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君岱 涂修亮 +2 位作者 毛迎新 潘国雄 程繁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204-2208,2211,共6页
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 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 茶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绿盲蝽与小贯小绿叶蝉诱捕效果对比
2
作者 程一方 杨伟 +2 位作者 罗敬东 杨晓娟 唐前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90-92,共3页
运用不同色板、诱捕器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进行诱捕。结果表明,用天敌友好型诱虫色板和黄板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绿板防治绿盲蝽效果较好,初步掌握了襄阳市2种刺吸类害虫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色板
下载PDF
全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孟召娜 边磊 +3 位作者 罗宗秀 李兆群 辛肇军 蔡晓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4-526,共13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了全国14个省(市)109个地区的茶树小绿叶蝉成虫标本。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检视5 589号叶蝉雄成虫标本,发现8种小绿叶蝉。...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了全国14个省(市)109个地区的茶树小绿叶蝉成虫标本。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检视5 589号叶蝉雄成虫标本,发现8种小绿叶蝉。其中包括: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锐偏茎叶蝉Asymmetrasca rybiogon(Dworakowska)、拟小茎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paraparvipenis Zhang&Liu、波宁雅氏叶蝉Jacobiasca boninensis(Matsumura)、匀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hirakiellus(Matsumura)等。小贯小绿叶蝉发生最普遍且数量最多,占总检视样品的98.53%。各地小贯小绿叶蝉样品数量占当地样品数量的55.56%-100.00%。锐偏茎叶蝉在重庆市采样点发生较多,占当地检视样品的36.96%-44.44%。其余种类,个体数量极少且分布狭窄。【结论】我国茶树小绿叶蝉有多个种。除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和西藏5个产茶省本研究未涉及外,全国绝大部分茶区的优势种为小贯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主产茶区 茶树 小绿叶蝉 种类 小贯小绿叶蝉
原文传递
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订正及对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4
作者 秦道正 肖强 +2 位作者 王玉春 乔利 张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4,140,共12页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小绿叶蝉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自陕西茶区茶园的小绿叶蝉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相同,而与该地已有报道的小绿叶蝉的特征不同。【结论】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种名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茶树 陕西省
下载PDF
贵州及南方其他部分省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调查与考订 被引量:22
5
作者 于晓飞 孟泽洪 +3 位作者 杨茂发 周玉锋 韩畅 邹晓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7-1287,共11页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国内争议颇大的为害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问题。【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贵州、重庆、海南、福建4省(区)茶园的小绿叶蝉昆虫标本,在体视镜下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检视了44个茶园2...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国内争议颇大的为害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问题。【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贵州、重庆、海南、福建4省(区)茶园的小绿叶蝉昆虫标本,在体视镜下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检视了44个茶园2 988号小绿叶蝉标本,共有7种: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烟翅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limbifera(Matsumura)、拟小茎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paraparvipenis Zhang&Liu、广道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hiromichii(Matsumura)、匀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hirakiellus(Matsumura)、叉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imilis Dworakowska和里偏小叶蝉Asymmetrasca rybiogon Dworakowska,以小贯小绿叶蝉数量最多(98.90%),匀突长柄叶蝉(0.57%)和拟小茎小绿叶蝉(0.335%)次之,其余种类个体数量极少且分布狭窄。【结论】综合分析7种茶园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及分布范围后认为,小贯小绿叶蝉、匀突长柄叶蝉和拟小茎小绿叶蝉为茶树危害种,其中优势种是小贯小绿叶蝉。其他4种小绿叶蝉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是茶树的危害种类。我国大量文献记载的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the)应系误鉴,并非中国茶区小绿叶蝉优势种发生了改变,建议及时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危害种 检索表 鉴别特征 贵州
原文传递
LED风吸式杀虫灯对有效范围内茶小绿叶蝉虫口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边磊 蔡晓明 陈宗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2-909,共8页
为明确LED风吸式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生长的影响,温室内测定不同灯高和不同灯距组合下杀虫灯诱捕的茶小绿叶蝉数量,并计算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有效控制范围、诱杀... 为明确LED风吸式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生长的影响,温室内测定不同灯高和不同灯距组合下杀虫灯诱捕的茶小绿叶蝉数量,并计算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有效控制范围、诱杀中距离、诱杀黄金距离,并通过2年田间试验比较杀虫灯有效控制范围内不同灯距处、有效控制范围外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结果显示: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若虫生长历期为18.5 d,存活率为46.85%。随着灯距和灯高的增加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量下降,灯高20~40 cm时,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平均有效控制范围、平均诱杀中距离和平均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58.17、30.41和23.86 m。茶园内灯距5 m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率先达到5个灯距中的最大值,不同灯距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出显著差异,虫口峰期时灯距25 m内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为灯距120 m处的49.5%~64.4%。表明LED风吸式杀虫灯可通过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显著抑制其诱杀黄金距离内茶小绿叶蝉的成虫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LED杀虫灯 风吸式 有效控制范围 虫口动态
原文传递
福建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存疑与鉴别 被引量:16
7
作者 施龙清 林美珍 +3 位作者 陈李林 林美强 VASSEUR Liette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59,共4页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名 假眼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福建省
下载PDF
温度对茶小绿叶蝉成虫存活率及保护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乔利 秦道正 +3 位作者 卢兆成 刘祥臣 吕立哲 仵均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为探讨温度对茶小绿叶蝉适应能力的影响,室内设置-10、-5、0、5、10、15、20、25、30、35、38、41和44℃共13个温度梯度,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1 h后成虫存活率及其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n Zn-SOD)、过氧化物... 为探讨温度对茶小绿叶蝉适应能力的影响,室内设置-10、-5、0、5、10、15、20、25、30、35、38、41和44℃共13个温度梯度,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1 h后成虫存活率及其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n Zn-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35℃之间,成虫存活率均大于90%,其它处理成虫存活率明显降低。SOD、POD、CAT、T-AOC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变化在5~30℃之间差异不显著,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保护酶活性亦有降低或增加的趋势,但均以41℃时含量最高,SOD、POD、CAT、T-AOC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分别为2.64、0.68、1.58、0.67 U/mg和178.33μg/m L,但Cn Zn-SOD活性在各处理中均无显著差异,其值在0.96~1.05 U/mg之间。低温处理下的试虫反应更敏感,各指标含量均低于高温处理。表明茶小绿叶蝉成虫存活率、保护酶活性变化、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蛋白含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在低温和高温下致死的原因与保护酶系统被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温度 存活率 酶活力
原文传递
小贯小绿叶蝉的化防农药及其抗药性发展状况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余杰 陈文龙 +1 位作者 杨琳 陈祥盛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9-245,共7页
小贯小绿叶蝉是茶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其形体小,寄主广泛、适应能力强、每年发生的代数多等特点,防治十分困难。总结了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化学药剂种类及类型,重点讨论了国内外抗药性现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策... 小贯小绿叶蝉是茶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其形体小,寄主广泛、适应能力强、每年发生的代数多等特点,防治十分困难。总结了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化学药剂种类及类型,重点讨论了国内外抗药性现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旨在为今后防控小贯小绿叶蝉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化学防治 种类 抗药性 进展 综合治理
原文传递
杀虫剂对茶园3种常见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室内毒力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瑶 慕卫 +3 位作者 张丽霞 许永玉 林琎 张正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2-398,共7页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园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其重要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测定了10类16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园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其重要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测定了10类16种杀虫剂对3种害虫若虫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出高效药剂,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唑虫酰胺、甲维盐、茚虫威和虫螨腈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毒力最高,LC_(50)分别为0.23、0.52、0.94、5.24 mg·L^(-1);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螺虫乙酯4种药剂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活性高,药后24 h的LC_(50)值分别为0.15、0.26、0.41、0.66 mg·L^(-1);除了呋虫胺和茚虫威,其他14种杀虫剂均对茶蚜若虫具有较高毒力,24 h的LC_(50)值均在10 mg·L^(-1)以下。本研究结果对根据害虫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防治,促进茶园农药减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 茶蚜 杀虫剂毒力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在福建省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初探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蔚 吴满容 +2 位作者 张思校 金珊 叶乃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4,共5页
从品种抗虫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电子鼻等手段,通过对福建省7个主栽茶树品种上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虫口密度、茶树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芽叶挥发物差异的调查,初步明确茶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肉桂上茶小绿叶蝉的虫... 从品种抗虫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电子鼻等手段,通过对福建省7个主栽茶树品种上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虫口密度、茶树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芽叶挥发物差异的调查,初步明确茶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肉桂上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最大,铁观音上的虫口密度相对较小。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和肉桂新梢颜色为黄绿色,黄棪呈浅绿,毛蟹和本山均为深绿色,铁观音新梢呈紫绿色。7个品种健康芽叶挥发物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分为3类:铁观音、福云6号、毛蟹和福鼎大白茶差别较小,聚为一类;肉桂和本山距离较近,聚为一类;黄棪健康芽叶挥发物与其他2类存在较大的差异。茶小绿叶蝉危害后各品种挥发物总体特征发生变化,除肉桂和毛蟹虫害诱导挥发物总体特征相近,其他品种虫害诱导挥发物差异明显。可见,肉桂和铁观音可以作为深入研究茶树抗叶蝉机制的材料;茶小绿叶蝉偏向于选择黄绿色芽叶的茶树品种,而对偏紫色芽叶的茶树品种选择性较弱;健康芽叶挥发物及虫害诱导挥发物的差异可能也是影响叶蝉选择寄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抗性 茶小绿叶蝉 选择 机制
下载PDF
小贯小绿叶蝉区域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馨月 王迎春 +2 位作者 龚雪蛟 徐正祥 罗凡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2,共8页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中的主要害虫,通过刺吸方式为害茶树嫩芽、叶和嫩茎,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小贯小绿叶蝉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以及在我国四大茶区的发生代次、...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中的主要害虫,通过刺吸方式为害茶树嫩芽、叶和嫩茎,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小贯小绿叶蝉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以及在我国四大茶区的发生代次、为害盛期等发生规律。总结了近年来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防治手段和方法,并对小贯小绿叶蝉综合治理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生活习性 发生高峰 防治方法
原文传递
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挥发物的释放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倩倩 庄明珠 +6 位作者 蔡晓明 边磊 罗宗秀 李兆群 尤民生 陈宗懋 金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5-806,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抗性水平茶树应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的挥发物释放及相关代谢机制,以抗虫茶树品种举岩(JY)和感虫茶树品种恩标(EB)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顶空收集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茶树在小贯小绿叶蝉取食不同时间(6、12、24、36、48、72 h... 为研究不同抗性水平茶树应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的挥发物释放及相关代谢机制,以抗虫茶树品种举岩(JY)和感虫茶树品种恩标(EB)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顶空收集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茶树在小贯小绿叶蝉取食不同时间(6、12、24、36、48、72 h)释放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主要挥发物合成途径上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趋势。结果表明,在健康状态下,茶树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较少;在虫害后不同时间段的茶样中检测到顺-β-罗勒烯(β-Ocimene)、(E)-4,8-二甲基-1,3,7-壬三烯[(E)-4,8-dimethyl-1,3,7-nonatriene,DMNT]、芳樟醇(Linalool)、法尼烯(Farnesene)等10种主要挥发物。其中,单萜类物质在虫害诱导的感虫品种茶树上含量高,倍半萜类物质在虫害诱导的抗虫品种茶树中含量高。转录组数据显示,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中调控萜类合成的关键基因均被明显激活。调控单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感虫茶树品种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调控倍半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抗虫品种中的表达量与感虫品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茶树抗虫机制和小贯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挥发物 小贯小绿叶蝉 萜类物质 基因调控
下载PDF
诱虫黄板对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及天敌蜘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冉隆贵 谢震宇 +1 位作者 肖斌 秦道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94-2597,共4页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成虫数量(P<0.05),树冠下方20 cm处黄板诱捕的蜘蛛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蜘蛛数量(P<0.05)。小贯小绿叶蝉在茶园的高峰活动时段在上午8:00和下午18:00,成若虫均符合这一规律。建议陕西茶区在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期在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设置诱虫黄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茶园 诱虫黄板
下载PDF
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寄主抗虫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玉春 肖斌 +1 位作者 谢奇 秦道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49,共7页
研究危害陕西茶区主要茶树品种(紫阳、福鼎大白、南疆一号)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与天敌蜘蛛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寄主抗虫性,为开展小贯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于2011年8月15日-10月20日和2012年3月12日-10月13... 研究危害陕西茶区主要茶树品种(紫阳、福鼎大白、南疆一号)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与天敌蜘蛛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寄主抗虫性,为开展小贯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于2011年8月15日-10月20日和2012年3月12日-10月13日,调查小贯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在不同品种各分层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危害各主要茶树品种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若虫发生动态均呈单峰型,7月中旬虫口开始快速上升,7月底达到峰值,主要分布于各品种茶树的上层,中、下层较少;各品种茶树的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紫阳和福鼎大白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最优,南疆一号品种的抗性最差;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紫阳(R=0.716,P<0.001)、福鼎大白(R=0.476,P=0.007)和南疆一号上(R=0.652,P<0.001)均呈正相关。因此,小贯小绿叶蝉在陕西茶区的种群动态呈单峰型,紫阳和福鼎大白品种对其抗性优良,天敌蜘蛛对其有显著跟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茶树品种 抗虫性 蜘蛛
下载PDF
2种小绿叶蝉触角化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乔利 秦道正 +3 位作者 任红楼 夏明聪 李慧龙 卢兆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8,共4页
该试验应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比较了小贯小绿叶蝉与凯小绿叶蝉成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小绿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小绿叶蝉成虫触角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 该试验应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比较了小贯小绿叶蝉与凯小绿叶蝉成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小绿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小绿叶蝉成虫触角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雌雄间无差异。柄节及梗节较粗短,其上具鳞状突起,鞭节细长,分为多个亚节,分布有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2种小绿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雌、雄性成虫触角表面都有刺体存在,且均为球状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凯小绿叶蝉 感器 刺体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小贯小绿叶蝉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毛迎新 谭荣荣 +4 位作者 王友平 陈勋 王红娟 黄丹娟 龚自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3,48,共8页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6SrDNA基因序列文库共获得239 645条有效tags,在97%相似阈值下将其聚类为3 403个OTUs。共注释到41个门,116个纲,197个目,272个科,372个属,105个种。5个样本的共生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组成有所不同,其中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60.6%~97.1%);在纲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5位中共有的优势菌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排名前10位中5个样本共有的优势菌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细菌的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 065.55~2 841.89,1 130.76~2 914.90,1.07~8.63和0.18~0.99。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共生细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贯小绿叶蝉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生物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细菌 16S RDNA 多样性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2种茶园主要害虫的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洪涛 曲恒华 +2 位作者 王英姿 陈敏 王丽丽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6-698,共3页
[目的]明确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黑刺粉虱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2种茶园害虫防治效果良好,30、40、50 mg/kg处理药后14 d对黑刺粉虱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 [目的]明确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黑刺粉虱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2种茶园害虫防治效果良好,30、40、50 mg/kg处理药后14 d对黑刺粉虱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87.25%~90.80%、83.63%~88.8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 g/L联苯菊酯EC40 mg/kg处理(防效分别为83.61%、79.37%)。[结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是防治黑刺粉虱、小贯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推荐使用剂量为30~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虫氟苯双酰胺 黑刺粉虱 小贯小绿叶蝉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入侵植物胜红蓟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忌避和熏蒸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奇志 刘育梅 李书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2-448,共7页
本文研究了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生物活性。分别使用植株选择着落法、Y形嗅觉仪和改良熏蒸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胜红蓟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忌避和熏蒸活性。并且采用气... 本文研究了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生物活性。分别使用植株选择着落法、Y形嗅觉仪和改良熏蒸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胜红蓟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忌避和熏蒸活性。并且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胜红蓟精油的化学成分,初步探讨了化学成分与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胜红蓟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忌避和熏蒸活性,浓度越高,效果越佳。精油含量为200μL·mL^(-1),忌避率达到100.00%;精油含量为100μL·mL^(-1)和50μL·mL^(-1)时,处理小贯小绿叶蝉5 min,忌避率分别为91.67%±1.67%和76.67%±1.67%;精油含量为5μL·mL^(-1)时熏蒸小贯小绿叶蝉12 h,死亡率为100%。并且胜红蓟精油中检测出24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61.53%)、早熟素I(11.09%)和早熟素II(7.79%)。胜红蓟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忌避和熏蒸活性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协同作用有关。研究结果证明,胜红蓟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小贯小绿叶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对茶叶害虫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梅 张昌容 +6 位作者 班菲雪 刘少兰 冉乾军 尚小丽 曾广 曹宇 孙月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6-945,共10页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fab...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faba作为载体植物及南方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茶叶害虫。为探究该载体系统是否可有效控制茶叶害虫,本研究事先在室内比较了该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Toxopteraaurnantii的防治效果;之后在田间调查中发现茶树上主要有茶蚜、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及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共3种害虫混合发生,且它们均可被南方小花蝽捕食,因此在田间试验中本研究同时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及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这3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相比,在前3次调查中茶蚜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且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其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的控制效果最高可达92.16%,而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的防治效果仅为72.25%,表明该载体植物系统有应用于田间防治茶叶害虫的潜力。在田间试验中,载体植物的布局(条状、块状及点状)对载体植物系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影响;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最高防效均在90%左右,但对茶蚜及茶棍蓟马则无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可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但在应用时需考虑到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 蚕豆蚜 载体植物系统 茶蚜 小贯小绿叶蝉 茶棍蓟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