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中生代构造体制与区域成矿背景:来自中生代火山岩组合时空变化的制约 被引量:470
1
作者 许文良 王枫 +4 位作者 裴福萍 孟恩 唐杰 徐美君 王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9-353,共15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便对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及其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背景给出制约。基于火山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东北地区中...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便对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及其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背景给出制约。基于火山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可划分成六期:晚三叠世(200~228Ma)、早——中侏罗世(173~190Ma)、中——晚侏罗世(158~166Ma)、早白垩世早期(138~145Ma)、早白垩世晚期(106~133Ma)和晚白垩世(88~97Ma)。晚三叠世火山作用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前者为A型流纹岩,后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它们共同揭示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额尔古纳地区,吉黑东部和额尔古纳地区早——中侏罗世钙碱性火山岩的存在分别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发生,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则以双峰式火成岩组合为特征,反映了双向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以西和冀北——辽西地区,前者为碱性——亚碱性的过渡系列,主要由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少量粗面岩组成,后者为A型流纹岩或碱性流纹岩组成,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坍塌或拆沉阶段;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吉黑东部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而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则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前者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者与早期加厚陆壳的拆沉和/或类似弧后的伸展环境有关;晚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陆内,前者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后者为碱性玄武岩,反映了来自东部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俯冲作用。综合上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及时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中生代火山岩 时空变化 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 成矿背景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量:112
2
作者 薛春纪 陈毓川 +3 位作者 杨建民 王登红 杨伟光 杨清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4,共9页
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国内外矿床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从盆地整体着眼 ,从盆地构造_沉积_岩浆_变质作用过程着手 ,通过盆地内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事实分析了滇西兰坪盆地的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兰坪盆地在古特提... 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国内外矿床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从盆地整体着眼 ,从盆地构造_沉积_岩浆_变质作用过程着手 ,通过盆地内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事实分析了滇西兰坪盆地的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兰坪盆地在古特提斯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 ,近南北向盆缘超岩石圈断裂和盆中央穿壳断裂及近东西向隐伏构造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动力过程 ,中_新生代经历了印支期裂谷、燕山期拗陷及喜马拉雅期走滑拉分的性质演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制约 ,板内构造体制下的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幔流上涌、地层中不整合及壳幔相互作用等所体现的大陆地壳强烈运动是兰坪盆地的成矿基本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背景 构造体制 兰坪盆地 云南 铅锌矿床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点、分布和找矿前景 被引量:34
3
作者 沙德铭 苑丽华 《地质与资源》 CAS 200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最初由Lindgren首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活动带上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浅成低温金矿”热.浅成低温金矿具有低温、低压、低盐度、成矿深度浅的特点.矿化作...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最初由Lindgren首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活动带上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浅成低温金矿”热.浅成低温金矿具有低温、低压、低盐度、成矿深度浅的特点.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最终定位于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全球浅成低温金矿明显呈集中成带分布的特点,绝大多数分布在著名的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中亚—蒙古(古亚洲)带.此类金矿成矿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大体是①第三纪(最重要)、②第四纪更新世(次重要)、③中生代(重要)、④石炭—二叠纪(次要).成矿环境主要为岛弧带、板内走滑断裂带和上叠火山盆地、陆内裂谷.我国地处三大浅成低温成矿带分布区,已经发现诸如阿希、团结沟、紫金山等金(铜)矿床,找寻同类矿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类型划分 时空分布 成矿环境 成因模式 找矿前景 矿床特点
下载PDF
中亚地区中、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左国朝 刘义科 +1 位作者 张招崇 黄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侧的构造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差异性发展。中天山微板块北缘发育寒武纪—奥陶纪古洋盆,其南缘西段由寒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两次扩张,形成多岛洋的构造格局,其中志留纪洋区被动陆缘上的碳硅质砂页岩建造成为金矿床的最佳赋存层位;东段洋区从震旦纪开始扩张,直到晚泥盆世闭合,晚石炭世南天山东西两侧在造山构造极性上发生西段由南向北、而东段由北向南呈相反方向逆掩推覆的造山过程,同时伴有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钨、锡、铌-钽、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晚二叠世—三叠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伴随有后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从而为汞锑成矿带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进入走滑拉分期。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致使南天山发生挤压缩短而强烈抬升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矿背景 多岛洋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西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我国重晶石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综述 被引量:18
5
作者 宣之强 《化工矿产地质》 CAS 1999年第1期24-30,共7页
我国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受大陆裂谷系、弧-盆系和陆内挤隆系三种大地构造环境控制,多数矿床形成于大构造旋回的早期阶段,并与一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可划分为外生成因[沉积型、风化(残积坡积)型]和内生成因(火山-... 我国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受大陆裂谷系、弧-盆系和陆内挤隆系三种大地构造环境控制,多数矿床形成于大构造旋回的早期阶段,并与一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可划分为外生成因[沉积型、风化(残积坡积)型]和内生成因(火山-沉积型、层控型、热液型)等不同类型。成矿之钡源主要来自深部的火山-气液。矿床多在中、低温,弱酸性向弱碱性过渡的氧化环境的硫酸盐型成矿溶液中形成。中国重晶石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一些工业需求地区,有发现新矿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矿床 类型 成矿背景 钡源 成矿条件 远景
下载PDF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任涛 王瑞廷 +5 位作者 谢桂青 李剑斌 代军治 郭延辉 党勘峰 武晓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7-820,共14页
池沟铜钼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发现的一处斑岩型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测试了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呈星散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池沟石英闪长岩中;池沟... 池沟铜钼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发现的一处斑岩型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测试了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呈星散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池沟石英闪长岩中;池沟中酸性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过铝质性质,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为碰撞后花岗岩;辉钼矿的Re-Os年龄为148 Ma.池沟区内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0~148 Ma,与矿石辉钼矿的Re-Os年龄一致,均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结合岩体产状、含矿性判别分析,认为池沟中酸性岩体的形成和矿化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后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中酸性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同位素年代 成矿背景 山阳池沟
下载PDF
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志华 苏生瑞 +6 位作者 李勇 苏春乾 姜常义 赵太平 张传林 黑爱芝 梁云 《陕西地质》 2001年第1期1-23,共23页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 ,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 :1 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 ,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 ,特别是...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 ,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 :1 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 ,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 ,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 ,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 3 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 ,深部构造岩片抽拉 -逆冲推覆在中 (新 )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 ,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 4 首次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三类沉积盆地 ,三种盆—山转换 ,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种型式 (Ⅰ、Ⅱ、Ⅲ )的造山带 ,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5 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 ,首次提出秦岭受三种体制 ,四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 ,受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 6 最先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 7 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 ,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界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 ,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8 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 9 创立了在统一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背景 成矿作用 秦岭-巴山 沉积盆地 形成时代 找矿模式
下载PDF
甘肃小金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8
作者 张银斗 《黄金》 CAS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小金滩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的谈家庄—广金坝印支—燕山期金锑汞成矿亚带内。在分析成矿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的控矿因素。研究表明,金矿床受断裂带中主构造特定部位及次级构造控制,并与火山喷发作用... 小金滩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的谈家庄—广金坝印支—燕山期金锑汞成矿亚带内。在分析成矿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的控矿因素。研究表明,金矿床受断裂带中主构造特定部位及次级构造控制,并与火山喷发作用、中酸性岩浆侵入以及深部成矿流体的多期次活动带来的多种热液蚀变的强烈叠加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环境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小金滩金矿床 甘肃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市红卫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背景分析
9
作者 苗敏强 曾福基 高忠勇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8-35,共8页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区域矿产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认为红卫山地区找矿前景良好,区内共圈定9处1∶20万地球化学岩石测量Ⅱ级异常和2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显示在本区内寻找以Sb、Pb、Zn、Au、Ag、Cu、Co、S...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区域矿产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认为红卫山地区找矿前景良好,区内共圈定9处1∶20万地球化学岩石测量Ⅱ级异常和2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显示在本区内寻找以Sb、Pb、Zn、Au、Ag、Cu、Co、Sn、V为主的多金属矿产较有前景。矿体受石炭系或奥陶一志留系的碳酸盐岩、华力西期和印支期花岗岩类侵入岩以及纵向断裂构造三者的复合控制。成因类型属矽卡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异常特征 成矿背景 红卫山
下载PDF
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及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83
10
作者 韩润生 王峰 +4 位作者 胡煜昭 王学焜 任涛 邱文龙 钟康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771,共14页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年代约束 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 会泽型(HZT)铅锌矿床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
下载PDF
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4 位作者 郑碧海 舒良树 李广伟 车旭东 秦宇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7-2954,共18页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我国新能源矿产战略构思和突破之关键,构建新能源锂矿战略的思路,强调运用大陆动力学理论、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和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探索,以查明中国大陆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深部状态、锂元素的富集规律、以及锂矿"源-运-聚"的成矿机制,为实现锂矿资源的增储、矿集区的合理布阵、扩大上游开发前景,以及建立我国大型-超大型锂矿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锂矿战略 成矿背景对比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老挝长山成矿带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金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红娟 陈永清 卢映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9-1627,共9页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基于同位素定年数据和Hf-Rb-Ta元素判别图,推测这些花岗岩及与其相关的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华南地块向印支地块俯冲产生的火山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金矿床 矽卡岩型铁矿床 成矿模式 成矿环境 老挝长山成矿带
下载PDF
吉林省成矿地质背景概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邵建波 《吉林地质》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对吉林省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概述,依据全省地质演化四大阶段对全省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介绍了全省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对全省成矿规律进行了概略总结。
关键词 成矿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划分 成矿规律 吉林省
下载PDF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深部三维成矿预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旭辉 田九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6,共4页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 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 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8个钻孔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城门山矿区三维地质成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区内资源潜力和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矿区深部及边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矿体整体呈柱状展布,受岩体就位空间控制,略向NW倾,向深部仍有较大延深,最大见矿厚度达269.10 m(仍未揭穿),预测结果与实地勘查资料基本一致,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地质特征 三维地质成矿模型 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下载PDF
安康市北部金矿带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潜力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洪祺 曹林杰 +1 位作者 贾建军 李华南 《西部资源》 2013年第4期178-180,共3页
陕西省安康北部岩金矿带是陕西省贵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勘查评价区带。本文着重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依托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要素及规律,对金矿带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安康北部金矿带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要素 找矿潜力
下载PDF
云南东川地区播卡矿田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富强 柳硕林 +1 位作者 赵培松 李朝旭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在收集有关东川及邻区区域地质、矿产和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播卡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发展演化史。通过岩石建造,采用稀土元素分析的方法,结合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分析播卡矿田在中昆阳期处于大陆边缘沉积环境,因民期播卡矿田为... 在收集有关东川及邻区区域地质、矿产和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播卡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发展演化史。通过岩石建造,采用稀土元素分析的方法,结合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分析播卡矿田在中昆阳期处于大陆边缘沉积环境,因民期播卡矿田为强烈断陷阶段,落雪期播卡矿田进入了坳陷阶段,黑山期为闭塞滞流海湾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海侵正向层序,形成了紫-灰-黑建造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卡矿田 中昆阳期 成矿地质背景 岩相古地理 云南
下载PDF
东昆仑希望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少南 喇品贤 +2 位作者 赵莹 马永久 周鹏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4-62,共9页
希望沟地区作为五龙沟外围重要的金矿找矿靶区,研究程度较低,为了解该区的成矿潜力,文中阐述了希望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系统总结了区内XⅦ,XⅧ金矿化蚀变带的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研究了XⅦ,XⅧ号带矿体构造叠加晕。... 希望沟地区作为五龙沟外围重要的金矿找矿靶区,研究程度较低,为了解该区的成矿潜力,文中阐述了希望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系统总结了区内XⅦ,XⅧ金矿化蚀变带的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研究了XⅦ,XⅧ号带矿体构造叠加晕。结果表明:确定区内的金矿石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ⅩⅦ,ⅩⅧ金矿化蚀变带规模大,深部延伸稳定,带内矿体具南东侧伏规律;ⅩⅦ-2与ⅩⅧ-2矿体构造叠加晕均出现"前尾晕叠加"现象,反映深部仍存在较强的成矿作用。研究区找矿潜力较大,应加强地表及深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Ⅶ XⅧ金矿化蚀变带 成矿地质背景 构造叠加晕 找矿前景 希望沟
下载PDF
回顾与进展:斑岩铜矿理论研究及勘查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荣科 陕亮 +5 位作者 郑有业 张雨莲 庞迎春 马国桃 曹亮 刘鑫扬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1年第1期22-32,共11页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及找矿方法的研究,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作者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力图从拓展勘查人员找矿思路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斑岩铜矿研究在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及找矿方法的研究,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作者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力图从拓展勘查人员找矿思路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斑岩铜矿研究在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演化及矿床金属组分、成矿构造背景及动力学、勘查理论及技术等方面的进展,以期有助于斑岩铜矿的勘查找矿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总结指出:斑岩铜矿主要与埃达克(质)岩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岩体酸碱度对铜矿床伴生金属组分具有控制作用,斑岩铜矿床的矿化是通过多阶段独立流体演化过程中铜质的逐步富集实现的;成矿主要发生在汇聚大陆边缘,但造山带和非造山环境也可形成斑岩铜矿,其形成主要与构造机制转换诱发的地幔熔融、地壳变形等一系列可能导致岩浆快速上升和侵位的有利条件有关,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等系统论研究思维的引入和地质、构造、遥感、航空物探、矿区地球化学等一系列新、老技术的综合运用,对成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成矿构造环境的多样性、壳幔混合对成矿的影响、勘查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岩浆活动 矿质来源 金属组分 构造背景 勘查方法 综述 展望
下载PDF
广东省博罗县利山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9
作者 韦建全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9期55-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博罗县利山金属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成因分析,着重描述了本区金属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分布特征,为今后在本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成因分析 矿体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宝强 孟广路 +3 位作者 曹新 曹积飞 范堡程 王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跨古亚洲、特提斯两大全球性构造域,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卡拉库姆—塔里木、中伊朗—冈底斯、印度四大古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自中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以来分为5大演...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跨古亚洲、特提斯两大全球性构造域,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卡拉库姆—塔里木、中伊朗—冈底斯、印度四大古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自中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以来分为5大演化阶段:1太古宙—古元古代演化阶段,本区古陆可能是组成Pangea-Ⅳ泛大陆的一部分;2长城纪—青白口纪泛大陆裂解事件导致了西昆仑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新元古代超大陆汇聚形成阶段,中天山地区广泛沉积了一套文德系含炭质岩系,形成金的矿源层,为后期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3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及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岩浆活动强烈深部壳幔物质交换频繁,尤其是晚泥盆世—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期,是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期;4研究区工作程度低(部分地区为空白区),特提斯洋演化阶段矿床发现较少,但找矿潜力巨大;5欧亚大陆形成后的后造山阶段,伴随着造山带强烈的挤压、褶皱、抬升、走滑、推覆等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形成了一系列与韧性剪切构造有关的金矿化,以及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铁、铜、多金属、锂铍(铌钽)、钨、锡、钼等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天山 帕米尔 成矿背景 成矿作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