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西中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与调整思路 被引量:8
1
作者 尹太举 喻辰 +3 位作者 徐中波 屈信忠 李玖勇 张艳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复杂断块油藏在我国广泛分布,地位重要,但其油气分布复杂、开发调整难度较高。为探讨此类油藏调整思路,以柴达木盆地砂西N1—N21复杂断块油藏为例,采用以构造为核心的油藏精细描述,通过应力分析确定油藏构造格局、多方法联合精细地震解... 复杂断块油藏在我国广泛分布,地位重要,但其油气分布复杂、开发调整难度较高。为探讨此类油藏调整思路,以柴达木盆地砂西N1—N21复杂断块油藏为例,采用以构造为核心的油藏精细描述,通过应力分析确定油藏构造格局、多方法联合精细地震解释和成图较好地体现了油藏构造特征。以油砂体预测为核心的油藏评价,通过沉积相研究预测砂体分布,基于构造格架以断块为单元预测油砂体分布,进而以油砂体为单元进行油藏评价。以增加动用程度、完善注采关系,特别是以主力小层的注采完善为核心的油藏开发调整方向,适应于该类油藏的特点,为稳定油藏产量,提高采收率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油藏表征 油砂体 开发调整 砂西地区
下载PDF
济阳拗陷埕东北坡上第三系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兴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0-583,共4页
上第三系河道砂体油气藏是济阳拗陷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通过近几年对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岩油藏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地球物理技术为依托的比较成熟的上第三系河道砂储层描述技术及砂体含油气性判别技术... 上第三系河道砂体油气藏是济阳拗陷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通过近几年对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岩油藏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地球物理技术为依托的比较成熟的上第三系河道砂储层描述技术及砂体含油气性判别技术。前者包括水平切片、相干分析、频谱分解等;后者包括含油性预测条件分析、地震属性差异分析、优选最佳属性、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含油性预测。这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描述技术 含油性判别 河道砂体 埕东凸起北坡 济阳拗陷
下载PDF
曲流河河道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原因——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立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9,111-112,共3页
以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对不同砂组及其内部不同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纵向输导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油源断层和次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范围,区域性的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纵向分... 以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对不同砂组及其内部不同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纵向输导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油源断层和次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范围,区域性的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纵向分布层段(砂组),断层和储盖组合是造成不同含油砂组平面和纵向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河道砂体与断层、构造等的匹配关系是同一区带同一砂组内不同河道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主要原因。河道砂体的物性条件对油气的选择性充注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一般在相同的成藏条件下大型河道的物性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选择性充注 砂组 含油砂体 砂体与断层匹配关系 新近系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艳茹 王朝阳 +1 位作者 杨雷 刘雪申 《录井工程》 2018年第3期55-59,114,共5页
随着钻井工艺的进步,水平井已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井型。在水平井解释评价方面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但在水平井产能预测方面尚缺乏有效手段。基于直井的产能预测原理,建立了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方法,并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随着钻井工艺的进步,水平井已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井型。在水平井解释评价方面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但在水平井产能预测方面尚缺乏有效手段。基于直井的产能预测原理,建立了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方法,并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简化了预测参数,同时结合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实际试油情况,建立了满足大庆油田多个区块的联合产能预测图板。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 产能预测 含油砂岩长度 砂体厚度 含油性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曹江骏 杨友运 +3 位作者 陈朝兵 卜广平 王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5-1116,I0001,I0002,共14页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成因、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叠置关系,将长6段骨架砂体组合类型划分为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尖灭型、砂泥互层型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表征了长6段四类复合砂体的结构特征,确定了优势砂体组合类型,探讨了优势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连续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8.20 m,以砂体内夹层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间隔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浊流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4.10 m,隔夹层均有发育,砂体连通性由隔夹层厚度决定,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中扇;侧向尖灭型砂体以浊流为主,滑塌岩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1.10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或连而不通,多发育在湖底扇中扇、外扇;砂泥互层型砂体以浊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0.38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多发育在湖底扇外扇。2)从连续叠加型到砂泥互层型,砂体发育规模减小,非均质性增强,物性变差,含油性降低。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为优势砂体的组合类型。在平面上,大规模优势砂体以片状、条带状在研究区东北部沿东北—西南向展布,而在西南部基本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长6油层组 砂体组合类型 优势砂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沉积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依 王桂成 《矿产勘查》 2021年第2期303-309,共7页
根据岩石类型及特征、颗粒磨圆度和接触方式、沉积构造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子长地区长2构造结构与陕北斜坡一致,发育近东西向的宽缓鼻状构造;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根据岩石类型及特征、颗粒磨圆度和接触方式、沉积构造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子长地区长2构造结构与陕北斜坡一致,发育近东西向的宽缓鼻状构造;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其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上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沼泽微相,其中砂体主要发育在水上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带;研究区主要含油层位为长21-3和长22-1,含油区带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储层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油层组 沉积相 砂体展布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含油砂体刻画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会卿 《油气地球物理》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港东二区一断块发育河流相储层,受河道摆动和构造破碎双重影响,砂体横向变化非常大,油层连通性差,尤其是在河道两翼部位,油气层发育较少,砂体规模普遍较小,但完钻井自然产能高,区块整体钻井控制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在油层精细标定... 港东二区一断块发育河流相储层,受河道摆动和构造破碎双重影响,砂体横向变化非常大,油层连通性差,尤其是在河道两翼部位,油气层发育较少,砂体规模普遍较小,但完钻井自然产能高,区块整体钻井控制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在油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地震预测技术针对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据此指导井位部署,实施后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油层精细标定 含油砂体刻画 港东二区一断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