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耿宏章 陈建文 +1 位作者 孙仁远 李东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0,共3页
利用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装置对原油及含二氧化碳气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气油比条件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原油及其混合液粘度与温度存在指数... 利用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装置对原油及含二氧化碳气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气油比条件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原油及其混合液粘度与温度存在指数关系,原油粘度与压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一温度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油气混合液的粘度随气油比增加而减小;油气混合液的泡点压力随着含气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粘度 气油比 溶解气 泡点压力 混合液 二氧化碳 高温高压 升高 影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含水油气混合物井筒结蜡特性研究
2
作者 顾晓敏 李娟 陈莉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235-2238,2251,共5页
为有效治理结蜡问题,必须探究油气田开发周期内井筒结蜡规律,针对不同生产参数下结蜡特点制定相适应的防治措施。建立了高含水油气混合物井筒结蜡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井筒结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产液量的增加,初始析蜡井筒里程向... 为有效治理结蜡问题,必须探究油气田开发周期内井筒结蜡规律,针对不同生产参数下结蜡特点制定相适应的防治措施。建立了高含水油气混合物井筒结蜡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井筒结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产液量的增加,初始析蜡井筒里程向后偏移,流体内部蜡沉积量显著减少,但管壁最大结蜡厚度基本不变。随着流体温度的升高,流体内蜡沉积体积分数明显降低,初始析蜡井筒里程向后偏移,当地层流体温度低于75℃时,应注意设置清蜡防蜡措施。随着压力的升高,流体内蜡沉积体积和管壁结蜡厚度变化并不明显。当含水率升高时,流体内蜡沉积体积分数和管壁最大结蜡厚度明显降低,在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井筒结蜡量相对较少,可适当减少部分清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合物 井筒 结蜡 高含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油气混合气安全氧含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欣 李鹏亮 +4 位作者 屈波 檀为建 田鑫 王培森 耿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4,共5页
为了确定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的安全氧含量,避免在采油过程中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事故,保证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1种测试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体安全氧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对采油现场井... 为了确定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的安全氧含量,避免在采油过程中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事故,保证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1种测试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体安全氧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对采油现场井筒内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选取一定组分的混合气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气体分别在1,5,10 MPa和40,120℃条件下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安全氧含量逐渐降低;在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所测得的安全氧含量要远低于常温常压下的理论估算值;在10 MPa,120℃时达到8.27%,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油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氧含量 注空气采油 地层条件 油气混合气 安全控制
下载PDF
多组分油气混合物爆炸临界值测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学全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24期88-90,共3页
减氧空气驱具有低成本、低风险,可入微裂缝与基质,是实现鄂南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但在安全控制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限制了减氧空气驱的发展。本文搭建了1套油气混合物爆炸极限测试装置,采用逐步逼近法,测试了5种温度压力工况下3... 减氧空气驱具有低成本、低风险,可入微裂缝与基质,是实现鄂南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但在安全控制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限制了减氧空气驱的发展。本文搭建了1套油气混合物爆炸极限测试装置,采用逐步逼近法,测试了5种温度压力工况下3组井流物的临界氧含量和爆炸极限测试值,并给出了压力温度对其的影响。测试结果既可作为理论模型的先验数据,也可作为减氧空气驱油安全控制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氧空气驱 爆炸极限 临界氧含量 油气混合物
下载PDF
油气双相流体的流量双参数测量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之航 罗国雄 郁鸿凌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采用罗兹流量计和锐缘孔板组合对油-气双相流体进行了流量测量的试验研究。本次试验的干度范围为x=0.0011~0.7520,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并且... 本文采用罗兹流量计和锐缘孔板组合对油-气双相流体进行了流量测量的试验研究。本次试验的干度范围为x=0.0011~0.7520,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并且,采用动量模型整理数据的结果要优于修正能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 双相流体 流量 测量
下载PDF
油气复合体径向受力分析
6
作者 孙立莹 方江涛 徐辉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1年第2期19-21,共3页
微孔注气式旋流器是旋流分离技术与气浮选技术的巧妙结合,利用气泡携带油滴,形成油气复合体,能有效去除粘度大、乳化程度严重等难分离的油。油气复合体具有比油滴更大的直径、更小的密度。通过对油气复合体的径向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其径... 微孔注气式旋流器是旋流分离技术与气浮选技术的巧妙结合,利用气泡携带油滴,形成油气复合体,能有效去除粘度大、乳化程度严重等难分离的油。油气复合体具有比油滴更大的直径、更小的密度。通过对油气复合体的径向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其径向主要受离心力、浮力、斯托克斯阻力,进而得出了油气复合体的运动方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微孔注气方式有利于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且分离效率最高可达95.9%。这为油田采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更好的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注气 水力旋流器 油气复合体 受力分析 运动方程
下载PDF
圆缺孔板在油气双相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7
作者 罗国雄 陈之航 郁鸿凌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59-66,共8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圆缺孔板和罗兹流量计组合进行油气双相流量测量的研究。在被测介质干度x=0.001~0.752范围内,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且采用动量模型... 本文介绍了利用圆缺孔板和罗兹流量计组合进行油气双相流量测量的研究。在被测介质干度x=0.001~0.752范围内,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且采用动量模型整理数据的结果要优于修正能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相流动 油气混合物 流量 测量
下载PDF
基于CFX软件油气混输泵压缩级流场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希金 王智 张明紫 《石油矿场机械》 2011年第3期32-36,共5页
利用CFX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来计算油气混输泵单级内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压力场、速度场及气液相分布的分析,探讨了气液混合介质在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内部的流动规律,并对单个压缩级外特性进行了... 利用CFX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来计算油气混输泵单级内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压力场、速度场及气液相分布的分析,探讨了气液混合介质在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内部的流动规律,并对单个压缩级外特性进行了预测。模拟和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多相混输泵在较低入口含气率工况下的性能,而当多相混输泵入口含气率比较高时,模拟值和试验值有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数值模拟 流场分析 性能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纯气输送下倾斜端面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稳态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国军 吴鑫燚 +2 位作者 罗显文 连加俤 许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3-1209,共7页
以纯气体输送时的油气混输泵上游泵送螺旋槽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在考虑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的情况下,研究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及密封环相对倾斜角对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以纯气体输送时的油气混输泵上游泵送螺旋槽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在考虑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的情况下,研究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及密封环相对倾斜角对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平行密封间隙,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时,会使膜厚减小区域的膜压峰值和膜压高压区范围明显增大,使膜厚增大区域的膜压峰值和膜压高压区范围明显减小;无论研究的参数如何变化,开启力、泄漏率及气膜刚度始终呈现出随着密封环相对倾角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通过增大转速、设计较小的平衡膜厚或优化型槽结构不仅可有效增强密封的上游泵送能力,以实现被密封介质的零泄漏,还可有效改善密封的开启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上游泵送 机械密封 密封端面倾斜
下载PDF
山洞油库地下管沟油气泄漏聚集量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毅 赵晓刚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在分析山洞油库具体空间结构和狭长受限空间内油气蔓延规律与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灰色GM(1,1)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山洞油库地下管沟中的油气聚集量进行了预测,并应用MATLAB软件对预测模型进行编程以简化数学运算,通过对比分析两... 在分析山洞油库具体空间结构和狭长受限空间内油气蔓延规律与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灰色GM(1,1)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山洞油库地下管沟中的油气聚集量进行了预测,并应用MATLAB软件对预测模型进行编程以简化数学运算,通过对比分析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预测误差可以得出:对山洞油库油气聚集量这种近似呈线性增长的预测对象而言,采用灰色GM(1,1)模型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可确定油气达到爆炸下限的时间以及反映油气浓度变化的规律,以为山洞油库安全状态评估与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洞油库 油气泄漏 油气聚集量 灰色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灰色GM(1 1)模型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降压工艺在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飞 王宁 《石油工程建设》 2007年第3期79-80,共2页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管网复杂,部分管段干压高,不仅造成外输困难,油井生产不稳定,产量受到限制,而且还使外输存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对部分管网进行了改造,加设了油气混输泵。文章介绍了油气混输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位置的选择及工...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管网复杂,部分管段干压高,不仅造成外输困难,油井生产不稳定,产量受到限制,而且还使外输存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对部分管网进行了改造,加设了油气混输泵。文章介绍了油气混输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位置的选择及工艺流程。安装了油气混输泵后,可降低井口回压,扩大集油半径,增加原油产量,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有利于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混输泵 降压 节能 增产
下载PDF
新型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运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生昌 张玉林 方志明 《石油矿场机械》 2012年第10期20-23,共4页
参考往复泵球阀相关理论,考虑液体的压缩性及连续流动条件、魏氏效应、阀球的动力特性,建立了新型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在纯液工况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在阀球材质分别为聚甲醛、陶瓷、钢的条件下,采用龙格-库塔方法建立泵阀运动规... 参考往复泵球阀相关理论,考虑液体的压缩性及连续流动条件、魏氏效应、阀球的动力特性,建立了新型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在纯液工况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在阀球材质分别为聚甲醛、陶瓷、钢的条件下,采用龙格-库塔方法建立泵阀运动规律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阀球升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油气混输泵 球阀 运动规律 数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清洁高效密闭卸油计量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忠晓 李栋 +4 位作者 张桂迎 苗彦平 朱治国 陈振亚 胡文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11期78-81,共4页
针对油田非密闭卸油作业时VOCs(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严重导致环境污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研制了一套清洁高效的密闭卸油计量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于无堵塞油气混输泵将原油及罐内剩余气体一并输入原油沉降罐,从而实现卸油密闭化,同时... 针对油田非密闭卸油作业时VOCs(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严重导致环境污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研制了一套清洁高效的密闭卸油计量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于无堵塞油气混输泵将原油及罐内剩余气体一并输入原油沉降罐,从而实现卸油密闭化,同时结合数字化仪表实现数据实时远传、监控和存储,并依托质量流量计建立卸油数据管控平台,实现拉油单车液量、油量实时计量,含水实时监测并形成报表,油气混输泵启停自动报警。与非密闭卸油装置相比,该密闭卸油计量装置具有数字化程度高、集约化设计、投资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有效解决了油田卸油作业中VOCs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安全绿色生产,适合在油田同类作业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卸油计量装置 VOCs排放 油气混输泵 质量流量计
下载PDF
偏心转子油气混输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吉效科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4-16,共3页
为了解决原油和伴生气的高气油比多相混输问题,研究开发了偏心转子油气混输泵。厂内测试和现场应用表明,该泵具有混输能力强,适应伴生气多的工况,泵效高功耗小,运行维护简单,适应小排量高压力输送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偏心转子油气混输泵 伴生气 研制 应用
下载PDF
拉压式磨合试验台结构设计
15
作者 石国玲 《机械工程师》 2020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研究了油气混合型缓冲液压元件装配后的磨合试验设备,阐述了其基本设计原理、工作原理、检测方法,介绍了该试验台的使用方法、调试方法。实践证明,该拉压式磨合试验台在油气混合型的缓冲液压元件试验检查中具有可行性、可检测性、可提... 研究了油气混合型缓冲液压元件装配后的磨合试验设备,阐述了其基本设计原理、工作原理、检测方法,介绍了该试验台的使用方法、调试方法。实践证明,该拉压式磨合试验台在油气混合型的缓冲液压元件试验检查中具有可行性、可检测性、可提高生产效率,可为此类型的多型号产品提供磨合试验及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合型 磨合试验 电气测控
下载PDF
埕海一区二单元地面系统工艺方案研究
16
作者 沈洪玲 蔡维国 王圣磊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年第10期73-75,共3页
本文对油气水走向、集输、供注水、供配电、加热、自动控制等工艺进行研究。针对长距离输送进行了油气混输工艺优选,地面工程实现布局优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节能降耗的目标,为大港油田滩海地区的平台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 油气混输 工艺方案
原文传递
华庆油田常规增压站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裴润有 王亚新 胡放军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期117-119,共3页
针对华庆油田常规增压站原工艺流程控制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适应油田大发展的需要,推进油气场站数字化管理水平,对原工艺流程、自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站点的油气混输、远程操控,无人值守等功能,与优化工艺参数相结合,减少岗位员... 针对华庆油田常规增压站原工艺流程控制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适应油田大发展的需要,推进油气场站数字化管理水平,对原工艺流程、自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站点的油气混输、远程操控,无人值守等功能,与优化工艺参数相结合,减少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运行本质化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站 数字化管理 油气混输 远程操控
下载PDF
气液比对转子式油气混输泵球阀滞后角的影响
18
作者 张生昌 张玉林 +1 位作者 方志明 柯愈龙 《石油矿场机械》 2013年第2期26-28,共3页
为分析气液比对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开启滞后角的影响,借助几何学与工程热力学相关知识,推导了气液比与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出口压力分别为1.0、1.2、1.4MPa,气液比为0、0.1、0.2、0.3... 为分析气液比对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开启滞后角的影响,借助几何学与工程热力学相关知识,推导了气液比与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出口压力分别为1.0、1.2、1.4MPa,气液比为0、0.1、0.2、0.3、0.4、0.5、0.6、0.7、0.8、0.9、1.0时出口球阀的滞后角。分析结果表明:滞后角随气液比的增加而增大;滞后角与气液比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由泵的转子尺寸、球阀尺寸、阀球密度、泵进出口压力及气体介质的比热比确定。为了减小气液比对滞后角的影响,可以采取降低该泵内压缩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油气混输泵 球阀 滞后角 气液比
下载PDF
特高含水采油期安全混输温度界限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刘晓燕 王德喜 +2 位作者 韩国有 岳永会 郭敬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大庆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不断升高,大部分油井产出液含水率在90%左右。随着含水率的升高,集输原油的能耗也呈急剧上升趋势。为了实现安全不加热集输及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在大庆油田建立了一套试验装置,以大庆油田采...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大庆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不断升高,大部分油井产出液含水率在90%左右。随着含水率的升高,集输原油的能耗也呈急剧上升趋势。为了实现安全不加热集输及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在大庆油田建立了一套试验装置,以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油井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为试验介质,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不同产液量及不同含气情况下的压降及油气水混合物的流动状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超过85%、产液量为11~105t/d、气油比为40~60m3/t及油气水混合物的流速为0.2~2m/s、气相折算速度为0.15~1.8m/s的条件下,油、气、水三相在水平管道内的流动属于冲击流,油、水两相属于分层流或水为连续相的乳状/悬浮液。在不加任何药剂的情况下,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安全混输温度界限为23℃,低于原油凝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界限 特高含水 试验研究 混输 油气水混合物 含水率 高含水油井 喇嘛甸油田 油田开发 油田原油 上升趋势 生产成本 降低能耗 试验装置 大庆油田 试验介质 油田采油 流动状态 研究结果 水平管道 产液量 产出液 不加热
下载PDF
富含凝析水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常志强 孙雷 +3 位作者 康征 潘昭才 孙良田 杨小松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在传统的忽略地层水影响的烃类体系相态特征研究中,由于都是油或气态的烃类,所以在进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时,选择的热力学状态方程不需考虑强极性物质的影响,且形成的传统的无水烃类体系相态研究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完善。但由于... 在传统的忽略地层水影响的烃类体系相态特征研究中,由于都是油或气态的烃类,所以在进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时,选择的热力学状态方程不需考虑强极性物质的影响,且形成的传统的无水烃类体系相态研究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完善。但由于极性物质水的存在,在富含气态凝析水的凝析气藏油气体系相态特征研究的全过程中,油气藏的异常高温、高压状态直接影响到实验设备的选择、实验工艺流程的设计,况且传统的无水烃类相态研究的热力学模型也应该改进或提出新的热力学模型,其状态方程和对应混合规则的选择也要作出适当的改进。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向地层的深部发展,一些特殊的(如异常高温、高压富含气态凝析水)的凝析气藏不断被发现,并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当温度较高时,地层束缚水、边底水和可动隙间水与烃类流体的互溶能力就较强,烃类流体中含水量就会增加,因此,再用传统的烃类流体相态研究方法去指导开发这些特殊的凝析气藏,就会使其在开发方式、油气藏工程设计和动态分析方面产生一定的误差。系统阐述了富含凝析水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的研究方法和意义,并给出了适用于富含气态凝析水的烃类体系的气-液-液三相相平衡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 相平衡 相态 凝析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