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40年来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变革趋势、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1
作者 秦国柱 孙志远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不断变革,呈现出两大趋势:统考模式和推免模式成为主流;推免模式占比扩大。两大变革趋势引发研究生招生选拔考试的效度公平和选拔程序的机会公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不断变革,呈现出两大趋势:统考模式和推免模式成为主流;推免模式占比扩大。两大变革趋势引发研究生招生选拔考试的效度公平和选拔程序的机会公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规避现实中的思想误区,也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近景方案和远景方案在两种可行性层次上,提出改革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对策,促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朝着公平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研究生教育 招生选拔模式 效度公平 机会公平
下载PDF
机会公平环境的微观收入效应——来自人口迁移行为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同 徐溶壑 张妍彦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6,共17页
本文从代际流动视角探究了机会公平环境对居民收入的微观影响。通过匹配城市代际流动数据与微观人口数据,本文构造了反映人口在不同机会公平地区迁移状况的微观数据集,并基于人口迁移的因果识别策略,探讨了机会公平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年... 本文从代际流动视角探究了机会公平环境对居民收入的微观影响。通过匹配城市代际流动数据与微观人口数据,本文构造了反映人口在不同机会公平地区迁移状况的微观数据集,并基于人口迁移的因果识别策略,探讨了机会公平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年均接触效应。结果表明,在机会公平程度高1个单位的城市每多驻留1年,个体收入排位将提高0.0408个百分位,且不同驻留年限的年均接触效应具有持续性和同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迁往机会更公平地区的个体存在显著的正向接触效应,迁往机会更不公平地区的个体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接触效应,同时这种机会公平的正向接触效应更多存在于青年、高学历、城市户籍、高技能行业与非国有部门的个体中。机制分析显示,机会公平环境会显著促进个体融入,使用工单位更少排斥外来移民,提升了求职渠道市场化程度,进而带来正向接触效应。本文结论表明,构建机会公平的城市环境不仅有利于公平正义,也是优化城市人力资本配置、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公平 移民识别策略 代际流动 居民收入
原文传递
试论高等教育过程机会公平及形成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西曼 崔玉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
过程公平既是起点公平的延续,也是结果公平的前提。高等教育过程机会公平是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相对性、主观性、竞争性、指向性、复杂性、累积性等特征。过程机会公平实践误区主要表现为:公平管理缺乏系统性思想指导,竞争性公平成为... 过程公平既是起点公平的延续,也是结果公平的前提。高等教育过程机会公平是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相对性、主观性、竞争性、指向性、复杂性、累积性等特征。过程机会公平实践误区主要表现为:公平管理缺乏系统性思想指导,竞争性公平成为主流文化,个性化教育机会指向不明,机会公平外部干扰,大学生公平自治功能缺失。过程机会公平形成策略主要有:争取外部公平支持;加强公平诉求体系建设;扩大机会外延,深化机会公平内涵;有机设置教育过程机会,防范过程机会公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过程公平 机会公平 形成策略
下载PDF
义务教育“零择校”与教育公平 被引量:9
4
作者 邵亚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90,159,共6页
"零择校"能否推进教育公平尚存争议。分析义务教育公平内涵可知,"零择校"旨在实现区域内入学机会公平,其制度定位和现实功能有限但合法有效。以比例原则为框架分析其合理性显示,"零择校"通过对就近入学... "零择校"能否推进教育公平尚存争议。分析义务教育公平内涵可知,"零择校"旨在实现区域内入学机会公平,其制度定位和现实功能有限但合法有效。以比例原则为框架分析其合理性显示,"零择校"通过对就近入学的严格执行,有助于入学机会公平目的的达成,符合妥当性原则;比较于其他入学方式,"零择校"更能体现入学公平并有助于维护教育秩序,符合最小侵害原则;在入学公平的公益和少数人择校的私益间,"零择校"具有法益相称性,符合狭义比例原则。应肯定"零择校"中的行政努力,但尚需通过均衡教育、公开信息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择校” 教育公平 区域内入学机会公平 就近入学 比例原则
下载PDF
社会学分析框架中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5
作者 吕勇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2-156,共5页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现着社会化系统的特质,并与其他社会资源一起共同参与到宏观的社会运行系统和分工之中。本文从社会分层理论框架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分层影响下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并基于高等教育与社会...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现着社会化系统的特质,并与其他社会资源一起共同参与到宏观的社会运行系统和分工之中。本文从社会分层理论框架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分层影响下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并基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中,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社会建议。通过不断调整社会各阶层关系和高等教育资源,可以优化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机会 机会公平 社会分层
下载PDF
大众化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水平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继平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6,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已跨过"温饱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39%的速度提升,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平均每年44万人的增长规模,研究生招生按平均每年3.95万人的速度递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已达到"合格水平&quo...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已跨过"温饱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39%的速度提升,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平均每年44万人的增长规模,研究生招生按平均每年3.95万人的速度递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已达到"合格水平",优质高等学校数所占比例上升到11.8%,高水平大学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迈向"中满意度",专科生就业率逐渐超过研究生,"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正在拉平。我国26.9%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媲美,每10万人口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为8.93%,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只覆盖4.65%的考生,学历、户籍、性别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需要通过落实经费投入、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平权运动"、重视立法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机会公平 公平水平
原文传递
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研究——基于文化资本再生产的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继岭 王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文化资本 高等教育 机会公平
下载PDF
国外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荃 吴頔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5期1-3,共3页
机会公平问题一直都是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国外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测度标准:代际收入流动,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状况。在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机会平等 收入分配
下载PDF
论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亮辰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6-30,共5页
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当代中国最为期许的价值追求之一,为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我们亟需完善相关法律,完善高校招生制度和完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制度。
关键词 优质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公平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