维是诗性的、想象的思维,与传统的西方美学所运用的理性的、逻辑的分析思维不同。东方民族的诗性的思维用想象的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富有情感的意象,这些大量的意象经过大脑的分类和秩序化处理后,形成了"想象的类概念"... 东方审美思维是诗性的、想象的思维,与传统的西方美学所运用的理性的、逻辑的分析思维不同。东方民族的诗性的思维用想象的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富有情感的意象,这些大量的意象经过大脑的分类和秩序化处理后,形成了"想象的类概念"。因此,东方艺术是意象性的艺术,东方的艺术理论是诗性的理论。东方意象艺术有三个特点:它是非理性的象征性艺术;东方艺术具有明确的非科学性;古代东方艺术所表现的时空观念是原始思维的诗性的时空观念,与西方科学的时空观制约下的艺术有根本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学 东方艺术 象征 意象 非科学性 非写实性
下载PDF
坚守与探索——丰子恺书籍装帧艺术风格
2
作者 牟健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丰子恺的书籍装帧艺术是他独特人文艺术精神的载体,也是其挖掘东方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大胆尝试。丰子恺书籍设计风格体现独特的"仁"、"诗意"和"童真",并在设计上提倡自定义的"美","图案化... 丰子恺的书籍装帧艺术是他独特人文艺术精神的载体,也是其挖掘东方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大胆尝试。丰子恺书籍设计风格体现独特的"仁"、"诗意"和"童真",并在设计上提倡自定义的"美","图案化"设计手法,具有现实意义。对克服当今书籍设计中的"商业味"过重、"从俗"风格设计等问题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书籍艺术 人文艺术精神 东方元素 艺术设计
下载PDF
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欣 邱紫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从延迟模仿的摹仿方式,原始的完整性思维制约下的正面律与散点透视,富有象征性意义的自由想象的形象,东方绘画是"线的艺术",东方艺术表现的是自由的想象的时空观念,东方绘画中色彩运用的特殊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东方绘画艺术... 从延迟模仿的摹仿方式,原始的完整性思维制约下的正面律与散点透视,富有象征性意义的自由想象的形象,东方绘画是"线的艺术",东方艺术表现的是自由的想象的时空观念,东方绘画中色彩运用的特殊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绘画艺术 延迟模仿 正面律 象征性 “线的艺术”
下载PDF
论黑格尔对东方艺术的误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龙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黑格尔在《美学》中论及象征型艺术时 ,以东方艺术作为观照对象 ,但他对东方艺术存在着明显的误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黑格尔观点的片面性 ;二、黑格尔对东方怪诞艺术的拒斥 ;三、黑格尔对东方艺术的泛神主义的曲解。... 黑格尔在《美学》中论及象征型艺术时 ,以东方艺术作为观照对象 ,但他对东方艺术存在着明显的误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黑格尔观点的片面性 ;二、黑格尔对东方怪诞艺术的拒斥 ;三、黑格尔对东方艺术的泛神主义的曲解。本文同时还考察了他产生误读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东方艺术 误读 怪诞 泛神主义
下载PDF
神会东方——日本浮世绘对莫奈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万青 王振华 《美育学刊》 201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19世纪中期,西方传统古典主义艺术渐趋僵化之际,致力于革新的印象派画家们接受了来自东方的浮世绘艺术的影响,从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与传统决裂,最终引领了现代艺术的潮流。克劳德·莫奈,作为印象派的领袖,不仅很早就收藏浮世绘... 19世纪中期,西方传统古典主义艺术渐趋僵化之际,致力于革新的印象派画家们接受了来自东方的浮世绘艺术的影响,从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与传统决裂,最终引领了现代艺术的潮流。克劳德·莫奈,作为印象派的领袖,不仅很早就收藏浮世绘作品,并且创作了一些有明显东方色彩的作品。但莫奈的早期作品只是采纳了浮世绘艺术的皮毛,直到晚期的睡莲画作中,才在空间、色彩的处理上达到了高度的自由,从而走向与浮世绘这种东方艺术精神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奈 东方艺术 浮世绘 睡莲
下载PDF
从凡·高绘画图式看东方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7-70,共4页
在世界绘画史上,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凡.高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图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东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语言的吸收。凡.高的绘画注重自我的精神性表达和对创作主体个性的尊... 在世界绘画史上,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凡.高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图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东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语言的吸收。凡.高的绘画注重自我的精神性表达和对创作主体个性的尊重,具有独特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高 绘画图式 东方艺术 影响
下载PDF
空纳千万境,无形胜有形--中日传统演剧舞台空间简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麻国钧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4-31,共18页
戏剧是一门表现时空的艺术,演出也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东西方传统戏剧在戏内空间的处理方式与展演空间的表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从传统演剧舞台空间来看,东方戏剧在演剧空间处理上有普遍性规律可循,呈现出动静并存、阴阳互动、自由... 戏剧是一门表现时空的艺术,演出也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东西方传统戏剧在戏内空间的处理方式与展演空间的表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从传统演剧舞台空间来看,东方戏剧在演剧空间处理上有普遍性规律可循,呈现出动静并存、阴阳互动、自由流转、纵横交织、以虚写实、以小博大的特点。这些世代累积的特质在观演双方默契中获得极强的稳定性,为艺术家的创作与演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戏剧 戏曲艺术 演出空间 东方文学 中日比较文学
下载PDF
美术对志贺直哉文学创作的影响初探
8
作者 宫琳 《嘉兴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9-82,共4页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一名骁将,他早期崇拜西方美术,特别是法国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后期的志贺直哉将目光转向淡泊恬适的东方美术,其焦躁不安的心情趋于平静。正是由于东西...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一名骁将,他早期崇拜西方美术,特别是法国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后期的志贺直哉将目光转向淡泊恬适的东方美术,其焦躁不安的心情趋于平静。正是由于东西方美术的深刻影响,才形成了志贺直哉文学的独特风格和无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直哉 西方美术 东方美术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东方艺术的视界融合:常任侠艺术理论体系的审美架构
9
作者 鹿咏 张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作为20世纪致力东方艺术研究的美学家,常任侠建构了颇为独特的艺术研究模式和理论范式,他基于艺术考古学的理论探索,进而在巫术与艺术起源、中国美术史的重建、表情艺术理论的拓展,乃至对东南亚艺术形态和艺术理论的交流融合等层面都多... 作为20世纪致力东方艺术研究的美学家,常任侠建构了颇为独特的艺术研究模式和理论范式,他基于艺术考古学的理论探索,进而在巫术与艺术起源、中国美术史的重建、表情艺术理论的拓展,乃至对东南亚艺术形态和艺术理论的交流融合等层面都多有建树,为20世纪的中国艺术理论增添了别样的东方符号和审美情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任侠 东方艺术 艺术考古学 审美
下载PDF
赖特有机建筑理论中的日本因素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仁洲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9-162,共4页
通过搜集整理赖特生前关于有机建筑理论的言论和著述,将其作品特征归纳出几大要点。兼与日本传统艺术精神做比较,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试图弄清赖特早期作品中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自东方的影响,探讨赖特思想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赖特 有机建筑 日本 东方艺术
下载PDF
论东方戏剧对戈登·克雷“剧场艺术”的影响
11
作者 李旻原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1,83,共11页
20世纪初,戈登·克雷以“Theatre”一词重新定义西方戏剧,打破长久以来西方戏剧一直以戏剧文学“Drama”为主体的美学表现。在论述的过程中,克雷有意地将重视舞台演出形式的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相互对照,以此来分析当时现实主义戏剧... 20世纪初,戈登·克雷以“Theatre”一词重新定义西方戏剧,打破长久以来西方戏剧一直以戏剧文学“Drama”为主体的美学表现。在论述的过程中,克雷有意地将重视舞台演出形式的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相互对照,以此来分析当时现实主义戏剧的缺失并批判西方艺术传统中的写实模仿原则。借由东方戏剧,克雷构思了他对舞台整体元素整合为象征符号的表现方法,试图找出全世界戏剧共有的传统规律,建立以观看审美为主体特征的未来戏剧,使“Theatre”脱离了文学,成为一门以空间创作为主的独立的“剧场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 东方戏剧 剧场艺术
原文传递
浅议维米尔作品及其东方艺术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浩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71-73,共3页
维米尔沉寂了两个世纪之后其光芒才被重新发现。他的作品极少,却以沉静、精湛、神秘为后人敬仰;尺幅极小,不以表面的题材、场面、戏剧感、悲剧性甚至悦目动人的语言制胜,但却历久弥新。本文拟从语言、形式、涵义三个层面探讨维米尔作品... 维米尔沉寂了两个世纪之后其光芒才被重新发现。他的作品极少,却以沉静、精湛、神秘为后人敬仰;尺幅极小,不以表面的题材、场面、戏剧感、悲剧性甚至悦目动人的语言制胜,但却历久弥新。本文拟从语言、形式、涵义三个层面探讨维米尔作品与东方艺术精神的暗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米尔 东方艺术 精神
下载PDF
近现代东方绘画与西方艺术的发展关系研究
13
作者 孙国喜 王茁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随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对于新航路的开辟,东方与西方相对孤立的文明开始初步会合和交融。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西方现代文明全面接轨。通过对近现代留日美术家的大量作品研究,论证了多数留学日本的中国画家绘画的技法和艺术颇受欧洲印象... 随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对于新航路的开辟,东方与西方相对孤立的文明开始初步会合和交融。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西方现代文明全面接轨。通过对近现代留日美术家的大量作品研究,论证了多数留学日本的中国画家绘画的技法和艺术颇受欧洲印象派的影响,而日本绘画较早受西方印象派画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浮世绘和欧洲的印象派二者同源。通过对近现代东方绘画与西方艺术发展的剖析,从而对中国画坛极为复杂的派别情况加以探讨,同时梳理了日本画的艺术传承,归纳了印象派诞生的多个必要条件,进而系统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今后推动东方与西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绘画 西方艺术 发展关系
下载PDF
压缩的图景——浅析巴尔蒂斯绘画的特征
14
作者 宋永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147-150,155,共5页
巴尔蒂斯在继承西方绘画优点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东方艺术的特点,在造型方式和表达趣味上都具有非常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巴尔蒂斯强调主观表达和画面自洽的色彩处理方式明显带有纳比派的特征,尤其是在画面中平面图案纹理的大量应用和肌... 巴尔蒂斯在继承西方绘画优点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东方艺术的特点,在造型方式和表达趣味上都具有非常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巴尔蒂斯强调主观表达和画面自洽的色彩处理方式明显带有纳比派的特征,尤其是在画面中平面图案纹理的大量应用和肌理感的塑造上,使其画面既有情感表达的厚重感,又有很强的装饰性,极具美感,营造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视觉氛围。本文试图从“造型”“色彩”“图案设置”“东方绘画的影响”“题材和内容”五个方面对巴尔蒂斯绘画中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巴尔蒂斯画面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蒂斯 绘画 平面装饰性 东方艺术
下载PDF
从“中国风”到“东方文艺复兴”——关于西方“发现”中国艺术的阶段性差异
15
作者 杨莉馨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6-42,共7页
受限于东西方艺术交流基本依赖商贸往来和传教士活动的特点,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中接触到的中国艺术品大都为明清时代的世俗性物品和装饰性工艺美术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大批中国珍宝流失海外的背景下,西方... 受限于东西方艺术交流基本依赖商贸往来和传教士活动的特点,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中接触到的中国艺术品大都为明清时代的世俗性物品和装饰性工艺美术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大批中国珍宝流失海外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的接受由当下转向古代,由世俗器物转向高雅艺术,由实用转为对艺术品背后美学观念的探究。其中,英国汉学家劳伦斯·宾庸是中国艺术进入欧美现代主义文艺圈的重要桥梁,而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则在东西方艺术具有共通性观念的基础上,以对中国艺术形式之美的阐释跨越了文化鸿沟,借“东方文艺复兴”推动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 “东方文艺复兴” 宾庸 弗莱 中国艺术
下载PDF
Oriental Contest Ground for Acrobats from the World──Sidelight on 7th China Wuqiao Int'l Art Festival
16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oriental Contest Ground for Acrobats from the World Sidelight on 7th China Wuqiao Int’l art Festival
下载PDF
Make Chinese Paintings Known to the World——Oriental Fine Art Exhibition Held in Holland
17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Make Chinese Paintings Known to the World oriental Fine art Exhibition Held in Holland
下载PDF
山水、文脉与时代精神——从山水画之现状谈起
18
作者 耿涵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00-104,共5页
本文试从山水画的发生、发展及其在时代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对其今昔做分析观照。山水画及其文化精神借由华夏独特的地域环境与生存方式而生发,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演进;及至20世纪晚期,山水画存在形态与精神内涵在本土文化断裂与全球化... 本文试从山水画的发生、发展及其在时代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对其今昔做分析观照。山水画及其文化精神借由华夏独特的地域环境与生存方式而生发,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演进;及至20世纪晚期,山水画存在形态与精神内涵在本土文化断裂与全球化的语境中发生嬗变。在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中,虽然山水画的关注对象与表达方式最大程度地得到拓展,但其内在的精神仍体现着东方文化发展的某些内在逻辑。对于今天的山水精神,本文认为其应容纳入新时代的"乡愁"感怀等元素,成为面对当下的一种文化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山水精神 东方美学 当代艺术 乡愁
下载PDF
抽象艺术的归纳与演绎——从包豪斯到当代
19
作者 王绍强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对于艺术具象和抽象的解读,让我们不停地质疑艺术多元的表现方式与世界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关系问题。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实验中,本文在图文互证的背景中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我们将聚焦当代艺术的历史和当下、民族性与国际性、本体与客体... 对于艺术具象和抽象的解读,让我们不停地质疑艺术多元的表现方式与世界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关系问题。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实验中,本文在图文互证的背景中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我们将聚焦当代艺术的历史和当下、民族性与国际性、本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知觉等概念以及艺术性视象与纯粹可视性理论的解读和创作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哲学 抽象艺术 复式
原文传递
东方设计中的民俗文化符号应用论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陶思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1,共5页
民俗文化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拟人、谐音等类型,在造型或图像的背后往往有多彩的叙事成... 民俗文化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拟人、谐音等类型,在造型或图像的背后往往有多彩的叙事成分和奇妙的生成逻辑。中国的民俗符号在当代继续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东方设计的艺术领域会有较大的拓展,应注意为中国制造注入中国元素,注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东方设计 民俗艺术符号 构成系统 语言修辞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