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储霞玲 郑林秀 +1 位作者 叶高松 陈俊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0-1881,共12页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露地、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4630.09、8697.52 kg CO_(2)e·hm^(-2),设施比露地高87.85%;露地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化肥,而设施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农膜和化肥;露地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负、碳生态效率大于1,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而设施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正、碳生态效率小于1,具有负环境外部性;土地碳强度、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方面,设施种植的可持续性均低于露地种植。各省份露地、设施番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在2849.24~7524.61、5788.83~13779.69 kg CO_(2)e·hm^(-2)之间,最高省份分别是最低省份的2.64、2.38倍,露地、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固碳量、碳生态效率、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研究表明:我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栽培方式差异和省间差异,针对露地番茄生产应优化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针对设施番茄生产除减少化肥使用量外,应推广使用增厚农膜,加大农膜回收力度,减少农膜用量。对于碳生态效率、经济效率都低的省份,重点开展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对碳生态效率低、但碳经济效率高的省份,注重开发绿色生产技术,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对碳生态效率高、但碳经济效率低的省份,注重品牌打造,以提升价格和效益;对碳生态效率、经济效率都高的省份,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番茄优势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番茄 设施番茄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评价 空间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