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海堂与今文经学在广州的兴起 被引量:10
1
作者 车行健(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20,共8页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今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文与今文的学风,而此多元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也使广东成为清代经学的最前线。
关键词 学海堂 阮元 令文经学 古文经学 汉学 宋学
下载PDF
由古文经学的渊源再论《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江林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以战国至秦汉的古文经学流传情况为背景,以子夏、李 克、吴起以至《毛诗序》的流传情况为线索,以上博简《诗论》、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与《毛 诗序》的对比研究为依据,可以进一步证明《诗论》与《毛诗序》之间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毛诗序》古文经学 子夏
下载PDF
现代学术与两种学术遗产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国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争其实就是晚清经学之争延续的一种表现。但现代学人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发展两种经学遗 产中的一种,而是同时批判地承受了两种经学遗产,并以现代学术的精神理念加以改造转化 ,使其成为现代学术得以生发的重要“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传统学术 现代学术
下载PDF
被“建构”的今、古文经学及其意义——另一种看待廖平今、古学之辨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皮迷迷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2期163-179,共17页
廖平在晚清提出的今古文经学之辨,通常被看作是对汉代经学的客观描述,但仔细考察《今古学考》中的说法,会发现所谓今、古学各自同条共贯且判若冰炭的看法,出自廖平有意的“建构”。而廖平对今、古学的“建构”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将经学重... 廖平在晚清提出的今古文经学之辨,通常被看作是对汉代经学的客观描述,但仔细考察《今古学考》中的说法,会发现所谓今、古学各自同条共贯且判若冰炭的看法,出自廖平有意的“建构”。而廖平对今、古学的“建构”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将经学重整为一个无重大分歧且条理井然的学术系统,以应对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文明与学术危机,这也是他所理解的通经致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廖平
原文传递
“六经皆史”两种:“以史为经”与“夷经为史”——兼论古文经学的实质
5
作者 邝其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9,159,共10页
基于对“史”的不同理解,章学诚与章太炎对“六经皆史”的阐释迥异。章学诚认为,史学如经学一样,是一门穷究大道的学问。他谓“六经皆史”,实即“抬史为经”。章太炎决意祛魅,以考史的方式审视群经,终致“夷经为史”,经典纷纷化作史料... 基于对“史”的不同理解,章学诚与章太炎对“六经皆史”的阐释迥异。章学诚认为,史学如经学一样,是一门穷究大道的学问。他谓“六经皆史”,实即“抬史为经”。章太炎决意祛魅,以考史的方式审视群经,终致“夷经为史”,经典纷纷化作史料。两种“六经皆史”说虽有不同,但都展现出古文经学“以经为史”的思想倾向。但经学的历史化,可能招致经、史难分的身份迷失与堕为陈迹的意义危机。诉诸三代理想,章学诚避免让承载三代记忆的经书沦为一般史料。而打破上古神话的章太炎,却让古文经学难以自立。从“以史为经”到“夷经为史”的演变中,蕴藏着近代学术转型的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 古文经学 章学诚 章太炎
原文传递
略论汉代古文经学的制度构想与文论视野
6
作者 程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古文经学家推崇的各类经传中,《周礼》与《左传》集中表达了合乎礼治原则的理想政教制度的构想, 古文经学的文论叙述也便于其中得以安置,并获得具体规定。《周礼》的意义偏重于对文学的制度性安置,核心在 于"乐"的政教功能... 在古文经学家推崇的各类经传中,《周礼》与《左传》集中表达了合乎礼治原则的理想政教制度的构想, 古文经学的文论叙述也便于其中得以安置,并获得具体规定。《周礼》的意义偏重于对文学的制度性安置,核心在 于"乐"的政教功能;《左传》的意义则偏重于文法的具体规定,其实质即如何在书写中寄寓王道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制度构想 文论视野 《周礼》 《左传》
下载PDF
古文经学家的礼乐美学及其话语建构
7
作者 程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的力量,通过由礼统摄而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造就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为此,需要在国家官制体系中设置职官,通过乐教和诗教,实现礼乐生活的制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礼乐美学 礼乐生活 乐教 诗教
下载PDF
汉代“古学”考辨
8
作者 高海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54-56,80,共4页
"古学"与"今学"之辨,是东汉经学界一大分野。"今学"治图谶而专守家法;"古学"尚兼通而不治章句图谶。二者的分野在昭宣时期,以经分各家、别自章句为标志,故与后世别立今、古文经学之说有所差异... "古学"与"今学"之辨,是东汉经学界一大分野。"今学"治图谶而专守家法;"古学"尚兼通而不治章句图谶。二者的分野在昭宣时期,以经分各家、别自章句为标志,故与后世别立今、古文经学之说有所差异。"古学"为汉代人眼中之"先师"之学,"古文经学"则是后世学者以文字形制划分汉代学术派别后所治的学说。辨明"古学"之义,并考察"今学"与"古学"的融合,有助于厘清汉代学术变迁之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 今学 古文经学
下载PDF
范文澜的经学与史学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文玖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4,共11页
范文澜是一位具有深厚经学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出身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受古文经学大师的陶冶,其早年著作《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均表明他是古文经学阵营中的一员。延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运用马克... 范文澜是一位具有深厚经学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出身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受古文经学大师的陶冶,其早年著作《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均表明他是古文经学阵营中的一员。延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两次系统梳理和演讲经学史,力求摆脱今古文家法之成见,在经学史研究方面带有里程碑意义。他一生以写作中国通史为鹄的,所著通史在追求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特色以及体现出的民族观、史料观、学风文风等方面,与他的经学素养和早年的古文经学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文澜 古文经学 中国通史
原文传递
汉代经学之师说、师法考析——以清人三家《诗》辑佚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臻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8-29,共12页
师法观念是汉代经学授受中的重要内容,但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求多求全目的的驱使下,把师法误解成为侧重章句训诂的"师说",并将之用于经传的异文考证,故而得出诸如"师之所传,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的错误结论... 师法观念是汉代经学授受中的重要内容,但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求多求全目的的驱使下,把师法误解成为侧重章句训诂的"师说",并将之用于经传的异文考证,故而得出诸如"师之所传,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的错误结论。汉人于师说并非持之弗失、宁固而不肯少变,转益多师、增改师说以成己说的情况时常可见并广受认可;他们所坚守的是师法,不过师法的实质只是一批已立博士学官的既得利益之人对他们自以为是的"正统"学术脉络的维护,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与局限性。此种师法在败絮其内的同时,更是不断受到外部新兴学说的冲击,而终至于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说 师法 三家《诗》辑佚 学脉 今古文经学之争
下载PDF
《辟刘篇》与《新学伪经考》的比较
11
作者 黄开国 黄子鉴 Peng Ping 《孔学堂》 2017年第2期56-61,共6页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本廖平《辟刘篇》而成。但《辟刘篇》原本无存,其内容存于《古学考》。《古学考》存在行文明显不同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只要合于《辟刘篇》的基本思想都可用于二者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肯定,康有为否定古文经...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本廖平《辟刘篇》而成。但《辟刘篇》原本无存,其内容存于《古学考》。《古学考》存在行文明显不同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只要合于《辟刘篇》的基本思想都可用于二者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肯定,康有为否定古文经学的主要观点都源于廖平,但二者也存在诸多不同。就经学素养而论,廖书高于康书,但就思想本质、时代意义说,康书是廖书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刘篇》 《新学伪经考》 比较
下载PDF
《春秋》、孔子与今古文经学之争——以东汉的诏书奏议为例
12
作者 佟晟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8-62,96,共6页
东汉诏书奏议中对《春秋》三传及孔子言论、孔子事件的征引情况反映了古文经学及孔子本身在东汉政治中的地位变化,表明孔子在东汉政治中已取得高于六经的政治地位。今古文经学家争立学官时抬出孔子已经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学合流埋下了伏笔... 东汉诏书奏议中对《春秋》三传及孔子言论、孔子事件的征引情况反映了古文经学及孔子本身在东汉政治中的地位变化,表明孔子在东汉政治中已取得高于六经的政治地位。今古文经学家争立学官时抬出孔子已经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学合流埋下了伏笔,但也使得其始终无法在官学上压倒谶纬化、神秘化、阐明孔子"《春秋》之义"的今文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 《春秋》三传 孔子 东汉
下载PDF
略论清代今古文经学的三种理论形态
13
作者 李树军 《理论界》 2022年第8期67-74,共8页
今古文经学是继汉学、宋学之后经学研究的又一理论范式,它的很多内容被现代学术研究所吸收,成为历史、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话语。在现代学术视野中,今古文经学理论成为一种匀质的、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当我们深入观察晚清学者关于今... 今古文经学是继汉学、宋学之后经学研究的又一理论范式,它的很多内容被现代学术研究所吸收,成为历史、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话语。在现代学术视野中,今古文经学理论成为一种匀质的、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当我们深入观察晚清学者关于今古文经学的研究时发现,他们的研究彼此充满了矛盾,甚至同一个学者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研究也不一样。今古文经学理论是不断构建的结果,根据理论内涵和体系构建的不同,今古文经学理论大致有三种理论形态,一是学派说,二是微言大义说,三是制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 学派说 微言大义说 制度说
原文传递
康有为“古文经学源出刘歆作伪”说辨正
14
作者 黄开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在经学史上康有为第一次系统提出古文经学出于刘歆的作伪,此论的前提是西汉无古文经学。六经经秦火而无残,与否定西汉有古文经图书,是西汉无古文经学得以成立的两个主要论点,但六经无残缺与西汉无古文经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西汉无古... 在经学史上康有为第一次系统提出古文经学出于刘歆的作伪,此论的前提是西汉无古文经学。六经经秦火而无残,与否定西汉有古文经图书,是西汉无古文经学得以成立的两个主要论点,但六经无残缺与西汉无古文经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西汉无古文经图书之说,则是康有为不顾起码历史事实的臆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西汉 古文经学
下载PDF
桓谭的学术立场与政治个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振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28,共18页
桓谭从古文经的学术立场出发,引申出对谶纬符命之学的思想批判,并以此选择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从他与王莽的合作到分裂,以至利用《新论》对王莽进行批判,他在东汉前期对光武帝"天下事以图谶决之"的公然反对,都可以看出他是从... 桓谭从古文经的学术立场出发,引申出对谶纬符命之学的思想批判,并以此选择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从他与王莽的合作到分裂,以至利用《新论》对王莽进行批判,他在东汉前期对光武帝"天下事以图谶决之"的公然反对,都可以看出他是从古文经立场和对谶纬符命之学的否定出发的,学术立场决定了他的政治个性。在和同时代其他经学大家刘歆、贾逵等人的比较中,桓谭对学术真理的追求和持守,显得特别突出。在皇权专制时代,能不屈服于专制君主的淫威,始终如一地坚守学术立场,是桓谭最可宝贵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谭 刘歆 王莽 贾逵 古文经 今文经 谶纬
下载PDF
陈澧今古文《五经》论
16
作者 张纹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9,92,共6页
陈澧丰富、系统的今古文《五经》论,不仅弥补了此前与同期广东经学家疏于阐述《五经》的不足,为广东经今古文学研究留下珍贵的学术遗产,而且其论呈现的去广东经今古文学门户、与汉宋学相调和的特点,成为咸同年间广东儒学开始步入总结期... 陈澧丰富、系统的今古文《五经》论,不仅弥补了此前与同期广东经学家疏于阐述《五经》的不足,为广东经今古文学研究留下珍贵的学术遗产,而且其论呈现的去广东经今古文学门户、与汉宋学相调和的特点,成为咸同年间广东儒学开始步入总结期的标志,反映了广东儒学家试图集汉宋学、经今古文学之力以应对儒学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经今古文学 《五经》 广东近代儒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