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及等级指标研究
1
作者 汪天颖 帅细强 +3 位作者 李民华 杨嫔玲 黄安凤 汪天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和等级指标,为精细化水稻热害减灾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南怀化开展水稻透明薄膜盖棚增温大田试验,以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结合逐小时气温数据,采用二次方程拟合、LSD方... 【目的】构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和等级指标,为精细化水稻热害减灾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南怀化开展水稻透明薄膜盖棚增温大田试验,以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结合逐小时气温数据,采用二次方程拟合、LSD方差显著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筛选构建基于不同高温阈值时热积温的一季稻孕穗期至成熟期结实率高温影响定量评估模型及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验证。【结果】结实率减少值与35~40℃高温阈值的时热积温关联紧密,其中,以35℃高温阈值相关性最高(P<0.001),其次为36℃(P<0.005)、37℃(P<0.010)阈值。结实率减少2%、4%、8%分别为轻、中、重热害的致灾临界值,各高温阈值及其对应轻、中、重热害时热积温下限分别为35℃,146℃·h、196℃·h、365℃·h;36℃,112℃·h、176℃·h、334℃·h;37℃,85℃·h、140℃·h、270℃·h。模型和指标验证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其中,以35℃高温阈值的模型具有相比最低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及最高的相关系数(r),且指标验证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最高。【结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模型及等级指标能较好反映结实率受高温影响程度,可应用于水稻生产热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时热积温 一季稻 生育时段 定量评估模型 热害等级指标 Y两优911
下载PDF
安徽省广德县迁飞性水稻害虫发生的特点与影响因子 被引量:3
2
作者 祝春强 胡长安 +1 位作者 刘明熙 李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8-582,共5页
据调查 ,2 0 0 2~ 2 0 0 3年安徽省广德县的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初见期、迁入主峰日较历年平均值显著提前 ,仍以第 2代为主害代次外 ,大发生年第 1代往往即可达到防治指标 ,第 3代仍居留为害。褐飞虱首次出现第 4代危害单季稻记录。 ... 据调查 ,2 0 0 2~ 2 0 0 3年安徽省广德县的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初见期、迁入主峰日较历年平均值显著提前 ,仍以第 2代为主害代次外 ,大发生年第 1代往往即可达到防治指标 ,第 3代仍居留为害。褐飞虱首次出现第 4代危害单季稻记录。 3种迁飞性害虫在单季稻上居留时间延长 ,危害代次增多。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时空分布差异增大 ,多种影响因子则有利于害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代次 白背飞虱 稻纵卷叶螟 迁飞性 广德县 水稻害虫 首次 调查 延长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品种嘉禾优7号江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睿昊 刘郅豪 万谦千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5期93-94,共2页
以南方稻区审定的单季晚粳籼粳杂交稻品种嘉禾优7号为试验材料,考察其在江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的适应性,并初步形成在江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江淮地区 一季中稻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温光效应的江淮地区一季稻稻米营养品质模拟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林 尚秉琛 +2 位作者 张玉龙 柳军 蒋跃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4-632,共9页
以江淮地区一季稻主栽品种“辐优17”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试验,系统测定不同温光条件下稻米赖氨酸、蛋白质、直链淀粉以及脂肪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建立基于温光效应的水稻稻米营养品质模拟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 以江淮地区一季稻主栽品种“辐优17”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试验,系统测定不同温光条件下稻米赖氨酸、蛋白质、直链淀粉以及脂肪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建立基于温光效应的水稻稻米营养品质模拟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水稻稻米营养品质含量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和光照条件密切相关,稻米赖氨酸、蛋白质、直链淀粉以及脂肪含量与水稻生长期内累计温光效应值呈正相关。(2)灌浆期累计温光效应值影响水稻灌浆过程和籽粒粒重积累过程,开花后累计温光效应值越高,籽粒灌浆过程越快,粒重积累持续时间越短。(3)温光效应模型对水稻稻米赖氨酸、蛋白质、直链淀粉以及脂肪含量的模拟,与传统的辐热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显著提高了水稻稻米营养品质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江淮地区 温光效应 营养品质 有效积温
下载PDF
华东沿海稻麦轮作区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度和CO_(2)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敏 徐敬争 +4 位作者 刘文菁 徐萌 徐经纬 高苹 罗晓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7-379,共13页
为科学评估华东沿海水稻-小麦轮作(简称“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基于2019—2020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稻麦轮作全生育期通量数据,经质量控制,研究分析了太阳净辐射(R_(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土... 为科学评估华东沿海水稻-小麦轮作(简称“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基于2019—2020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稻麦轮作全生育期通量数据,经质量控制,研究分析了太阳净辐射(R_(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土壤热通量(G)、CO_(2)通量(F_(C))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和稻麦轮作系统固碳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有效能量和湍流通量能量平衡比率为0.80,能量闭合度较高,说明通量观测数据可靠。月均LE和R_(n)年内变化总体均呈“倒U型”,两者变化基本同步,峰值主要在5—8月,谷值主要在1—2月、11—12月。H和G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LE和R_(n)。日内逐小时F_(C)呈“U型”单峰二次曲线,总体为白天吸收CO_(2)、夜间排放CO_(2),CO_(2)日吸收峰值主要出现在10:00—12:30;逐日F_(C)和逐月F_(C)在年内总体呈“W型”变化特征,全年碳排放时段主要集中在1月、6月、11—12月,其余均为碳吸收,吸收峰值分别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3—4月)和水稻拔节孕穗期(8月)。2019年和2020年的2—5月冬小麦生长期的固碳量分别为387.4 g(C)·m^(-2)和382.2 g(C)·m^(-2),7—10月水稻生长期的固碳量分别为678.2 g(C)·m^(-2)和599.7 g(C)·m^(-2);白天,若气温升高,冬小麦和水稻的CO_(2)吸收能力会随之增强,但当饱和水汽压差高于1.7 kPa时,会降低这种吸收趋势,夜间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此可见,沿海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有着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全年尺度上是碳汇,且为强固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涡度相关 能量平衡 CO_(2)通量 固碳量
下载PDF
湖南一季超级稻种植气候区划 被引量:10
6
作者 陆魁东 黄晚华 +1 位作者 申建斌 宋忠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根据湖南省各站1961-2003年共43a历史气象资料和2002-2003年田间试验结果,针对一季超级稻播种育秧期的连阴雨及抽穗扬花期的高温热害两种主要气象灾害指标,从气象条件出发,利用GIS手段,研究了湖南省一季超级稻适宜种植区域。
关键词 一季超级稻 连阴雨 高温热害 气候区划
下载PDF
1961—2019年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规律
7
作者 龚琳鑫 杨晓亚 +1 位作者 刘春伟 何亮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为研究气候资源变化对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湖北省28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及一季稻生育期资料,分析一季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10℃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一季稻光... 为研究气候资源变化对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湖北省28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及一季稻生育期资料,分析一季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10℃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一季稻光合、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定量描述辐射、温度和降水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9年一季稻生育期间绝大部地区太阳辐射显著下降,≥10℃有效积温为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和有效积温在湖北省内呈北高南低分布。降水量年际变化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省仅西南地区为降水高值区。一季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值分别为20134.63 kg/hm^(2)、19434.79 kg/hm^(2)和13523.16 kg/hm^(2);绝大部分地区光合与光温生产潜力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为不显著下降趋势,三者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26 kg/(hm^(2)·a)、-35.68 kg/(hm^(2)·a)和-15.76 kg/(hm^(2)·a)。辐射资源下降导致全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下降范围为-32.87~-104.51 kg/(hm^(2)·a),少数站点受到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的负面影响,大部分站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综合气候资源影响为负效应。研究得出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主要是由辐射下降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一季稻 太阳辐射 积温 气候生产潜力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一季晚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8
作者 匡朝凌 候云华 +5 位作者 李红专 梅红艳 张德云 刘勇 金如年 戴清明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针对水稻传统直播方式存在的成本高、易倒伏、产量低、草害严重等问题,选取三种机型、两种水稻品种,在湖南省汉寿县水稻高产示范区进行了机械化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穴、条播可实现一季晚稻直播的高效作业,每6... 针对水稻传统直播方式存在的成本高、易倒伏、产量低、草害严重等问题,选取三种机型、两种水稻品种,在湖南省汉寿县水稻高产示范区进行了机械化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穴、条播可实现一季晚稻直播的高效作业,每667m^(2)可减少成本76.87元(其中雇工43.33元、种子16.54元、除草剂17元),增产84.8 kg,增收210.3元,总共节支增收达287.17元,可有效减少“煮芽”现象、省种节本、增产增收、控制草害,在我国南方湖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一季稻 机械化直播 高产栽培技术 节本增产
下载PDF
江淮地区“一稻三虾”综合种养绿色生产技术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家宏 叶浩 +1 位作者 朱凌宇 茆法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10-113,共4页
阐述了"一稻三虾"生态种养绿色生产的"三大、两水、两网"的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一稻三虾"中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绿色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规范,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 阐述了"一稻三虾"生态种养绿色生产的"三大、两水、两网"的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一稻三虾"中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绿色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规范,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稻三虾” 时空耦合 绿色生产 绿色种养 绿色营养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虾”共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凌宇 张家宏 +5 位作者 寇祥明 王守红 韩光明 李锦霞 陆佩玲 陈京都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811-2813,共3页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田间种养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以期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稻两虾 共作模式 生产技术 规程
下载PDF
沿江稻区一季中稻产量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学会 汪丽 +2 位作者 熊忠炯 钱立礼 罗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2986-12988,共3页
[目的]探索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田块干物质积累的特征特性,主攻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生产的瓶颈技术。[方法]选用高产迟熟大穗型品种P88S/747进行强化栽培。[结果]P88S/747最高苗量达到578.3万株/hm2,成穗率仅为39.40%。有2个灌浆... [目的]探索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田块干物质积累的特征特性,主攻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生产的瓶颈技术。[方法]选用高产迟熟大穗型品种P88S/747进行强化栽培。[结果]P88S/747最高苗量达到578.3万株/hm2,成穗率仅为39.40%。有2个灌浆速度高峰,强势高峰值在齐穗后10 d左右,弱势高峰值在齐穗后38 d左右。叶面积指数在分蘖盛期、抽穗期、蜡熟期分别为5.60、7.34、4.26,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分别为32.30%、30.73%。[结论]沿江稻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难点是稳定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超高产栽培必须选用大穗型迟熟品种,增加生育后期肥料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稻区 中籼稻 产量性状 干物质
下载PDF
湖南8月低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对一季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晚华 汪扩军 +2 位作者 陆魁东 帅细强 李民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1,共5页
对湖南省1961—2005年共45年的8月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8月低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月低温发生频率以湘南、湘东等地最低,洞庭湖区和湘中次之,湘西、湘西南及湘南山区较高;从年际变化看,低温发生站次数呈现增多的趋势,强度越来越大... 对湖南省1961—2005年共45年的8月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8月低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月低温发生频率以湘南、湘东等地最低,洞庭湖区和湘中次之,湘西、湘西南及湘南山区较高;从年际变化看,低温发生站次数呈现增多的趋势,强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结合田间试验分析受8月低温影响的一季稻产量结构,发现8月低温主要影响时段为齐穗前10d至齐穗后5d,以始穗期至齐穗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月低温 分布特征 一季稻 湖南
下载PDF
杂交糯稻新品种糯优399的选育及应用
13
作者 黄河清 朱训尚 +3 位作者 占胜平 胡桂英 李省辉 徐金仁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第3期1-3,共3页
糯优399是糯稻不育系N4A与NR399配组育成的高产杂交糯稻新品种,表现抗倒伏,纹枯病轻,抽穗期耐热性较好,适应性较强,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糯优399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一季杂交糯稻 糯优399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