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
95
1
作者
孙永河
漆家福
+1 位作者
吕延防
韩华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断裂构造
断裂演化
油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
52
2
作者
吴时国
孙启良
+3 位作者
吴拓宇
袁圣强
马玉波
姚根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32,共6页
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层拉平和相干切片技术,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首次发现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一种非构造成因的断距微小的张性断层。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多边形断层长度为150~1500m,间距为150~3000m,断距为10~40m...
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层拉平和相干切片技术,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首次发现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一种非构造成因的断距微小的张性断层。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多边形断层长度为150~1500m,间距为150~3000m,断距为10~40m,倾角为50°~90°,发育在3个层位。琼东南盆地可以分为裂谷断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两个演化阶段;裂后热沉降期构造断裂不发育,缺乏连接烃源岩和储层的通道,不利的油气疏导系统成为制约该期成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多边形断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作为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使下部生油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成藏,对南海北部裂后热沉降期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多边形断层
油气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厚层砂体成因及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谢武仁
李熙喆
+2 位作者
张满郎
李晓革
盛日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砂体。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物性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储层发生致密化变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砂体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北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演化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付广
孟庆芬
王朋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根据输导层内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形态特征,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划分为汇聚型、发散型和平行型3种形式。通过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特征分析,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利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研究原理和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
根据输导层内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形态特征,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划分为汇聚型、发散型和平行型3种形式。通过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特征分析,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利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研究原理和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各地质时期的油气运移优势路径进行了研究。得到该区各地质时期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分布具有相似特征,主要有5个汇聚区,以苏1井、苏21井和乌8井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大,苏21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的边部,苏1井和乌8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内,有利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西部两个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小,且位于生烃灶之外,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该区目前的工业油气流井不是分布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汇聚点处,就是在其优势路径上,这是该区南二段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层
油气运移
路径
乌尔逊凹陷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特征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东升
吕宗伦
+5 位作者
杨乾政
吴清雅
孟祥超
保吉成
郝小梅
刘桂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2,46,共5页
利用三维地震反射层的特点、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油井产能的突变、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倾角的差异等参数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存在,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该断层的性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之...
利用三维地震反射层的特点、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油井产能的突变、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倾角的差异等参数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存在,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该断层的性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之间的Ⅻ号断层早期为受拉张作用控制的正断层,后期演化为受挤压作用控制的逆断层;断层开启时是油气的运移通道,而封闭时使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稳产与提高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地层参数
Ⅻ号断层特征
油气运移通道
异常高压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
95
1
作者
孙永河
漆家福
吕延防
韩华君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部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1CB209104)"高效大气田形成机理及分布研究"资助
文摘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断裂构造
断裂演化
油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油气运移通道
Keywords
Bozhong
Depression
fault
structure
fault
evol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oil-gas
migration
pathway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
52
2
作者
吴时国
孙启良
吴拓宇
袁圣强
马玉波
姚根顺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32,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4117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203)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基金联合资助
文摘
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层拉平和相干切片技术,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首次发现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一种非构造成因的断距微小的张性断层。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多边形断层长度为150~1500m,间距为150~3000m,断距为10~40m,倾角为50°~90°,发育在3个层位。琼东南盆地可以分为裂谷断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两个演化阶段;裂后热沉降期构造断裂不发育,缺乏连接烃源岩和储层的通道,不利的油气疏导系统成为制约该期成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多边形断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作为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使下部生油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成藏,对南海北部裂后热沉降期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多边形断层
油气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Keywords
Qiongdongnan
Basin
deep-water
area
polygonal
fault
oil-gas
migration
pathway
oil-gas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厚层砂体成因及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谢武仁
李熙喆
张满郎
李晓革
盛日正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060101-2)部分成果
文摘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砂体。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物性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储层发生致密化变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砂体
油气运移通道
Keywords
central
Sichuan
Basin
Upper
Triassic
the
for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sand
body
genesis
channel
sand
body
oil-gas
migration
pathway
分类号
TE1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北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演化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付广
孟庆芬
王朋岩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效大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研究"(2001CB209104)。
文摘
根据输导层内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形态特征,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划分为汇聚型、发散型和平行型3种形式。通过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特征分析,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利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研究原理和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各地质时期的油气运移优势路径进行了研究。得到该区各地质时期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分布具有相似特征,主要有5个汇聚区,以苏1井、苏21井和乌8井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大,苏21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的边部,苏1井和乌8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内,有利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西部两个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小,且位于生烃灶之外,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该区目前的工业油气流井不是分布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汇聚点处,就是在其优势路径上,这是该区南二段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输导层
油气运移
路径
乌尔逊凹陷北部
Keywords
transporting
layer
oil-gas
migration
pathway
the
north
of
Wuerxun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特征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东升
吕宗伦
杨乾政
吴清雅
孟祥超
保吉成
郝小梅
刘桂花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2,46,共5页
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559)资助
文摘
利用三维地震反射层的特点、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油井产能的突变、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倾角的差异等参数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存在,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该断层的性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之间的Ⅻ号断层早期为受拉张作用控制的正断层,后期演化为受挤压作用控制的逆断层;断层开启时是油气的运移通道,而封闭时使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稳产与提高产能的目的。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地层参数
Ⅻ号断层特征
油气运移通道
异常高压
油田开发
Keywords
Qaidam
Basin
strata
parameters
No.
Ⅻ
fault
property
oil-gas
migration
pathway
abnormal
high-pressure
oil
field
de
velopment
分类号
TE1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孙永河
漆家福
吕延防
韩华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9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吴时国
孙启良
吴拓宇
袁圣强
马玉波
姚根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厚层砂体成因及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谢武仁
李熙喆
张满郎
李晓革
盛日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乌北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演化研究
付广
孟庆芬
王朋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特征
赵东升
吕宗伦
杨乾政
吴清雅
孟祥超
保吉成
郝小梅
刘桂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