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中国城市规模是否过小?——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22
1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3-1072,共20页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最优城市规模
原文传递
聚集经济与最优城市规模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蒋涛 沈正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1,104,共5页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聚集经济是空间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外部性对经济活动的集中有重要影响,但要解释聚集经济的来源还必须寻求更微观、更基本的经济主体行为上的原因。每个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规模,这个...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聚集经济是空间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外部性对经济活动的集中有重要影响,但要解释聚集经济的来源还必须寻求更微观、更基本的经济主体行为上的原因。每个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规模,这个最有效率的规模是由经济活动空间集中所带来的利益与所引起的成本之间的一个均衡所决定的。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功能与效率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规模收益递增和单中心圆形城市模型,分析了通勤成本、城市规模收益递增程度对最优城市规模的影响,讨讨了城市人均收入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两种对立的力量所决定的最优城市规模。文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城市人均收入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否则,在城市总生产函数中规模收益递增程度足够强的情况下,最优城市规模取决于通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经济 最优城市规模 单中心城市模型 规模收益递增 城市化
下载PDF
最优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研究评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卓咏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6期76-80,共5页
中国城市在规模高速扩张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给予解释与指正。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学科对城市规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分类,并做简要评述,以期... 中国城市在规模高速扩张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给予解释与指正。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学科对城市规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分类,并做简要评述,以期为最优城市规模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空间经济学 评论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序贯增长机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余壮雄 张明慧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51,共1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偏向中小城市"到"城市自由竞争"再回归到"偏向中小城市"的振荡调整,有关城市发展战略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本文通过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偏向中小城市"到"城市自由竞争"再回归到"偏向中小城市"的振荡调整,有关城市发展战略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序贯增长的"接力赛"机制,揭示了城市发展优势随着城镇化进程从最大城市不断向规模次之的城市序贯转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3—2013年"城市自由竞争"时期的城市数据对城市序贯增长的假说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样本的后推,城镇化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从早期左低右高的"U型"结构不断扁平化,并趋于向"倒U型"结构反转;特大城市的城镇化优势正在不断向大城市甚至中大型城市转移。就效率的角度而言,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定位于城市人口250万—700万的中大型城市与大城市,以避免特大城市与小城市过度发展带来的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增长 城镇化 城市发展 最优城市规模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规模体系与城市发展战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之兵 张可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112,共9页
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究竟应该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始终存在争论。本文基于城市成本收益最优规模的罗伯特研究框架,利用中国143个城市数据采取分组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并不存在单一的最优城市规模... 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究竟应该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始终存在争论。本文基于城市成本收益最优规模的罗伯特研究框架,利用中国143个城市数据采取分组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并不存在单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齐普夫(ZIPF)法则和城市就业提供能力指数对中国现有城市规模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中国城市体系总体规模偏小且缺乏足够的就业提供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体系 城市发展战略 齐普夫法则
下载PDF
置疑中国最优城市规模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永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81,96,共7页
梳理并评析了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利用1990-2008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整体上... 梳理并评析了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利用1990-2008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整体上看,中国目前不存在过度规模城市,限制大城市规模的观点依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化 聚集经济 过度规模
下载PDF
中国的城市规模过大么——基于273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久文 张超磊 闫昊生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86,共11页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城市问题,中国是否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城市内生性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的最...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城市问题,中国是否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城市内生性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和均衡城市规模的差异,并衡量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均衡规模均超过其最优规模,但规模差异所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较小。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该继续鼓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个体 最优城市规模 经济效率损失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最优与最大城市规模探讨——基于264个城市的规模成本-收益法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自然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0,122,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城市规模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成本-收益法来研究中国城市的最大与最优适度规模问题。并按不考虑人力资本、考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考虑人力资本三种情况来分析264个城市... 本文在总结前人城市规模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成本-收益法来研究中国城市的最大与最优适度规模问题。并按不考虑人力资本、考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考虑人力资本三种情况来分析264个城市规模收益情况,外部成本则考虑政府成本、企业工资成本、通货膨胀成本、住房成本和环境成本几个方面,得出了最小与最大城市规模范围和最优城市规模范围。本文发现最优城市规模即净规模收益峰值在556-614万人之间.外部相对成本最低时的城市规模为578万人,最优规模大约在600万人。合理的城市相对规模净收益大于0.3的城市规模为166-2441万人,此时的外部相对成本大部分不超过0.5。城市相对规模净收益为正的区间为65-3569万人之间。据此,中国的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北京、上海这些超大城市虽然目前面临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尤其是严重雾霾等问题.但其城市规模还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成本-收益法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文 彭炜剑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9,共4页
传统的最佳城市规模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成本收益法和经验研究法,成本收益法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应用性相对较弱,经验研究法结论丰富,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关联性。最新的城市环境法,依据相关的测度指标,通过对经... 传统的最佳城市规模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成本收益法和经验研究法,成本收益法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应用性相对较弱,经验研究法结论丰富,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关联性。最新的城市环境法,依据相关的测度指标,通过对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来确定最佳城市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城市规模 成本收益法 经验研究法 城市环境法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友好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研究——来自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项本武 张亚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4,共11页
利用DMSP/OLS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核算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人均碳排放决定的动态面板模型,使用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城市人口密度对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 利用DMSP/OLS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核算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人均碳排放决定的动态面板模型,使用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城市人口密度对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碳排放呈U型关系,基于人均碳排放最小化的原则,中国城市最优人口密度为1.41万人/平方公里,我国70%左右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际人口密度低于其最优人口密度,从而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实际人口规模低于其最优水平。为推进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规模和密度的控制应考虑不同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差异,避免基于城市现有等级设定统一标准,对现有人口规模超过最优规模的城市加大控制力度,对低于最优人口规模的城市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口吸纳潜力;同时,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内部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均衡分布,形成合理的总体人口密度,从而有利于中国城市人均碳排放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 环境友好 最优城市规模
下载PDF
最优城市规模与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一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2-60,共9页
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为了缓解其综合承载压力,倾向于通过严格的户籍管制政策控制人口规模,但在现实中,特大城市却存在着"落户越来越严、人口越控越多"的现象。基于最优城市规模理论,提出了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 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为了缓解其综合承载压力,倾向于通过严格的户籍管制政策控制人口规模,但在现实中,特大城市却存在着"落户越来越严、人口越控越多"的现象。基于最优城市规模理论,提出了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并分析了其形成过程。研究发现,严格的户籍管制政策在降低特大城市排他性公共品拥挤成本的同时,并未改变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规模收益,这使得城市边际规模收益和边际拥挤成本相等时的最优规模理论值增大,城市人口倾向于进一步增多,最终导致户籍管制更加严格。利用286个地级市的数据对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加强户籍管制不利于中小城市收入提高,有利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收入提高,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越具有加强户籍管制的倾向;户籍管制程度的提高使城市人均收入与人口规模之间倒U型曲线的顶点位置右移,因而提升了特大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流入。大多数特大城市在严格的户籍管制下,其实际人口规模仍未达到最优人口规模理论值,依然存在人口进一步增多的倾向。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的政策含义是:当前,中国的特大城市已经陷入了户籍管制增强与城市人口增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严格的户籍管制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是无效的,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反而是特大城市疏解人口的有效途径;同时,应通过提高中小城市非排他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引导新增非户籍人口有序转移,最终使特大城市退出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户籍管制自增强 非排他性公共品
下载PDF
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土地产出效率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86,共17页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强调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强化政府的行政化管理。行政级别作为国家政治权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体现,对城市的资源配置、社会治理、政策规划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可以凭借行政级别的优势在中国...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强调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强化政府的行政化管理。行政级别作为国家政治权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体现,对城市的资源配置、社会治理、政策规划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可以凭借行政级别的优势在中国的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下获取正反馈效应,因此从行政级别的角度理解城市发展也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模式的关键。研究首先对我国行政级别的制度背景、演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展开系统性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对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土地产出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分别从权力职能、财政能力、资源配置三个维度分析城市行政级别对土地产出效率的推动作用,由规模集聚、过度积累两个维度分析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的倒U型结构作用,再从行政区与经济区发展协同的角度分析城市行政级别与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的协同作用。在实证研究部分,研究通过对我国特色政治制度下行政级别设定的分析,将城市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土地产出效率纳入统一的面板数据模型中进行定量分析,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进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变量之间的干扰问题进行控制。为进一步探寻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倒U型作用下存在的最优区间值,研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以全社会资本存量作为门槛变量通过500次自抽样门槛效应检验对城市规模存在的结构变化点进行探寻。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行政级别对土地产出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第二,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呈现倒U型作用,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级别 最优城市规模 土地产出效率 行政区划设置
下载PDF
六大视角下最优城市规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一直是城市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梳理总结最近二十年国内外最优城市规模相关研究成果文献发现,研究视角大体上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公共产品供给视角、城市增长视角、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国民福...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一直是城市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梳理总结最近二十年国内外最优城市规模相关研究成果文献发现,研究视角大体上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公共产品供给视角、城市增长视角、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国民福利视角和可持续发展视角等六大类。最优城市规模问题后续研究的主攻方向主要集中在:注重借鉴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综合性研究,加强资源环境约束和国民福利视角的最优城市规模研究;聚焦最优城市规模决定机理、外部效应、管控路径等理论问题研究;重视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增长 国民福利 资源环境约束
下载PDF
Optimal City Size in China:An Extended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Consump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Zhang Jie Xie Yang +1 位作者 Qian Fang(译) Mao Qizhi(校)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7年第2期22-28,共7页
The optimal city size has always been a heated topic for debate in China. Give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and fossil fuel crisis, it is argued that the issue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not only the perspective o... The optimal city size has always been a heated topic for debate in China. Give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and fossil fuel crisis, it is argued that the issue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not only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a city but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fficiency of the city. On the basis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of 286 cities at the prefectural level and above in Chinese mainland except Lasa,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the EU 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EDGAR),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size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fficiency of the city. Then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paper furth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of cities in different scales, and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large cities with 2 – 5 million population have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n all these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city siz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EDGAR database curve fitting method
原文传递
城市增长和最佳规模理论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科 臧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年第11期87-90,共4页
城市增长和城市最佳规模理论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该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有关城市增长的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城市最佳规模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并通过中国西安城市发展状况实例的分析,得出了规... 城市增长和城市最佳规模理论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该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有关城市增长的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城市最佳规模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并通过中国西安城市发展状况实例的分析,得出了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城市增长规模理论,统筹规划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的建设规模和位置、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对公共与民间资本的投向进行合理的规划的结论,并根据城市增长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提出了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该理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成本效益曲线 城市发展规划
下载PDF
基于卡马格尼模型的有效城市规模研究——以中国81个城市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16
作者 肖龙 侯景新 肖叶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124,共6页
近年,最优城市规模的问题走到了研究的十字路口,美国学者理查德森指出实际上并不存在最优的城市规模,而只存在依赖各种因素的有效城市规模。基于此观点及城市规模膨胀所引发的新一轮学术讨论,通过梳理城市规模研究领域内的已有文献成果... 近年,最优城市规模的问题走到了研究的十字路口,美国学者理查德森指出实际上并不存在最优的城市规模,而只存在依赖各种因素的有效城市规模。基于此观点及城市规模膨胀所引发的新一轮学术讨论,通过梳理城市规模研究领域内的已有文献成果,对新古典主义城市规模、最优城市规模、有效城市规模等主要研究范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效城市规模研究范式相比其他城市规模研究范式确实更具现实合理性,但其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陷。进而,基于中国2012年81个样本城市的横截面数据,探讨了中国的有效城市规模情况,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规模的有效性尚处于合理范围内,且同城市规模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表现出了大规模城市效率低于小规模城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城市规模 最优城市规模 有效城市规模 有效性
原文传递
最优城市规模选择与农产品贸易成本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安虎森 邹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86,97,共14页
中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意识到了城市化与"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核心议题。但这两大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文章基于Fujita,M.Krugman,P.和Venables,A.J.(1999)建立的城市实际工资方程,通过最... 中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意识到了城市化与"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核心议题。但这两大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文章基于Fujita,M.Krugman,P.和Venables,A.J.(1999)建立的城市实际工资方程,通过最大化实际收入研究最优城市规模选择和探求城市化最优途径。研究表明,包括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在内的农产品贸易成本是影响人们选择最优城市规模的核心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城市化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选择 农产品贸易成本 农村 农业和农民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