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序列变密度处理的负荷曲线聚类分析
1
作者 郭文熙 李知艺 +2 位作者 尹建兵 陈琳 鞠平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共12页
负荷曲线聚类是分析用户负荷特性的基础,能够从大量负荷数据中挖掘典型用电模式,了解用户电力消费的特点,对需求响应、电价设计、电网规划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聚类方法对负荷时段特征考虑不足的问题,为提升聚类精度和满足实际... 负荷曲线聚类是分析用户负荷特性的基础,能够从大量负荷数据中挖掘典型用电模式,了解用户电力消费的特点,对需求响应、电价设计、电网规划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聚类方法对负荷时段特征考虑不足的问题,为提升聚类精度和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变密度处理的聚类方法。首先,采用线性插值法增加峰、谷、爬坡等3个关键时段数据点的密度,突出和放大其在聚类中的影响,并基于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adaptive piecewise aggregate approximation,APAA)降维方法减小冗余数据密度。然后,结合欧式距离和相关距离构建综合指标,对负荷曲线开展k-medoids聚类分析。最后,利用UCI数据集的居民用户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负荷聚类效果,真实反映了居民用户的用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密度 负荷聚类 关键时段 常规时段 插值法 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APAA)
下载PDF
一类一阶常微分系统周期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唯一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一阶常微分系统周期边值问题{-u′(x)+a(x)u(x)=g(v(x)),0<x<1,-v′(x)+b(x)v(x)=f(u(x)),0<x<1,u(0)=u(1),v(0)=v(1)}的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中a,b∈C([0,1],[0,∞))且在[0,1]的任何子区间上不恒为0,f,g:R→R连续... 本文研究了一阶常微分系统周期边值问题{-u′(x)+a(x)u(x)=g(v(x)),0<x<1,-v′(x)+b(x)v(x)=f(u(x)),0<x<1,u(0)=u(1),v(0)=v(1)}的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中a,b∈C([0,1],[0,∞))且在[0,1]的任何子区间上不恒为0,f,g:R→R连续,f(0)≥0,g(0)≥0且f(t),g(t)关于t∈[0,∞)单调递增.主要结果的证明基于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Leray-Schauder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解 存在性 唯一性 一阶常微分周期系统
下载PDF
论合同履行请求权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点
3
作者 史志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与对诉讼时效制度的程序法理解和实体法理解相应,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起算客观时点的确定方法有权利被侵害与请求权可行使之别,但在各自的理论脉络下两种确定方法的实质均为权利可行使。权利被侵害的确定方法无法适用于合同履行请求权,《... 与对诉讼时效制度的程序法理解和实体法理解相应,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起算客观时点的确定方法有权利被侵害与请求权可行使之别,但在各自的理论脉络下两种确定方法的实质均为权利可行使。权利被侵害的确定方法无法适用于合同履行请求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第六百九十四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一分句采纳了请求权可行使的确定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二分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相悖,属于司法解释的败笔。具有行为请求权性质的履行请求权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起算,但代偿请求权具有不当得利的性质,应适用不当得利债权的起算规则。继续履行请求权属于履行请求权的延续,不存在独立的诉讼时效期间。作为次请求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受履行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制,存在自己独立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点。我国民事立法关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点的规定呈现出二元结构,体系化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起算时点 履行请求权
下载PDF
酒店建筑平疫结合设计技术要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智伟 黄晶晶 张美峰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基于平疫结合设计需求的新建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从规划、建筑、细节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技术要点,不仅需要注重总体的场地设计、总体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建筑设计层面建筑各功能区的转换、客房布局形态的选取、... 基于平疫结合设计需求的新建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从规划、建筑、细节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技术要点,不仅需要注重总体的场地设计、总体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建筑设计层面建筑各功能区的转换、客房布局形态的选取、内部流线的合理组织等三大技术要点,在细节上充分考虑隔离人员的需求、物品传递功能的设计、弹性活动空间的预留等,以期实现平时功能与疫情时期的灵活转换,为新建的平疫结合需求的酒店建筑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疫结合设计 隔离酒店 技术要点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