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新媒体研究的视角、方法和趋势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洁 王硕 +1 位作者 刘晴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考察语言与新媒体研究发展进程,可以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入手,探讨已有研究是如何解释和评价新媒体环境中的语言使用、互动交际方式,以及使用者之间关系构建的。在研究视角层面,语言与网络新媒体研究从早期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描述其... 考察语言与新媒体研究发展进程,可以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入手,探讨已有研究是如何解释和评价新媒体环境中的语言使用、互动交际方式,以及使用者之间关系构建的。在研究视角层面,语言与网络新媒体研究从早期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描述其特征,转向关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交际模式的变化,以及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方式的重构等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着重从人与语言、人与群体、人与社会3个方面分析网络新媒体研究中的语言身份认同构建、线上共同体构建、舆情检测与语言治理。在研究方法层面,语言与网络新媒体研究既承袭了社会语言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又根据新媒体的特征不断进行拓展和创新。文章重点讨论线上民族志研究,因其重视线上空间的复杂本质,可以对动态的、发展变化中的网络语言生活进行尽可能全面准确的观察、描述和分析。相较国外,中国线上语言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了语言与网络新媒体研究的中国特色:(1)将网络语言纳入生活,提出线上语言生活状况研究;(2)注重对网络语言的追踪和汇总,词典编纂成绩显著;(3)重视网络新媒体中的舆情监测与语言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言身份认同 线上共同体 舆情治理 线上民族志
下载PDF
村民社会空间的代际差异分析——以广州市复建房社区为例
2
作者 冼楚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93-198,共6页
城市空间布局的改造优化,加之媒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双重转变共同形塑了城中村居民原有的社会空间布局。该文从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三元辩证法、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出发,结合数字代沟理论,运用深度访谈... 城市空间布局的改造优化,加之媒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双重转变共同形塑了城中村居民原有的社会空间布局。该文从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三元辩证法、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出发,结合数字代沟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法和线上民族志,探讨复建房社区村民社会空间的代际差异,以期为强化老中青三代村民社区归属感和宗族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旧村社群依托社会空间的功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研究总结了社区公园、跨地域的宗族庆典、线上祠堂微信群/复建房社区群三类社会活动场所及其特性,并进一步阐释了三代村民如何分别在上述社会空间中担当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理论 数字代沟 复建房社区 交往实践 线上民族志
下载PDF
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的成因与复位——基于“退学博士”小组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3
作者 吴肖 段鑫星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作为博士生的必备品质,学术志趣是引领其坚定科研信念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深层动力,影响学术训练成效与未来职业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研究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其生成主要受四维因素的聚合作用... 作为博士生的必备品质,学术志趣是引领其坚定科研信念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深层动力,影响学术训练成效与未来职业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研究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其生成主要受四维因素的聚合作用,即现实处境的诱发、过往体验的加速、未来预判的催化与退出路径的驱动。其中,现实处境包括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成本考虑、重要他人、关键事件与自身条件;过往体验涵盖个体经历与原有观点;未来预判是对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环境、待遇的提前觉察;退出路径则是指具备脱离固有场域的措施与方法。各因素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共同推动漂移的萌芽、扩散与达成。结合现状表现、深思成因经过,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漂移复位与厚植提升尚需多方协力,复盘生涯规划,澄清职业目标;规范导师指导,矫正导学关系;关注培养过程,构筑资源网络;推进精准供给,完善退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学术志趣 志趣培养 网络民族志
下载PDF
利用ChatGPT创新语言教学与学习:B站视频内容的分析
4
作者 穆涌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15,107,共6页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分析了B站上关于ChatGPT在语言教育中应用的视频内容,探讨了这一人工智能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潜力与挑战。研究发现:视频内容涵盖了ChatGPT的实际应用演示、创新学习方法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多个方...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分析了B站上关于ChatGPT在语言教育中应用的视频内容,探讨了这一人工智能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潜力与挑战。研究发现:视频内容涵盖了ChatGPT的实际应用演示、创新学习方法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尽管ChatGPT在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和增强学习效率方面展现出潜在优势,但其在理解复杂语境和创造性内容生成方面仍存在局限;内容创作者还提出整合ChatGPT与其他学习工具、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策略,以最大化其教育效益。研究结果为理解生成式AI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视角,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语言教学 B站视频 网络民族志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快手”现象的人类学研究--基于宁夏某地区乡村社会“快手”直播与短视频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沙彦奋 李文旭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选取宁夏某地区各民族“快手”直播和短视频为田野调查对象,探讨互联网自媒体对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重要影响。“快手”是民族地区乡村新兴的重要社会现象,成为乡村社会文化呈现的又一重要模式。“线上”生活及各民族群体行为实... 本文选取宁夏某地区各民族“快手”直播和短视频为田野调查对象,探讨互联网自媒体对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重要影响。“快手”是民族地区乡村新兴的重要社会现象,成为乡村社会文化呈现的又一重要模式。“线上”生活及各民族群体行为实践,催生了乡村社会交往与文化存在的新形态。如何认识田野对象由“线下”到“线上”的空间转移,势必带来我们对乡村民族志研究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快手”现象 网络传播 网络民族志
原文传递
在线民族志:中国教育人类学的新方向 被引量:3
6
作者 胡迪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在线民族志是借助网络技术,对"民族志"这一人类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发展。它将田野工作的场所由原来的实体空间向基于计算机沟通的虚拟空间扩展。随着移动终端和在线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在线教育民族志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运... 在线民族志是借助网络技术,对"民族志"这一人类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发展。它将田野工作的场所由原来的实体空间向基于计算机沟通的虚拟空间扩展。随着移动终端和在线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在线教育民族志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运用在线民族志开展教育研究的适用性与优势,以及围绕在线民族志开展的方法论争论与学术伦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民族志 教育人类学 新方向
下载PDF
“情与利”:基于抖音三哥及其“电子”兄弟互动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7
作者 周云林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网络直播作为媒介进化的产物,其功能符合莱文森所总结的愉悦人类感官、满足人类传播要求、消弭时空障碍等特征。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扩大影响力覆盖面,主播们通常“报团取暖”,彼此之间的互动有着高度的利益取向,呈现出草根化、表演化... 网络直播作为媒介进化的产物,其功能符合莱文森所总结的愉悦人类感官、满足人类传播要求、消弭时空障碍等特征。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扩大影响力覆盖面,主播们通常“报团取暖”,彼此之间的互动有着高度的利益取向,呈现出草根化、表演化等特征。本文以抖音大V主播“三哥”及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位主播之间的互动为研究样本,主要采用网络民族志、个案研究法两种质性研究方法,发现几位主播彼此之间以利益和互相牵制的人脉保障其“合作式关系”的长期维系,所谓“兄弟情”则是一种被深度商品化的假性亲密关系。粉丝习惯从这种假性亲密关系的旁观中汲取情感能量,满足自己对理想人际关系与主播人格的想象,由此导致的文化缺失、数字劳工等问题,破坏了网络直播文化生态,消解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亟待整治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直播带货 网络主播 网络民族志 情感能量 数字劳工
下载PDF
顺从文化的表征:职业高中生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8
作者 赵彬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150-156,共7页
本研究以某职业高中生建立的QQ群组为个案,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究职业高中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从而揭示该群体的文化特质及生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污名的承受者、消极情感的体验者、学历的渴望者以及顺从文化的践行者是职业... 本研究以某职业高中生建立的QQ群组为个案,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究职业高中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从而揭示该群体的文化特质及生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污名的承受者、消极情感的体验者、学历的渴望者以及顺从文化的践行者是职业高中生自我呈现的方式,四种角色作为教育制度驯化的结果连接了自我与文化,并表现出顺从的群体特质。研究发现:作为顺从文化的表征,职业高中生网络空间中自我呈现的作用根基是现实的教育制度;对自我的二重区分表明制度作为“铁笼”压制了个体的能动性,使其行动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遵从制度价值和规范形成的顺从文化是制度化的结果,导致了强化已有制度的合法性并裹挟于其中无法抽离的副作用后果。此种顺从文化亦能推动对教育制度与职业教育作用的再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高中生 自我呈现 网络民族志 教育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