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管理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智慧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光国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7-948,共12页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阴/阳"是一种"根源性的隐喻",源生自道家有关宇宙万物生成的"宇宙论",而不是"本体论"。以"阴/阳"这种"前现代"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中国传统&qu...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阴/阳"是一种"根源性的隐喻",源生自道家有关宇宙万物生成的"宇宙论",而不是"本体论"。以"阴/阳"这种"前现代"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中国传统"有机论"的科学,但却发展不出现代"机械论"的科学。倘若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对近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有相应的理解,能够以之作为基础,建构本土社会科学的"微世界",则"阴/阳思维"将变成一种"后现代的智慧",有助于华人管理者解决他们在生活世界中所遭遇到的各项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源性隐喻 有机论的科学 科学哲学 后现代智慧 宇宙论 本体论
下载PDF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
2
作者 李青 房瑞丽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3期126-129,共4页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同时认为人心具有感通之觉,文学的表达要“合道”,赞同宋明理学家“心统性情”的有机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有机宇宙观 天人合一 生生之德 心统性情
下载PDF
天演论与传统有机宇宙论——论《天演论》被广泛接受的内在原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洪彬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2-59,共8页
中国传统有机宇宙论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论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论,与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论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 中国传统有机宇宙论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论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论,与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论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和规则来自宇宙自身而非外部事物。这使天演论能够被中国知识分子用来支持传统有机宇宙论,并对抗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神创宇宙论和机械宇宙论。这是天演论迅速风靡知识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演论 有机宇宙论 机械宇宙论 神创论 自然神学
下载PDF
体用模式下的宋代道学有机整体宇宙论——以《近思录·道体》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贾桠钊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5期59-68,共10页
宋代道学家在讨论宇宙问题时,将宇宙看成是一个生生不息、道德创造的整体,贯穿其中的天道不仅是超越的存在源头,也是超越的价值源头,既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但又不在其外,表现出一种内在超越的体用模式。这种观点通过朱熹有意识地辑次,于... 宋代道学家在讨论宇宙问题时,将宇宙看成是一个生生不息、道德创造的整体,贯穿其中的天道不仅是超越的存在源头,也是超越的价值源头,既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但又不在其外,表现出一种内在超越的体用模式。这种观点通过朱熹有意识地辑次,于《近思录·道体》篇中清晰地呈现出北宋四子以体用论诠释宇宙论的思想倾向。如果说周敦颐的宇宙论还保留有宇宙化生的成分,张载的气论已介于气化论与本体论之间,那么二程则表现为纯粹的本体宇宙论。宋代道学家以体用论建构起来的道学有机整体宇宙论,既是对先秦本末论以及人格天的吸收,也继承了汉唐以来宇宙生成论的思想资源,把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看作是由一个本源生成的结果,同时吸收佛老的智慧,从本体角度谈论世界本源,从而被整合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相对成熟的宇宙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道体》 体用论 有机整体宇宙论 吸收继承
下载PDF
Expanding or Static Universe: Emergence of a New Paradigm 被引量:1
5
作者 Paul A. LaViolet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21年第2期190-231,共42页
The no-evolution, concordance expanding universe cosmology and no-evolution, static universe tired light model are compared against observational data on eight cosmology tests. The no-evolution tired light model is fo... The no-evolution, concordance expanding universe cosmology and no-evolution, static universe tired light model are compared against observational data on eight cosmology tests. The no-evolution tired light model is found to make a superior fit on all tests. Any attempts to introduce evolutionary corrections to improve the concordance cosmology fit on one test often worsen its fit on other tests. Light curve data of high redshift gamma ray bursts and quasars fail to support claims for cosmological time dilation due to expansion. Also, the SCP supernova light curve test results are considered to be flawed by selection effect biases. The big bang theory also has difficulty accounting for redshift quantization, for the multi-megaparsec periodicity see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alaxy superclusters, and for the discovery of galaxies at redshifts as high as <em>z</em> ~11.9. In overview, it is concluded that a static universe cosmology must be sought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One possible choice is a cosmology that predicts nonconservative tired-light redshifting in intergalactic space, the continuous creation of neutrons in space, the rate of matter creation scaling with both celestial body mass and temperature, galaxies growing progressively in size, and changing their morphology in the manner suggested by Jeans and Hub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logical Redshift Tired Light Effect Hubble Constant Galactic Evolution Continuous Creation Subatomic Particles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Open Systems Self-organizing Systems Observational cosmology Tolman Test Angular-Size-Redshift Test Hubble Diagram SUPERNOVA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