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古学院”与民国老辈的国学研究
1
作者 马运娟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4,共12页
既有近代学术史叙述以新文化派与整理国故运动为主流,然而新文化派在近代国学研究群体中并非一枝独秀,老辈学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民国学界占据重要甚至主导地位。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30年代分科之学成为主流后,国学问题已经不再重要。... 既有近代学术史叙述以新文化派与整理国故运动为主流,然而新文化派在近代国学研究群体中并非一枝独秀,老辈学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民国学界占据重要甚至主导地位。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30年代分科之学成为主流后,国学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北平沦陷后,遗老宿儒组建“北京古学院”,阐扬国学。古学院以“救济贫儒”和“提倡旧学”为宗旨,经历了有关分科分组研究、编修《清代资治通鉴》与否的纷争,后改组为国学书院。由于古学院内部老辈学人政治身份的尴尬和各自学术立场的分歧,该群体在国学研究的实践中注定处于两难境地。系统考察古学院的运作和学术旨趣,既能探究古学院老辈学人的学术实践与生存困境,更有助于展现20世纪30—40年代国学研究的复杂面向,揭示近代学术流变的多元路径,为思考传统学术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古学院 老辈 国学研究 李景铭
原文传递
“青芦禅社”考
2
作者 茶志高 江嘉楠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陈斌是明季流寓至滇云的江南总兵,因“沙流之变”隐居蒙化锦溪,与蒙化文士范瑞世、宣逢泰、门人危赓尧、张闇交游。后与丁碧荻等侍无住和尚(洪如禅师)入游鸡足山,结“青芦禅社”,制期百日,其他成员已不可考。陈斌诗文想象奇特,极尽天地... 陈斌是明季流寓至滇云的江南总兵,因“沙流之变”隐居蒙化锦溪,与蒙化文士范瑞世、宣逢泰、门人危赓尧、张闇交游。后与丁碧荻等侍无住和尚(洪如禅师)入游鸡足山,结“青芦禅社”,制期百日,其他成员已不可考。陈斌诗文想象奇特,极尽天地山川奇丽之观,富有禅机。陈垣言禅悦之风明季滇黔士大夫已预其流,入山逃禅,绝迹人世。陈斌结“青芦禅社”,正反映出明末清初以大理鸡足山为中心的僧俗禅修、读书山寺、绝世避祸的风气和鸡足山佛教的盛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流寓文士 陈斌 青芦禅社 《芦籁集》
下载PDF
三国历史的诗意化——唐代咏三国诗与士人心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关四平 陈默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唐代咏三国诗是中国咏史诗中的奇葩 ,也是三国题材演化史上的一环 ,其中寓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从中可透视有唐一代士人群体的时代文化心态。士人们以三国英雄为楷模 ,将其人生理想寄寓其中 ,强烈地表达出他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对君臣... 唐代咏三国诗是中国咏史诗中的奇葩 ,也是三国题材演化史上的一环 ,其中寓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从中可透视有唐一代士人群体的时代文化心态。士人们以三国英雄为楷模 ,将其人生理想寄寓其中 ,强烈地表达出他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对君臣遇合的企盼 ,对时势命运的叹惋等深层心理。唐代咏三国诗中所蕴涵的君臣观、贤才观、英雄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等文化观念 ,对后代士人的心态及三国题材的创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咏三国诗 士人心态 建功立业 君臣遇合 文化观念
下载PDF
湖湘流寓文人的文化结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师健 陈健强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古代湖湘地区环境闭塞、民风不开,自先秦直至唐宋,常是朝廷安置贬谪官员的首选之地,大量文人流寓至此。他们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抗争意志、峻直的人格凝定成恒久的流寓文化精神。在经历空间的移位,时间的消磨后,依然深深影响着这个地域... 古代湖湘地区环境闭塞、民风不开,自先秦直至唐宋,常是朝廷安置贬谪官员的首选之地,大量文人流寓至此。他们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抗争意志、峻直的人格凝定成恒久的流寓文化精神。在经历空间的移位,时间的消磨后,依然深深影响着这个地域上的历史文化和人群,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影响了湖湘士人的文化品格,传播了湖湘的地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 流寓文人 流寓文化 湖湘文化
下载PDF
宋代优待老年士人政策——以特奏名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燕 《史志学刊》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特奏名制度是政府优待老年应举士人的重要措施,省试、殿试中落榜的进士,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举数超过四次者即可获取特奏名资格。在州府发解试中屡次被淘汰的士人,多在三十年后享受特奏名。特奏名士人在考试内容及录取上享有特殊的待遇,... 特奏名制度是政府优待老年应举士人的重要措施,省试、殿试中落榜的进士,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举数超过四次者即可获取特奏名资格。在州府发解试中屡次被淘汰的士人,多在三十年后享受特奏名。特奏名士人在考试内容及录取上享有特殊的待遇,入仕后享有俸禄并拥有免税、免役等经济特权,对老年士人的晚年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加强宋廷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然而,特奏名制度的存在加剧了宋代冗官、冗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特奏名 老年士人
下载PDF
西汉孝惠帝政治人格蠡论
6
作者 解洪兴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西汉二世皇帝刘盈的政治人格对当时的政治及后世文化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刘盈在成长中屡受父母伤害,但始终宽仁孝敬。他在位时间虽短,却尽力稳定政局,休养民力。刘盈深受商山四皓、张良及功臣集团拥戴,其作为储君符合布衣将相的预期与时... 西汉二世皇帝刘盈的政治人格对当时的政治及后世文化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刘盈在成长中屡受父母伤害,但始终宽仁孝敬。他在位时间虽短,却尽力稳定政局,休养民力。刘盈深受商山四皓、张良及功臣集团拥戴,其作为储君符合布衣将相的预期与时代民意。刘盈即位后,选用曹参为相,无为而治,轻徭薄税,弛商贾之律,废秦苛法,促进了民生恢复和社会发展。孝惠帝刘盈虽然备受权欲膨胀的吕雉迫害,但并非一味逆来顺受,不乏血性倔强。他坚守白马誓约,压制外戚势力,对高祖祭祀极尽礼敬,爱护手足亲情,恭敬爱士,君臣关系和谐,倡兴孝悌力田,其统治充满人性与民本关怀,为后世留下了以孝为谥的政治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惠帝 孝道 吕太后 商山四皓
下载PDF
宋代湖湘的流寓士人与文化意义
7
作者 刘师健 陈健强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00-106,共7页
两宋时期,湖湘地区成为士人主要的流寓之地。他们开宗立派,讲学布道,在湖湘大地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圈。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的表现出一定的疏离感,怀有"乡梦断,旅魂孤"的故国之思;有的则超... 两宋时期,湖湘地区成为士人主要的流寓之地。他们开宗立派,讲学布道,在湖湘大地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圈。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的表现出一定的疏离感,怀有"乡梦断,旅魂孤"的故国之思;有的则超越狭隘的乡土意识,积极与湖湘本土文化交流融合,以胡氏父子、张栻为代表的流寓士人,秉承"议论酬唱甚乐"的观念,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派。这些流寓文化共同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兴盛,促成了湖湘文化的新变,提升了湖湘的地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 流寓士人 疏离 融合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在“新”与“旧”的历史夹缝中生存——近代湖湘士人的实业教育与管理
8
作者 李福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77-581,共5页
通过对左宗棠、熊希龄、王先谦等湖湘士人的实业教育实践的总结,从教育管理思想的全新视觉,采用以详实的材料为依据的研究方法,探析了他们在实业教育实践中所体现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的特征与局限。在湖湘士人的... 通过对左宗棠、熊希龄、王先谦等湖湘士人的实业教育实践的总结,从教育管理思想的全新视觉,采用以详实的材料为依据的研究方法,探析了他们在实业教育实践中所体现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的特征与局限。在湖湘士人的教育管理思想指导下,实业教育蓬勃发展,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经国济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 实业教育 湖湘人士 左宗棠 熊希龄 王先谦
下载PDF
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看当前中国建筑的困境
9
作者 解琦 《华中建筑》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中国现代建筑还处于摸索着前行的初级阶段,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发掘士大夫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智慧所在,探索中国建筑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根源,建筑师的“文化性”丧失的原因。指出中国当代建筑师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理... 中国现代建筑还处于摸索着前行的初级阶段,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发掘士大夫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智慧所在,探索中国建筑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根源,建筑师的“文化性”丧失的原因。指出中国当代建筑师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理论修养和多方面的素养;平衡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即沟通和引导的能力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学 士大夫 中国现代建筑 国内建筑师
下载PDF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在《红楼梦》艺术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10
作者 张兴德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艺术构思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