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03
1
作者 陈祥 王敏 +3 位作者 严永新 章新文 罗曦 张永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8-576,共9页
泌阳凹陷AS1井陆相页岩储层压裂后获得最高日产油4.68 m^3、天然气90 m^3,从而在我国东部陆相第三系断陷湖盆页岩油气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页岩油与页岩气通常为共生关系,文章将重点应用地质实验、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对泌阳凹陷深凹区... 泌阳凹陷AS1井陆相页岩储层压裂后获得最高日产油4.68 m^3、天然气90 m^3,从而在我国东部陆相第三系断陷湖盆页岩油气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页岩油与页岩气通常为共生关系,文章将重点应用地质实验、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对泌阳凹陷深凹区AS1井井区的页岩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储集特征及保存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AS1井2 450~2 510 m主力页岩段单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镜质体反射率值一般在0.57%~0.72%,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和生烃高峰期。含油气页岩录井气测异常明显,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两低"的特征;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发育微孔隙、微裂缝,储集性能较好;储层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易于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采用容积法对泌阳凹陷深凹区页岩油气资源量进行计算,得出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资源量5.4×10~8t,勘探潜力较大,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热成熟度 成藏条件 陆相页岩油气 泌阳凹陷
下载PDF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被引量:80
2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曾治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3,47,共7页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源岩在不同温度、成熟度条件下生成的烃类在晚期集中排放 ,两者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 ,进而增大了晚期源岩的累积排烃速率 ,为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超压可以引起未变形地层的水力破裂和超压流体的初次排放 ;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受超压和断裂特征的共同控制 ,即断 压双控流体流动。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决定了新构造运动 (或晚期构造运动 )控制下的油气快速成藏 :①油气成藏由多幕次流体充注完成 ,每一幕次包括稳态汇聚期和瞬态充注期 ;②油气成藏速率异常高 ,大型油气田可在 0 1Ma内形成 ;③构造活动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建设性作用 ,晚期构造 (或新构造 )控制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 断-压双控作用 幕式流体流动 油气成藏 有机质 热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控制因素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64
3
作者 刘文平 张成林 +7 位作者 高贵冬 罗超 吴伟 石学文 张鉴 李武广 邓晓航 胡晓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为查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控制因素及演化规律,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实验等方法对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包括有机孔、晶间孔、晶内溶孔和粒间孔,有机孔是主要孔隙类型之一,且... 为查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控制因素及演化规律,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实验等方法对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包括有机孔、晶间孔、晶内溶孔和粒间孔,有机孔是主要孔隙类型之一,且有机孔中微孔所占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大,是页岩气储集的主要空间。通过对有机质丰度(TOC)、有机质成熟度(Ro)、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页岩孔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有机质丰度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分为4个阶段:快速增大(TOC为0%~2%)、缓慢减小(TOC为2%~3%)、快速增大(TOC为3%~4%或6%)、快速减小(TOC>4%或6%);2四川盆地页岩成熟度对孔隙度的影响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减小(Ro为1.5%~2.2%)、快速增大(Ro为2.2%~2.7%)、快速减小(Ro>2.7%);3高热演化阶段有机成岩作用强于无机成岩作用;4构造作用对孔隙度影响较大,构造作用越强烈的区域孔隙度越小。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演化经历5个阶段:未熟快速压实阶段(Ro<0.7%)、成熟生烃溶蚀阶段(Ro为0.7%~1.3%)、高成熟孔隙封闭阶段(Ro为1.3%~2.2%)、过成熟二次裂解阶段(Ro为2.2%~2.7%)、过成熟缓慢压实阶段(Ro>2.7%),其中成熟生烃溶蚀阶段和过成熟二次裂解阶段是最有利的页岩孔隙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孔隙度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形成与演化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60
4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2 位作者 徐旭辉 鲍芳 余晓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熟、低熟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和低温热作用生烃过程中可以形成有机孔隙,其当时较浅的埋深可能有助于有机孔隙的保存;2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非均质性,成熟度不是控制有机孔隙形成与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有机质物理化学结构的差异对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作用;3有机孔隙的发育与滞留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生油阶段生成的有机孔隙,易被热解沥青所占据;4有机质收缩缝/有机质边缘孔可能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空间,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在从"化学吸附有机质"向"物理吸附有机质"和"游离有机质"转化时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结构及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孔隙 SEM图像 非均质性 热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下载PDF
莺-琼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及高温高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 被引量:51
5
作者 黄保家 黄合庭 +1 位作者 李里 王丽芳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3期11-18,共8页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总体低于1.0%,但其规模大且存在TOC>1.5%的较高丰度段,故亦具有较大的生气能力。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莺歌海盆地裂后热沉降形成的中央坳陷,其有机质丰度横向变化比较大,位于中央坳陷带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大多在0.40%~2.97%之间,有机质以气型干酪根为主。盆地的高地温为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热流体活动使浅层有机质超前熟化,但地层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盆地模拟结果显示,莺-琼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大量生气时间较晚,与圈闭形成期的时空配置好,有利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 第三系 海相烃源岩 地化特征 有机质热演化 油气潜力
下载PDF
泥页岩热模拟实验及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43
6
作者 董春梅 马存飞 +3 位作者 栾国强 林承焰 张宪国 任丽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3-1061,共9页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加的主要原因;泥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黏土矿物转化、不稳定矿物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建立了基于热模拟实验的泥页岩综合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在生烃过程中演化特征不同,Ⅰ型干酪根以"解聚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为主;Ⅲ型干酪根以"平行脱官能团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为主;Ⅱ型干酪根介于两者之间,既可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也可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热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模式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北缘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光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0-495,共6页
中上扬子北缘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有机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表明,中古生界海相层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和二叠系。其中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泥质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多属好—最好的烃源... 中上扬子北缘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有机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表明,中古生界海相层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和二叠系。其中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泥质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多属好—最好的烃源岩;上古生界(P)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泥质岩为辅,前者有机碳一般<1%,多属较好的烃源岩,后者有机质丰度高,多属好—最好的烃源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泥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复杂多样,以Ⅱ1型为主。3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一般>2.0%,区内油气结构以天然气为主。烃源岩可溶有机质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呈单前峰型,而二叠系烃源岩正构烷烃有3种类型。在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二叠系烃源岩以较低的C21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27规则甾烷/C28+29规则甾烷等为显著特征而区别于下寒武统烃源岩,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则介于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演化程度 生物标志化合物 海相烃源岩 中上扬子区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被引量:34
8
作者 郭占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对沉积层形成了热源灶体,依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与生油层的层序关系可分为上灶、中灶和下灶,形成灶体生烃模式。火山活动向沉积盆地供给了地球深部来源的CO、CO2和H2等地球深部无机成因的非烃气体,它们可... 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对沉积层形成了热源灶体,依火山岩体和侵入岩体与生油层的层序关系可分为上灶、中灶和下灶,形成灶体生烃模式。火山活动向沉积盆地供给了地球深部来源的CO、CO2和H2等地球深部无机成因的非烃气体,它们可以合成烃,使沉积盆地的沉积盖层出现合成生烃机制。来自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的天然气中还有甲烷碳同位素≥-25‰、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成反序排列的无机烷烃气并在松辽盆地形成了无机烷烃气藏;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送来了岩浆岩,其中的地幔岩中见有烷、烯、炔等烃类物质;岩浆岩中的结晶岩含有烷烃类物质,且有随密度增加含烃量增加的趋势;岩浆岩中的火山岩也含有烷烃物质,也有随密度增加含烃量增长的趋势,同时还有随密度增加烃类物质的碳原子数也有增加的趋势。火山活动还向沉积盆地供给热液流体,以水为载体的某些金属元素,如Fe、Mn、Zn、Cu、Pd等促进了烃类物质的生成量,使具有二元结构的沉积盖层盆地出现了催化生烃模式。总之,火山活动对沉积盖层呈二元结构的盆地的油气生成增加多种模式,使二元结构盆地存在有机生油机制、合成生油机制,同时也存在无机生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沉积盆地 有机质演化 生烃模式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石油 天然气
下载PDF
EASY%R_0模型在我国西部中生代盆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9
作者 魏志彬 张大江 +2 位作者 许怀先 王峰 张家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6,共4页
镜质组反射率(R0)的大小取决于有机质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因此,根据R0可以重构有机质热历史。在勘探程度较低时,恢复热史的常规模型和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相比之下,EASY%R0化学动力学模型更能真实地再现有机质所经历... 镜质组反射率(R0)的大小取决于有机质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因此,根据R0可以重构有机质热历史。在勘探程度较低时,恢复热史的常规模型和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相比之下,EASY%R0化学动力学模型更能真实地再现有机质所经历的热史,尤其是在R0值大于0.9%的中、高成熟演化阶段应用效果更佳。鉴于此,利用EASY%R0模型,同时结合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井、雅布赖盆地雅参1井和酒西盆地医101井进行了热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库车坳陷古地热梯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相对较明显的降温过程与晚第三纪快速埋藏过程相对应。雅参1井和窿101井的古地热梯度偏低,并且变化不大,不利于有机质生烃。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值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依南2井热史模拟计算的古地热梯度高于前人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图4表4参5(魏志彬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生代盆地 EAAY%R0模型 盆地热史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序地层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34
10
作者 郭旭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9-1082,共14页
学者们在页岩层序划分与构成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其次,现有研究中针对页岩非均质性在层序格架内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规律方面亦有不足.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上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通过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常规测井、能... 学者们在页岩层序划分与构成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其次,现有研究中针对页岩非均质性在层序格架内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规律方面亦有不足.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上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通过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常规测井、能谱测井和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序地层学进行了定量分析.在五峰组-龙马溪组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其中五峰组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海侵体系域(五峰组下部黑色页岩)和高位体系域(五峰组上部观音桥段);龙马溪组一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海侵体系域、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体系域;龙马溪组二段和三段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不同体系域为单元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层序发育与沉积环境特征,揭示了各体系域内古生产力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机理,总结并提出了系统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序地层垂向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 层序地层 有机质 沉积演化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成烃理论的发展──(Ⅱ)煤成油及其初次运移模式 被引量:20
11
作者 黄第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32-438,共7页
近几年来,我国针对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国西北区的一些含煤盆地中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矿藏。煤成油的勘探开发和研究,是对陆相生油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介绍了秦匡宗提出的一种利用(13)CNMR谱确定... 近几年来,我国针对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国西北区的一些含煤盆地中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矿藏。煤成油的勘探开发和研究,是对陆相生油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介绍了秦匡宗提出的一种利用(13)CNMR谱确定油潜力碳(Co)、气潜力碳(Cg)和芳构碳(Ca)评价生油气潜力的新方法,以及一种煤成烃的阶段性初次运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陆相生油 油气运移 运移模式
下载PDF
黄铁矿对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涛涛 邓模 +3 位作者 宋之光 刘光祥 黄俨然 Andrew Stefan Hursthouse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黄铁矿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分布,是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指示矿物,但其对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成藏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扬子地区及茂名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中黄铁矿的发育形态研究,发现静水缺氧的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页... 黄铁矿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分布,是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指示矿物,但其对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成藏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扬子地区及茂名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中黄铁矿的发育形态研究,发现静水缺氧的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页岩中草莓体黄铁矿集合体数量多、粒径小;含氧的半深湖—深湖相页岩中发育了大量粒径较大的草莓体黄铁矿集合体;滨岸沼泽和浅水陆棚相页岩中黄铁矿很少存在。黄铁矿含量与TOC、液态烃(S1)含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反映了黄铁矿的形成和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能对有机质热解和裂解起促进作用。有机/黄铁矿复合体内发育了丰富的有机孔,能够增加页岩的比表面积,进一步促进甲烷吸附容量的增加。草莓体黄铁矿内较多的晶间孔及其表面、以及黄铁矿被溶蚀脱落后形成的铸模孔能为液态烃、游离气提供较多的储集空间。因而页岩储层中黄铁矿尤其是草莓体黄铁矿是促进有机质生烃演化和页岩油气富集成藏的重要因素,根据黄铁矿在纵横向上的富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页岩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体黄铁矿 沉积环境 生烃演化 有机孔 晶间孔 页岩油气富集
原文传递
树脂体成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兼论我国第三系树脂体成因的未成熟-低成熟油气资源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铁冠 钟宁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加拿大马更些盆地等处发现树脂体成因的来成熟-低成熟煤成烃的事实,以及目前对树脂和树脂体的认识,论述了树脂的生源与化学组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方法,对我国12个第三纪煤盆地烃源岩作了抽样调查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加拿大马更些盆地等处发现树脂体成因的来成熟-低成熟煤成烃的事实,以及目前对树脂和树脂体的认识,论述了树脂的生源与化学组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方法,对我国12个第三纪煤盆地烃源岩作了抽样调查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三纪煤系地层不乏树脂体组分,且有的褐煤非常相似于马更些型烃源岩、因而很有希望进一步找到树脂体成因的未成熟-低成熟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体 地球化学 第三系 油气
下载PDF
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地层压力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兆明 罗晓容 +3 位作者 陈瑞银 宋海明 周波 郑大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6,共8页
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争论不断,共有3种不同意见:压力对有机质演化没有影响,压力促进有机质的演化,压力抑制有机质的演化。通过对前人所做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样品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不同实验... 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争论不断,共有3种不同意见:压力对有机质演化没有影响,压力促进有机质的演化,压力抑制有机质的演化。通过对前人所做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样品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不同实验条件引起的,特别是实验系统和加压方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所代表的地质意义也不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压力的增加表现为沉积有机质受到的有效应力增加时可以促进有机质生烃;当压力的增加表现为孔隙流体压力增加时,有机质生烃过程将受到抑制;另外,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使干酪根的镜质组反射率降低,易使人得出压力增加抑制有机质演化的结论。进一步对压力影响有机质演化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有机质演化的不同阶段因异常压力的增压机制不同,压力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有效应力 流体压力 有机质演化 烃类生成
下载PDF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宝刚 李贤庆 +6 位作者 张吉振 董泽亮 李媛媛 宋雷 热汗古丽-牙库甫 张明扬 郭曼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10期27-32,共6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等多套海相页岩层,其中龙马溪组是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通过有机碳、热解、碳同位素、等温吸附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等多套海相页岩层,其中龙马溪组是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通过有机碳、热解、碳同位素、等温吸附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1.53%),有机质类型较好(Ⅰ型和Ⅱ1型),热演化程度高(Ro为1.94%~2.42%),且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1.85m3/t)。页岩有机质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三者共同决定了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含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页岩气 龙马溪组 有机质 热演化程度 含气量
下载PDF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建平 黄第藩 +1 位作者 霍永录 陈建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7,共7页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存在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2套生油层。其中,下白垩统中沟组下段有机质丰度类型最好,但尚处于低熟阶段;成熟的中、下侏罗统是极重要的生油层。营尔凹陷内,2套生油层生物标志物分布截然不同;下白垩统和中、下侏...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存在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2套生油层。其中,下白垩统中沟组下段有机质丰度类型最好,但尚处于低熟阶段;成熟的中、下侏罗统是极重要的生油层。营尔凹陷内,2套生油层生物标志物分布截然不同;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中的原油是2类自生自储原油;3个异常高压流体带严格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聚集;中、下侏罗统油气受近南北向断层和高压异常带的控制,长沙岭—下河清低隆起带及营参1井周围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凹陷南部比北部更利于形成白垩系油气聚集,黑梁断层以东比以西地区好。本文将酒东盆地与酒西盆地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二者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差别造成了油气富集规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生物标志物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岗 王延斌 +2 位作者 韩德馨 石军 蒲秀刚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探讨煤成气的生成特征和演化规律 ,对两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煤进行了加水热模拟生气实验研究。认为 ,有机质类型对于煤的热模拟气生成特征和烃气产率有决定作用。非烃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这与水参与反应有... 为探讨煤成气的生成特征和演化规律 ,对两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煤进行了加水热模拟生气实验研究。认为 ,有机质类型对于煤的热模拟气生成特征和烃气产率有决定作用。非烃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这与水参与反应有关。甲烷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关系密切。不同的热模拟气在成熟 -高成熟演化阶段差异明显 ,有机质类型越差 ,热模拟气中甲烷相对越多 ,干燥系数相对越大 ,异丁烷 /正丁烷越高 ;反之 ,甲烷相对越少 ,干燥系数越小 ,异丁烷 /正丁烷低 ,区别越明显。演化程度增加时 ,热模拟气之间的差别减小。总烃气和甲烷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重烃有产率高峰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有机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干燥系数 甲烷
下载PDF
泥页岩中微量元素V、Ni、V/Ni与有机质丰度及成岩演化关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乔锦琪 刘洛夫 +1 位作者 尚晓庆 李博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6-768,共13页
为了研究泥页岩中微量元素V、Ni、V/Ni值与有机质丰度和成岩演化阶段的关系,分析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的大量泥页岩样品。结果表明,当tmax<440℃时,V与tmax呈负相关,当tmax>440℃时,V、V/Ni值与tmax呈正相关;Ni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与... 为了研究泥页岩中微量元素V、Ni、V/Ni值与有机质丰度和成岩演化阶段的关系,分析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的大量泥页岩样品。结果表明,当tmax<440℃时,V与tmax呈负相关,当tmax>440℃时,V、V/Ni值与tmax呈正相关;Ni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与tmax呈负相关,而V/Ni值在微量元素含量远低于页岩克拉克值时与tmax呈负相关,当其含量接近页岩的克拉克值时,与tmax呈正相关;当TOC<0.4%或V、Ni含量远低于页岩克拉克值时,V、Ni与TOC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当TOC>0.4%且V、Ni含量接近页岩的克拉克值时,TOC和V、Ni含量以及V/Ni值均呈正相关。V/Ni值受泥页岩沉积环境的有机质丰度和成岩演化阶段的影响,不宜作为泥页岩沉积环境的指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NI 有机质丰度 成岩演化阶段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异龙湖近百年来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汉 常凤琴 +6 位作者 张虎才 段立曾 张晓楠 彭卫 张云 刘琪 刘峰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78-2487,共10页
通过对异龙湖沉积物岩芯(YLH-1)样品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C/N值测定,结合人类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近百年来异龙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受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的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异龙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碳、氮稳... 通过对异龙湖沉积物岩芯(YLH-1)样品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C/N值测定,结合人类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近百年来异龙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受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的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异龙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5.9‰^-22.5‰和0.5‰~4.7‰,C/N值16.4~20.4,表明异龙湖有机质主要受大型水生植物影响,而藻类和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小。δ^13C逐渐偏负的过程反映了异龙湖富营养化加剧的过程,可能与藻类吸收有机质降解产生的CO2有关,而δ^15N的变化则与流域内工业污染物、农业化肥和大气氮沉降有关。异龙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湖泊初级生产力较低,水质好,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湖泊生产力迅速提高,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质恶化,藻类大量繁殖;20世纪90年代之后,湖泊处于高生产力水平,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因此,未来管理部门要重视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环境影响,加强湖泊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同位素 有机质 生态环境演变 人类活动 异龙湖
原文传递
黄土地区气候演变的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蓉芬 赵林 +1 位作者 刘友梅 文启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5,共9页
对渭南阳郭黄土剖面So~L_2层段作了总有机碳(TOC)和Rock—Eval热解烃分析.建立了TOC气候变化曲线及其变化周期,与其它气候指标进行了对比.揭示了黄土剖面中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两种烃类,推导并验证了古湿度公式,计算了各层段的湿度分布及... 对渭南阳郭黄土剖面So~L_2层段作了总有机碳(TOC)和Rock—Eval热解烃分析.建立了TOC气候变化曲线及其变化周期,与其它气候指标进行了对比.揭示了黄土剖面中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两种烃类,推导并验证了古湿度公式,计算了各层段的湿度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有机质 气候演变 地球化学 烃类 干酪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