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方洁 高文婕 +7 位作者 查云盛 栾新博 刘圆圆 卫永平 和俊才 高鹏慧 黎平 颜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目的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 目的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制油在烘箱实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好。结论从食用和皮肤外用等角度看,低温压榨法安全性较高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酸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若从其他利用角度来看,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且氧化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酸木瓜籽油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木瓜籽油 制油工艺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对烟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余琼 张翔 +2 位作者 陈启龙 郑永战 汪学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明确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作为烟草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将热榨法、冷榨法、浸出法、水代法4种制油工艺所产的芝麻饼粕发酵成饼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芝麻饼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芝麻饼肥)相比,施用... 为明确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作为烟草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将热榨法、冷榨法、浸出法、水代法4种制油工艺所产的芝麻饼粕发酵成饼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芝麻饼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芝麻饼肥)相比,施用芝麻饼肥处理均可增加烟叶的农艺性状、品质和产值;其中,施用热榨芝麻饼肥处理效果最好。施用热榨芝麻饼发酵肥处理的烟叶产量较对照增加7.7%,产值提高12.3%;糖碱比为10.52∶1,总氮/烟碱为0.69∶1,钾氯比为3.8,化学成分较协调;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总体的感官评分最高;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可见,采用热榨法所产芝麻饼粕发酵腐熟后作为烟草有机肥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芝麻饼粕 烟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红松籽制备红松籽油的原料性状及其制油工艺验证
3
作者 祖述冲 魏亮 赵修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5-173,共9页
【目的】在优先保障野生红松籽为东北阔叶红松林天然更新提供种源和林内动物提供食物的前提下,研究人工红松籽、嫁接人工红松籽替代野生红松籽制备红松籽油的原料性状,为实现新兴的红松籽油制油产业对红松籽作为工艺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提... 【目的】在优先保障野生红松籽为东北阔叶红松林天然更新提供种源和林内动物提供食物的前提下,研究人工红松籽、嫁接人工红松籽替代野生红松籽制备红松籽油的原料性状,为实现新兴的红松籽油制油产业对红松籽作为工艺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6个不同产地的红松籽,重点检测质量、形态、脂肪酸成分、胚乳内含物原料性状,并验证了其干式酶法制油工艺的可行性。【结果】在与制油原料质量有关的籽湿质量(千粒重)、籽含水率、脱壳率、出仁率、籽仁湿质量(千粒重)、含油量质量性状,与制油原料的筛分、脱壳和干燥工艺有关的籽长、籽宽、籽厚、籽长宽比、籽长厚比、籽壳厚、籽仁干质量和籽仁含水率形态性状,与红松籽油油品质量有关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皮诺敛酸脂肪酸成分和胚乳内含物性状,人工红松籽仁和嫁接人工红松籽仁均优于野生红松籽仁。经应用α-淀粉酶干式酶解法酶解红松籽仁制备红松籽油的制油新工艺验证,人工红松籽仁和嫁接人工红松籽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7.20%、7.17%)分别低于野生红松籽仁(14.03%、14.5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60%、92.84%)分别高于野生红松籽仁(0.87%、1.13%),皮诺敛酸含量(16.67%、16.91%)分别高于野生红松籽仁(14.65%、16.30%),其红松籽仁含油率、红松籽油提取率、籽粕残油率,人工红松籽仁和嫁接人工红松籽仁也均优于野生红松籽仁。【结论】在红松籽油制油工艺的综合原料性状方面,人工红松籽仁和嫁接人工红松籽均优于野生红松籽,完全可以替代野生红松籽,作为红松籽油制油工艺的优质原料实现可持续利用,推动新兴红松籽油制油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 红松籽油 原料性状 制油工艺 验证
下载PDF
煤油共炼油煤浆黏温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彦军 舒歌平 高山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75-3283,共9页
煤油共炼技术将煤化工技术与劣质重油加工技术耦合,是煤与劣质重油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油煤浆黏温特性是影响规模化制浆、输送、加压、预热设计和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以塔河重油、煤焦油和低阶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 煤油共炼技术将煤化工技术与劣质重油加工技术耦合,是煤与劣质重油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油煤浆黏温特性是影响规模化制浆、输送、加压、预热设计和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以塔河重油、煤焦油和低阶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分析仪、表面孔隙结构分析仪及高温黏度计等,分析了煤粉质量分数、溶剂性质、溶胀时间及煤粉孔隙结构对油煤浆黏度的影响,研究了制浆过程和升温预热过程中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浆过程中煤粉质量分数和重质油溶剂性质是影响油煤浆黏度的主要因素;当煤粉质量分数大于35%时,油煤浆黏度显著增大;相同条件下,塔河重油煤浆黏度大于煤焦油重油煤浆。随溶胀时间的增加,重质油煤浆黏度整体呈增大趋势;溶胀12 h以后,油煤浆黏度均快速增大,且塔河重油配制的油煤浆黏度增加更快;溶胀作用之后的煤粉颗粒表面形成新的孔隙结构,产生了大量大孔和部分微孔,导致油煤浆黏度增加;油煤浆制备过程中重质油发生脱氢、吸氧缩合反应而导致性质变化也是影响油煤浆黏度的重要因素。升温预热过程,随着温度升高,油煤浆黏度迅速降低;且煤粉质量分数越高,黏度越大;当温度超过140℃时,黏度均降至较低值;当温度超过240℃时,开始出现黏度反增现象,煤粉质量分数越高煤浆黏度出现反弹的温度越低,反弹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油煤浆 黏温特性 煤浆制备 升温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