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2O3和SiC微滤膜的疏水改性及其油固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秀秀 魏逸彬 +1 位作者 谢子萱 漆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7-2747,共11页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醇分别作为改性剂和溶剂,采用接枝聚合法对平均孔径为500nm的Al2O3膜和SiC膜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液温度和改性时间对膜表面疏水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疏水改性前后两种陶瓷膜的表面性质及疏水改...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醇分别作为改性剂和溶剂,采用接枝聚合法对平均孔径为500nm的Al2O3膜和SiC膜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液温度和改性时间对膜表面疏水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疏水改性前后两种陶瓷膜的表面性质及疏水改性后的油固分离性能,进行了反冲实验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陶瓷膜材料在改性剂浓度为0.2mol·L^-1,改性液温度为40℃,改性时间为12h时,疏水改性效果最好,得到的疏水Al2O3膜和SiC膜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34°±1°和140°±1°,经改性后的SiC膜的疏水效果优于Al2O3膜。在油固分离实验中,疏水Al2O3膜和SiC膜均对固体炭黑有良好的截留性能,但疏水改性对SiC膜的油品通量提升更为显著,两种膜的稳态通量分别为1134L·m^2·h^-1和1408L·m^2·h^-1。反冲操作对疏水SiC膜的通量恢复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碳化硅 油固分离 疏水改性
下载PDF
油液多层过滤去固分离及特性分析
2
作者 龚海峰 唐治知 +3 位作者 彭烨 梁鑫鑫 余保 李书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33,共11页
针对油-固体系中单层滤网无法同时满足过滤精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的问题,采用多层过滤器并对其去固分离特性展开分析。通过耦合流场控制方程、颗粒运动方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方程,建立了适用油-固体系的多层过滤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油-... 针对油-固体系中单层滤网无法同时满足过滤精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的问题,采用多层过滤器并对其去固分离特性展开分析。通过耦合流场控制方程、颗粒运动方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方程,建立了适用油-固体系的多层过滤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油-固体系中多层过滤器的去固分离特性,分析了入口流速和滤网层数对流场特性及过滤比(β)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过滤器可有效过滤孔径与粒径比(k_(d))大于15的固体颗粒;增加滤网层数,d_(5)和d_(20)(β分别为5和20时对应的颗粒粒径)显著降低;增大入口流速,d_(5)和d_(20)变化较小;当β<5时,颗粒粒径的变化对过滤比的影响较小;当β>5时,颗粒粒径的小幅增大可能导致过滤比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过滤 油-固分离 流场特性 碰撞模型 过滤比 分布云图
下载PDF
叔胺盐协同溶剂清洗超细油基钻屑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桂江 李小江 +2 位作者 马雯静 岳稳健 鲁红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1-436,共6页
在清洗超细油基钻屑的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的尺寸通常小于1μm,因此传统的方法如离心等不能有效地降低油产品的细砂夹带。选取N,N-二甲基苯胺(DMA)为萃取剂,N,N,N’,N’-四甲基-1,3-丙二胺(PMPDA)为辅助溶剂,对超细油基钻屑进行清洗,获... 在清洗超细油基钻屑的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的尺寸通常小于1μm,因此传统的方法如离心等不能有效地降低油产品的细砂夹带。选取N,N-二甲基苯胺(DMA)为萃取剂,N,N,N’,N’-四甲基-1,3-丙二胺(PMPDA)为辅助溶剂,对超细油基钻屑进行清洗,获得了一种清洁、可持续的方法。在TMPDA盐溶液辅助DMA溶剂萃取过程中,残砂的残余含油量由11.35%降低到0.42%,油品中细小颗粒消失。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表明,质子化的胺与固体表面的粘附,使得残余油更容易从表面分离。Zeta电位与粒度分析表明,叔胺盐的加入提高了水溶液的离子强度,导致细砂颗粒在油介质中失去稳定性,细颗粒发生聚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油基钻屑 提升油品质量 油固分离 循环
下载PDF
多孔SiC陶瓷表面的超疏水改性及其对油-固体系的分离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航 谢子萱 漆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5,24,共9页
以二水醋酸锌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平均孔径为250 nm的多孔SiC陶瓷表面构造花状ZnO微纳结构,并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改性.考察了Zn^(2+)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沉积在多孔陶瓷表面ZnO形貌的影响,进而考察其对多孔陶... 以二水醋酸锌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平均孔径为250 nm的多孔SiC陶瓷表面构造花状ZnO微纳结构,并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改性.考察了Zn^(2+)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沉积在多孔陶瓷表面ZnO形貌的影响,进而考察其对多孔陶瓷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超疏水改性前后多孔陶瓷的表面性质及其油-固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花状ZnO在多孔SiC陶瓷表面沉积的最佳条件是:Zn^(2+)浓度为75 mmol/L,反应温度为96℃,反应时间为3 h.此时硅烷接枝改性后多孔陶瓷表面超疏水效果最好,其表面水接触角和滚动接触角分别为173°±2.5°和2.5°±1°.在油-固分离实验中,超疏水多孔SiC陶瓷对固体炭黑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当跨膜压差为0.25 MPa时,其稳态通量为498.3 L/(m^(2)·h).与空白样相比,通量提高了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化硅陶瓷 超疏水 ZNO 油-固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