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旁观者”现象:旁观者介入公共冲突的过程分析及破解策略 被引量:20
1
作者 原珂 齐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00,共8页
社会转型后期,旁观者围观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的现象明显增多。不同类型的旁观者基于不同的行为动机而围观公共事件,并通过聚集围观、言语评论、情绪积累三个阶段而逐步介入公共冲突事件,从而对公共冲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旁观者... 社会转型后期,旁观者围观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的现象明显增多。不同类型的旁观者基于不同的行为动机而围观公共事件,并通过聚集围观、言语评论、情绪积累三个阶段而逐步介入公共冲突事件,从而对公共冲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旁观者效应",使冲突升级的临界点变得更具不确定性;旁观者的规模效应,使相关管理部门措手不及;旁观者的潜在威胁,对社会秩序与稳定构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应从转变理念、科学有效区分"旁观者"与"参与者"、加强公共对话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社会矛盾应急与调解机制、加强社会建设以促进多元协同治理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消解旁观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 公共冲突 冲突化解
下载PDF
“围观者”视角与《点石斋画报》的视觉现代性建构
2
作者 赖莹莹 张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新式新闻画报,作为中国视觉现代性的最初呈现,它在视觉图式上的变革深刻影响了观者的视觉感知方式。画报凭借“围观者”的视角形成了具有固定视觉中心的图像结构并增强了图像叙事的真实感,从而引导观...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新式新闻画报,作为中国视觉现代性的最初呈现,它在视觉图式上的变革深刻影响了观者的视觉感知方式。画报凭借“围观者”的视角形成了具有固定视觉中心的图像结构并增强了图像叙事的真实感,从而引导观者组织视线,从中获得“代入感”般的观看体验,并以“围观者”作为自我观照的对象来构建对外部世界与自我的理性认识。“围观者”的视角设计为搭建画报与观者的沟通平台进而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提供了独特的图像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围观者 视觉现代性 视觉感知
下载PDF
The Chinese Reception of Western Marxism:From Wary Onlookers to Confident Participants on the World Stage
3
作者 Roland Bo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tic overview of forty years of study of Western Marxism by Chinese scholars.Organised into four main sections,it begi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wider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this Chinese r...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tic overview of forty years of study of Western Marxism by Chinese scholars.Organised into four main sections,it begi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wider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this Chinese research.Here,I deal with the beginnings of research on Western Marxism in China and outline the two main periods of this research,which turn on the important educational reforms of 2005.The next section focuses on the initial period of research on Western Marxism,from the early 1980s to the education reforms,which may be characterised in terms of the work of“wary onlookers”writing introductions and surveys of Western Marxist scholars.The following section covers the last two decades after the 2005 education reforms.This period is of most interest,so more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time.It has been a time of increasingly confident participants on the world stage,who focus on core issues,realistic demands,and problem-based research.The final section concerns assessments of the limitations of Western Marxism,which have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the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second period.In conclusion,while Western Marxism may be seen as a legitimat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a capitalist context,it is a tributary from the mainst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Marxism Chinese scholarship 2005 education reforms Wary onlookers Confident global participants Mainstream and tributary
原文传递
你的痛苦是我的快乐——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文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看客"是贯穿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典型形象,它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它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最全... "看客"是贯穿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典型形象,它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它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最全面最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意识和呼唤"真人"的现代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看客 痛苦 快乐
下载PDF
The Onlookers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5
作者 杨珏 《魅力中国》 2008年第26期100-101,共2页
In this article,not the Protagonists but the minor roles were analyzed as Onlookers.Most efforts was put on Mrs.Jennings,who was the second important character in the novel and was analyzed as a transfer figure and on... In this article,not the Protagonists but the minor roles were analyzed as Onlookers.Most efforts was put on Mrs.Jennings,who was the second important character in the novel and was analyzed as a transfer figure and onlook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ies.The author hid her own viewpoint,didn't express it directly,but expressed it by M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ookers Transfer figure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承辉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鲁迅小说向以典型人物的塑造而享誉中外 ,笔者认为他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也很有艺术魅力 ,更能发人深省。本文从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 ,探讨了鲁迅小说看客形象的类型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看客 类型 精神 性格
下载PDF
一个旁观者对《红岩》第一稿写作的回忆——胡元访谈录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振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6-44,共9页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岩》写作过程的唯一根据。2005年7月24日,论文作者到四川成都采访了原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胡元先生。作为《红岩》作者们的朋友,胡元先生在1956年曾经目睹了《红岩》第一稿的写作。他对《红岩》写作过程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业余作者"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历史叙述和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 集体写作 旁观者 政治高度 革命寓言
下载PDF
围观者融入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炬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14,共4页
在群体性事件中,围观者是影响肇事群体行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围观群众具有成分复杂性、运动形态流动性、认识盲目性和心态剧变性等特点,围观群众可能会成为肇事群体。为此,应坚持"可散不可聚"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主流... 在群体性事件中,围观者是影响肇事群体行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围观群众具有成分复杂性、运动形态流动性、认识盲目性和心态剧变性等特点,围观群众可能会成为肇事群体。为此,应坚持"可散不可聚"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主流媒体的作用,采取各种措施,及时设法阻断围观者与肇事群体之间的互动,疏散和化解围观群众,防止他们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围观群众 预防 措施
下载PDF
李杨题材创作与接受的视角差异——以杜甫、白居易、陈鸿相关创作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中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李杨题材的叙事中,由于特定帝妃关系、深宫禁苑的限制,一般采用观察叙事或全知叙事,不同视角的选择影响到作者对事件的判断、创作倾向及其对读者的影响。此外,相关者与旁观者的立场,时间距离的远和近,也显著影响到李杨题材创作与接受... 在李杨题材的叙事中,由于特定帝妃关系、深宫禁苑的限制,一般采用观察叙事或全知叙事,不同视角的选择影响到作者对事件的判断、创作倾向及其对读者的影响。此外,相关者与旁观者的立场,时间距离的远和近,也显著影响到李杨题材创作与接受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扬题材 “相关者” “旁观者” 距离的远和近 《长恨歌》
下载PDF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的“看客”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晓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12,42,共5页
鲁迅的时代大量存在着“看客”。他们是鲁迅创作的起因和恒久主题。作家以冷峻的观照 ,对“看客”的心态做了真实记录 :消解猛士、仁人牺牲的意义 ;吞噬弱小作为娱乐 ;互相观看以应付无聊。鲁迅不仅给予其犀利的国民性批判 ,也设法加以... 鲁迅的时代大量存在着“看客”。他们是鲁迅创作的起因和恒久主题。作家以冷峻的观照 ,对“看客”的心态做了真实记录 :消解猛士、仁人牺牲的意义 ;吞噬弱小作为娱乐 ;互相观看以应付无聊。鲁迅不仅给予其犀利的国民性批判 ,也设法加以疗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客'形象 心态 文学评论 鲁迅 文学创作 主题 国民性批判
下载PDF
迷狂时代下的情感——对余华《兄弟》的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莉 黄金金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十年磨一剑",余华的《兄弟》自推出后就争议不断。善于通过内容方面的荒诞和形式方面的技巧在文坛上狂飙突进的余华这次抓住了文革和当下两个时代的特点,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探究,本文旨在从亲情、爱情、... "十年磨一剑",余华的《兄弟》自推出后就争议不断。善于通过内容方面的荒诞和形式方面的技巧在文坛上狂飙突进的余华这次抓住了文革和当下两个时代的特点,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探究,本文旨在从亲情、爱情、时代和看客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兄弟》 亲情 爱情 时代 看客
下载PDF
围观女主播:网络直播场域中的权力博弈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蕾 贡宏云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直播作为新兴的社交方式已引发新一轮媒介革命,迅速成为新媒体营销的新阵地。直播的全民风潮直接促使了网络主播的火爆。在围观女主播的网络直播场域中,借助于围观者与被围观者的视角,分析围观者与被围观者之间的权力博弈——包含权力... 直播作为新兴的社交方式已引发新一轮媒介革命,迅速成为新媒体营销的新阵地。直播的全民风潮直接促使了网络主播的火爆。在围观女主播的网络直播场域中,借助于围观者与被围观者的视角,分析围观者与被围观者之间的权力博弈——包含权力、欲望、主动性等广泛意涵的博弈,呈现直播场域中的博弈状态,深化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理解,从而促进对直播行业以及相关领域职业的正确认知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主播 网络直播 围观
下载PDF
载体·文体·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寿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6,194,共7页
载体效应、文体效应和媒体效应是戏剧发展的三个历史文化形态,它们分别体现出三种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现象。戏剧载体便是王国维所说的言语、动作和歌唱之类,实际上是表演和舞台,或者说是演艺与剧场。这种载体状态下的戏剧体现出完全的艺... 载体效应、文体效应和媒体效应是戏剧发展的三个历史文化形态,它们分别体现出三种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现象。戏剧载体便是王国维所说的言语、动作和歌唱之类,实际上是表演和舞台,或者说是演艺与剧场。这种载体状态下的戏剧体现出完全的艺术属性和艺术魅力。在传统的载体戏剧形态中,现场感和相应的仪式感成为戏剧欣赏的关键效应。在这种传统载体的戏剧文化中,人们对戏剧的欣赏自然集中在其艺术甚至技术载体等外在形态,角色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这是一种戏剧形式大于戏剧内容,戏剧载体大于戏剧文体的戏剧文化。文本载体即剧本的创作与阅读,以及被接受、被研究,成为戏剧文化运作中最主要的环节。这种以剧本文本为主体的文体戏剧论将剧作家的地位推到了无比重要的位势,其影响力和对于戏剧运作的决定力不仅超越于演艺家,而且也超越于演艺家和观众(读者)两股要素的结合。戏剧的文本接受,已经远离了狂欢的意味和娱乐的情境,而进入到精神生活层面的欣赏与领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戏剧媒体效应使戏剧回归于艺术,在褪脱了文学文体效应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弱化了表演载体效应,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文化媒体效应。戏剧仍然在演出,但早已离不开多媒体的渲染与包装,人们在争相观赏的同时已经失去了狂欢的热忱,虽然高雅而有秩序的仪式感仍然存在。人们仍然会推出新的戏剧作品,但仍然必须伴随着媒体的炒作与改妆,而戏剧作品中的思想力量和感动力也会自觉地逃离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少作品依然焕发出某种精神的力量甚至思想的光芒,但人们在媒体的眩惑之中,只是对之采取某种围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载体 艺术属性 狂欢 文本 剧本 文学 媒体 文化效应 围观
下载PDF
憎恶与惩罚——论鲁迅对看客的描述
14
作者 张秀琴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看客是鲁迅杂文和小说中经常提及和描写的对象 ,鲁迅对看客形象充满了不满与憎恶 ,并以形象的手法对其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惩罚。鲁迅对看客现象的关注源于他作为启蒙者的使命感以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而他对看客的愤激态度则源... 看客是鲁迅杂文和小说中经常提及和描写的对象 ,鲁迅对看客形象充满了不满与憎恶 ,并以形象的手法对其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惩罚。鲁迅对看客现象的关注源于他作为启蒙者的使命感以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而他对看客的愤激态度则源于他对于我们民族深沉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小说 看客 愤激态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Lessons in Love——University class attracts huge crowds of curious onlookers
15
作者 LIU JUN & WEN CHIHUA from China Features.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Zhou Dan, an articulate lawyer, led a semi-secret life until recently when he was invited to give a talk to the Homosexual Studies class at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关键词 University class attracts huge crowds of curious onlookers Lessons in Love HIV
下载PDF
走不出的“圆圈”——评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16
作者 刘博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7-40,共4页
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能够把握时代热点,在一个围观与被围观的时代,制造了一些不是巧合的巧合。故事既有戏剧性的情节,也有细节的真实,与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在戏谑与调侃中将几个重要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连在一起。作... 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能够把握时代热点,在一个围观与被围观的时代,制造了一些不是巧合的巧合。故事既有戏剧性的情节,也有细节的真实,与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在戏谑与调侃中将几个重要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连在一起。作者与读者共同关照书中人物的命运,共同思考当下社会里困住人们的"圆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刘震云 围观 巧合
下载PDF
从自发到工具——当前网络围观现象的行为逻辑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文宏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62,139-140,共12页
为了准确反映网络围观现象及其趋势的真实全貌,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以近年来互联网中频繁发生的网络围观事件为分析对象,以触发缘起、行动策略与演化过程为标准,将其划分为自发型和工具型两种类型。针对工具型网络围观... 为了准确反映网络围观现象及其趋势的真实全貌,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以近年来互联网中频繁发生的网络围观事件为分析对象,以触发缘起、行动策略与演化过程为标准,将其划分为自发型和工具型两种类型。针对工具型网络围观现象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从理论上归纳了网络围观现象的概念内涵与发生机理,明确了相关特征与演变趋势,并立足于制度环境来建构理论分析的基本思路,从可能性与可行性两个方面对这一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性分析。对政府治理而言,网络围观激发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强化了社会监督氛围,蕴含着某些积极的公共价值,但一旦成为一种趋势,必然会冲击正常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利于行政与司法运行的自身优化,最终会损害公共利益,对此,必须从建构社会矛盾调节及利益诉求表达的长效机制方面寻求突破。该研究有利于打开公共问题解决的政策黑箱,为地方政府治理策略的优化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围观 政府治理 行为逻辑 工具
原文传递
从“看客”到网络围观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晓明 罗宏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1-64,共4页
围观现象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一词,网络围观则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后的产物。二者虽有承袭的一面,但网络围观在在场形式、围观者形象、围观性质、围观内涵等方面,与"看客"相比有很大... 围观现象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一词,网络围观则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后的产物。二者虽有承袭的一面,但网络围观在在场形式、围观者形象、围观性质、围观内涵等方面,与"看客"相比有很大的改变。由于新媒体迅猛发展与应用,网络围观已成为一种不能不正视的、潜在而巨大的社会力量。愚昧麻木的"看客"是鲁迅救赎的对象,网络围观则是需要引导的群体。增强媒体把关人角色、坚守新闻的底线、坚持正确舆论的引导、占领新闻的高地并及时发声,是规避网络围观风险,发挥其社会正能量影响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客 网络围观 新媒体
下载PDF
网络围观的特点、问题及其完善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明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网络围观已经发展成为一股新兴的网络力量。因此网络围观的作用不容小觑,网络围观所引发的问题也应当重视。而抑制这些消极因素,引导网络围观对社会管理发挥正面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协调网络的公共空间和网络私人领域的关系;保障言论... 网络围观已经发展成为一股新兴的网络力量。因此网络围观的作用不容小觑,网络围观所引发的问题也应当重视。而抑制这些消极因素,引导网络围观对社会管理发挥正面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协调网络的公共空间和网络私人领域的关系;保障言论自由与禁止危害社会言论;正视网络围观民意积聚和意见表达;引导网络围观向"绿色围观"迈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围观 网络舆论 言论自由 网络监管
下载PDF
网络围观“黑幕倾向”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在技术手段上提高了网络民意在政府政策执行运作中的分量,然而网络广场对现实社会的揭示和质问总是呈现出一种"黑幕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揭露社会"黑幕"更...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在技术手段上提高了网络民意在政府政策执行运作中的分量,然而网络广场对现实社会的揭示和质问总是呈现出一种"黑幕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揭露社会"黑幕"更能彰显网络围观的警示功能和监督功能,但另一方面网民热衷围观"黑幕"也容易招致负面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围观"黑幕倾向"现象的成因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消解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围观 黑幕倾向 负面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