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滩地植被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吴刚 苏瑞平 张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对由莎草、苔草、狗牙根为优势种组成的杂草群落植被类型、由多种苔草、荻、为优势种组成的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和由芦苇、菱笋、蒌蒿及蓼类为优势种组成的芦苇群落植被类型3种长江中下游滩地主要群落植被类型进行了钉螺密度与植被高... 对由莎草、苔草、狗牙根为优势种组成的杂草群落植被类型、由多种苔草、荻、为优势种组成的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和由芦苇、菱笋、蒌蒿及蓼类为优势种组成的芦苇群落植被类型3种长江中下游滩地主要群落植被类型进行了钉螺密度与植被高度、钉螺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05cm、范围为15~47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5.28%、范围为35%~90%;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69cm、范围为20~33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7.80%、范围为35%~95%;芦苇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64.82cm、范围为72~78cm,钉螺生存最适宜植被盖度为63.95%、范围为1%~100%。这一研究结果对通过生态工程措施控制植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被高度 植被盖度 钉螺 孳生关系
下载PDF
钉螺分布与滩地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旭东 杨晓春 彭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5-269,共5页
长江中下游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滩地的地下水位关系显著,当地下水位为32cm左右时,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达到其最大值。活螺密度(Y)与地下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1.9686+0.2512X-0.004013X^2;... 长江中下游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滩地的地下水位关系显著,当地下水位为32cm左右时,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达到其最大值。活螺密度(Y)与地下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1.9686+0.2512X-0.004013X^2;有螺框出现率(Y)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为:Y=-55.9720+7.5689X=-0.1180X^2;5月份钉螺适宜在土壤含水率30%左右的土壤表层生活。当土壤含水率为28-3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分布 滩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郑英杰 钟久河 +4 位作者 陈秀纶 林丹丹 赵根明 张绍基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为长江洪水和三峡建坝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血吸虫传播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系统抽样法进行现场查螺 ,现场和实验室模拟水淹实验观察钉螺存活情况。结果 现场查螺显示 ,3- 6月份未淹水洲滩以成螺为... 目的 探讨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为长江洪水和三峡建坝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血吸虫传播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系统抽样法进行现场查螺 ,现场和实验室模拟水淹实验观察钉螺存活情况。结果 现场查螺显示 ,3- 6月份未淹水洲滩以成螺为主 ,密度基本稳定在 17- 2 3只 /框 (每框为 0 .1m2 )之间 ;7- 9月份洲滩被水淹没 ,启动了钉螺的世代交替 ,新螺急剧上升并生长发育 ,8月份达到最高 80 .95只 /草帘 (0 .1m2 ) ,之后又急剧下降 ,而老螺大量死亡 ,基本稳定在 2 - 5只 /草帘 ;退水后的洲滩以新螺为主 ,其密度是淹水前洲滩的 6 .0 6倍。现场模拟钉螺水淹实验显示 ,淹水 1个月钉螺存活率急剧下降 ,之后则稳定在 5 .8% - 8.7%之间 ;实验室模拟淹水显示 ,不管是在夏季还是冬季 ,淹水使得钉螺存活率下降 ,以夏季更为明显 ,并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继续下降 ,而与淹水的深度无关。结论 淹水可促进幼螺的生长发育和成螺的死亡 ,自然淹水成倍增加洲滩的活螺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三峡建坝 血吸虫病 水淹 生存 影响
下载PDF
槟榔碱与灭螺药物合用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何昌浩 夏国瑾 +2 位作者 李桂玲 常汉斌 李国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证明槟榔碱与灭螺药物合用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WHO公布的“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法”中的浸泡法。结果在0.125mg/L氯硝柳胺和1.25mg/L五氯酚钠的药液中,分别加入槟榔碱100mg/L,其24h钉螺开厣率由47.8%和13.3%,升至66.7%... 目的证明槟榔碱与灭螺药物合用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WHO公布的“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法”中的浸泡法。结果在0.125mg/L氯硝柳胺和1.25mg/L五氯酚钠的药液中,分别加入槟榔碱100mg/L,其24h钉螺开厣率由47.8%和13.3%,升至66.7%和83.3%;1h上爬附壁率,由81.1%和92.2%,下降至35.0%和30.0%;死亡率由1.1%和3.3%,增加到66.7%和100%(P<0.01)。结论槟榔碱与化学灭螺药合用后,降低了钉螺对药物刺激的敏感性,钉螺上爬率明显降低,灭螺效果显著增强,从而证明了槟榔碱具有降低化学灭螺药的剂量,抑制钉螺上爬,增强灭螺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槟榔碱 氯硝柳胺 五氨酚钠
下载PDF
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7 位作者 戴建荣 叶嘉馥 宋鸿焘 陈志明 姜本启 缪峰 朱育光 朱家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亡率依次为35.33%、95.18%、100%和100%,徐州为16.23%、79.57%、86.24%和76.73%,对照点镇江为10.93%、32.38%、30.68%和31.58%;钉螺在济宁的产卵量15.9301只/雌螺,卵的孵化率32.50%,二者均为对照点的1/3,新孵出幼螺成活率为0;徐州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点(P<O.01).观察提示,如果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方,由于受温度、土壤等因素影响,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纬度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学
下载PDF
茶皂素在血吸虫病防治上应用的研究Ⅰ.茶皂素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杀灭效果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楚霜 周利红 +3 位作者 朱金华 夏春华 朱全芬 柳荣祥 《茶叶科学》 CSCD 1995年第1期65-70,共6页
用茶皂素对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进行杀灭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茶皂素浸杀成螺、幼螺和螺卵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其中茶皂素Ⅰ2.5mg/L,茶皂素Ⅱ、Ⅲ5.0mg/L,浸杀钉螺效果均为100%。喷杀成螺所需浓度较... 用茶皂素对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进行杀灭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茶皂素浸杀成螺、幼螺和螺卵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其中茶皂素Ⅰ2.5mg/L,茶皂素Ⅱ、Ⅲ5.0mg/L,浸杀钉螺效果均为100%。喷杀成螺所需浓度较高,效果也稍差。茶皂素对淡水鱼类虽有一定毒性,但比氯硝柳胺毒性低得多,茶皂素Ⅰ在1.6mg/L以下,茶皂素Ⅱ、Ⅲ在4.0mg/L以下,水温在28℃,48h,鲢鱼全部存活。并且,药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植物杀螺剂。文中还对不同类型茶皂素的毒性差异原因、施用浓度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钉螺 毒性 血吸虫病 防治
下载PDF
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数量与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7
作者 蒋俊明 何亚平 +5 位作者 费世民 黄玲玲 陈秀明 张旭东 徐嘉 何飞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研究了四川仁寿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与植被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本群落物种丰富度、草本盖度、草本高度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适宜的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4~14,草本群落盖度为60%~100%,高度为20~50cm;(2)土... 本文研究了四川仁寿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与植被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本群落物种丰富度、草本盖度、草本高度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适宜的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4~14,草本群落盖度为60%~100%,高度为20~50cm;(2)土壤水分含量、温度和盐分均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为20%~60%,温度为15~30℃,盐分为60~120ms/m;(3)各环境因子和钉螺密度曲线可以看出,物种丰富度、草本高度、草本盖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和盐分含量与钉螺密度间均呈现抛物线或抛物线状曲线;(4)在样地和样方水平,土壤水分含量和钉螺密度存在稳定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钉螺孳生的主导因素。因此,钉螺对各环境因素存在适应范围,表明钉螺对潮湿环境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和依赖性,这种生态特性和钉螺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山丘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中国大陆钉螺等位基因位点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仪 冯婷 George MDavis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2-177,共6页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NADD、OCT、PGM、6PGD、SDH、SOD、XDH24种酶。检得40个等位基因位点,117个等位基因;其中变异最大的位点是GPI和PGM-Ⅰ。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3个以上。多态位点酶有14个,占所测酶的58.33%。表明中国大陆钉螺存在遗传多态现象。同时发现PGM、MDH酶是中国大陆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共有的多态位点酶,为虫、螺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等位基因 多态位点 遗传多态
下载PDF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琼瑶 彭飞 +4 位作者 刘年猛 杨华中 胡琦 冯芳 孙慧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观察在 2 0、2 5、30℃时浸泡 2 4、4 8、72、96 h的钉螺死亡率 ;观察杀螺卵效果 ;观察钉螺上爬率。结果 浸泡 72 h钉螺死...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 ,观察在 2 0、2 5、30℃时浸泡 2 4、4 8、72、96 h的钉螺死亡率 ;观察杀螺卵效果 ;观察钉螺上爬率。结果 浸泡 72 h钉螺死亡率为 10 0 %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分别为 :1.2 5 mg/ L、30℃ ;2 .5、5、10 m g/ L 均为 2 5℃。 5 mg/ L 时能明显抑制钉螺上爬。螺卵在 5 m g/ L溶液浸泡 72 h孵出率为 0~ 10 %。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有较好杀灭钉螺的效果 ,是一种有研究价值的植物灭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草 生物碱 植物杀螺剂 钉螺
下载PDF
河蟹、克氏原螯虾、黄鳝摄食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世萍 金辉 +2 位作者 俸艳萍 张礼 吕进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501,共6页
通过疫区围网养殖河蟹、黄鳝、克氏原螯虾试验 ,解剖观察食性表明 :河蟹、黄鳝、克氏原螯虾都可以摄食钉螺、蚊幼虫。为进一步验证它们的这一食性及其摄食量 ,通过模拟网栏养殖模式的数据统计表明 :河蟹每天每只能摄食蚊幼虫 6 2 4尾... 通过疫区围网养殖河蟹、黄鳝、克氏原螯虾试验 ,解剖观察食性表明 :河蟹、黄鳝、克氏原螯虾都可以摄食钉螺、蚊幼虫。为进一步验证它们的这一食性及其摄食量 ,通过模拟网栏养殖模式的数据统计表明 :河蟹每天每只能摄食蚊幼虫 6 2 4尾、钉螺 4 8个 ;克氏原螯虾每天每只能摄食蚊幼虫 17 6尾、钉螺 0 9个 ;黄鳝每天每尾摄食蚊幼虫 8 1尾、钉螺 0 7个 ;河蟹、克氏原螯虾、黄鳝摄食生态的研究为生物灭螺、灭蚊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克氏原螫虾 黄鳝 摄食生态 蚊幼虫 钉螺 病源生物 宿主
下载PDF
B002对氯硝柳胺杀螺增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戴建荣 梁幼生 +7 位作者 王锐 熊希凯 张燕萍 王浦海 张艳 杭盘宇 黄轶昕 朱荫昌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氯硝柳胺和 o,o'-二乙基 - o''- (邻氯苯乙腈肟 )硫代磷酸酯 (代号 B0 0 2 )合用的灭螺增效机理。 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方法对经氯硝柳胺和 B0 0 2分别处理后的钉螺软体进行了观... 目的 探讨氯硝柳胺和 o,o'-二乙基 - o''- (邻氯苯乙腈肟 )硫代磷酸酯 (代号 B0 0 2 )合用的灭螺增效机理。 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方法对经氯硝柳胺和 B0 0 2分别处理后的钉螺软体进行了观察。 结果 氯硝柳胺对钉螺肝、睾丸、卵巢等各组织、器官都有损伤作用。B0 0 2使钉螺软体肿胀、外伸 ,失去附着能力 ,对外界反应能力降低 ,呈麻痹状态 ;头足部呈现明显病理性改变 ,糖元含量减少 ,神经节和足肌中的胆碱酯酶 (CHE)、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降低。 结论  B0 0 2干扰钉螺神经介质的传递 ,使得头足部肌肉失去张力 ,对外界刺激反应消失 ,增加与氯硝柳胺接触介面 ,导致钉螺对氯硝柳胺的吸收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0 0'-二乙基-0’-邻氯苯乙腈肟硫代磷酸酯(B002) 钉螺 杀螺增效机制
下载PDF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水浸液周年灭钉螺实验初报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毅 王万贤 +2 位作者 李晓宇 柯文山 马安宁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用枫杨的新鲜叶、茎皮、根皮水浸液处理钉螺的周年实验表明:枫杨水浸液对钉螺的毒杀作用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毒杀作用的大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毒杀效果最好,春、秋季次之,冬季毒杀效果差.枫杨各部... 用枫杨的新鲜叶、茎皮、根皮水浸液处理钉螺的周年实验表明:枫杨水浸液对钉螺的毒杀作用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毒杀作用的大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毒杀效果最好,春、秋季次之,冬季毒杀效果差.枫杨各部位之间灭钉螺作用大小也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 水浸液 钉螺 毒杀作用 血吸虫病 预防
下载PDF
冬季水淹对洲滩钉螺生存繁殖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宋鸿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共4页
在我国长江下游江边,采用现场实验性水淹的方法,观察冬季水淹对钉螺生存影响及水淹后尚存活螺繁殖力变化。结果水淹30、60、90、120和150天后其死亡率依次为1.25%、9.30%、19.23%、36.05%和36.... 在我国长江下游江边,采用现场实验性水淹的方法,观察冬季水淹对钉螺生存影响及水淹后尚存活螺繁殖力变化。结果水淹30、60、90、120和150天后其死亡率依次为1.25%、9.30%、19.23%、36.05%和36.70%。经水淹60-90天,螺的产卵量减少1/2以上,所产卵的孵化率下降约1/3。观察提示,冬季持续一定时间水淹对湖沼地区钉螺生存和繁殖均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生态学 水淹 血吸虫病 繁殖
下载PDF
三峡库区模拟生态环境和人为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贾庆良 肖邦忠 +8 位作者 廖文芳 吴成果 季恒清 吴国辉 万仕学 周崇永 孟言浦 林晓光 唐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 160m和 180m水位高程 ,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 ,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 ,观察其生长繁殖 1年 ;... 目的 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 160m和 180m水位高程 ,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 ,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 ,观察其生长繁殖 1年 ;用间接凝血试验 (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传染源 ,粪便检查血吸虫卵 ;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 ;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当地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 ;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 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 5 0 %以下 ,多数月份在 80 %左右 ,各实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 ,相对以 3 -6月为多 ,同时发现活幼螺 ;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 15 7人 ,未发现阳性 ,发现 1例正在治疗的病例 (血清抗体和病原学检查阴性 ) ;1989-2 0 0 3年 ,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例 9例 ;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 三峡成库后 ,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性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染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重大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区扩散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永峰 彭镇华 +1 位作者 孙启祥 周金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67-1073,共7页
归纳了我国三峡工程、退田还湖及南水北调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所引起水位、植被及微生物气候等生态环境要素变化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血吸虫病疫区的变化趋势和钉螺北移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三大工程实施区存在血吸虫... 归纳了我国三峡工程、退田还湖及南水北调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所引起水位、植被及微生物气候等生态环境要素变化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血吸虫病疫区的变化趋势和钉螺北移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三大工程实施区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加之我国新增有螺面积明显增多,血吸虫病疫情呈此消彼涨态势,血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国内有关工程对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影响的研究,主要为局部的调查报告及在现有基础上预测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变化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因此,建议应用GIS和RS等技术,监测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并进一步研究社会经济变动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同时,工程实施地区应提高疫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并结合林业、水利工程建设对有螺环境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工程 血吸虫病 扩散 影响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对钉螺的杀灭机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盛霞 吴亮 +5 位作者 杨小明 姜旭淦 李龙根 张蓉仙 夏磊 邵世和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0-194,共5页
To study the toxicity of extracts of Ginkgo biloba sarcotesta to Oncomelania hupensis,snails were exposed to 40% and 80% of 24 h LC 50 of the extract of Ginkgo bilba for 24 h,choline esterase(ChE),alanine aminotransfe... To study the toxicity of extracts of Ginkgo biloba sarcotesta to Oncomelania hupensis,snails were exposed to 40% and 80% of 24 h LC 50 of the extract of Ginkgo bilba for 24 h,choline esterase(Ch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lkaline phosphatase(ALP),lactate dehydrogenase(LDH),succino dehydrogenase(SDH),malic dehydrogenase(MDH)activities in cephalopodium and liver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 kinetic assay.Arecoline and niclosamide were used as reference molluscici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rcotesta of Ginkgo biloba could inhibit ChE,ALT,ALP and MDH activities both in cephalopodium and liver;arecoline could inhibit ChE,ALP,SDH and MDH activities in cephalopodium and ChE,ALT,ALP,SDH and MDH activities in liver.Niclosamide had inhibitory effects upon ChE,ALT,ALP,SDH and MDH activities in cephalopodium,and ChE,ALT,ALP and SDH activities in liver.All three molluscicides did not inhibite LDH activity in cephalopodium and liver.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ethal effects of extracts of sarcotesta of Ginkgo biloba are mediated via inhibition of MDH activitiy,and interference with the NADH respiratory chains.Inhibition of vital enzymic mechanisms causes snails to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omelania hupensis Enzyme kinetic assay Sarcotesta of Ginkgo biloba ARECOLINE NICLOSAMIDE
下载PDF
Approaches being used in the national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programme in China:a review 被引量:18
17
作者 Le-Ping Sun Wei Wang +4 位作者 Qing-Biao Hong Shi-Zhu Li You-Sheng Liang Hai-Tao Yang Xiao-Nong Zho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7年第1期475-483,共9页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caused by the human blood fluke Schistosoma japonicum,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although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The control efforts during the past half-decade,no...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caused by the human blood fluke Schistosoma japonicum,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although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The control efforts during the past half-decade,notably the wid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ntegrated strategy with emphasis on control of the source of S.japonicum infection across the country since 2004,has greatly reduced S.japonicum in humans,livestock,and intermediate host Oncomelania hupensis snails,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was achieved in China in 2015.A two-stage roadmap was therefore proposed for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in 2015,with aims to achieve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by 2020 and achieve disease elimination by 2025 in the country.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a variety of approaches,which target the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have been developed,in order to block the transmission cycle of the parasite.These approaches have been employed in the national or local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activities,and facilitated,at least in part,the progress of the schistosomiasis elimination programs.Here,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control the source of S.japonicum infection,three new tools for snail control,three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S.japonicum infection,and a novel model for health education.These approaches are considered t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stage moving towards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and elimin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Schistosoma japonicum oncomelania hupensis ELIMINATION Snail control Source of infection Health education China
原文传递
茶树籽杀钉螺作用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根法 宋庚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初次报告了茶树籽[SeedofCameliasinensis(L)O.Kuntze]具有杀死钉螺的作用。LD50及LD90分别为10μg/ml及16μg/ml左右。茶树籽浓度为16μg/ml时可抑制2-5d卵龄的... 本文初次报告了茶树籽[SeedofCameliasinensis(L)O.Kuntze]具有杀死钉螺的作用。LD50及LD90分别为10μg/ml及16μg/ml左右。茶树籽浓度为16μg/ml时可抑制2-5d卵龄的螺卵孵化成幼螺。应用16μg/ml时也有杀死幼螺的作用。当用8μg/ml作用钉螺24h后耗氧量降低65%,而10μg/ml的茶树籽浓度降低钉螺糖原含量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钉螺 茶树籽 钉螺 耗氧量 糖原
下载PDF
硼镁石粉灭螺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国余 陈广梅 +5 位作者 庞浩 吴蔚庆 谢朝勇 杨惠敏 裘伶 胡鸿宝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硼镁石粉室内灭螺效果和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参照徐国余方法 [1 ] ,现场试验面积每块 1 5 m2 。现场应用 ,冬春季用手撒硼镁石粉 80 g/ m2 ;重点环境灭螺 ,1 60 g/ m2 ~ 2 5 0 g/ m2 。结果室内试验 ,40 g/... 目的观察硼镁石粉室内灭螺效果和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参照徐国余方法 [1 ] ,现场试验面积每块 1 5 m2 。现场应用 ,冬春季用手撒硼镁石粉 80 g/ m2 ;重点环境灭螺 ,1 60 g/ m2 ~ 2 5 0 g/ m2 。结果室内试验 ,40 g/ m2 ,2 5℃ ,7d后钉螺死亡率 95 .0 %。现场试验 ,80 g/ m2 ,3 0 d,钉螺死亡率 90 .9%。现场应用 :江浦县江滩 2 0 0 0 0 0 m2 ,80 g/ m2 ,灭后 3 0 d,钉螺死亡率 90 .6%。7个区县重点环境灭螺 :江浦县内陆 5 2 5 0 0 m2 ,4个区的江滩 2 0 0 5 1 7m2 和雨花区石驳岸 3 3 3 5 0 m2 ,经一次 (个别环境 2次 )灭螺 ,灭后未查到活螺。江宁区山区1 90 0 0 0 m2 ,灭后 1年钉螺死亡率 95 .4% ,其中 3块 1 60 0 0 m2查不到活螺 ,撒粉后可见植物发黄。结论硼镁石粉灭螺有效剂量 :(1 ) 80 g/ m2 ,4~ 1 1月份撒粉。 (2 )灭光钉螺 2 0 0 g/ m2以上 ,冬春季撒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镁石粉 灭螺药 钉螺 灭钉螺
下载PDF
三峡库区钉螺与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3
20
作者 廖文芳 肖邦忠 +4 位作者 吴国辉 吴成果 万仕学 周崇永 孟言浦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40,共2页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输入的因素,为控制血吸虫病可能在三峡库区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钉螺输入因素调查查重庆市万州区造纸厂从血吸虫病流行区购进造纸原材料情况及引进花草树木等情况;传染源调查用血细胞凝集试验(I...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输入的因素,为控制血吸虫病可能在三峡库区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钉螺输入因素调查查重庆市万州区造纸厂从血吸虫病流行区购进造纸原材料情况及引进花草树木等情况;传染源调查用血细胞凝集试验(IHA)方法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传染源,了解耕牛等牲畜引进情况,查阅重庆市历年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和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血吸虫病病例资料。结果流行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血清抗体检查来往疫区流动人员157人,未发现阳性者,但发现1例正在治疗的病例;1989~2003年,经医院诊治的血吸虫病病例9例。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钉螺 血吸虫病 传染源 输入因素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