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管附载TiO_2光催化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非力 王良焱 +5 位作者 杨宝山 郑少健 仝兆丰 邹向 赵锡伟 张小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1-475,共5页
对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和玻璃管附载TiO2 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作了简介,对光催化反应处理饮用水中微量有机优先污染物的实验过程和测试方法进行了描述。试验结果:水中常见有机优先污染物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 对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和玻璃管附载TiO2 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作了简介,对光催化反应处理饮用水中微量有机优先污染物的实验过程和测试方法进行了描述。试验结果:水中常见有机优先污染物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经1h 的反应处理,去除率均达到95% 以上。该反应器结构简单,运行方便,性能稳定,是一种很有商业开发前途的饮用水深度净化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微量有机污染物 二氧化钛 水处理
下载PDF
Monitoring of 943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ith secondary and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 被引量:10
2
作者 Juan Wang Zhe Tian +3 位作者 Yingbin Huo Min Yang Xingcan Zheng Yu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09-317,共9页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micropollutants dur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943 semi-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 in 32 wastewater samples including influents of secondary trea...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micropollutants dur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943 semi-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 in 32 wastewater samples including influents of secondary treatments, secondary effluents and final effluents(effluents of advanced treatment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n full-scal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MWTPs) in China, were exa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coupled with an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system with a database(AIQS-DB). In total, 196 and 145 chemicals were detected in secondary and final effluents,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87.0%±5.9%) of the micropollutants were removed during secondary treatments. However, advanced treatments achieved different micropollutant removal extents from secondary effluent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employed. Highly variabl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otal concentrations(32.7%–99.3%)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different advanced processes. Among them,ozonation-based processes could remove 70.0%–80.9% of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studied micropollutants. The potentially harmful micropollutants, based on their detection frequency and concentration in secondary and final effluents, wer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2-methylnaphthalene, fluoranthene, pyrene, n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tributyl phosphate(TBP), 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 and tris(1,3-dichloro-2-propyl) phosphate(TDCP)), phthalates(bis(2-ethylhexyl)phthalate(DEHP)), benzothiazoles(benzothiazole,2-(methylthio)-benzothiazol, and 2(3H)-benzothiazolone) and phenol.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micropollutants in secondary effluent creates the need for suitable advanced treatment before their re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quantification syste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Secondary treatment Advanced treatment
原文传递
天然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微污染物光化学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忠禹 陈景文 +3 位作者 张思玉 陈曦 王杰琼 崔飞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2786-2803,共18页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天然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organic micropollutants, OMPs)的光降解有重要的影响. DOM一方面吸收太阳光生成光生活性中间体(photochemically produced reactive intermed...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天然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organic micropollutants, OMPs)的光降解有重要的影响. DOM一方面吸收太阳光生成光生活性中间体(photochemically produced reactive intermediates, PPRIs),对OMPs的降解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光屏蔽作用和淬灭效应抑制OMPs的光降解. DOM对OMPs光降解的影响与DOM的来源和OMPs的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从DOM光致生成PPRIs机理、不同来源DOM对OMPs光降解的影响机制,以及自然水体中OMPs光降解动力学预测模型三方面,总结评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淡水、海水DOM对OMPs光降解影响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对本领域重点发展方向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有机微污染物 光降解动力学 水环境光化学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改性淀粉混凝剂的疏水性对水中不同污染物混凝性能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4
作者 胡新宇 陈继锡 杨琥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6,共15页
我国部分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呈有机微污染特征,这已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混凝工艺因其具有成本低廉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是处理地表水的常见工艺之一.针对传统无机混凝剂及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去除地表水中有机微污... 我国部分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呈有机微污染特征,这已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混凝工艺因其具有成本低廉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是处理地表水的常见工艺之一.针对传统无机混凝剂及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去除地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效率不高,且使用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等问题,同时考虑到有机微污染物分子结构上不仅含有亲水基团还含有大量疏水基团,本文以一种兼具绿色环保、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等特点的天然高分子——淀粉为原材,以丙烯酰胺及含有不同长度碳链的季铵盐单体为改性剂,通过接枝共聚技术,制得四种具有相同电荷密度不同疏水程度且水溶性良好的系列改性淀粉混凝剂(CS-DMRCs).选取高岭土(Kaolin)、腐殖酸钠(NaHA)和牛血清蛋白(BSA)分别模拟地表水中常见无机胶体颗粒和有机微污染物,系统探究了不同疏水程度的改性淀粉混凝剂对Kaolin,NaHA和BSA在单一及其二元和三元混合污染物模拟水样的混凝性能.进一步通过同步检测混凝后模拟水样上清液zeta电位、产生絮体的絮体尺寸和分形维数、絮体表面形貌以及絮体实时生长过程中尺寸变化情况等,详细探讨了CS-DMRCs疏水性对其混凝性能影响及混凝机理.发现本文制得的四种CS-DMRCs中,疏水性最强的改性淀粉混凝剂具有最佳的混凝性能,这是由于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电中和及黏结架桥作用,其侧链疏水基团可通过疏水缔合作用增强改性淀粉混凝剂与有机微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进而有效提高混凝性能.还采用CS-DMRCs尝试处理一种实际地表水:南京九乡河河水,进一步证实了该改性淀粉混凝剂净化有机微污染地表水的有效性.综上,CS-DMRCs制备方法高效简便,对地表水中无机及有机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改性淀粉混凝剂 疏水性 有机微污染物 浊度 混凝性能 混凝机制
原文传递
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艺卓 陈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76-3380,共5页
综述了当今几种较为热门的生物处理技术,如两相分配反应器,微藻-超声波联合处理、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系统以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同时对采取以上生物技术的混合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包含两个或多个生物系统的混合系统在去除微污染物方... 综述了当今几种较为热门的生物处理技术,如两相分配反应器,微藻-超声波联合处理、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系统以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同时对采取以上生物技术的混合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包含两个或多个生物系统的混合系统在去除微污染物方面优于任何单一系统,更具成本效益。并提出在未来有必要加强微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不同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策略和工艺条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污染物 生物处理技术 联合处理
下载PDF
环糊精键合Fe-TAM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化H_(2)O_(2)氧化水中有机微污染物
6
作者 刘清泉 蔡本哲 蔡喜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78-3989,共12页
为了提高Fe-TAML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通过磺酰氯化反应、金属螯合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等方法将Fe-TAML与环糊精(CD)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制备了单-6-氧-CD键合Fe-TAML催化剂(CD-Fe-TAML).开展了CD-Fe-TAML的催化活性、稳定性测试及其... 为了提高Fe-TAML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通过磺酰氯化反应、金属螯合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等方法将Fe-TAML与环糊精(CD)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制备了单-6-氧-CD键合Fe-TAML催化剂(CD-Fe-TAML).开展了CD-Fe-TAML的催化活性、稳定性测试及其活化H_(2)O_(2)氧化降解水中抗生素和农药等34种有机微污染物研究.与Fe-TAML相比,CD-Fe-TAML在pH为7.0条件下活化H_(2)O_(2)生成高价铁的速率提高49倍,对底物的催化降解速率提高25倍,且其自氧化速率降低70%.CD-Fe-TAML在pH为3.0~10.0范围内的稳定性比Fe-TAML的稳定性提高0.7~699倍,其中,在pH为3.0~7.0范围内提高33~699倍.CD-Fe-TAML的分子结构中的磺酸基官能团具有吸电子效应,能增加活性中心中Fe离子的正电荷密度,不仅加快H_(2)O_(2)的过氧键裂解和高价铁物种的生成,提高Fe-TAML的催化活性,还能提高其水解稳定性.同时,分子结构中的CD基团具有“电子穿梭体”效应和包合作用,前者通过加快活性中心Fe-TAML与H_(2)O_(2)之间的电子转移而促进高价铁物种的生成,提高Fe-TAML的催化活性;后者能通过对活性中心Fe-TAML的包合而抑制了其水解和自氧化反应,提高其稳定性.与Fe-TAML/H_(2)O_(2)相比,在pH为5.0~7.0的范围内,CD-Fe-TAML/H_(2)O_(2)对有机微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提高了0.4~59倍.在pH为8.0条件下,CD-Fe-TAML/H_(2)O_(2)对摩尔体积小于0.20 L·mol^(-1)的啶虫脒和磺胺嘧啶等9种微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提高0.3~1.1倍,对摩尔体积大于0.20 L·mol^(-1)的微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没有显著性变化.碘离子的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水中的I^(-)没有被CD-Fe-TAML/H_(2)O_(2)体系氧化为HIO或IO^(-),不会进一步与DOM反应生成碘代消毒副产品(I-DBPs).同时,CD-Fe-TAML/H_(2)O_(2)对地表水水样中微污染物的降解不受DOM和无机盐离子等水体组分的干扰.所构建的CD-Fe-TAML/H_(2)O_(2)体系具有比Fe-TAML/H_(2)O_(2)体系更高的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键合Fe-TAML 催化剂 过氧化氢 有机微污染物 氧化降解
原文传递
长三角水体中典型微污染有机物污染水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严彬 张满成 +1 位作者 周扬 朱增银 《环境科技》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江浙沪地区儿童广泛暴露于抗生素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报道,使长三角地区环境中抗生素、邻苯二甲酸酯等微污染有机物(OMPs)的污染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环境中OMPs的污染情况,概述了长江、太湖等环境水体中抗生... 江浙沪地区儿童广泛暴露于抗生素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报道,使长三角地区环境中抗生素、邻苯二甲酸酯等微污染有机物(OMPs)的污染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环境中OMPs的污染情况,概述了长江、太湖等环境水体中抗生素、邻苯二甲酸酯、雌激素、酚类和多氯联苯等典型OMPs的污染现状,以使人们详细了解其污染现状,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太湖 微污染有机物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城市径流有机微污染物污染状况及生物渗滤单元对其处理效果的模拟的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天然 杨殿海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126-131,共6页
雨水径流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城市径流中已检出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烷基酚等。这些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等特性,对受纳水体、土壤甚至地下水造成潜在威胁。由于径流中有机微污染物的... 雨水径流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城市径流中已检出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烷基酚等。这些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等特性,对受纳水体、土壤甚至地下水造成潜在威胁。由于径流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浓度低,检测方法复杂,因此在实验室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国外相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径流就地处理设施对有机微污染物的效果。在常用的雨水处理方法中,生物渗滤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国内外的径流水质数据,总结了城市雨水径流中部分有机微污染物的含量、来源,并介绍分析了几种有潜力用于雨水生物渗滤单元对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径流 有机微污染物 生物渗滤 模型
下载PDF
应用自动识别和定量系统评价两种污水再生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哲 张昱 +4 位作者 苑宏英 霍英斌 杨敏 唐福生 李殿海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77-2684,共8页
采用气质联用分析,并结合自动识别与定量系统(AIQS-DB)考察2种再生水厂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污水为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BAC)工艺用于再生水生产,MBR工艺对有机污染... 采用气质联用分析,并结合自动识别与定量系统(AIQS-DB)考察2种再生水厂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污水为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BAC)工艺用于再生水生产,MBR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的混凝沉降+浸没式超滤(SMF)/连续微滤(CMF)+部分反渗透(RO)+臭氧氧化工艺用于再生水生产,其SMF和CMF工艺段的膜截留作用均可有效消减有机污染物含量,SMF的效果优于CMF;2种工艺中采用的臭氧技术都能进一步加强部分物质的去除效果。气质联用结合AIQS-DB可用于再生水中污染物的筛查和不同污水再生工艺对微污染物消减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识别和定量系统 污水再生工艺 再生水 微量有机物 去除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水体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杨燕红 傅家谟 +1 位作者 盛国英 闵育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77,共7页
对珠江三角洲流经城市的7条河流和3条干流水道(东、西、北江)以及广州、深圳、肇庆的城市污水中的半挥发性微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内流经城市的7条河流受到的... 对珠江三角洲流经城市的7条河流和3条干流水道(东、西、北江)以及广州、深圳、肇庆的城市污水中的半挥发性微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内流经城市的7条河流受到的有机物污染比3条干流水道严重得多.氯代芳烃、正烷烃、酞酸酯和多环芳烃是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最普遍存在的微量有机物污染物,其中属于EPA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有12种,“EPA协议法令”规定的污染物有1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有机污染物 河流 水污染 城市水体
下载PDF
光氧化降解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兆勇 周从直 官举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8,共3页
针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提出紫外光激发催化氧化(UV/TiO2/H2O2)工艺,研究表明:①UV/TiO2/H2O2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CHCl3;②CHCl3的光氧化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微量有机物 光化学氧化 三氯甲烷
下载PDF
微污染有机物去除技术优劣性LCIA/LCC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晓地 苑世超 +2 位作者 时琛 王向阳 吴远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新兴微污染有机物已广泛进入污水,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仅可去除其中有限部分.有鉴于此,许多高级处理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深度污水处理之中.但凡事均有利有弊,这些新技术会带来额外能耗、物耗,可能会形成“污染...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新兴微污染有机物已广泛进入污水,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仅可去除其中有限部分.有鉴于此,许多高级处理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深度污水处理之中.但凡事均有利有弊,这些新技术会带来额外能耗、物耗,可能会形成“污染转嫁”现象,甚至出现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CIA)可全面评估不同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有机物过程中的综合环境影响,是深度处理技术选择的评估工具.为此,综合分析了现有文献中有关PPCPs去除6种常见技术(活性炭、紫外线、膜处理、臭氧、光芬顿、电化学)的LCIA评价结果,获得了必要的定性认知;经深度处理后出水毒性一般会降低,但因高能耗导致的高碳排则会增强温室效应,污染物转化不完全时还会出现毒性增强现象.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各种技术投资与运行成本信息.加权合并LCIA与LCC后的综合环境影响更能看出各种技术的优劣,突显出传统活性炭法因低能耗、无副产物、可再生等优点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让光芬顿、电化学法等技术在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的缺陷而显得优势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微污染有机物(OMP) 污水处理 活性炭 全生命周期评价(LCIA)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
原文传递
β-环糊精基多孔聚合物用于水溶性有机小分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佳玉 齐德胜 +2 位作者 吴自华 于双江 魏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9-135,共7页
通过溶剂热法,使含有双键修饰的β-环糊精(β-CD)和二乙烯基苯(DVB)共聚,开发了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聚(β-环糊精-co-二乙烯基苯)(P(β-CD-co-DVB))材料。PDVB组分为材料提供了刚性支撑和多级孔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传质... 通过溶剂热法,使含有双键修饰的β-环糊精(β-CD)和二乙烯基苯(DVB)共聚,开发了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聚(β-环糊精-co-二乙烯基苯)(P(β-CD-co-DVB))材料。PDVB组分为材料提供了刚性支撑和多级孔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传质速率;通过β-CD的引入,为材料提供了具有分子识别和吸附功能的疏水空腔,实现了对水溶性微量有机物的选择性吸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P(β-CD-co-DVB)材料在2小时内对罗丹明B(RhB)模型分子的吸附效率接近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β-CD-co-DVB)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水溶性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溶剂热法 吸附 水溶性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两种工艺对污水再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海东 黄霞 +2 位作者 王晓琳 高密军 文湘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6-821,共6页
以20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针对北京市2个再生水厂的不同工艺,系统地考察了污水再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重组酵母雌激素活性筛检法(YES法)对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滤(UF)+臭氧(O3)氧化处理工艺可有效... 以20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针对北京市2个再生水厂的不同工艺,系统地考察了污水再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重组酵母雌激素活性筛检法(YES法)对再生水中雌激素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滤(UF)+臭氧(O3)氧化处理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出水中雌二醇当量浓度(EEQ)低于YES法检出范围.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有很高的去除能力,出水中可检测出的目标化合物较少.2种工艺均可降低再生水的环境风险,保障其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微量有机污染物 环境风险
下载PDF
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by combined anaerobic-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 被引量:7
15
作者 XU Yiping ZHOU Yiqi +3 位作者 WANG Donghong CHEN Shaohua LIU Junxin WANG Zij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81-1287,共7页
Organic micropollutants,with high toxic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are present in the landfill leachate at much lower levels than total organic constituent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 Organic micropollutants,with high toxic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are present in the landfill leachate at much lower levels than total organic constituent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o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and few has been known for their behavior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In this study,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17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and technical 4-nonylphenol (4-NP) in landfill leachate in a co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landfill leachate membrane bioreactor organic micropollutant
下载PDF
纳滤生产再生水示范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攀 文湘华 +2 位作者 王波 俞开昌 薛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85-4992,共8页
纳滤(NF)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在再生水生产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其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工程应用不多。为此,对北京市某再生水厂的NF示范工程进行了跟踪研究,评价了NF工艺对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示... 纳滤(NF)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在再生水生产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其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工程应用不多。为此,对北京市某再生水厂的NF示范工程进行了跟踪研究,评价了NF工艺对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示范工程的NF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重金属等指标,使出水的这些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的相关标准;但对TN的截留能力较差,截留率不足15%,为出水达标的限制因子;NF工艺对大部分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截留率在70%以上,但对于双酚A和卡马西平截留率较低,分别只有64.1%和53.4%,截留率与目标物分子质量大小及带电情况有关。细菌发光实验结果表明,NF工艺可以保障出水达到无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生活污水 再生水 示范工程 水质 微量有机污染物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a permanent magnetic hypercrosslinked resin and assessment of its ability to remove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from drinking water 被引量:3
17
作者 Wei WANG Yan MA Qing ZHOU Chendong SHUANG Mancheng ZHANG Aimin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6-104,共9页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a novel permanent magnetic hypercrosslinked resin W150 was proposed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W150 was prepared by suspension and post-crosslin...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a novel permanent magnetic hypercrosslinked resin W150 was proposed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W150 was prepared by suspension and post-crosslinking reaction and found to possess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149.7 m^2· g^-1, a small particle size of 50 μm to 100 μm, and a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as high as 8 emu.g1. W150 was used to eliminate nitrofurazone (NFZ) and oxytetracycline (OTC) from drinking water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adsorbents XAD-4 and F400D.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NFZ and OTC onto the three adsorbents well fitt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equation (r 〉 0.972), an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ll well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r 〉 0.85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uction in adsorbent size and the enlargement in sorbent pores both accelerated adsorption. Moreover,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adsorp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pore width. Given that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and the highest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possessed by W150, it had the fastest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larg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NFZ (180 mg·g-1) and OTC (200mg·g- 1). For the adsorbents with dominant micropores, the sorption of large-sized adsorbates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inaccessible micropores. The solution pH and ionic strength also influenced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ic resin organic micropollutant pore size molecular size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生物催化膜用于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芳芳 罗建泉 +1 位作者 陈向荣 万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8,共8页
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巨大,如何实现对其高效绿色去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生物催化膜作为一种新兴的仿生分离技术,集成了生物催化和膜分离功能,操作条件温和,可应用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对生物催化膜的原理、特点、制备... 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巨大,如何实现对其高效绿色去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生物催化膜作为一种新兴的仿生分离技术,集成了生物催化和膜分离功能,操作条件温和,可应用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对生物催化膜的原理、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工业污染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农药和生物毒素4类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为生物催化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技术 生物催化膜 微量有机污染物 酶膜反应器 酶固定化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微生物处理有机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35
19
作者 翟晓萌 李道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84,共5页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 g/L~ 2 g/L,处理温度为 2 0℃时 ,包埋颗粒...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 g/L~ 2 g/L,处理温度为 2 0℃时 ,包埋颗粒性状保持较好 ,对源水中起始浓度在 1 0 mg/L~ 1 5mg/L之间的 TOC具有 2 0 %~ 30 %的降解率 ;温度升高 ,明显缩短颗粒使用寿命 ;而菌体浓度增加对处理效果没有增强作用 .另外 ,以菌 TD2和 TD4包埋颗粒为例 ,测试发现经 48h处理 ,其对源水中浓度为53.4μg/L酚具有 90 %左右的降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污染源水 固定化细胞 生物预处理 给水
下载PDF
有机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翟晓萌 李道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7-79,共3页
以黄浦江为被处理源水 ,分别从染料化工厂二级生化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取得活性污泥 ,经驯化、分离 ,以对源水中TOC降解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得到 9个菌种 ,分别编号为 TD1~ 9.经测试这 9株菌对源水中 2 0 mg/L的 TOC具有 50 %左右的去... 以黄浦江为被处理源水 ,分别从染料化工厂二级生化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取得活性污泥 ,经驯化、分离 ,以对源水中TOC降解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得到 9个菌种 ,分别编号为 TD1~ 9.经测试这 9株菌对源水中 2 0 mg/L的 TOC具有 50 %左右的去除率 ;经初步分类鉴定 ,其中菌 TD1为芽孢杆菌属 ,TD2、3、7、8为放线菌目 ,TD4、5、6、9为假单胞菌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污染源水 生物预处理 菌种筛 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