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70
1
作者 许琳 常秋生 +4 位作者 杨成克 陶亲娥 王仕莉 费李莹 徐士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49,共15页
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储层含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芦草沟组形成于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粉细砂及碳酸盐的细粒混... 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储层含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芦草沟组形成于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粉细砂及碳酸盐的细粒混杂沉积,岩性主要为由粉细砂、泥及碳酸盐组成的混积岩,且粉细砂、泥及碳酸盐具呈薄层状富集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与晶间微孔为主、剩余粒间孔次之、裂缝少量,影响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相、岩性、有机碳含量和成岩作用等。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物性对含油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云质岩中油膜发育;储层的润湿性以中性为主,部分达到亲油,场发射扫描电镜发现了"大孔亲油、含油,小孔亲水、含水"的储层微观润湿性特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具有良好的含油性,这为本地区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润湿性 储集空间 储层 页岩油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陆相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其对页岩油赋存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吉君 史颖琳 +3 位作者 黄振凯 王伟明 曹群 卢双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4,共8页
综合应用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扫描电镜方法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陆相泥页岩内部微观孔隙特征进行刻画,进而结合岩石热解、全岩矿物分析等实验手段对泥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其对含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类型以... 综合应用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扫描电镜方法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陆相泥页岩内部微观孔隙特征进行刻画,进而结合岩石热解、全岩矿物分析等实验手段对泥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其对含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类型以片状黏土矿物的层间微孔隙为主,裂缝发育程度不高,孔隙级别以微孔和介孔为主,泥页岩孔隙发育总体受控于埋深和次生孔隙发育情况,有机孔隙对页岩油储层不具有重要意义;油源充足的情况下,泥页岩含油性明显受控于孔隙度,其中直径大于20 nm孔隙是页岩油的主要赋存空间,在进行页岩油勘探开发时应着力寻找较大孔隙发育的甜点区;龙虎泡阶地南部与齐家-古龙凹陷交界处青山口组含砂岩或砂质薄夹层的泥页岩层系中泥岩次生孔隙发育,含油性高,易于压裂,是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首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页岩油 孔隙 比表面积 含油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排烃效率及其含油性 被引量:42
3
作者 黄振凯 刘全有 +3 位作者 黎茂稳 陈建平 李鹏 张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521,600,共10页
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是当前页岩油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长7段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并探讨了泥页岩层系中... 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是当前页岩油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长7段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并探讨了泥页岩层系中不同岩性的含油性及其页岩油意义。中等成熟度阶段(Ro=0.8%),Ⅰ型有机质泥页岩的排烃效率在33%~37%,Ⅱ型排烃效率在16%~26%。成熟度较高阶段(Ro=1.1%),Ⅰ型有机质泥页岩的排烃效率在64%~67%,Ⅱ型排烃效率在54%~58%。在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岩性的含油性、滞留油族组分特征、气油比及滞留油流动性等地质因素后认为,成熟度较高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中(Ro=1.1%)游离烃含量和OSI指数高的砂岩段和粉砂质泥岩段等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游离烃含量和OSI指数较高的块状泥岩段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点潜在目标。黑色页岩段(或纯页岩段)因受若干地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制约其成为研究区内页岩油勘探的有效目标。块状泥岩段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潜在目标;而黑色页岩(或纯页岩段)因受若干地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制约其成为研究区内页岩油勘探的有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效率 含油性 泥页岩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关利群 屈红军 +2 位作者 胡春花 范玉海 雷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26-30,37,共6页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层间分层系数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的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小波 黄志龙 +5 位作者 陈旋 张文丹 陈常超 李宏强 张玉芝 孙美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73,共8页
通过泥页岩常规岩芯与密闭取芯的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等,评价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的含油性,结合试油情况,研究其富油机制以及有利储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受有机质丰度和孔隙度... 通过泥页岩常规岩芯与密闭取芯的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等,评价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的含油性,结合试油情况,研究其富油机制以及有利储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受有机质丰度和孔隙度影响,有利层段总有机碳要大于4%,孔隙度大于3%。体积含油率比含油饱和度更能准确表征泥页岩的含油性,油层要求含油率大于1%。压汞分析显示,泥页岩的储层富油机制与常规砂岩不同,包括未运移烃类的就地滞留富集和经历短距离初次运移在与优质源岩临近的次源岩层系中富集两个过程。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岩性组合类型的影响,以泥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或者以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为主,为该区最有利岩性组合,含油性最好,对应于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 含油性 富油机制 马朗凹陷
下载PDF
岩石热解参数及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唐友军 文志刚 徐耀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9期87-88,共2页
岩石热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在评价生油岩生烃潜力和储集岩含油性方面具有快速、经济和有效的特点。在扼要介绍其技术原理和分析流程的基础上,阐释了其参数的意义及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岩石热解 参数 储层 含油性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波 何文渊 +4 位作者 冯子辉 邵红梅 张安达 潘会芳 陈国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9,共12页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非常规资源,但古龙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为了揭示含油性、储集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色谱及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方法,利用孔隙度...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非常规资源,但古龙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为了揭示含油性、储集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色谱及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方法,利用孔隙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等参数,分析对比了研究区东西向、南北向剖面青山口组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结果表明:古龙页岩由石英、黏土矿物、长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泥—粉晶云岩、介屑灰岩5种岩石类型,其中页岩、粉砂质页岩为有利岩性组合;有机质演化程度和成岩作用类型控制孔隙发育,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孔、溶蚀孔,随着成岩转化作用的增强,黏土矿物晶间孔缝发育并形成页理缝,连通了基质孔隙,构成规模聚集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埋深大、有机碳含量高的页岩层具有极好的含油性,油气主要聚集于基质孔隙和页理缝中,有机碳和成熟度协同控制页岩油丰度,不同岩石类型导致的储集物性差异是控制同层位含油性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的厘定,为古龙页岩油分类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勘探目标层段的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 青山口组 黏土矿物 岩性 物性 含油性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元勇 王振奇 +3 位作者 邢成智 曹少芳 贾春明 涂先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6,共4页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学者的高度重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广泛分布巨厚火山岩,并已有油气的发现。在火山岩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对火山岩石的孔隙类型、孔缝结构、物性和含油性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学者的高度重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广泛分布巨厚火山岩,并已有油气的发现。在火山岩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对火山岩石的孔隙类型、孔缝结构、物性和含油性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发育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流纹岩、玄武质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凝灰岩,其中火山角砾岩和玄武岩在该地区分布最广,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这2类岩石中,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储集性能中等,主要属于Ⅱ类和Ⅲ类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储集层 含油性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页岩油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政 王秀红 +1 位作者 朱日房 翟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514,共5页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2套页岩为研究对象,从生烃条件及含油性研究入手,进行了页岩油地球化学评价,认为这2套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油的物质基础。建立了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和溶解烃含量的页岩油...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2套页岩为研究对象,从生烃条件及含油性研究入手,进行了页岩油地球化学评价,认为这2套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油的物质基础。建立了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和溶解烃含量的页岩油分级评价标准,结合自然演化剖面的规律剖析,提出了页岩油富集门限值,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沾化凹陷和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是济阳坳陷良好的页岩油勘探目的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沙河街组 页岩油 含油性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2 位作者 王立业 汪莹 邓西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4-717,共4页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通过研究区取心井四性关系研究,采用岩心分析、录井及试油资料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通过...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通过研究区取心井四性关系研究,采用岩心分析、录井及试油资料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通过取心井岩心分析数据与模型解释数据对比,验证了解释模型的正确性,为进行测井资料二次数字处理,实现储层参数由取心井到非取心井的最佳定量求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进行了油层有效厚度下限的多维研究,准确界定了泉四段油层的岩性、含油性、物性和电性下限标准,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 含油性 四性关系 有效厚度 扶余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分级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姜福杰 黄任达 +7 位作者 胡涛 吕佳豪 黄立良 姜振学 胡美玲 张晨曦 吴冠昀 吴育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9-911,共13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对页岩油资源的潜力评价和资源禀赋差异缺少系统研究,制约着勘探部署和有利区优选。以玛页1井为例,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和岩石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物性、含油性...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对页岩油资源的潜力评价和资源禀赋差异缺少系统研究,制约着勘探部署和有利区优选。以玛页1井为例,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和岩石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物性、含油性等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特征,探讨了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结果表明,风城组页岩主要由长英质和碳酸盐矿物组成,黄铁矿发育,黏土矿物较少。风城组页岩主要发育Ⅱ_(2)型干酪根,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布在0.08%~2.33%,多处于成熟阶段。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狭缝状孔隙,孔隙分选性较好;总体上,宏孔较发育,孔隙体积分布在0.001~0.008 cm^(3)/g,平均为0.003 cm^(3)/g。风城组页岩内部烃类聚集,游离烃含量为0.52~13.31 mg/g,吸附烃含量为0.16~5.17 mg/g。明确了页岩岩相、微观孔隙特征、页岩油赋存形式是风城组页岩含油性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城组页岩油甜点的划分标准,在玛页1井风城组优选出8个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层段,有利储集岩相以长英质页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含油性 甜点 分级评价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原文传递
不同沉积微相的感应曲线侵入特性在油水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英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5-528,533,共5页
研究区G区地质构造特征复杂,多种沉积微相发育,砂体横向连续性差,油水识别困难。利用沉积微相与含油性有很好相关性的特点,以G区地质和地层倾角的解释结果为基础,结合储层岩石物性分析资料,分析了该区腾格尔组辫状河道和分流河道2种主... 研究区G区地质构造特征复杂,多种沉积微相发育,砂体横向连续性差,油水识别困难。利用沉积微相与含油性有很好相关性的特点,以G区地质和地层倾角的解释结果为基础,结合储层岩石物性分析资料,分析了该区腾格尔组辫状河道和分流河道2种主要沉积微相的四性关系特征。利用非电法资料区分渗透层、致密层,并利用双感应-八侧向曲线的侵入特征建立了解释标准。通过对多口井的试油跟踪,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解释符合率。该方法解释精度较高,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沉积微相 含油性 侵入特性 油水层识别
下载PDF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姚泾利 曾溅辉 +2 位作者 罗安湘 杨智峰 邓秀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8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结构 岩性组合 通道类型 含油性 致密储层 裂缝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微纳米孔隙演变机制及与含油性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伟超 卢双舫 +3 位作者 王伟明 李进步 李壮 李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1294,1307,共15页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矿物分析、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进一步探讨微纳米孔隙演变机制,同时结合油气显示资料或试油资料揭示孔喉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结...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矿物分析、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进一步探讨微纳米孔隙演变机制,同时结合油气显示资料或试油资料揭示孔喉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发育溶蚀孔、残余气孔、晶间孔、裂缝四类储集空间;吸附-脱附等温曲线中的回滞环以H2型和近H2为主,且样品整体退汞效率都很低,在24. 26%~44. 91%,暗示孔隙形状以墨水瓶型为主;储层孔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下,局部发育微米级残余气孔和溶孔。火山岩原始矿物组成中辉石含量越低、斜长石含量越高,会导致岩浆期后热液作用阶段形成低含量绿泥石、高含量沸石,后期储层可以得到有效改造,品质变好。Swanson参数及其对应半径(rapex)可以很好地揭示储层基质渗透率,且Swanson参数与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含油性关系最好。当Swanson参数大于2时,储层为油层,介于0. 86和2之间,表现为差油层,小于0. 86时,储层多为干层。Swanson参数可作为指示储层含油性的关键参数,可为有利区的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演变机制 含油性 火山岩风化壳储层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多参数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冀东NP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畅永刚 桂志先 张宗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4-246,共3页
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已经从构造解释深入到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处理及反演出多种储层参数数据体,利用不同参数表征不同储层特征和岩性,对多参数进行处理。进而对冀东NP地区的储层分布、储层物性及储层的含油性进行预... 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已经从构造解释深入到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处理及反演出多种储层参数数据体,利用不同参数表征不同储层特征和岩性,对多参数进行处理。进而对冀东NP地区的储层分布、储层物性及储层的含油性进行预测.取得了新的地质认识,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参考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储层物性 含油性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理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9 位作者 刘伟 白斌 吴松涛 卞从胜 张婧雅 刘畅 李永新 卢明辉 刘忠华 董劲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4期373-390,共18页
陆相页岩油是一个全新领域,近期的勘探实践已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不同页岩层系取得了重要进展,截止2022年底,页岩油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地质储量达44亿t,2022年产量达318万t。页岩油勘探... 陆相页岩油是一个全新领域,近期的勘探实践已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不同页岩层系取得了重要进展,截止2022年底,页岩油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地质储量达44亿t,2022年产量达318万t。页岩油勘探理论和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创新了有机母质类型分析与有机质生排烃实验、储层表征技术、页岩油赋存状态与含油性分析、保压取心与现场测试等页岩实验测试分析技术,基本上能满足页岩油相关实验测试要求;在细粒沉积与有机质富集机理、陆相页岩纹层结构与组合类型、储层孔缝结构与储集性、页岩油富集机理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指导了重点地区选区选带评价研究。研发了烃源岩品质测井评价、储层品质测井评价、工程品质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敏感参数分析和定量预测、多任务学习储层参数预测、各向异性地应力预测、水平井地震地质导向评价、富集层(甜点)综合评价等技术,并推广应用,在页岩油储量提交、甜点区优选、水平井部署、随钻导向预警和钻完井工程改造方面提供了重要且面向全周期的技术支撑。但陆相页岩油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建立全新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特别需要把研究精度升级并要加强微观研究,加强固/液/气多相多场耦合流动机理研究,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等,以建立页岩油成藏新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生排烃效率 储层表征 含油性 富集机理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东斜坡含油性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谢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类、多参数分类等方法,达到各种特征场最佳综合的目标,从而减少了多解性,更精确地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对邻近没有钻井的砂体,也可以类比判断出其最有可能含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地震属性 含油性 地质分析 地震信息 储集层
下载PDF
陕北斜坡东南部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及其对含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钟红利 吴雨风 +2 位作者 张凤奇 屈伸 陈玲玲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探究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分布及其对含油性的影响,对长6—长8致密砂岩样品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测试,定量表征了其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分析了孔喉参数与含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探究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分布及其对含油性的影响,对长6—长8致密砂岩样品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测试,定量表征了其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分析了孔喉参数与含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最小孔隙半径为0.5~6.3 nm,最大孔喉半径为1863.8~33859.7 nm;纳米孔、亚微米孔占总孔隙体积的61.2%~93.3%,微米孔占总孔隙体积的6.7%~38.8%,基本不发育毫米级孔隙。孔隙中的油水相分布峰值为50~100 nm。砂岩含油率与50 nm以上孔喉占比正相关,与亚微米孔占比正相关,与孔喉分选系数负相关。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致密砂岩含油性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长6—长8 孔喉分布 含油性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博格达山山前带芦草沟组不同岩相储集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圣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2-413,共12页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集层表征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页岩油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复杂,表现为混合沉积特点,可划分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岩相;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控制了含油性,游离态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大于30 nm的孔隙中,基质型泥页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包括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构造裂缝、超压缝等,其中,无机矿物和干酪根表面以吸附态页岩油为主,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层理缝中以游离态页岩油为主;夹层型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晶)间孔、粒(晶)间溶孔、粒(晶)内溶孔等为主,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赋存于各类微米级孔隙中;基质型岩相富含有机质,随着有机质丰度增加,干酪根吸附态烃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幂函数关系,夹层型岩相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以外来烃充注为主,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线性关系。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芦三段夹层型岩相页岩油可动烃含量高,易于开发动用,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 芦草沟组 页岩油 赋存形式 岩相 储集空间 含油性
下载PDF
应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低电阻率油层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剑锋 张文正 +2 位作者 卢燕 李明瑞 孙林 《录井工程》 2007年第2期32-34,4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纽储集层为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该盆地姬塬地区长2段、长4+5段地层由于受储集岩中黏土矿物赋存状态、层间水、束缚水含量和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给常规录井、测井带来一定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纽储集层为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该盆地姬塬地区长2段、长4+5段地层由于受储集岩中黏土矿物赋存状态、层间水、束缚水含量和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给常规录井、测井带来一定的困难。储集岩热解技术作为成熟的地化录井技术,在储集层含油性判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热解烃总量主要反映储集岩油气充注程度,是有效的储集岩含油性判别指标。应用地化录井技术,通过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2段、长4+5段油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大于10.0mg/g,油水同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为5.0~10.0mg/g,含油水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为2.5~5.0mg/g,水层段储集岩热解烃总量小于2.5mg/g。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指标对低电阻率油藏的判别效果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岩 低电阻率油藏 地化录井 热解烃总量 含油性 判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