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及耐药模式研究(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Rania Abdelmonem Khattab
Maha Abdelfattah
Iman Fahmy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8-1833,共6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此外,确定这种反复暴露对结膜菌群抵抗模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40例眼科研究所视网膜科患者。所有受试者至少进行了连续4次、每月一次的玻璃体腔注射(IVI),其中一些患者根据需要延...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此外,确定这种反复暴露对结膜菌群抵抗模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40例眼科研究所视网膜科患者。所有受试者至少进行了连续4次、每月一次的玻璃体腔注射(IVI),其中一些患者根据需要延长至6mo或1y。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给予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头孢他啶任意一种抗生素。使用Kirby-Bauer扩散法对所有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研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1.2%)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4%),微球菌(12.8%)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占13%。结果显示,在4次随访中,与随机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的基线培养相比,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眼部表皮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相比之下,与基线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没有明显增加。在氟喹诺酮治疗眼中观察到表皮葡萄球菌的百分比从基线增加。与头孢他啶治疗组相比,氟喹诺酮治疗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百分比较基线升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和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暴露,眼部菌群组成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注意到,从基线开始,莫西沙星治疗组比氧氟沙星治疗组的表皮葡萄球菌增多。暴露于老一代和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模式没有差异。结论:反复使用眼用抗生素不仅会改变正常眼部菌群的组成,还会选择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菌群
眼用抗生素
表皮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科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雪维
吴爱民
糜玲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0-2751,2757,共3页
目的:研究眼科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眼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试验组(抗感染组),其余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抗感染组),用...
目的:研究眼科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眼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试验组(抗感染组),其余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抗感染组),用相同手术方法进行眼科手术,缝合切口后,试验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对照组则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对比两组患者3~8d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3d愈合共14例,3~8 d愈合共21例,>8 d愈合共5例;而对照组患者<3 d愈合共5例,3~8 d愈合共13例,>8 d愈合共22例,试验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5%,平均愈合时间为(3.8±0.4)d;对照组有效率为45.0%,平均愈合时间为(7.2±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疼痛、红肿等感染症状,但相比于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眼科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创口愈合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
抗菌药物
创口愈合
原文传递
题名
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及耐药模式研究(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Rania Abdelmonem Khattab
Maha Abdelfattah
Iman Fahmy
机构
埃及开罗大学药学院
眼科研究所微生物科
眼科研究所眼科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8-1833,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此外,确定这种反复暴露对结膜菌群抵抗模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40例眼科研究所视网膜科患者。所有受试者至少进行了连续4次、每月一次的玻璃体腔注射(IVI),其中一些患者根据需要延长至6mo或1y。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给予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头孢他啶任意一种抗生素。使用Kirby-Bauer扩散法对所有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研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1.2%)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4%),微球菌(12.8%)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占13%。结果显示,在4次随访中,与随机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的基线培养相比,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眼部表皮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相比之下,与基线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没有明显增加。在氟喹诺酮治疗眼中观察到表皮葡萄球菌的百分比从基线增加。与头孢他啶治疗组相比,氟喹诺酮治疗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百分比较基线升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和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暴露,眼部菌群组成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注意到,从基线开始,莫西沙星治疗组比氧氟沙星治疗组的表皮葡萄球菌增多。暴露于老一代和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模式没有差异。结论:反复使用眼用抗生素不仅会改变正常眼部菌群的组成,还会选择耐药菌株。
关键词
眼部菌群
眼用抗生素
表皮葡萄球菌
耐药性
Keywords
ocular
flora
ophthalmic
antibiotic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resistance
分类号
R44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科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雪维
吴爱民
糜玲珑
机构
奉化市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0-2751,2757,共3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309231)
文摘
目的:研究眼科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眼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试验组(抗感染组),其余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抗感染组),用相同手术方法进行眼科手术,缝合切口后,试验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对照组则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对比两组患者3~8d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3d愈合共14例,3~8 d愈合共21例,>8 d愈合共5例;而对照组患者<3 d愈合共5例,3~8 d愈合共13例,>8 d愈合共22例,试验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5%,平均愈合时间为(3.8±0.4)d;对照组有效率为45.0%,平均愈合时间为(7.2±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疼痛、红肿等感染症状,但相比于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眼科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创口愈合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
眼科手术
抗菌药物
创口愈合
Keywords
ophthalmic
surgery
antibiotics
Wound
healing
分类号
R978.1 [医药卫生—药品]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及耐药模式研究(英文)
Rania Abdelmonem Khattab
Maha Abdelfattah
Iman Fahmy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眼科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创口愈合的作用研究
周雪维
吴爱民
糜玲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