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的再认识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付广 王有功 袁大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2-766,773,共6页
对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通道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不是过去认为的从青一段底(T2)断至嫩三段底的断裂,而应为上部消失于青一段源岩中的T2断裂。这些断裂主要为坳陷期... 对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通道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不是过去认为的从青一段底(T2)断至嫩三段底的断裂,而应为上部消失于青一段源岩中的T2断裂。这些断裂主要为坳陷期活动的断裂和断陷期形成、坳陷期继续活动的断裂,在整个凹陷分布广泛。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主要受青一段源岩古超压值与油"倒灌"运移阻力差的控制,同时还受到被T2源断裂错断的扶杨油层砂泥组合关系的影响。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实际距离可达到300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油田区域内。T2源断裂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T2源断裂发育区控制油聚集区域;T2源断裂发育程度控制着油"倒灌"运移的距离;T2源断裂附近高断块圈闭有利于油聚集成藏;距T2源断裂的距离控制着油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源断裂 “倒灌”运移 油聚集
下载PDF
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峻桥 张桐 +2 位作者 孙同文 孙永河 王永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了明确断裂输导体系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针对不同油源断裂和同一油源断裂不同部位对油气垂向输导能力的差异性,采用理论研究与油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源断裂垂向输导能力影响因素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断裂输导体系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针对不同油源断裂和同一油源断裂不同部位对油气垂向输导能力的差异性,采用理论研究与油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源断裂垂向输导能力影响因素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受盖层封闭能力、油气运移动力、烃源岩供烃能力以及优势输导通道等因素控制,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盖层封闭能力控制油源断裂垂向输导油气分布层位;油源断裂垂向输导动力控制油气垂向运聚规模;充足的油气来源为油源断裂垂向输导油气提供物质基础;油源断裂凸面脊控制油气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该研究可为油源断裂发育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输导能力 盖层 运移动力 烃源岩供烃能力 优势输导通道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广 韩旭 梁木桂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19,共9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运聚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伴生裂缝发育部位和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侧向封...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运聚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伴生裂缝发育部位和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侧向封油气部位和储集砂体分布区,确定油源断裂遮挡油气有利部位,二者结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断裂在始新统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板桥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东北中部,少量分布在西南东部,有利于下伏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运聚成藏,与目前板桥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其东北中部,少量分布在西南东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源断裂输导和遮挡配置油气成藏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输导和遮挡配置 油气成藏 有利部位 预测方法
下载PDF
油源断层输导能力与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的关系——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蒋有录 苏圣民 赵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2-1131,1184,共11页
在受断层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控制了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复式油气区为例,综合油源断层发育特征、石油储量分布、烃源岩生烃特征等资料,探讨了油源断层输导能力对非生烃层系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影响... 在受断层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控制了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复式油气区为例,综合油源断层发育特征、石油储量分布、烃源岩生烃特征等资料,探讨了油源断层输导能力对非生烃层系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影响。新近系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主要取决于成藏期断层活动速率与活动时间、烃源岩供烃能力、断层延伸长度与断层倾角等影响因素。油源断层切割的烃源岩层的供烃能力总体上控制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油源断层延伸长度大、主成藏期断层活动速率高且活动时间长,则断层输导油气的能力较强,相关区块的新近系石油储量及圈闭充满度也较大。基于不同地质因素对油源断层输导油气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断层活动特征、烃源岩供烃能力和断层静态特征3个影响因子,明确了不同因子影响断层输导能力的权重,建立了油源断层输导能力评价公式。在储-盖组合、圈闭特征、保存条件等成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与相关区块新近系石油储量具有正相关性,油源断层的输导能力越强,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层 输导能力 油气纵向运移 非生烃层系 油气富集
原文传递
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厘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付广 于桐 梁木桂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18,共10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运聚机制及油源断裂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叠合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源岩排烃分布区,储层内输导断裂、源岩排烃分布区和分隔层渗漏区,以及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油气倒灌运移源岩分布...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运聚机制及油源断裂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叠合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源岩排烃分布区,储层内输导断裂、源岩排烃分布区和分隔层渗漏区,以及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油气倒灌运移源岩分布区,建立了一套厘定下源上储紧邻配置、下源上储分隔配置和上源下储紧邻配置油源断裂的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地区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油源断裂的厘定。结果表明:板桥地区沙三段源岩与沙一下亚段储层为下源上储紧邻配置,油源断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边部地区,少量分布在中部局部地区;沙三段源岩与东三段储层被沙一中亚段泥岩盖层分隔,属于下源上储分隔配置,油源断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少量分布在东北部地区。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与扶余油层为上源下储紧邻配置,油源断裂除东北边部和东南边部局部地区外,在整个凹陷均有分布。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处或附近有利于油气成藏,与目前板桥地区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已发现油气均主要分布在油源断裂处或附近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厘定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配置 油源断裂 厘定方法
下载PDF
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厘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下生上储式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断穿层位拆分、源岩供烃区确定、油气成藏期确定和泥岩盖层不封闭区预测,将四者综合建立了一套源储...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下生上储式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断穿层位拆分、源岩供烃区确定、油气成藏期确定和泥岩盖层不封闭区预测,将四者综合建立了一套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厘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地区沙一段源岩和东一段及馆陶组储层被东一、二段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厘定中。结果表明:留楚地区沙一段源岩和东一段及馆陶组储层被东一、二段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仅分布在北部留楚背斜核部以及南部、西部局部地区,其附近有利于东一段和馆陶组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东一段和馆陶组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北部留楚背斜核部(南部、西部无油气,是因为其无圈闭)相吻合。该方法用于厘定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分隔 泥岩盖层 油源断裂 厘定方法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2-A油田“断-脊-盖”耦合远源成藏模式
7
作者 孙阳子 张向涛 +4 位作者 雷永昌 邱欣卫 肖张波 阙晓铭 贾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历经40年勘探,发现了10余个商业油藏,其中大多数油藏分布于生烃中心15 km范围内,而远源目标的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取得勘探发现的难度较大。陆丰12-A油田与其生烃洼陷陆丰15洼的水平距离长达28 km,是迄今为止陆丰地区...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历经40年勘探,发现了10余个商业油藏,其中大多数油藏分布于生烃中心15 km范围内,而远源目标的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取得勘探发现的难度较大。陆丰12-A油田与其生烃洼陷陆丰15洼的水平距离长达28 km,是迄今为止陆丰地区已知的油气运移距离最远的、主力油层全充满的商业性油藏。通过构造、沉积、成藏综合分析,对陆丰12-A油田的成藏模式进行解剖,研究表明,在油气运移路径上“油源断裂-构造脊-致密盖层”耦合关系好,使油气得以长距离运聚成藏。其中,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古隆起与构造脊是油气侧向汇聚的有利方向,稳定分布的致密盖层是油气远源成藏的保障。该油田的发现大大拓展了陆丰凹陷的勘探边界,对其长距离运聚成藏的研究在陆相盆地远源勘探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陆丰12-A油田 “断-脊-盖”耦合 油气运移 远源成藏
下载PDF
油源断裂古转换带恢复及其输导油气的有利条件——以南堡凹陷2号构造F_(10)断裂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浩然 付广 孙同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8-1854,共7页
为了研究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2号构造F_(10)断裂为例,在油源断裂厘定、断裂转换带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最大断距相减法对F_(10)断裂的古转换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F_(10)断裂上现今5个转换带在油气成藏期——明化镇... 为了研究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2号构造F_(10)断裂为例,在油源断裂厘定、断裂转换带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最大断距相减法对F_(10)断裂的古转换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F_(10)断裂上现今5个转换带在油气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已形成,且至今变化不大。通过断裂古转换带流体势、砂体、裂缝分布特征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研究,对F_(10)断裂古转换带输导油气的有利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_(10)断裂古转换带输导油气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油源断裂古转换带断面呈凸面状,为流体势的汇聚脊,有利于油气垂向汇聚运移;2油源断裂古转换带控制分支河道流向,砂体发育,有利于油气穿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3油源断裂古转换带应力集中,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转换带 输导油气 有利条件 南堡凹陷 F10断裂
原文传递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广 陈雪晴 +1 位作者 邓玮 胡欣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油源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在油源断裂厘定、输导期和源岩生排烃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期与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之差和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与其开始生排烃期或停止生排烃期之差比值的大小,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 为了研究油源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在油源断裂厘定、输导期和源岩生排烃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期与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之差和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与其开始生排烃期或停止生排烃期之差比值的大小,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时间有效性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在青山口组—姚家组沉积时期,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时间有效性评价等级为好,最有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嫩江组沉积末期,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时间有效性评价等级为较好,较有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明水组沉积末期,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时间有效性评价等级为中等,不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时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时间有效性评价等级均为差,均无天然气运聚成藏。该结果与目前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揭示的天然气成藏时期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研究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输导期 生排烃高峰期 时间有效性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外源补给型页岩气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江林 王剑 +4 位作者 余谦 刘伟 葛祥英 苟启勇 邱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2,共11页
野外调查发现,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内发育一套稳定的滑脱层,不仅厚度稳定(0.3~1.5 m),而且产出层位特殊,可能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主产层底部的一套高渗输导层。根据滑脱层对页岩气富集控制作用的差异,可将页岩气分为外源补给型和... 野外调查发现,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内发育一套稳定的滑脱层,不仅厚度稳定(0.3~1.5 m),而且产出层位特殊,可能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主产层底部的一套高渗输导层。根据滑脱层对页岩气富集控制作用的差异,可将页岩气分为外源补给型和原位富集型,华地1井和新地2井页岩气的重大发现,初步证实了该划分方案的可操作性。钻探也证实,华地1井投资回本周期与现今页岩气探井投资回本周期相近,滑脱层产生的'面'连通油气输导能力可能高于现今页岩气水平井人工压裂产生的'线'连通油气输导能力。外源补给型页岩气富集规律不仅能解释现今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的诸多理论问题,而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国页岩气富集规律和复杂构造区内油气动态成藏机理研究。配套羽状水平井技术将攻克因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导致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技术瓶颈,实现页岩气免压裂商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滑脱层 页岩气 四川盆地 志留系龙马溪组 华地1井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辛也 王伟锋 吴孔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8,共7页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气成藏组合;存在源内早期成藏垂相运聚、近源早期成藏侧向运聚和远源晚期成藏混向运聚3类油气成藏模式;构造圈闭发育和油源断裂是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剩余压力作用下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并沿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横向运移,为油气成藏提供充足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 油源断裂 构造圈闭 乌-夏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婕 蒋有录 +2 位作者 刘景东 朱建峰 李瑞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0,共9页
对于松辽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油气勘探新区——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类型、储量丰度、油气相态等方面刻画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结合油气成藏... 对于松辽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油气勘探新区——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类型、储量丰度、油气相态等方面刻画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划分出S2、S203和S201等3个油气运聚单元,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明确了油气分布有序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北部洼陷带向西部构造带,该区油气分布在相态上体现为气藏—油气藏—油藏的有序变化,油气藏类型上则表现为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的渐变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上呈现出储量及其丰度逐渐增加的趋势;(2)该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受控于3种因素,断—源时空配置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相态分布的有序性,不同运聚单元边界条件的差异性控制了油气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断—源—砂—盖配置的差异性则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的有序性。结论认为,S201运聚单元的油气成藏条件最为优越,源—断—砂—盖配置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龙凤山地区 油气分布 有序性 主控因素 油气运聚单元 油源断层 烃源岩 勘探区
下载PDF
凹陷区边部上生下储式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以松辽盆地肇41—州5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广 高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通过解剖肇41—州58区块葡萄花油层,对其与油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平面上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PI4和PI5小层,具有上油下水分布特征,各断块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 通过解剖肇41—州58区块葡萄花油层,对其与油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平面上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PI4和PI5小层,具有上油下水分布特征,各断块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源区内,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主要受到2个因素控制,青一段烃源岩区控制着油成藏与分布,油源断裂附近也是油成藏与分布的有利部位;油源区外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也主要受到2个因素控制,扶杨油层的分布控制油的成藏与分布,而油源断裂附近同样是油成藏与分布的有利部位。油源区内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为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和浮力作用下,通过油源断裂向上覆葡萄花油层中运移,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源区外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为下伏扶杨油层油区中的油在浮力作用下,通过油源断裂向上运移至葡萄花油层中,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区 上生下储 油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油源断裂 肇41—州58区块
下载PDF
复杂断块滚动勘探思路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佟江 夏国朝 +1 位作者 李晓良 吴义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和滚动开发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等情况,提出了从平面和剖面两个方向上开展精细滚动研究工作,并对平面上开展的3个分析、5个评价以及在纵向上搞好油层复查、扩大储量... 针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和滚动开发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等情况,提出了从平面和剖面两个方向上开展精细滚动研究工作,并对平面上开展的3个分析、5个评价以及在纵向上搞好油层复查、扩大储量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方法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渤海湾地区复杂断块的精细滚动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复杂断块 油源断层 滚动开发 油层复查
下载PDF
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空间匹配的控藏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杜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了寻找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研究基础上,对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断—源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平面分布范围,其中断—多源空间... 为了寻找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研究基础上,对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断—源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平面分布范围,其中断—多源空间匹配关系油气最富集,其次是断—单源空间匹配关系,最差为断—无源空间匹配关系;断—盖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纵向分布范围,断接厚度大于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油气在其下成藏,反之油气在其上、下均有成藏;断—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层位,高砂地比地层是油气侧向分流运移和成藏的有利位置;断—圈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油源断裂附近的圈闭易于形成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成藏要素 空间匹配 控藏作用
下载PDF
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敏 邹灵 +1 位作者 陈涛 刘志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57-58,共2页
青城凸起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洼陷西部,由南部凸起区和北部斜坡带组成,整体为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青城凸起与东部的博兴洼陷靠高青-平南断层沟通,西与里则镇洼陷相接,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是一个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带。目前已上... 青城凸起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洼陷西部,由南部凸起区和北部斜坡带组成,整体为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青城凸起与东部的博兴洼陷靠高青-平南断层沟通,西与里则镇洼陷相接,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是一个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带。目前已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647 Mt,其中中生界共上报探明储量2.67 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油藏类型 控制因素 油源断层 青城凸起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成桢 姜平 姜治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测录井等资料,分别从油源断裂、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活跃烃源岩、区域性盖层4个方面分析其对油气时空差异分布的影响,最终明确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测录井等资料,分别从油源断裂、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活跃烃源岩、区域性盖层4个方面分析其对油气时空差异分布的影响,最终明确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为它源成藏,主控因素为油源断裂发育特征与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决定了新近系油气运移效率与规模,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大于8 m/Ma,断裂输导能力强,油气以浅层富集成藏为主;古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为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区域性盖层发育特征,当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小于4 m/Ma、盖层有效断接厚度大于10 m时,油气以古近系深层富集成藏为主。该研究成果对黄河口凹陷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断层活动性 活跃烃源岩 区域性盖层 古近系 新近系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18
作者 王浩然 宿碧霖 付广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762-771,共10页
在油源断裂厘定及其输导油气优势路径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和测井、录井资料,对油源断裂活动性优势路径、内部岩性优势路径和断面油气势能优势路径进行研究,综合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通过加权赋值计算油源断裂输... 在油源断裂厘定及其输导油气优势路径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和测井、录井资料,对油源断裂活动性优势路径、内部岩性优势路径和断面油气势能优势路径进行研究,综合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通过加权赋值计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综合评价参数,确定油源断裂附近油气成藏有利范围.利用该方法预测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F3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结果表明:F3断裂共发育3个活动性优势路径、2个内部岩性优势路径和6个断面油气势能优势路径.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综合评价参数大于1.65的范围为F3断裂附近油气成藏有利范围,与研究区目前已探明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预测是可行的,有助于寻找油气勘探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输导油气 优势路径 油气成藏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峰 林会喜 +1 位作者 曾治平 宫亚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侵体系域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受盆地构造面貌控制,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圈闭。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二叠系暗色泥岩,储层发育多套多类型储盖组...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侵体系域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受盆地构造面貌控制,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圈闭。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二叠系暗色泥岩,储层发育多套多类型储盖组合;走滑断层作为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古构造低势区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有利方向上的岩性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准中1区块深洼区岩性圈闭具有二叠系源岩供烃、花状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低势区岩性圈闭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下一步勘探应重点考虑油源断裂与古构造匹配良好的岩性圈闭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洼区 岩性圈闭 油源断裂 油气成藏 准中1区块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彭光荣 刘从印 +2 位作者 吴建耀 徐颖晶 黄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5,152,共5页
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运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来研究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晚期断裂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基础上形成和发育,主要分布在洼陷南侧。平面上呈NWW走向,断裂组合以平... 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运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来研究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晚期断裂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基础上形成和发育,主要分布在洼陷南侧。平面上呈NWW走向,断裂组合以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为主;剖面上以负花状组合为主。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受控于晚期断裂;长期活动的断裂和部分晚期断裂为研究区油源断裂,其他晚期断裂则控制了油藏在新近系的空间分配和再次调整;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控制了油藏最终分布和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4洼 晚期断裂 油源断层 断裂控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