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光纤耦合器制作及振动传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于洋
张学亮
+2 位作者
宋章启
卫正统
孟洲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分析了微光纤耦合器的基本光学特性,利用微纳光纤拉制平台,在线监测制作出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微光纤耦合器,对微光纤耦合器的振动信号响应特性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并进行了行人走动引起的振动信号的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微光纤耦合器...
分析了微光纤耦合器的基本光学特性,利用微纳光纤拉制平台,在线监测制作出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微光纤耦合器,对微光纤耦合器的振动信号响应特性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并进行了行人走动引起的振动信号的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微光纤耦合器对外界振动具有高灵敏度的传感性能,在区域点警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微纳光纤
微光纤耦合器
振动传感
光纤传感
原文传递
微纳光纤耦合器光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洋
卞强
+1 位作者
张学亮
杨俊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79,共8页
对微纳光纤耦合器(OMC)光吸收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显示,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的调制响应效率与OMC腰区长度、抽运光在OMC腰区的损耗系数及抽运调制光强成正比,而与OMC腰区耦合光纤的半径...
对微纳光纤耦合器(OMC)光吸收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显示,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的调制响应效率与OMC腰区长度、抽运光在OMC腰区的损耗系数及抽运调制光强成正比,而与OMC腰区耦合光纤的半径成反比。通过实验将强度调制的980nm抽运光注入OMC以加热其腰区,实现了对OMC传输的1550nm工作光的全光调控功能。在百微瓦量级的调控光功率作用下,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即可实现整周期、大调制深度的强度调制,且在较小调制光功率下,调制响应信号幅度与调制信号幅度呈线性响应关系。OMC光热调控最小响应调制光功率为几十微瓦量级。研究成果为开发基于OMC光致热效应的光衰减、光开关及强度调制器等全光功能器件提供了实验数据,并为微纳光子集成光路热稳定性管控及片基量子通信系统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微纳光纤耦合器
全光调制
光致热效应
光热效应
强度调制
原文传递
四端口微纳光纤制作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于洋
张学亮
+2 位作者
谢杰辉
宋章启
孟洲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3,共7页
针对通过双光纤直接拉伸法获得的腰区直径达到波长甚至亚波长尺度的微纳光纤耦合器(OMC)进行了制作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OMC的腰区直径小于2.5μm,其腰区耦合功能将消失,OMC将成为具有合束和分束功能的四端口微纳光纤(FPOM);通过...
针对通过双光纤直接拉伸法获得的腰区直径达到波长甚至亚波长尺度的微纳光纤耦合器(OMC)进行了制作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OMC的腰区直径小于2.5μm,其腰区耦合功能将消失,OMC将成为具有合束和分束功能的四端口微纳光纤(FPOM);通过在线监测样品拉制过程、工作稳定性测试、波长扫描等实验方法,分析并界定了OMC和FPOM的光学特性差异;采用基于光吸收制热效应的全光调制方法,分别对OMC和FPOM的光调制能力进行测试分析;FPOM具备稳定的光学传输特性,其分束比对波长、温度、传输光功率波动等物理参量不敏感,可用于微纳光子器件的集成;而经过结构优化设计的OMC不但可以用于温度、振动等传感研究,还具备作为全光调制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微纳光纤耦合器
全光调制
光致热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色散拐点微纳光纤耦合器的通孔悬臂梁振动传感器
被引量:
2
4
作者
范俊豪
杨祥文
+6 位作者
罗彬彬
邹雪
刘开俊
吴德操
郭裕丰
石胜辉
赵明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06-213,共8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色散拐点(DTP)微纳光纤耦合器(OMC)的通孔悬臂梁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OMC的轴向应变特性和振动特性,及其在轴向应变作用下的光谱特性。然后,采用熔融拉锥法制备多种不同直径的OMC并进行轴向应变实验。...
研究了一种基于色散拐点(DTP)微纳光纤耦合器(OMC)的通孔悬臂梁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OMC的轴向应变特性和振动特性,及其在轴向应变作用下的光谱特性。然后,采用熔融拉锥法制备多种不同直径的OMC并进行轴向应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OMC的直径为1.6μm时,其DTP位于1500 nm附近,轴向灵敏度高达-35 pm/με,约为普通OMC的3.5倍。最后,将具有高轴向应变灵敏度的OMC固定在通孔悬臂梁上,制作成一种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振动信号。结果表明:传感器检测的频率范围为30~2800 Hz,在一阶谐振频率(52 Hz)处响应最强;在一阶谐振频率之前的平坦区(约40 Hz)中,传感器在微弱振动(0~0.6g)下的加速度灵敏度高达85 mV/(m·s^(-2)),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微纳耦合器
色散拐点
轴向应变
振动传感
原文传递
题名
微光纤耦合器制作及振动传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于洋
张学亮
宋章启
卫正统
孟洲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7073)
文摘
分析了微光纤耦合器的基本光学特性,利用微纳光纤拉制平台,在线监测制作出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微光纤耦合器,对微光纤耦合器的振动信号响应特性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并进行了行人走动引起的振动信号的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微光纤耦合器对外界振动具有高灵敏度的传感性能,在区域点警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微纳光纤
微光纤耦合器
振动传感
光纤传感
Keywords
optical
devices
optical
microfiber
optical
microfiber
coupler
vibration
sensing
fiber
sensing
分类号
O431.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微纳光纤耦合器光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洋
卞强
张学亮
杨俊波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出处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7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05262)
文摘
对微纳光纤耦合器(OMC)光吸收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显示,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的调制响应效率与OMC腰区长度、抽运光在OMC腰区的损耗系数及抽运调制光强成正比,而与OMC腰区耦合光纤的半径成反比。通过实验将强度调制的980nm抽运光注入OMC以加热其腰区,实现了对OMC传输的1550nm工作光的全光调控功能。在百微瓦量级的调控光功率作用下,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即可实现整周期、大调制深度的强度调制,且在较小调制光功率下,调制响应信号幅度与调制信号幅度呈线性响应关系。OMC光热调控最小响应调制光功率为几十微瓦量级。研究成果为开发基于OMC光致热效应的光衰减、光开关及强度调制器等全光功能器件提供了实验数据,并为微纳光子集成光路热稳定性管控及片基量子通信系统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微纳光纤耦合器
全光调制
光致热效应
光热效应
强度调制
Keywords
fiber
optic
s
optical
microfiber
coupler
all-
optical
modulation
light
induced
thermal
effect
photothermal
effect
intensity
modulation
分类号
O431.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四端口微纳光纤制作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于洋
张学亮
谢杰辉
宋章启
孟洲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7073)
文摘
针对通过双光纤直接拉伸法获得的腰区直径达到波长甚至亚波长尺度的微纳光纤耦合器(OMC)进行了制作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OMC的腰区直径小于2.5μm,其腰区耦合功能将消失,OMC将成为具有合束和分束功能的四端口微纳光纤(FPOM);通过在线监测样品拉制过程、工作稳定性测试、波长扫描等实验方法,分析并界定了OMC和FPOM的光学特性差异;采用基于光吸收制热效应的全光调制方法,分别对OMC和FPOM的光调制能力进行测试分析;FPOM具备稳定的光学传输特性,其分束比对波长、温度、传输光功率波动等物理参量不敏感,可用于微纳光子器件的集成;而经过结构优化设计的OMC不但可以用于温度、振动等传感研究,还具备作为全光调制器的潜力。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微纳光纤耦合器
全光调制
光致热效应
Keywords
fiber
optic
s
optical
microfiber
coupler
all-
optical
modulator
light
induced
thermal
effect
分类号
O431.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色散拐点微纳光纤耦合器的通孔悬臂梁振动传感器
被引量:
2
4
作者
范俊豪
杨祥文
罗彬彬
邹雪
刘开俊
吴德操
郭裕丰
石胜辉
赵明富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光纤传感与光电检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06-2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5026)
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计划(cstc2021ycjh-bgzxm0128)
+2 种基金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计划(cstc2021ycjh-bgzxm028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901124,KJQN202001117)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0349)。
文摘
研究了一种基于色散拐点(DTP)微纳光纤耦合器(OMC)的通孔悬臂梁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OMC的轴向应变特性和振动特性,及其在轴向应变作用下的光谱特性。然后,采用熔融拉锥法制备多种不同直径的OMC并进行轴向应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OMC的直径为1.6μm时,其DTP位于1500 nm附近,轴向灵敏度高达-35 pm/με,约为普通OMC的3.5倍。最后,将具有高轴向应变灵敏度的OMC固定在通孔悬臂梁上,制作成一种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振动信号。结果表明:传感器检测的频率范围为30~2800 Hz,在一阶谐振频率(52 Hz)处响应最强;在一阶谐振频率之前的平坦区(约40 Hz)中,传感器在微弱振动(0~0.6g)下的加速度灵敏度高达85 mV/(m·s^(-2)),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关键词
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微纳耦合器
色散拐点
轴向应变
振动传感
Keywords
sensors
fiber
optic
sensor
optical
microfiber
coupler
dispersion
turning
point
axial
strain
vibration
sensing
分类号
TN25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光纤耦合器制作及振动传感特性研究
于洋
张学亮
宋章启
卫正统
孟洲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2
微纳光纤耦合器光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
于洋
卞强
张学亮
杨俊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3
四端口微纳光纤制作及特性研究
于洋
张学亮
谢杰辉
宋章启
孟洲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4
基于色散拐点微纳光纤耦合器的通孔悬臂梁振动传感器
范俊豪
杨祥文
罗彬彬
邹雪
刘开俊
吴德操
郭裕丰
石胜辉
赵明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