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积累 被引量:30
1
作者 牛晓音 樊梅英 +3 位作者 常杰 徐青山 郑家文 葛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40-1246,共7页
研究了杭州西湖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经一年多运行后有机质的积累情况 ,同时测定了基质的孔隙度和水力传导性。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在运行一年后总有机质积累达到 0 .65 8kg/m2 ,60 %有机质积累主要在 0~ 1 0 0 mm。湿地上、下池... 研究了杭州西湖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经一年多运行后有机质的积累情况 ,同时测定了基质的孔隙度和水力传导性。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在运行一年后总有机质积累达到 0 .65 8kg/m2 ,60 %有机质积累主要在 0~ 1 0 0 mm。湿地上、下池有机质积累有明显差异 ,且随着基质中的深度和离入水口的距离都呈下降趋势。两池中下层孔隙度均高于上层 ,并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积累对水力传导性和净化效果均有一定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水力传导性 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 运行过程 有机物质 积累
下载PDF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莉莉 王得祥 +2 位作者 张宋智 王兆杰 吕婧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149,共9页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密度为2 617株/hm2的林地土壤体积质量较小(1.14g/cm3),总孔隙度较大(62.57%),有机质含量较高,为1 367株/hm2林地的1.63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1 251.40t/hm2)。【结论】油松人工林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使林地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为2 617株/hm2左右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有机质 土壤体积质量 孔隙度 持水量
下载PDF
土壤持水性及孔性的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艾海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5-79,共5页
通过对有机质、碳酸钙在土壤持水性、土壤孔性方面的研究表明 :(1)低吸力条件下 ,自然土 (原状土 )的持水能力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 ;(2 )土壤中的孔隙度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3)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条件下 。
关键词 土壤持水性 影响因素 原状土 扰动土 土壤持水曲线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孔性
下载PDF
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有机质和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捍华 黄道友 +1 位作者 刘守龙 朱奇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97-2502,共6页
选取新垦坡地和熟化旱地2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和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草易地还土可提高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 选取新垦坡地和熟化旱地2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和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草易地还土可提高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蓄水性能.与不施肥或化肥处理相比,稻草易地还土提高了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5.8%~28.9%和>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亚表层(10~15cm)土壤容重,降低幅度为4.5%~7.5%,提高了亚表层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提高幅度分别为6.8%~16.2%和4.8%~7.7%(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0~20cm)与亚表层土壤容重(r=-0.799)、孔隙度(r=0.803)、田间持水量(r=0.844)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层、亚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容重(r=-0.638)、孔隙度(r=0.664)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土壤有机质 水稳定性团聚体 容重 田间持水量 孔隙度
下载PDF
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生—储耦合演化及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威 蔡剑锋 +6 位作者 王乾右 崔政劼 崔哲 徐亮 李兰 顾小敏 王井伶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含气性好,有机质与有机质孔随演化程度升高演化机制具有耦合性,这对盆内不同地区页岩气藏含气量具有控制作用。为揭示有机质与有机质孔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的协同演化对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控制效...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含气性好,有机质与有机质孔随演化程度升高演化机制具有耦合性,这对盆内不同地区页岩气藏含气量具有控制作用。为揭示有机质与有机质孔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的协同演化对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控制效应,选取了与研究区具有相似地质地化特征的下马岭组海相页岩开展了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来模拟页岩生烃演化过程。基于海相页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烃气产率与碳同位素序列特征,厘定了海相页岩滞留原油接替干酪根生气的成熟度下限RO为1.5%与生气高峰期(RO为2.5%~3.4%)。开展了下马岭组与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扫描电镜分析,基于有机质定性识别与孔隙定量提取,以有机质形态学参数及等效圆直径、周长面积比等孔隙结构参数分析表明:海相页岩在低成熟阶段以原始干酪根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主要为团块状,有机质内主要发育微孔,孔隙连通性差,无机矿物粒间孔残余;高成熟阶段原始干酪根在总有机质中占比逐渐减少,迁移有机质占比上升,最高达80%,为早期干酪根形成的原油充注于残存的粒间孔形成,迁移有机质内普遍发育焦沥青孔,等效圆直径、周长面积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表明焦沥青孔发育良好,孔径较大,孔隙形态为圆状、长椭圆状,连通性好。有机质与有机质孔的耦合演化保证了晚期海相页岩气的富集成藏,低演化阶段干酪根与残余粒间孔提供了液态烃的物质基础与充注空间,高演化阶段大量存在的迁移有机质与焦沥青孔提供了成气母质与储气空间,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五峰—龙马溪组 生烃时机 有机质 有机质孔
下载PDF
植被混凝土有机质类型与配比的合理选取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大翔 李少丽 +1 位作者 许文年 程尊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0,54,共5页
为同时保证植被根系生长需求和坡面稳定,需通过试验确定植被混凝土有机质合理类型与配比。选取4种常见富含有机质材料(稻壳、锯末、玉米酒糟、稻谷酒糟),以有机质类型和掺入量为变量,分别试验研究了其对植被混凝土孔隙率和无侧限... 为同时保证植被根系生长需求和坡面稳定,需通过试验确定植被混凝土有机质合理类型与配比。选取4种常见富含有机质材料(稻壳、锯末、玉米酒糟、稻谷酒糟),以有机质类型和掺入量为变量,分别试验研究了其对植被混凝土孔隙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孔隙率增幅随有机质配比增加而逐渐减小,无侧限抗压强度降幅则随有机质配比增加而增大;有机质的合理类型为小粒径粉末状有机质,合理配比范围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有机质配比 孔隙率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金亮 董大忠 +4 位作者 李建忠 胡俊文 王玉满 李登华 王淑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6,共9页
以我国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大量岩心、露头样品分析化验基础上,开展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采用高压压汞法、液氮吸附法、脉冲式渗透率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测定页岩储集物性,表明须家河组具有一定的储集性... 以我国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大量岩心、露头样品分析化验基础上,开展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采用高压压汞法、液氮吸附法、脉冲式渗透率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测定页岩储集物性,表明须家河组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孔隙度为0.95%~4.77%,平均为2.73%。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直接观察手段与高压压汞、氮气等温吸附等实验系统研究须家河组页岩的储集空间特征,明确纳米级基质孔隙是须家河组储集空间的主体,包括原生残余孔、颗粒间孔、溶蚀孔和有机质孔,孔径2~100nm,〈50nm的孔隙占83.9%,有机质孔隙局部发育。影响须家河组页岩储层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TOC含量、黏土矿物含量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须家河组 孔隙特征 有机质孔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下载PDF
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世谦 何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33,共7页
有机与无机成岩作用的综合研究,已成为目前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综合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本文对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强调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对于次生孔隙和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所起的重要... 有机与无机成岩作用的综合研究,已成为目前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综合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本文对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强调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对于次生孔隙和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沉积物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种植星星草改良盐碱土效果分析(以松嫩平原盐碱土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春艳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本文对苏打盐化草甸碱土(碱斑地)种植星星草改土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星星草改土效果主要表现在改变了苏打盐化草甸碱土的极其不良的理化性状。种植星星草改良盐碱土是耗资低见效快,效果持久的生物措施。
关键词 星星草 可溶性盐 盐碱土 改良 种植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富集条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丹 范存辉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的富集条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富有机质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6%,硅质矿物平均含量49.0%,生烃潜力大;深水陆棚较浅水陆棚而言古环境更为还原古生产力更强,更有利于... 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的富集条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富有机质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6%,硅质矿物平均含量49.0%,生烃潜力大;深水陆棚较浅水陆棚而言古环境更为还原古生产力更强,更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和保存;沉积厚度受裂陷槽控制明显;同时构造运动和保存条件影响着页岩气的赋存状态,盆地内部以游离气为主,盆地以吸附态为主,五峰组—龙马溪组是主力勘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质 孔隙度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的页岩有机孔隙空间定量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秀 张冲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5期519-527,共9页
对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储层来说,孔隙度是评价油气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有机孔隙的存在又对岩石孔隙空间具有重要贡献,因此,研究页岩储层有机孔隙空间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资料和图像分割技术,以川南永川区块YY2... 对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储层来说,孔隙度是评价油气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有机孔隙的存在又对岩石孔隙空间具有重要贡献,因此,研究页岩储层有机孔隙空间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资料和图像分割技术,以川南永川区块YY2井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对纳米有机孔隙的形态特征和有机孔隙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YY2井龙马溪组有机孔隙较发育,SEM图像中有机孔隙直径差异很大,对龙马溪组6块岩样的SEM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的有机质面孔率在0.97%~8.90%之间,个别样品孔径较小,面孔率在1%以下。利用面孔率和有机质含量计算有机孔隙度,计算得到的有机孔隙度在0.12%~0.75%范围内,均值为0.39%,占据岩石孔隙度的1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扫描电镜 图像分割 有机质 有机孔隙度
下载PDF
人工熟化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对页岩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恒超 刘大永 +1 位作者 彭平安 王庆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6-475,共10页
有机质成熟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在页岩中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了解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压机半封闭体系,对低成熟的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压热模拟实验研究,获取了一系列成熟度梯度(0.7%<VR... 有机质成熟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在页岩中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了解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压机半封闭体系,对低成熟的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压热模拟实验研究,获取了一系列成熟度梯度(0.7%<VRo<3.5%)的页岩样品。通过混合溶剂(CH_2CL_2﹕CH_3OH=93﹕7)进行索氏抽提,结合低压N_2和CO_2气体吸附实验对抽提前后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去除可溶有机质的页岩的TOC含量、吸附烃S_1、热解烃S_2、氢指数IH在成熟阶段(VRo<2.0%)都有明显的降低,但在过成熟阶段(VRo>2.0%)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可溶有机质对微孔的影响可能以覆盖遮掩为主,对页岩孔体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介孔和大孔部分,但对页岩比表面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微孔和介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页岩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可溶有机质 成熟度 孔隙特征
下载PDF
油页岩中残余有机质对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淑娟 宋双 +4 位作者 郑意 赵茹 吴闯 张力心 雒锋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5期99-101,110,共4页
利用油页岩半焦中石英和长石矿物相皆为烧制陶瓷所需物相,以及残留有机质可以在高温下分解放出气体形成微孔的特性,以油页岩干馏制备页岩油时产生的油页岩半焦为主要原材料,以淀粉为造孔剂,高岭石和石英为添加剂制备多孔陶瓷。采用万能... 利用油页岩半焦中石英和长石矿物相皆为烧制陶瓷所需物相,以及残留有机质可以在高温下分解放出气体形成微孔的特性,以油页岩干馏制备页岩油时产生的油页岩半焦为主要原材料,以淀粉为造孔剂,高岭石和石英为添加剂制备多孔陶瓷。采用万能压力机、导热系数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油页岩半焦中残余有机质、淀粉掺量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页岩半焦中残余的有机质对于样品的气孔率等性能影响不大,但能使样品的微观形貌得到改善,增加样品的导热系数及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 有机质 多孔陶瓷 气孔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经果林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瑜 崔斌 +4 位作者 许晓鸿 芦贵君 贾立新 崔海锋 隋媛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7-210,217,共5页
为改善坡面荒芜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吉林省杏木小流域经果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一和配合施肥方式,对比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对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量不同,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 为改善坡面荒芜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吉林省杏木小流域经果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一和配合施肥方式,对比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对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量不同,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NPKOM)>有机肥+秸秆还田(OM)>单施有机肥(M)>秸秆还田(O)>对照(CK)。与对照(CK)相比,增幅分别为45%,37%,26%,10%。(2)不同施肥方式可有效改善土壤通气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秸秆还田(O)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了显著水平(p=0.043)。(3)土壤中全N,全P,全K动态变化不仅与各元素投入与产出量有关,同时与施肥方式以及各元素含量本底值密切相关,本底值越大,各元素增减幅度越大。配合施肥方式与单一施肥方式对比,对增加土壤中全N,全P含量效果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养分投入量增加的缘故,并且全N,全P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全K含量均为降低,降低程度因施肥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有机肥 秸秆还田 孔隙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及赋存状态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宗强 田亚铭 +2 位作者 苏记华 刘宁 季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568-13574,共7页
为深入研究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赋存特征,通过物理实验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特征和甲烷生成特征。结果表明:根据低温液氮吸附的Brunner-Emm... 为深入研究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赋存特征,通过物理实验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特征和甲烷生成特征。结果表明:根据低温液氮吸附的Brunner-Emmet-Teller(BET)模型,龙马溪组页岩的比表面积为4.32~29.50 m^2/g,平均比表面积为13.78 m^2/g。Barret-Joyner-Halenda(BJH)模型计算得出的页岩总孔隙体积为6.12~30.47 cm 3/g,平均孔径分布为3.83~4.52 nm,平均孔径为4.06 nm。龙马溪组孔类型主要包括有机质孔、微裂纹、粒内孔和粒间孔。龙马溪组埋藏深度界线为1370 m,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龙马溪组游离气含量迅速高于吸附气,埋深越大,游离气含量越高。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甲烷的吸附特性表明,随着孔径的变化,甲烷的吸附势能由正向负变化,并逐渐趋近于零。零点表示没有甲烷分子吸附在孔壁上,赋存状态从吸附态变为游离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有机质 页岩孔隙 甲烷赋存
下载PDF
蚯蚓对毛细管渗滤沟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曦曦 郭飞宏 +1 位作者 张继彪 郑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37-2241,共5页
采用添加蚯蚓的毛细管渗滤沟A和没有蚯蚓的毛细管渗滤沟B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同时考察毛细管渗滤沟中蚯蚓的数量变化和添加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对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有机物有促进作用,蚯蚓的加入可以改... 采用添加蚯蚓的毛细管渗滤沟A和没有蚯蚓的毛细管渗滤沟B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同时考察毛细管渗滤沟中蚯蚓的数量变化和添加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对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有机物有促进作用,蚯蚓的加入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率,增加出水溶解氧。反过来,毛细管渗滤沟为蚯蚓生存、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在土壤10~20 cm处,蚯蚓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毛细管渗滤沟 有机物 孔隙率 溶解氧 数量
原文传递
风化作用对页岩孔隙的改造作用——以湘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前 闫相宾 +5 位作者 张金川 李婉君 郭元岭 洪太元 王濡岳 潘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对新区域、新层系页岩气的勘探需要使用露头样品开展储层评价,但基于风化后露头样品的孔隙结构去评价地下页岩的孔隙系统则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目前对于风化作用是如何改造页岩孔隙的机理认识也尚不清楚。为了明确风化作用对黑色页岩孔... 对新区域、新层系页岩气的勘探需要使用露头样品开展储层评价,但基于风化后露头样品的孔隙结构去评价地下页岩的孔隙系统则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目前对于风化作用是如何改造页岩孔隙的机理认识也尚不清楚。为了明确风化作用对黑色页岩孔隙的影响,选取湘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不同风化程度的露头样品与井下岩心样品,应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气体吸附技术开展孔隙综合表征与对比分析,进而探讨风化作用对黑色页岩孔隙的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露头页岩的碳酸盐矿物/长石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以及矿物基质裂缝较地下页岩更为发育;②随着风化程度的增高,页岩孔隙度增大,比表面积先减后升;③页岩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具有先后顺序,不稳定矿物溶蚀与黄铁矿氧化最先发生,随后有机质被氧化,最后为基质矿物的松散破碎;④页岩风化程度可分为微、中、高3级,微风化页岩的次生孔隙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与长石的溶蚀以及黄铁矿的氧化,孔隙度最高可达12%,中等风化页岩有机质大量被氧化,孔隙度可达30%,高风化页岩主要发生黏土等基质矿物的松散化,微裂缝逐渐发育直至岩石破碎。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露头研究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可以为页岩气新区域、新层系的勘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风化作用 孔隙改造 矿物溶蚀 有机质氧化 破碎 孔隙度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有机质页岩极化率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帅 严良俊 向葵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针对目前页岩极化率与渗透率关系研究不明晰的问题,以川黔地区有机质页岩为例,采用电阻率频散实验测量研究方法,研究了30块页岩的矿物组分,测量了其渗透率,分析出地层条件下有机质页岩极化率与黄铁矿含量、渗透率和孔隙率等的关系。研... 针对目前页岩极化率与渗透率关系研究不明晰的问题,以川黔地区有机质页岩为例,采用电阻率频散实验测量研究方法,研究了30块页岩的矿物组分,测量了其渗透率,分析出地层条件下有机质页岩极化率与黄铁矿含量、渗透率和孔隙率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页岩极化率的因素很多,页岩极化率与黄铁矿含量以及渗透率密切相关,黄铁矿含量与极化率成正相关关系,随着黄铁矿含量的增加,极化率随之增加,极化率随着渗透率增大而减小,研究为电性参数预测页岩物性储层参数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极化率 模拟退火法 有机质页岩 孔隙度
下载PDF
可溶有机质对肥煤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立 翟韫哲 陈晓琳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为了研究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选取肥煤制成实验煤样,采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伺服压力机探究萃取前后煤样的孔隙、孔径分布及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经过30 h的萃取后,... 为了研究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选取肥煤制成实验煤样,采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伺服压力机探究萃取前后煤样的孔隙、孔径分布及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经过30 h的萃取后,实验煤样质量减小了3.0%;萃取后煤样的平均孔径及孔体积均增加,比表面积减少,可溶有机质主要集中分布在1.5~5.3 nm;萃取后的型煤试件抗压能力相较原煤提高了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质 乙酸乙酯 孔隙 力学性质
下载PDF
西湖凹陷苏堤构造带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特征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广景 宋荣彩 +3 位作者 杨知敏 杨慧 孙亮 涂妹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4,共6页
西湖凹陷苏堤构造带深部的平湖组和花港组地层中普遍发育的次生孔隙;这些次生孔隙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它们的存在大大改善了研究区储层的储集及渗滤性能。勘探与开发证实这些次生孔隙普遍发育的储层中油气储量非常可观,这使得对该地区次... 西湖凹陷苏堤构造带深部的平湖组和花港组地层中普遍发育的次生孔隙;这些次生孔隙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它们的存在大大改善了研究区储层的储集及渗滤性能。勘探与开发证实这些次生孔隙普遍发育的储层中油气储量非常可观,这使得对该地区次生孔隙成因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砂岩储层与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优质烃源岩接触的部位次生孔隙往往更加发育,这说明次生孔隙的发育可能与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关。为了验证这一推测笔者在观察了255个岩心、薄片资料以及6口井部分层段的扫描电镜资料,收集了大量有机地化数据和185个砂岩样品的粘土矿物X衍射方面的数据,并在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写了本篇文章。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能够对以后本地区以及其他相似地区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苏堤构造带 有机质丰度 次生孔隙 X衍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