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 Gb/s CMOS光接收机跨阻前置放大器 被引量:14
1
作者 陶蕤 王志功 +1 位作者 董毅 谢世钟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给出了一种利用 0 .35μmCMOS工艺实现的 2 .5Gb/s跨阻前置放大器。此跨阻放大器的增益为 59dB·Ω ,3dB带宽为 2GHz ,2GHz处的等效输入电流噪声为 0 8× 10 - 2 2 A2 /Hz。在标准的 5V电源电压下 ,功耗为 2 50mW。PCML单端输... 给出了一种利用 0 .35μmCMOS工艺实现的 2 .5Gb/s跨阻前置放大器。此跨阻放大器的增益为 59dB·Ω ,3dB带宽为 2GHz ,2GHz处的等效输入电流噪声为 0 8× 10 - 2 2 A2 /Hz。在标准的 5V电源电压下 ,功耗为 2 50mW。PCML单端输出信号电压摆幅为 2 0 0mVp - p。整个芯片面积为 1 0mm× 1.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收机 前置放大器 跨阻放大器 CMOS工艺
下载PDF
光纤双向传输系统中数字光端机的研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季晓飞 迟泽英 +2 位作者 游明俊 陈文建 贺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给出了一个在大楼之间传输视、音频和数据信号的光纤双向传输系统。详细说明了该系统中数字光端机的各功能模块 ,分析了其光路和电路的接口 ,给出了各接口之间信号转换的方法。最后列出了所研制光端机的主要参数 ,并指出了该系统的应用... 给出了一个在大楼之间传输视、音频和数据信号的光纤双向传输系统。详细说明了该系统中数字光端机的各功能模块 ,分析了其光路和电路的接口 ,给出了各接口之间信号转换的方法。最后列出了所研制光端机的主要参数 ,并指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光端机 光接收 光发射 监控 光纤双向传输系统
下载PDF
菲涅耳望远镜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实验室验证 被引量:12
3
作者 戴恩文 孙建锋 +4 位作者 闫爱民 职亚楠 周煜 吴亚鹏 刘立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0-275,共6页
对菲涅耳望远镜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进行了实验室尺度条件下的原理验证实验。实验中利用不同曲率半径、垂直正交偏振的两个球面波通过二维(2D)扫描方式照明远距离处的目标,接收望远镜接收到的目标回波经过偏振分光镜分成两束作为信号... 对菲涅耳望远镜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进行了实验室尺度条件下的原理验证实验。实验中利用不同曲率半径、垂直正交偏振的两个球面波通过二维(2D)扫描方式照明远距离处的目标,接收望远镜接收到的目标回波经过偏振分光镜分成两束作为信号光和本振光进入2×4 90°桥接器,桥接器输出的四路光信号被两个平衡探测器接收,平衡探测器输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后经过复数化、两维相位二次项匹配滤波算法处理后可以重构出目标图像。对4.3m处点目标和2D面目标进行了成像实验,取得了具有良好成像分辨率和对比度且带有散斑效应的预期成像结果,证明了该合成成像激光雷达概念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菲涅耳望远镜 光学桥接器 平衡接收 光束扫描 匹配滤波
原文传递
光四相相移键控传输系统中相位估计算法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乔耀军 杜晓 纪越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9-1233,共5页
在光四相相移键控系统中,相位噪声主要源于激光器的线宽、激光器的相位偏移、同相支路(I路)和正交支路(Q路)相位不匹配、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以及光纤和器件等引起的相位变化。这些相位噪声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提出... 在光四相相移键控系统中,相位噪声主要源于激光器的线宽、激光器的相位偏移、同相支路(I路)和正交支路(Q路)相位不匹配、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以及光纤和器件等引起的相位变化。这些相位噪声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估计算法,采用前向反馈方法对信号取n次方后再取对数。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消除7.5 MHz的激光器线宽、30°激光器相位偏移、20°调制器I路/Q路的相位偏移或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并能提高1 dB的光信噪比,显著改善了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相干接收 相位估计 相位噪声
原文传递
内聚光CPC热管式真空集热管的光学效率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雷 王军 张耀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2-1397,共6页
针对内聚光CPC热管式真空集热管,根据其结构建立详细完整的光学效率模型,采用光学追迹、几何光学分析等方法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几何光学效率、透射比、反射比、吸收比等)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所研制的集热管构建出以太阳辐照... 针对内聚光CPC热管式真空集热管,根据其结构建立详细完整的光学效率模型,采用光学追迹、几何光学分析等方法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几何光学效率、透射比、反射比、吸收比等)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所研制的集热管构建出以太阳辐照强度、太阳光入射角为参变量的光学效率模型,并根据计算的数据结果对集热管进行相关分析。所建立的模型可为各种集热器的光学效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C 光学效率 集热管 光线追迹
下载PDF
带前置光放大器的光接收机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闵双全 黄德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7-70,共4页
本文分析了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噪声特性,并首次推导出带前置光放大器的接收机灵敏度公式。结果表明,除光放大器内增益外,光放大器入射端耦合效率是影响这种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而且其最佳判决电平高于原接收机。
关键词 前置光放大器 光接收机 灵敏度
下载PDF
改进的MPPM-QPSK光通信系统两模均衡算法 被引量:9
7
作者 于梦晗 郭宏翔 +6 位作者 刘宇旸 李岩 邱吉芳 洪小斌 李蔚 左勇 伍剑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9-97,共9页
多脉冲位置调制联合正交相移键控(MPPM-QPSK)在接收机灵敏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均衡算法可以有效优化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号带宽受限和码间串扰带来的影响,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针对恒模算法仅能优化MPPM-QPSK中QPSK部分的问题,对两... 多脉冲位置调制联合正交相移键控(MPPM-QPSK)在接收机灵敏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均衡算法可以有效优化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号带宽受限和码间串扰带来的影响,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针对恒模算法仅能优化MPPM-QPSK中QPSK部分的问题,对两模均衡算法的内圈参考模值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内圈模值不为0的两模均衡算法。将该算法应用到10 Gbit/s单载波高斯成形和Nyquist成形的MPPM-QPSK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并对其内圈模值、抽头数和步长等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使用传统两模算法的系统,本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优化了约0.1 dB。当脉冲数m=2,4,8,16时,相比不加均衡算法的系统,本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分别优化了0.9 dB,0.6 dB,0.5 dB,0.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相干通信 混合调制格式 均衡算法 接收机灵敏度
原文传递
低截取比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光热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德众 李明 +3 位作者 李国良 王云峰 冯志康 周国富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3-200,共8页
考虑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经济性和光学性能,对CPC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参数方程,分析了相同面积内的截取比对CPC总弧长和接收管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C截取比取0.15~0.25时,可有效降低对CPC弧面材料的使用。基于Tracepr... 考虑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经济性和光学性能,对CPC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参数方程,分析了相同面积内的截取比对CPC总弧长和接收管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C截取比取0.15~0.25时,可有效降低对CPC弧面材料的使用。基于Tracepro软件,实现了对CPC的二维光线追踪,提出了一种CPC直射光学效率的模拟计算方法。选择1月1日、4月1日、7月1日、10月1日四个季节日期为模拟日期,模拟结果显示,截取比为0.16的CPC相较于截取比为0.56的CPC,平均直射光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3.77%,15.24%,9.30%,11.54%。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和方位角的减小有利于降低CPC的末端光线损失。增加CPC的长度有利于减小末端光线损失对CPC光学效率的影响。实验测试验证了模拟的正确性,所提方法可应用于以提高光学性能为目标的CPC结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接收器 光学效率 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系统 二维光线追踪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及测温数据的修正 被引量:8
9
作者 苏国彬 李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79,共5页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由此可以直接计算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的有效传感长度 ,并提出了测温数据的修正公式 ,可以改善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 温度 光接收机 动态范围 温度场 测温数据 数据修正 有效传感长度
下载PDF
新时期光接收机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霍云 《中国有线电视》 2009年第8期791-795,共5页
介绍了当今广电光接收机的发展方向,包括低光功率接收、高电平输出和一体机等,就新时期怎样选择光接收机及光接收机的各种发展动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光接收机 光站 一体机 ONU EOC局端 低光功率接收 高电平输出
下载PDF
2.5 Gb/s 0.35 μm CMO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敬伟 冯军 刘欢艳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采用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用于SDH系统STM-16(2.5 Gb/s)速率级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此放大嚣采用+5V电源电压,中频增益为73dBΩ,3dB带宽为2.2GHz。核面积为0.15mm×0.20mm。
关键词 光接收机 前置放大器 跨阻放大器 CMOS工艺
下载PDF
2.5Gbit/sCMOS光接收机限幅放大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陶蕤 王志功 +2 位作者 柯锡明 董义 谢世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0-52,共3页
给出了一个利用 0 .35 μmCMOS工艺实现的 2 .5Gb/s限幅放大器。在标准的 5V电源电压 ,功耗为 2 2 5mW。在 4 0dB的输入动态范围内 ,可以保持 4 0 0mVp p恒定输出摆幅。整个芯片面积为 1× 1 1mm2 。
关键词 光接收机 限幅放大器 CMOS工艺 高速光纤通信
下载PDF
Si基单片集成850nm光接收芯片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颜黄苹 程翔 黄元庆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6-680,共5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Si基单片集成850nm光接收芯片,包括"P+/N-EPI/BN+"结构的光电探测器(PD)、跨阻前置放大电路及其后续处理电路。分析了PD的结构,并对其光谱响应及频率响应进行模拟,在2.0V偏压下,PD在850nm的响应度为0.131A/W...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Si基单片集成850nm光接收芯片,包括"P+/N-EPI/BN+"结构的光电探测器(PD)、跨阻前置放大电路及其后续处理电路。分析了PD的结构,并对其光谱响应及频率响应进行模拟,在2.0V偏压下,PD在850nm的响应度为0.131A/W,截止频率为400 MHz。采用0.5μm BCD(bipolar、CMOS和DMOS)工艺流片,光接收芯片面积约为900μm×1 100μm。测试结果表明,PD暗电流为pA量级,响应度为0.12A/W。光接收芯片在155 Mb/s速率及误码率(BER)小于10-9情况下,灵敏度为-12.0dBm;在622 Mb/s速率及BER小于10-9情况下,灵敏度为-10.0dBm,并能得到清晰的眼图。将该光接收芯片封装后接入光接收模块,进行点对点光互联实验,获得很好的光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收芯片 单片集成 光电探测器(PD) BCD(bipolar、CMOS和DMOS)工艺
原文传递
倒梯形腔体接收器的结构设计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志敏 田瑞 +2 位作者 齐井超 李培涛 卫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3-332,共10页
针对槽式聚光系统,设计了一种倒梯形管簇式腔体接收器,采用理论研究、TracePro软件模拟以及实验的方法对腔体结构设计中某些几何参数对接收器的光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及优化,并对其安装位置偏移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倒... 针对槽式聚光系统,设计了一种倒梯形管簇式腔体接收器,采用理论研究、TracePro软件模拟以及实验的方法对腔体结构设计中某些几何参数对接收器的光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及优化,并对其安装位置偏移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倒梯形上壁面为弧面反射面可使光学效率提高近4%;随着开口角度增大光学效率逐渐增大,随着圆弧半径增大光学效率先增大后缓慢降低,开口角度65°与反射圆弧半径90 mm的组合结构具有较高的光学效率、较均匀的集热管壁能流以及较好的光热转化效率;腔体接收器安装在焦距垂直向下5 mm范围内可获得优于焦距处的光学效率;运用归一化温差和测试瞬时集热效率的方法得到槽式聚光集热系统的光学效率为73%,与模拟的理想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腔体接收器 蒙特卡罗光学追迹法 槽式聚光器 光学效率
原文传递
用于塑料光纤通信的Si基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的研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晓凤 程翔 +4 位作者 陈朝 李继芳 颜黄苹 潘江炳 范程程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设计并用低成本的0.5μm BCD(biplor,CMOS and DMOS)工艺实现了用于650nm塑料光纤(POF)通信的Si基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其中包含了与标准工艺兼容的大面积的叉指状的PIN结构的光电探测器(PD)、跨阻放大器(TIA)以及后端放大器(PA)。采用N... 设计并用低成本的0.5μm BCD(biplor,CMOS and DMOS)工艺实现了用于650nm塑料光纤(POF)通信的Si基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其中包含了与标准工艺兼容的大面积的叉指状的PIN结构的光电探测器(PD)、跨阻放大器(TIA)以及后端放大器(PA)。采用NI公司的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和硬件PXI并结合光学调整平台的测试方案对流片后的光接收芯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D的暗电流为pA量级,响应度为0.25A/W,电容为4.4pF;对650nm的入射光,在180Mbit/s速率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以及小于10-9的误码率(BER)条件下,测得光接收芯片的灵敏度为-14.6dBm,并能得到清晰的眼图,包括200μm×200μm的PD在内总的芯片面积0.9mm2,5V的电源下功耗为60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光纤(POF)通信 Si基单片集成 光接收芯片 光电探测器(PD)
原文传递
太阳能槽式系统接收器光学效率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志康 李明 +3 位作者 王云峰 陈飞 冀孟恩 洪永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1-239,共9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真空管和三角形腔体两种接收器之间的光学效率差异,给出了腔体接收器有效吸收率取优化值时临界安装位置的计算表达式,并基于TraeePro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模拟结果显示腔体光学效率可达89.1%,而真空管为77.1%... 从理论上分析了真空管和三角形腔体两种接收器之间的光学效率差异,给出了腔体接收器有效吸收率取优化值时临界安装位置的计算表达式,并基于TraeePro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模拟结果显示腔体光学效率可达89.1%,而真空管为77.1%,垂直和平行方向安装位置的偏差对两者效率的影响类似,但腔体接收器光学效率变化曲线呈现轻微的不对称性,垂直安装位置取焦距下方5—20mm范围内最佳。反射镜面偏转误差对接收器效率的影响较大,偏转角度应控制在0.4。以内,超出该角度时腔体效率下降的幅度小于真空管。实验测试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并且推算出在理想安装条件下、集热温度为168.6℃时两者集热效率达到平衡点55.0%,低于该临界温度时腔体接收器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接收器 光学效率 太阳能槽式系统 集热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可调光延迟线的微波光子零中频接收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梅理 崇毓华 +2 位作者 朱宇鹏 彭卫 王冰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2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光延迟线的微波光子正交解调技术,并基于该技术设计了微波光子零中频接收机。通过调节光延迟线实现本振信号的90°移相,并采用波分复用方法在共用的级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结构中实现两条正交链路的射频信号与本...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光延迟线的微波光子正交解调技术,并基于该技术设计了微波光子零中频接收机。通过调节光延迟线实现本振信号的90°移相,并采用波分复用方法在共用的级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结构中实现两条正交链路的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的混频,从而提高了光正交解调的幅相一致性。所设计的微波光子零中频接收机可对光正交解调之后的中频处理器件如光电探测器、滤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等引起的链路幅相不平衡进行数字补偿。经数字幅相失衡补偿后,微波光子零中频接收机在中心频率为12 GHz、瞬时带宽为4 GHz的工作频段内测得幅度不平衡小于0.4 dB,相位不平衡小于1.5°,镜频抑制度大于45 dB,最高镜频抑制度可达79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微波光子 宽带接收机 零中频 镜频抑制
原文传递
直接探测光纤通信系统场信号恢复技术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梦凡 蔡沅成 +8 位作者 朱敏 张丽瑶 梁胜 雷明政 张教 华炳昌 田亮 邹昱聪 李爱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5,共10页
直接探测光纤通信系统凭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未来短距光通信的主要方案,而场信号恢复(FSR)技术是进一步提升直接探测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直接探测光纤通信系统中斯托克斯矢量接收机、载波辅助差分检测接收机和Krame... 直接探测光纤通信系统凭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未来短距光通信的主要方案,而场信号恢复(FSR)技术是进一步提升直接探测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直接探测光纤通信系统中斯托克斯矢量接收机、载波辅助差分检测接收机和KramersKronig(KK)接收机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比了三种FSR技术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种技术,KK接收机技术有明显优势。最后,明确了KK接收机在未来直接探测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KK接收机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直接探测 场信号恢复 接收机
原文传递
相干激光通信系统光学锁相环路载波恢复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洋 佟首峰 +4 位作者 常帅 宋延嵩 董岩 董毅 安喆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9,共7页
基于科斯塔斯(COSTAS)光学锁相环路载波恢复进行建模分析,得到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误差函数及需要恢复的载波信号;设计系统采用复合控制,内环借助声光移频器实现快速、小范围跟踪,外环通过环路直接控制激光器拉进快捕带;为了得到良好... 基于科斯塔斯(COSTAS)光学锁相环路载波恢复进行建模分析,得到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误差函数及需要恢复的载波信号;设计系统采用复合控制,内环借助声光移频器实现快速、小范围跟踪,外环通过环路直接控制激光器拉进快捕带;为了得到良好的载波恢复和信号解调,设计基于异或门的COSTAS环鉴相模块对鉴相器进行分析,实现鉴相范围为[-42°,42°],鉴相增益为14.4mV/(°),在环路带宽为1.5 MHz时,搭建实验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码速率5Gb/s时,载波恢复、信号解调良好,信号光功率为-40.4dBm时,误码率为1.55×10-8,随着速率的提高或降低,系统性能虽有下降,但仍能恢复载波信号并解调数据,为零差相干通信实验室验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零差接收 科斯塔斯环 载波恢复 鉴相器 异或门
原文传递
Co‑packaged optics(CPO):status,challenges,and solutions 被引量:3
20
作者 Min Tan Jiang Xu +30 位作者 Siyang Liu Junbo Feng Hua Zhang Chaonan Yao Shixi Chen Hangyu Guo Gengshi Han Zhanhao Wen Bao Chen Yu He Xuqiang Zheng Da Ming Yaowen Tu Qiang Fu Nan Qi Dan Li Li Geng Song Wen Fenghe Yang Huimin He Fengman Liu Haiyun Xue Yuhang Wang Ciyuan Qiu Guangcan Mi Yanbo Li Tianhai Chang Mingche Lai Luo Zhang Qinfen Hao Mengyuan Qin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EI CSCD 2023年第1期1-40,共40页
Due to the rise of 5G,IoT,AI,and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datacenter trafc has grown at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nearly 30%.Furthermore,nearly three-fourths of the datacenter trafc resides withi... Due to the rise of 5G,IoT,AI,and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datacenter trafc has grown at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nearly 30%.Furthermore,nearly three-fourths of the datacenter trafc resides within datacenters.The conventional pluggable optics increases at a much slower rate than that of datacenter trafc.The gap between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capability of conventional pluggable optics keeps increasing,a trend that is unsustainable.Copackaged optics(CPO)is a disruptive approach to increasing the interconnecting bandwidth density and energy efciency by dramatically shortening the electrical link length through advanced packaging and co-optimization of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CPO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future datacenter interconnections,and silicon platform is the most promising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integration.Leading international companies(e.g.,Intel,Broadcom and IBM)have heavily investigated in CPO technology,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eld that involves photonic devices,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packaging,photonic device modeling,electronic-photonic co-simulation,applications,and standardization.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the reader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progress of CPO in silicon platform,identify the key challenges,and point out the potential solutions,hoping to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between diferent research feld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PO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ackaged optics Silicon photonic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Advanced packaging External laser optical power delivery CO-SIMULATION STANDARDIZATION Transmitter recei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