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的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被引量:14
1
作者 蓝宇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2,共6页
受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降雨、历史上无序排土等客观因素影响,广东省大宝山矿李屋排土场高陡边坡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安全事故。为充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采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李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 受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降雨、历史上无序排土等客观因素影响,广东省大宝山矿李屋排土场高陡边坡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安全事故。为充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采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李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现场实地调研与试验研究确定了排土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利用Slide软件对排土场二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失稳边坡进行堆置参数优化,采用Geostudio以及FLAC3D软件进行了进一步计算校核,多角度定量分析了排土场稳定性状态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稳坡措施。结果表明,3-3剖面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边坡产生滑坡的风险较大;FLAC3D、Geostudio与Slide的模拟结果较一致,多种模拟手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准确且合理。最终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分台阶排土+堆置反压平台”的治理措施,为矿山开采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为露天矿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数值模拟 分台阶排土 边坡稳定性 反压平台
原文传递
露天矿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土边缘警戒线更新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顾清华 宋江珊 +2 位作者 薛步青 张衡 杨志勇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7,共7页
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排土边缘警戒线频繁变化而导致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土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露天矿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土场模型及排土边缘警戒线更新方法。首先,通过机载雷达对露天矿排土场进行点云数据采集,然后采用... 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排土边缘警戒线频繁变化而导致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土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露天矿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土场模型及排土边缘警戒线更新方法。首先,通过机载雷达对露天矿排土场进行点云数据采集,然后采用保留关键区域特征的方法简化排土场点云数据;其次,通过判断点云数据高程变化,计算出需要更新的模型区域,并通过软件更新模型变动区域;最后对点云数据进行区域微分纬度分割和数据拟合,计算出排土边缘警戒线。通过对洛阳钼矿露天排土场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及边缘警戒线更新仿真,验证了警戒线更新方法可以有效规避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排土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无人驾驶 矿用卡车 点云数据 排土边缘警戒线
原文传递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珊丹 崔崴 +1 位作者 邢恩德 杨凌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目的]探讨适合干旱半干旱矿山排土场特殊生境的人工植被类型,可为露天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的优化与植被建设工程的精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人工植被恢复类型土壤主要养分变化特征... [目的]探讨适合干旱半干旱矿山排土场特殊生境的人工植被类型,可为露天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的优化与植被建设工程的精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人工植被恢复类型土壤主要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评价不同人工植被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结果]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矿山废弃地人工植被的土壤pH值均在8.5以上,属于碱性土壤,且与自然恢复的对照区(CK)之间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植被土壤(0~40 cm)全氮、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486.66 mg·kg^(-1)、0.50%,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全氮305.95 mg·kg^(-1)、有机碳0.33%)有显著增加(P<0.05),其中,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群落的土壤全氮含量达到607.20、603.45 mg·kg^(-1),水解性氮含量为85.27、107.06 mg·kg^(-1),显著高于其它人工植被类型(P<0.05),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被类型(P<0.05);人工植被对土壤中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基于灰色关联度法排土场平台的土壤肥力要明显优于边坡;土壤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参考数列指标的关联度比较大。[结论]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后土壤中钾元素充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不足会成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速效养分含量对草原矿区排土场的土壤肥力影响更为重要;矿山废弃地11种植被恢复类型中,排土场平台榆树(Ulmus pumila)群落、草木樨群落、油松群落、紫花苜蓿群落的土壤肥力较高,边坡栽植柠条土壤肥力状况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土壤养分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东丽 于百和 +3 位作者 赵晓亮 郭莹莹 谢伟 郭建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准确评价风沙黄土区露天矿区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改良效益,并揭示其植被恢复的养分限制性,进而为该区生态重建与环境改善构建高效的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鄂尔多斯武家塔排土场乔、灌、草3种植被类型的10种... [目的]准确评价风沙黄土区露天矿区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改良效益,并揭示其植被恢复的养分限制性,进而为该区生态重建与环境改善构建高效的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鄂尔多斯武家塔排土场乔、灌、草3种植被类型的10种恢复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新排土为对照,开展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关系的研究。[结果]风沙黄土区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分别为0.62~18.60 g/kg, 0.09~0.36 g/kg和0.04~0.21 g/kg,其中乔、灌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新排土(p≤0.05),乔木林地的全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样地(p≤0.05);在土层垂直剖面,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均表现为表层富集性,灌木林地的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均表现最高,乔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最高,草地的全磷平均含量最多。土壤C/N在不同植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C/P和N/P受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大,均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新排土;在土层垂直剖面,C/N整体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N/P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机碳与C/N,C/P,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氮与C/P,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则反之。乔木林地土壤N/P较高,植被生长受磷含量的限制;草地、灌木林地土壤N/P较低,植被生长受氮含量的限制。[结论]在植被恢复初期先种植草灌改善土壤表层养分,并适当施加氮肥,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再逐步种植乔木,配施磷肥以增强复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排土场 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露天矿外排土场粒径及土层厚度对表土渗透规律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力 罗强 +3 位作者 武璟 毕银丽 彭苏萍 薛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3-959,共7页
研究露天矿外排土场土壤粒径与土层厚度对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露天矿外排土场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植物灌溉用水量提供理论基础。选取露天矿外排土场表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粒径和土层厚度为影响因素,制定0.5 mm、1 mm、2 mm粒径和5... 研究露天矿外排土场土壤粒径与土层厚度对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露天矿外排土场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植物灌溉用水量提供理论基础。选取露天矿外排土场表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粒径和土层厚度为影响因素,制定0.5 mm、1 mm、2 mm粒径和5 cm、10 cm、15 cm、20 cm土层厚度为实验方案。基于土柱实验原理,以定水头法研究表土在不同粒径和土层厚度条件下的渗透规律。利用土柱实验计算获得的不同实验组渗透速率、渗透系数,结合有限元稳态渗流数值方法对累计入渗量进行了模拟,并与物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模拟结果与物理结果基本一致;再以灰色系统理论对粒径与土层厚度对渗透特性的相对关联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等粒径条件下,渗透速率随厚度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厚度条件下,渗透速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粒径和土层厚度与渗透系数的相对关联度分别为0.8947、0.5716,粒径与渗透系数的相对关联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外排土场 土柱试验 渗透规律 土壤粒径
下载PDF
接菌对根土复合体抗剪拉作用机理及其矿山生态修复潜力 被引量:4
6
作者 毕银丽 罗睿 +1 位作者 柯增鸣 薛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3-501,共9页
煤炭开采形成了露天排土场和井工沉陷地,改变了原始地貌和生态。露天排土场边坡不稳易水土流失造成滑坡剪切植被根系,井工沉陷致使地裂缝发育拉伤植物根系,因而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之一是增强植物根系的抗剪切和抗拉伤性能。微生物复垦... 煤炭开采形成了露天排土场和井工沉陷地,改变了原始地貌和生态。露天排土场边坡不稳易水土流失造成滑坡剪切植被根系,井工沉陷致使地裂缝发育拉伤植物根系,因而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之一是增强植物根系的抗剪切和抗拉伤性能。微生物复垦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抗逆境等功能,接菌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切和拉伤的作用对于揭示其矿山生态修复机理奠定了基础。人工修复后,植物根系与土壤形成根土复合体,可大幅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强浅层土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露天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和缓解了根系拉伤。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两种微生物在根际普遍存在,与根系形成的菌根共生体和根际土壤黏结在一起成为根菌土复合体,其抗剪切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根土复合体的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接菌后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切影响及在煤矿区生态修复潜力进行综述,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得出,联合接种AMF和DSE可显著提高了植物地下生物量、土壤黏聚力、根土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微生物复垦技术不仅提高人工修复植被成活率及抗逆性,还可增强抗剪切或抗拉伤等力学特性,对于矿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采煤沉陷地 根土复合体 微生物复垦 露天排土场
下载PDF
排土场GNSS监测数据变形特征与预警等级研究
7
作者 钟声 张军 +1 位作者 闫杰 吾木提江·许库尔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研究排土场边坡变形规律与灾害预警等级,以宜化露天煤矿首采区倾斜内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划分了堆积松散体的变形阶段,并研究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结合排土场3个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排土场变形特征,并设置了排土场的预警阈值。研究结果... 为研究排土场边坡变形规律与灾害预警等级,以宜化露天煤矿首采区倾斜内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划分了堆积松散体的变形阶段,并研究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结合排土场3个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排土场变形特征,并设置了排土场的预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分为瞬时变形、主固结变形和次固结变形3个变形阶段;排土场在主固结变形阶段表现为先期快速变形,后期缓慢变形;排土场主要为沉降变形,水平变形受到临空面与地层倾角影响;快速变形阶段位移量约为整体监测量的1/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GNSS 边坡变形特征 预警等级
下载PDF
露天矿计划阶段内离散块体物料运距预测算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柴森霖 刘光伟 +1 位作者 白润才 曹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8-1106,共9页
矿岩运距是衡量露天矿山卡车运输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多年因受运输系统复杂、多变等多种综合因素限制,在进度计划编制期间进行逐条带的运距计算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需要进行离散化的物料规划时,传统逐阶段的运距量测... 矿岩运距是衡量露天矿山卡车运输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多年因受运输系统复杂、多变等多种综合因素限制,在进度计划编制期间进行逐条带的运距计算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需要进行离散化的物料规划时,传统逐阶段的运距量测方法无法对离散块体进行逐个推估。因此,为有效解决计划阶段内离散块体物料运距计算问题,根据露天矿外排土场出入口选址及排土运输干线相对固定等空间特征,将非线性预测理论、因子分析法等技术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矿山优化问题中,研究了排土场计划阶段内块体运距波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外排土场内运距波动变化的影响要素,提出了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WLS-SVM)拟合非线性运距曲线的预测算法,并对权向量、核参数等主观经验指标进行了动态修正,以实现对计划阶段内(两阶段工程位置间的)离散块体物料过程运距的时变预测;最终,利用拟合出的时变曲线,实现两连续工程位置间逐个物料块体运距的高效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算法的误差期望分别为:训练集0. 93 m,测试集0. 84 m,且在实验中表现出模型精度易受样本规模影响的特性,且当样本规模N>90时,可控制绝对误差水平稳定在0. 8%~1. 2%。结论表明:试图应用非线性预测理论处理计划阶段内缺乏时变路网条件的运距预测问题是可行的,提出的算法模型对解决计划阶段内的逐块体运距赋值问题具有现实有效性。常规的露天矿山运输优化问题其优化目标和特征参数之间往往存在紧密耦合关系,无法直接应用特定的优化、规划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尝试采用全新的解耦思想和求解思路对于有效解决露天矿山运输优化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也应该是今后露天矿山系统工程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粒子群算法 加权最小二乘向量机 露天矿卡车外排土场 运距预测
下载PDF
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自然恢复植被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洪玥 吴祥云 邹德军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明确的关系;(2)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与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与早熟禾(Poa annua)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高,说明它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能充分利用资源;(3)猪毛菜、黄花蒿、蒙古蒿同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对环境的生存条件比较相似,所以它们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中的种群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排土场中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宇飞 焦晓亮 +1 位作者 王坤 毕银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3-7,9,共6页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矿区排土场农林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复垦20年)设置向日葵单作、向日葵与玉米间作、向日葵与大豆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设接菌(I)、绿肥(G)、接...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矿区排土场农林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复垦20年)设置向日葵单作、向日葵与玉米间作、向日葵与大豆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设接菌(I)、绿肥(G)、接菌+绿肥(IG)、风化煤+绿肥(GW)、接菌+绿肥+风化煤(IGW)与不接种对照(CK)6个处理,测定试验小区土壤基本值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向日葵株高、地径、花盘直径、单株净籽粒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影响,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与易提取球囊酶素含量均为向日葵玉米间作与向日葵大豆间作整体高于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单作与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光合速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单作及向日葵大豆间作的气孔导度区间整体高于向日葵玉米间作。同一种植方式中,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花盘直径最大值分别在接菌+绿肥+风化煤(IGW)、绿肥+风化煤(GW)和接菌(I)处理(P<0.05);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单株籽粒重最大值分别在绿肥(G)、绿肥+风化煤(GW)、接菌(I)处理。向日葵地径与Gs、Tr成显著正相关(P<0.05);花盘直径与Tr成显著负相关(P<0.05)。单株净籽粒重与Ci成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成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及光合指标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种植模式的最适处理有差异,可为露天矿排土场农林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露天矿排土场 向日葵 光合作用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动力响应特征
11
作者 朱永东 刘光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157,共7页
为了研究车辆诱发的振动波对岩土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借助MatDEM软件构建内排土场边坡动力响应模型,模拟了车辆激振边坡的过程,并从不同坡面、不同垂直距、不同水平距和同距不同角度等多方... 为了研究车辆诱发的振动波对岩土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借助MatDEM软件构建内排土场边坡动力响应模型,模拟了车辆激振边坡的过程,并从不同坡面、不同垂直距、不同水平距和同距不同角度等多方面分析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震源激发的速度波呈圆弧传播,因波的多次反射和散射导致波场的无序;振动波传播越远,波扩散面越大,波动能量越分散,土体振动的起始时间越晚,振幅和频率越小,表现为土体振动越简单,距震源3~6 m范围内的动力响应较大;途中遇到的土密实度越大,波损程度则越大;振动波在狭窄界面具有聚波的放大效应,在开阔界面具有散波的缩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边坡稳定性 振动波特征 衰减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土工格栅加固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书伟 庞博 +1 位作者 刘流 杨肇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20-2336,共17页
运用底摩擦试验方法对比研究多种条件下土工格栅加固排土场的失稳过程,基于图像散斑分析与测点追踪技术获取土工格栅加固排土场的位移场和应变时程,重点分析排土场的破坏模式、稳定性以及土工格栅加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未加固或土... 运用底摩擦试验方法对比研究多种条件下土工格栅加固排土场的失稳过程,基于图像散斑分析与测点追踪技术获取土工格栅加固排土场的位移场和应变时程,重点分析排土场的破坏模式、稳定性以及土工格栅加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未加固或土工格栅长度不足时,排土场发生深层破坏,破坏机制为整体式圆弧型滑动,剪切效应自下而上进行传递;全长土工格栅加固后排土场破坏模式由整体破坏转换为局部破坏,排土台阶更陡情形边坡浅层的剪切效应更显著。(2)排土场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第I阶段为均匀变形阶段,测点位移较小;第Ⅱ阶段为变形局部化阶段,部分测点产生了位移加速,模型内部产生了滑裂面;第Ⅲ阶段为破坏阶段,测点位移产生分叉现象,滑体测点位移持续增加,稳定区域测点位移趋于恒定;土工格栅对排土场变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采用初始开裂时间和局部破坏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土工格栅加固排土场的稳定性。相同排土场几何要素条件下,土工格栅加固能够明显提高排土场稳定性。此外,通过布设土工格栅能够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排土场容积,以模型A1和B1为例,土工格栅加固后排土场稳定性提高的同时容积扩大约6.33%。(4)对于基底条件较差的高陡排土场,建议采用全长土工格栅的加固方式;对于基底条件较好、堆置高度小的排土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减土工格栅的铺设长度以节省材料成本。相关成果对于排土场稳定和增高扩容、节省占地面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露天矿排土场 底摩擦试验 破坏模式 土工格栅 加固机制
原文传递
高寒矿区人工种草对露天排土场渣山表层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锐 李希来 +1 位作者 张静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8-948,共11页
露天煤矿开采引起了祁连山区高寒湿地生态环境的部分破坏,本文通过调查7个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研究了青海木里煤田矿区人工种草对排土场渣山表层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高寒矿区植被复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人工种草可以有效改善排土场渣... 露天煤矿开采引起了祁连山区高寒湿地生态环境的部分破坏,本文通过调查7个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研究了青海木里煤田矿区人工种草对排土场渣山表层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高寒矿区植被复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人工种草可以有效改善排土场渣山表层基质含水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影响排土场渣山表层基质有机质含量。种草区域细菌、真菌、放线菌平均数量分别是不种草区域的4.20,4.05和2.29倍。7个矿区排土场渣山表层基质速效氮分布极不均衡,差异显著(P<0.05),种草区域明显高于非种草区域。人工种草后绝大多数矿区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全钾含量降低。除汞元素外,种草对其它7种重金属(砷、铬、镉、铜、铅、镍、锌)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7个矿区砷含量平均值从4.61 mg·kg^-1增加到6.06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木里煤田 人工种草 排土场渣山 表层基质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表层岩土的径流特征与复垦种植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中科 柴书杰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5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针孔或小型人工降雨机,分别模拟山西塞北高原90~60min、60~45min、45~30min、30~15min各时段降水量极大值,探讨大型露天矿排土场各种排土工艺下地表岩土的径流特征,以指导排土工艺和复垦种植。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径流特征 复垦种植
下载PDF
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英旭 刘红民 +4 位作者 刘阳 刘畅 汪成成 于世河 王玉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对海州露天矿排土场9种不同林分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纯林在不同的林龄阶段林下土壤的机质含量、全N、全P分别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在速效N、P、K之间已达到了0.01的极显著水平;在物理性质方... 对海州露天矿排土场9种不同林分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纯林在不同的林龄阶段林下土壤的机质含量、全N、全P分别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在速效N、P、K之间已达到了0.01的极显著水平;在物理性质方面,最大持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也分别到了0.05和0.01的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表明白榆纯林对林下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量方面,白榆纯林在各个林龄区间内也分别达到了最大值,相对于白榆刺槐混交林和刺槐纯林的生物量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地上植被的生物量和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着林型、林龄的不同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不同林分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量 相关系数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对露天矿排土场的联合改良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苗春光 杨惠惠 +2 位作者 毕银丽 宋子恒 郭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我国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壤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特殊环境,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的共生状况以及菌根对沙棘根系发育的影响和对排土场土壤的改良效应。试验发现,接菌组(+M)沙棘的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处... 我国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壤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特殊环境,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的共生状况以及菌根对沙棘根系发育的影响和对排土场土壤的改良效应。试验发现,接菌组(+M)沙棘的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处理(CK)分别提高了20%和21%,+M的根长和根体积分别为CK的1.46倍和1.97倍;+M中沙棘根际土中的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为3.22 mg/g,显著高于CK的2.16 mg/g;+M的磷酸酶活性是CK的1.76倍,速效磷含量也有相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促进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改良及生态恢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草原 露天矿排土场 丛枝菌根真菌 沙棘 土壤改良
下载PDF
物理改良对采矿伴生黏土水分和养分保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勇 毕银丽 +2 位作者 宋子恒 周永利 杨惠惠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采矿伴生黏土由于物理结构差、有效养分低等问题难以促进植被的建植,因此需要对采矿伴生黏土进行改良。分析利用采矿伴生黏土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的可能。选择易于取得的沙土对采矿伴生黏土进行物理改良,试验发现物理改良工艺应为沙土和黏... 采矿伴生黏土由于物理结构差、有效养分低等问题难以促进植被的建植,因此需要对采矿伴生黏土进行改良。分析利用采矿伴生黏土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的可能。选择易于取得的沙土对采矿伴生黏土进行物理改良,试验发现物理改良工艺应为沙土和黏土充分混合,按1∶1比例混合沙土与黏土形成的土壤其水分入渗速率与表土最为相似,并且是黏土的2.74倍,能够有效防止积水;同时,混合的物理改良工艺对钾元素迁移的控制能力与表土最为相似。确定沙土与黏土混合的最佳配比为1∶1,混合后土壤基质为砂质黏土,与某地区表土(壤质黏土)最为相近。通过水分蒸发试验发现,按1∶1的比例混合沙土与黏土其保水效果优于按其他比例混合得到的土壤。利用沙土改良的采矿伴生黏土可作为露天矿排土场的表土替代材料,并且可促进采矿伴生黏土的资源化利用和排土场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采矿伴生黏土 物理改良 混合配比 土壤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修复模式下排土场植被与土壤水热肥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俊娇 胡杨 +4 位作者 史常青 赵廷宁 吴川 刘小勇 刘秉儒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3,共6页
于2019年在汝箕沟露天煤矿排土场设置不同修复模式,分析修复1年后生态袋拦挡(CS)、蜂巢格室全铺(CF)、植被毯覆盖(JC)、植被毯覆盖+生态袋拦挡(JS)、植被毯覆盖+蜂巢格室全铺(JF)6种修复模式下植被与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 于2019年在汝箕沟露天煤矿排土场设置不同修复模式,分析修复1年后生态袋拦挡(CS)、蜂巢格室全铺(CF)、植被毯覆盖(JC)、植被毯覆盖+生态袋拦挡(JS)、植被毯覆盖+蜂巢格室全铺(JF)6种修复模式下植被与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CK(只有草籽无任何修复)、CS、CF、JC、JS、JF下植被盖度分别为0、0、0、10.00%、19.67%和16.33%,其中JS下植被盖度显著高于其余模式(P<0.05),植株高度主要与植物种类相关,盐生草、沙生冰草、胡枝子的植株高度分别集中在20.0、3.5和4.0 cm。盐生草和胡枝子的生长状况良好,而沙生冰草的生长状况不良;2)在观测期间,CS、CF、JC、JS、JF下土壤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3.12%、3.86%、5.88%、6.66%、5.98%(P<0.05),CS、CF下土壤平均温度和日温差变化较小,JC、JS、JF下土壤平均温度分别降低2.10、2.68、1.95℃,土壤日温差分别显著降低1.64、1.37、1.54℃(P<0.05);不同模式下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小,而土壤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JC、JS、JF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11%、10.81%、8.11%(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4.22%、38.36%、64.97%(P<0.05)。在本研究设计的修复模式中,JC、JS、JF下植被盖度、土壤水分、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其中JS下植被盖度增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模式 植被恢复 土壤水热肥 露天煤矿排土场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建设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剑毅 杨建明 +1 位作者 晋鹏庆 邱春富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6年第11期32-34,共3页
结合小龙潭矿务局露天矿排土工艺创新方案实施成果,在1 415 m平台升段至1 440 m平台时,利用912带式输送机在1 440 m平台上建设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充分利用排土机不断往前移动,使带式输送机延长至最大限度长度,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带式输... 结合小龙潭矿务局露天矿排土工艺创新方案实施成果,在1 415 m平台升段至1 440 m平台时,利用912带式输送机在1 440 m平台上建设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充分利用排土机不断往前移动,使带式输送机延长至最大限度长度,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带式输送机初始平台。为企业节约了运输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上下2个平台交替排土,有效缓解排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升段 带式输送机 初始平台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模式下的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宝勇 甄博珺 +1 位作者 潘琪 何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 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降低土壤温度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余复垦模式,保持土壤水分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效果最显著;白榆林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最显著;农田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最显著;各种复垦模式均有降低土壤pH效果。总的来说,刺槐白榆混交林复垦模式对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土壤因子 复垦模式 修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