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家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1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片,1片/次,3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片,1片/次,3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牙周炎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TM、SBI、PLI、CFU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口腔贴片 牙周炎
下载PDF
二期梅毒40例口腔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华红 闫志敏 +2 位作者 史瑞棠 高岩 徐岩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分析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口腔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94至2004年间以口腔黏膜损害首诊的40例梅毒患者,对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临床病理资料加以分析。结果40例二期梅毒患者中32例口腔表现为相似的黏膜斑,最... 目的分析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口腔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94至2004年间以口腔黏膜损害首诊的40例梅毒患者,对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临床病理资料加以分析。结果40例二期梅毒患者中32例口腔表现为相似的黏膜斑,最好发的部位是舌。疼痛症状不明显或伴有轻微疼痛。对8例最初被误诊为口腔念珠菌病和扁平苔藓的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皮微脓肿,固有层血管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16例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学表现,但常易被口腔医务工作者忽视。口腔科医师应认识梅毒的口腔病损,及时诊断早期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口腔表现 黏膜斑 二期梅毒 病理分析 口腔黏膜损害 组织病理学检查 梅毒患者 临床病理资料 疼痛症状
原文传递
梅毒在口腔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不凡 柳志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483-484,共2页
目的:分析梅毒在口腔黏膜的临床表现。方法:总结8例以口腔梅黏膜病损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梅毒患者中7例表现为梅毒黏膜斑,好发部位为下唇;3例表现为梅毒性黏膜炎。1例在一期梅毒时期... 目的:分析梅毒在口腔黏膜的临床表现。方法:总结8例以口腔梅黏膜病损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梅毒患者中7例表现为梅毒黏膜斑,好发部位为下唇;3例表现为梅毒性黏膜炎。1例在一期梅毒时期被误诊为复发性口疮。1例儿童因父母双方均为梅毒患者而间接感染结论:梅毒在口腔的首发症状以梅毒黏膜斑最为常见。口腔医生应掌握梅毒的口腔病损,并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梅毒筛查,以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口腔表现 黏膜斑 儿童
原文传递
天然活性多糖口服吸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宇 张健 +5 位作者 姜进举 邢茂辰 曹琪 梁浩 吉爱国 宋淑亮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05-610,共6页
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受到食品和制药工业的关注。然而,天然活性多糖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在胃肠道不稳定等,严重限制了多糖类药物的吸收。多糖进入血液的方式对于实现其生物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多糖口服吸收方式主... 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受到食品和制药工业的关注。然而,天然活性多糖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在胃肠道不稳定等,严重限制了多糖类药物的吸收。多糖进入血液的方式对于实现其生物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多糖口服吸收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吸收、通过肠道微生物菌群吸收和通过肠道派尔集合淋巴结吸收。同时,研究者期望通过对不同口服剂型的研究以提高多糖口服生物利用度。如何对口服制剂的剂型进行修饰或添加辅料以解决多糖胃肠道吸收问题仍是保障其有效性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天然活性多糖口服吸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口服吸收 胃肠道 生物利用度 肠道微生物 派尔集合淋巴结
原文传递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oral sensory complaints in a case-control study 被引量:4
5
作者 Jian-Qiu Jin Hong-Mei Cui +2 位作者 Ying Han Sha Su Hong-Wei 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3期2822-2828,共7页
Background: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oral sensory complaints(OSCs)presenting to our dental clinic.For most dentists,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from other oral mucos... Background: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oral sensory complaints(OSCs)presenting to our dental clinic.For most dentists,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from other oral mucosal diseases that may cause symptoms such as burning mouth.It is beneficial t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OSC patients to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eliminate burning symptoms as much as possible.Methods:Patients with oral burning sensations in the oral mucosal disease clinic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eking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between September 1,2014 and December 31,2018.After excluding oral candidiasis,anemic stomatitis,dental material allergy,and other diseases from patients with oral sensory complaints,basic conditions such as gender,age,education level,job status,hyperglycemia,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history of brain abnormalities,history of cervical spondylitis,history of thyroid disease,history of thyroid disease and insomnia were obtained.The BMS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 test and Chi-square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se diseases and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BMS.Results:In this case-control study,395 patients(321 females and 74 males,mean age 55.26±10.51 years)with oral sensory complaints and 391 healthy controls(281 females and 110 males,mean age 47.11±13.10 years)were enrolled,among which,8.4%(33/395)had oral candidiasis,1.3%(5/395)had dental material allergy,0.8%(3/395)had anemic stomatitis and 0.5%(2/395)had lichen planus.A total of 352 patients were eventually diagnosed with BMS.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more severe in BMS patients,as were the incidences of sleep disorders and brain abnormalitie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odds ratio[OR]=2.79,95%confidence interval[CI]:1.61-4.83,P<0.001),total cholesterol level(OR=2.92,95%CI:1.32-6.50,P=0.009)and anxiety score(OR=1.75,95%CI:1.01-2.77,P=0.017)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BMS.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a(OR=0.4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sensory complaints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tch test CANDIDA ANEMIA Anxiety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甘草总黄酮双层缓释口腔贴膜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晓春 翁立冬 +3 位作者 张志勤 李旭桂 郑锦坤 李庆德 《今日药学》 CAS 201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制备甘草总黄酮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生物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甘草总黄酮为主药,乙基纤维素(EC)作为空白隔离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海藻酸钠(ALG)、聚乙烯醇(PVA)为载药层膜材料,甘油作为保湿剂,吐温-80作为助溶剂,... 目的制备甘草总黄酮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生物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甘草总黄酮为主药,乙基纤维素(EC)作为空白隔离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海藻酸钠(ALG)、聚乙烯醇(PVA)为载药层膜材料,甘油作为保湿剂,吐温-80作为助溶剂,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膜材料配比,以外观性状、体外黏附力、成膜性和溶解性作为贴膜生物性能评价指标,确定载药膜材的最优配比。结果 EC为空白隔离层,载药层中CCMA-Na∶ALG∶PVA=2∶2∶1比例时,制成的载药膜生物性能最佳。结论甘草总黄酮-EC-CCMA-Na-ALG-PVA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可作为新型口腔贴膜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黄酮 口腔贴膜 缓释 复发性口腔溃疡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口腔贴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敦芷悦 孙川越 +3 位作者 张志豪 舒菲 张青红 刘梅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 比较不同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接枝的聚丙烯酸(PAAc-NHS酯)含量对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机械性能及体外黏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交联法制备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根据PAAc-NHS酯质量分数分为A(10%)、B(20%)、C(30%)3... 目的 比较不同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接枝的聚丙烯酸(PAAc-NHS酯)含量对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机械性能及体外黏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交联法制备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根据PAAc-NHS酯质量分数分为A(10%)、B(20%)、C(30%)3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水凝胶表面形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检测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表面特征性官能团;通过拉伸实验检测水凝胶机械性能;检测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与保水率;评价水凝胶的黏附性能及细胞毒性。结果 SEM结果显示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具备多孔的微观结构,孔隙大小随PAAc-NHS酯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FT-IR结果表明各组PAAc-NHS酯均与明胶交联;拉伸结果显示C组具有最强的机械性能,拉伸应力(140.15±45.24)kPa,断裂伸长率(310.19±11.43)%;溶胀性和保水性实验结果显示A组具有最高的吸水率和保水率;体外黏附实验显示3组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体外黏附性能且均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结论 各组PAAc-NHS酯/明胶复合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体外黏附性能,且未显示出细胞毒性,具有作为口腔贴剂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聚丙烯酸 口腔贴剂 伤口敷料
下载PDF
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梅毒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泉 吉建新 廖伟娇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的口腔临床表现的警觉,避免误诊延诊。方法对2003-2004年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而首诊口腔科的4例病例,经鉴别排除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后,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 目的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的口腔临床表现的警觉,避免误诊延诊。方法对2003-2004年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而首诊口腔科的4例病例,经鉴别排除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后,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card test,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反应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检查,4例均为阳性。结论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学表现,但常易被口腔医务工作者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口腔表现 黏膜斑
下载PDF
New therapy for oral ulcer:Evodia rutaecarpa patch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9
作者 Yan-Li Zhen Jian-Peng Qin +4 位作者 Yu-Fen Li Jian Zhang Xiao-Hui Yu Ji Li Dong-Kai Wang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3年第9期23-33,共11页
Background:Oral ulcer is the most common and easily recurrent disease in stomatology,which influence the patients’communication,normal dietary,and sleep.Evodia rutaecarpa(ER)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 Background:Oral ulcer is the most common and easily recurrent disease in stomatology,which influence the patients’communication,normal dietary,and sleep.Evodia rutaecarpa(ER)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s,which has a medicinal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Clinically,the application of ER at plantar Yongquan point(KI1)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ulcer.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bine the moder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develop th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patch of ER and apply it to the treatment of oral ulcer at Yongquan point of plantar.Methods:Firstly,the medicinal materials of ER were extracted and the extracted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into dispersed ER patch.The formula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were screened by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and single factor investigation method.The adhesive and transdermal properties of the patch 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preparation.Secondly,Wistar rat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s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mouth ulcers.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model group(A),model group(B),low dose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the efficacy of ER on rat’s oral ulcer model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ree aspect such as apparent index,pathological index and biochemical index.Results:The patch had suitable adhesion and good skin penetration,which w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oral ulcer.In vivo pharmacodynamic studies,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 body mass and food intake of rats in each group after modeling decreased,the amount of drinking water increased,the tissue structure of oral mucosa was damaged,and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TNF-α,IL-6)and malondialdehyde increased,the levels of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IL-10),cell growth factor(epidermal growth factor,TGF-β_(1))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decreased.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of each dosing group increased,w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ulcer Evodia rutaecarpa pat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 PHARMACODYNAMIC
下载PDF
3D打印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的辅料筛选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家琪 郑康钰 +6 位作者 何妙珊 班俊峰 林威 皮雪莹 陈培鸿 吕竹芬 陈燕忠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方法以体外黏附力、黏附时间及3 h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筛选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填充剂、黏附剂和黏附剂用量。结果以最优处方制备3种不同半径(3、4、5 mm)的口腔贴片,体外黏附力... 目的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方法以体外黏附力、黏附时间及3 h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筛选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填充剂、黏附剂和黏附剂用量。结果以最优处方制备3种不同半径(3、4、5 mm)的口腔贴片,体外黏附力分别为(1.46±0.08)N/cm^2、(2.03±0.94)N/cm^2、(2.25±0.19)N/cm^2,体外黏附时长分别为(4.06±0.76)h、(4.87±0.59) h和(5.64±0.63) h,3 h累计释放度分别为(93.61±1.07)%、(92.73±1.34)%和(93.57±1.63)%。结论通过单因素筛选出最优处方制备的3种不同规格口腔贴片体外评价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醋酸地塞米松 口腔贴片 体外黏附力 体外黏附时间 释放度
下载PDF
二期梅毒口腔黏膜损害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强 杨卫平 宋颖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08,共2页
报告和分析6例二期梅毒口腔黏膜疹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2~63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及舌部白斑、糜烂、红斑和咽部充血,伴有轻度疼痛。实验室检查6例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 报告和分析6例二期梅毒口腔黏膜疹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2~63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及舌部白斑、糜烂、红斑和咽部充血,伴有轻度疼痛。实验室检查6例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经苄星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治疗后2周内口腔黏膜损害消退。1例随访至6月失访,5例2年内RPR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口腔表现 黏膜斑 苄星青霉素
下载PDF
罕见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1例
12
作者 李灵 覃胜 朱桂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口腔黏膜黑色病损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需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因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需要尽快治疗。而大多黏膜黑色病损非肿瘤性质,是多种综合征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 口腔黏膜黑色病损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需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因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需要尽快治疗。而大多黏膜黑色病损非肿瘤性质,是多种综合征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藉此为临床医生诊断口腔黏膜黑色病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黑色斑片 色素沉着 LAUGIER-HUNZIKER综合征
原文传递
奥硝唑口腔贴片的质量研究
13
作者 吴俊 石心红 邢为藩 《海峡药学》 2015年第4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与建立奥硝唑口腔贴片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贴片的性状及理化性质;以自制的装置测定贴片的粘附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口腔贴片的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有关物质及含量。结果奥硝唑口腔贴片的性状及性质稳... 目的:研究与建立奥硝唑口腔贴片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贴片的性状及理化性质;以自制的装置测定贴片的粘附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口腔贴片的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有关物质及含量。结果奥硝唑口腔贴片的性状及性质稳定,粘附力测定方法方便可重复,释放度测定方法准确度高,且成品在1、2和4h的释放量应分别为标示量的35%~65%、60%~90%及85%以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度、精密度、线性及回收率良好。结论拟定的质量标准可行,可有效的控制奥硝唑口腔贴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口腔贴片 粘附力 释放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口腔组织补片置入拔牙创预防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开进 孔亮 +4 位作者 彭莲 王新木 秦瑞峰 周宏志 杨立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评估口腔组织补片局部应用对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 200例拔除阻生牙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在牙拔除术后,甲组向牙槽窝中置入口腔组织补片,乙组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乙两组... 目的:评估口腔组织补片局部应用对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 200例拔除阻生牙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在牙拔除术后,甲组向牙槽窝中置入口腔组织补片,乙组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乙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1%、8%,甲组无拔牙术后出血发生,乙组为 6%。甲组与乙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组织补片的局部应用对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组织补片 干槽症 预防
下载PDF
医用降温贴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智红 张雪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22期2062-2064,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降温贴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5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2组均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用降温贴行口腔冷疗。比较2组患者口腔黏... 目的探讨医用降温贴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5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2组均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用降温贴行口腔冷疗。比较2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持续时间、口腔疼痛等指标;同时观察观察组患者冷疗期间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和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96.4%和71.4%,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显著轻于对照组,且口腔疼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口腔黏膜炎持续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冷疗相关副作用。结论医用降温贴口腔冷疗法可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降低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并能够缩短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医用降温贴 护理 口腔疼痛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复方青黛贴片治疗对溃疡状况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金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给予复方青黛贴片治疗对溃疡状况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9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复方青黛贴片治疗... 目的分析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给予复方青黛贴片治疗对溃疡状况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9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复方青黛贴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溃疡面积、充血面积、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溃疡面积、充血面积分别为(9.47±2.54)、(20.59±5.14)mm^(2),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45±2.15)、(19.42±4.18)mm^(2);治疗后3 d,对照组患者溃疡面积、充血面积分别为(6.36±1.91)、(14.66±2.41)mm^(2),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88±1.38)、(6.69±1.33)mm^(2);治疗后3 d,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充血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青黛贴片应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缩小溃疡面积和充血面积,调节T细胞亚群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方青黛贴片 T细胞亚群 疼痛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口腔组织补片和富血小板血浆处理拔牙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萍 胡劲松 +3 位作者 佘小明 杨丽 王朝辉 陈高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组织补片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处理阻生齿拔牙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拔除下牙阻生齿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完成拔除术后,甲组:口腔组织补片置入拔牙创;乙组:PRP置入拔牙创;丙组:口腔组织补片+PRP置入拔牙... 目的:观察口腔组织补片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处理阻生齿拔牙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拔除下牙阻生齿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完成拔除术后,甲组:口腔组织补片置入拔牙创;乙组:PRP置入拔牙创;丙组:口腔组织补片+PRP置入拔牙创;丁组: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四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观察X线结果,以Digra分析比较牙槽窝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补片+PRP组对于预防术后出血、干槽症的发生以及促进牙槽骨的生长有意义(P<0.05)。结论:口腔组织补片和PRP联合应用对于阻生齿拔除后预防术后出血以及干槽症有一定疗效,同时对牙槽骨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组织补片 富血小板血浆 拔牙术
下载PDF
以HCN4为靶向的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机制探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茜 杜群群 +3 位作者 王泰一 解微微 崔英 朱彦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SXSM)对人源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亚型4(HCN4)编码的离子通道If的影响,探讨SXSM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理机制。方法进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从功能上检测SXSM对心率(HR)和冠脉压(CPP)的... 目的通过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SXSM)对人源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亚型4(HCN4)编码的离子通道If的影响,探讨SXSM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理机制。方法进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从功能上检测SXSM对心率(HR)和冠脉压(CPP)的影响。全自动膜片钳Ionworks方法记录SXSM对If电流的影响。结果 SXSM用药前后,HR分别为(199±19)BPM和(284±27)BPM,CPP分别为(127.7±37.9)mm Hg和(107.8±28.9)mm Hg。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 L·L-1的SXSM能够使HCN4编码的If电流增加至(126.55±35.65)%,与空白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XSM对HCN4编码的If电流有明显提升作用,提示SXSM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是通过影响If电流发挥其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仙升脉口服液 窦性心动过缓 药理机制 IF HCN4 全自动膜片钳
下载PDF
口腔组织补片植入对牙槽窝愈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建 胡开进 王新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应用螺旋CT技术观察拔牙后口腔组织补片植入牙槽窝的愈合情况,评价口腔组织补片对于牙槽窝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本地产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随机分为4组,建立拔牙的动物模型,左侧牙槽窝植入口腔组织补片,右侧对应牙位牙槽窝作为空... 目的:应用螺旋CT技术观察拔牙后口腔组织补片植入牙槽窝的愈合情况,评价口腔组织补片对于牙槽窝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本地产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随机分为4组,建立拔牙的动物模型,左侧牙槽窝植入口腔组织补片,右侧对应牙位牙槽窝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12、24周处死一组动物,取头颅标本行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牙槽窝CT值。结果:第2、4、12周植入口腔组织补片组的牙槽窝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组织补片可以有效促进牙槽窝的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口腔组织补片 多平面重建 CT值
下载PDF
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
作者 张彦骅 王惠玲 +2 位作者 刘慧民 杨萍 刘青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4年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9例生殖道畸形(MRKH综合征和阴道闭锁)需要行阴道成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组(n=... 目的探讨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4年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9例生殖道畸形(MRKH综合征和阴道闭锁)需要行阴道成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组(n=95)、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组(n=31),及生物补片代阴道成形术组(n=23),比较手术相关指标、人工阴道相关指标、性生活指标,评价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口腔黏膜组及生物补片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显著优于腹膜组(P<0.05)。在住院费用上,生物补片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口腔黏膜组花费最低(P<0.05)。术后阴道长度口腔黏膜组及生物补片组优于腹膜组(P<0.05)。阴道弹性、阴道pH值、性满意度、并发症率等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简单、微创、无痛。符合患者隐私需求,效果满意,医疗费用低,性价比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畸形 阴道成形术 微粒口腔黏膜 腹膜 生物补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