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油料作物油脂体氧化稳定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梦婷 王秋岭 +3 位作者 周鑫 王毅超 江连洲 侯俊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70,共8页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油料作物油脂体组成间的差异,对储藏过程中不同油脂体的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的含量以及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和酸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油料作物油脂体组成间的差异,对储藏过程中不同油脂体的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的含量以及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和酸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3种不同油料作物油脂体中的脂肪酸组成、磷脂和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5);在60℃加速氧化的条件下,储藏第0~6天时,3种不同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均无明显变化(P> 0. 05),但在储藏第6~12天时,3种油脂体过氧化值显著增加(P <0. 05),过氧化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花生油脂体>葵花籽油脂体>大豆油脂体;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3种油脂体的TBARS值均保持平稳,但酸价逐渐升高。研究表明,3种不同油脂体的组成和氧化稳定性存在差异,且大豆油脂体的氧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储藏时间 油脂体 组成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油料作物油脂体理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崔春利 张鸿超 +4 位作者 王秋岭 蒋姗姗 周鑫 江连洲 侯俊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油料作物种子和油脂体组成之间的差异,通过考察不同温度处理后油脂体ζ-电位和平均粒径、乳化特性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研究温度对不同油料作物油脂体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油料作物种子和油脂体组成之间的差异,通过考察不同温度处理后油脂体ζ-电位和平均粒径、乳化特性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研究温度对不同油料作物油脂体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油料作物中提取的油脂体基本组成成分及提取率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大豆油脂体的ζ-电位显著高于葵花籽和花生油脂体(P<0.05),平均粒径显著低于葵花籽和花生油脂体(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豆和花生油脂体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平稳;温度由30℃升至80℃过程中,大豆和花生油脂体乳化活性分别由(61.32±1.19)、(57.50±0.30)m^2/g降低至(51.99±0.90)、(40.13±1.51)m2/g,而葵花籽油脂体乳化活性在50~70℃时显著高于30~40℃和80~90℃(P<0.05);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油脂体在4℃和25℃贮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但花生油脂体氧化程度显著高于大豆油脂体和葵花籽油脂体(P<0.05)。研究表明,油脂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同油料作物来源的油脂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体 温度 乳化特性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高油大豆与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新婷 江连洲 +1 位作者 侯俊财 王胜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7,共7页
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 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S值。研究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十七碳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3.08±0.05)%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81.86±0.12)%(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脑磷脂、卵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中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14 d热处理条件下,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均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上述研究表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的油脂体之间的组成和稳定性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脂体 组成 热处理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和油菜籽油体形成的天然乳液的稳定性及胃肠道消化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何胜华 邓乾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4-42,共9页
为了解大豆和油菜籽油体所形成的天然乳液的稳定性及其在胃肠道中的消化特性,本研究分析了从大豆和油菜籽中所提取植物油体的基本组成;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大豆和油菜籽油体形成的天然乳液进行了粒... 为了解大豆和油菜籽油体所形成的天然乳液的稳定性及其在胃肠道中的消化特性,本研究分析了从大豆和油菜籽中所提取植物油体的基本组成;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大豆和油菜籽油体形成的天然乳液进行了粒径分析、黏度分析和微观结构观察;此外,考察两种油体天然乳液在环境应力(pH值、离子浓度和热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蛋白和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油体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油菜籽油体(P<0.05),而大豆油体脂质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油菜籽油体(P<0.05)。两种油体所形成天然乳液的粒径都随着油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大豆油体所形成天然乳液的粒径明显低于油菜籽油体所形成天然乳液。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的两种油体微观结构也表明大豆油体所形成的天然乳液粒径小于油菜籽油体所形成的天然乳液,其中大豆油体天然乳液液滴界面覆盖了大量的油体蛋白。大豆油体乳液的黏度高于油菜籽油体乳液。大豆油体乳液在pH 4.0和NaCl浓度分别为100、200 mmol/L时粒径较大,表现不稳定,而油菜籽油体乳液受NaCl浓度的影响较小。大豆油体乳液在85℃处理前15 min比较稳定,而油菜籽油体乳液对温度比较敏感。大豆油体乳液在180 min胃消化过程中,乳液的蛋白在前30 min分解较快,然后逐渐趋于平缓,而油菜籽油体乳液在整个胃消化过程中蛋白逐渐被分解。两种油体乳液经胃消化180 min后粒径都明显大于起始乳液粒径,而大豆油体乳液经小肠消化180 min后,其粒径较胃消化过程中明显减小,而油菜籽油体乳液粒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 天然乳液 稳定性 胃肠道消化
下载PDF
植物油体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泽健 章绍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5,共5页
植物油体是植物种子中小而分散的球形细胞器,一种由磷脂-蛋白膜包裹三酰甘油酯而成的亚细胞结构。油体乳液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其制备过程避免了溶剂萃取和均质,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油体结构及其... 植物油体是植物种子中小而分散的球形细胞器,一种由磷脂-蛋白膜包裹三酰甘油酯而成的亚细胞结构。油体乳液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其制备过程避免了溶剂萃取和均质,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油体结构及其组成,重点阐述了植物油体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植物油体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体 结构与组成 制备工艺 稳定性 应用
下载PDF
油脂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官梦姝 徐聪 +7 位作者 姜瑞 宋超男 冯雪 刘月 李佳 姜瞻梅 江连洲 侯俊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21-428,共8页
油脂体是植物储藏脂质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随着对于油脂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由于油脂体具有天然的蛋白-磷脂界面层,使得油脂体能够分散在水相中形成水包油(O/W)乳化体系且具有很好的理化稳定性。人们开始尝试将油脂体应用于食... 油脂体是植物储藏脂质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随着对于油脂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由于油脂体具有天然的蛋白-磷脂界面层,使得油脂体能够分散在水相中形成水包油(O/W)乳化体系且具有很好的理化稳定性。人们开始尝试将油脂体应用于食品、饲料及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中。探究油脂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油脂体的实际生产应用具有现实意义。油脂体结构的完整性及油脂体膜表面镶嵌的蛋白质是维持油脂体稳定性的决定因素。油脂体乳液的稳定性与油脂体的组成、提取方法、外源性蛋白质、温度、pH和盐浓度等条件有关。本文论述了油脂体的结构与组成、乳液稳定性和应用,为油脂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体 油体蛋白 乳液 稳定性 机理
下载PDF
不同油脂体结构及性质的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周鑫 韩宛君 +3 位作者 李东飞 崔春利 江连洲 侯俊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33-139,共7页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油脂体结构、组成、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Zeta电位、粒径分布和乳化性质差异,并对油脂体蛋白质进行圆二色性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源油脂体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大豆油脂体中蛋白质... 以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油脂体结构、组成、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Zeta电位、粒径分布和乳化性质差异,并对油脂体蛋白质进行圆二色性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源油脂体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大豆油脂体中蛋白质与脂肪比例(0.086∶1)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0.018∶1)和葵花籽油脂体(0.028∶1)(P<0.05),而大豆油脂体的平均粒径((0.93±0.07)μm)却显著低于花生油脂体((2.58±0.06)μm)和葵花籽油脂体((1.64±0.03)μm)(P<0.05);大豆油脂体疏水氨基酸总量最高,而花生油脂体疏水氨基酸总量最低;大豆油脂体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和葵花籽油脂体(P<0.05);大豆油脂体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含量((43.58±0.12)%)显著高于花生油脂体((35.43±0.06)%)和葵花籽油脂体蛋白质((37.00±0.09)%)(P<0.05);而花生油脂体蛋白质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不同源油脂体虽然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但性质存在差异,这为未来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油脂体 油脂体蛋白 稳定性
下载PDF
油菜油体的提取方法优化及其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宁 梁丛敏 +4 位作者 臧新 徐静 杨冬之 田保明 张绵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158,共5页
为了优化油体提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油体,以甘蓝型油菜鼎油杂4号种子为试验材料,在漂浮离心、去污剂洗涤、离子洗脱液洗脱等程序的基础上,增加9 mol/L尿素洗脱、正己烷萃取等步骤进行优化,并探讨了理化因素对油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为了优化油体提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油体,以甘蓝型油菜鼎油杂4号种子为试验材料,在漂浮离心、去污剂洗涤、离子洗脱液洗脱等程序的基础上,增加9 mol/L尿素洗脱、正己烷萃取等步骤进行优化,并探讨了理化因素对油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提高了离体油体的完整性,获得的油体纯度较高。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油体的稳定性下降;p H值≤3及p H值≥7时油体稳定分布,p H值为4~6时油体稳定性明显下降;温度对油体的影响较小,不同温度下油体分布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SDS-PAGE对油体蛋白进行分离,获得了较清晰的蛋白质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体 油体蛋白 提取 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油体-果胶复合油凝胶的制备、表征及氧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璐 朱建宇 +4 位作者 李啸天 张晴 王子恒 齐宝坤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7,共8页
将天然大豆油体乳液与果胶以静电沉积作用结合,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大豆油体-果胶复合油凝胶;研究大豆油体-果胶复合油凝胶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分析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持油率、复溶稳定性、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氧化稳定性等。结... 将天然大豆油体乳液与果胶以静电沉积作用结合,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大豆油体-果胶复合油凝胶;研究大豆油体-果胶复合油凝胶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分析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持油率、复溶稳定性、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氧化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当果胶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乳液平均粒径最小为423.13 nm,Zeta电位最低为-23.23 mV。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随着果胶质量分数增加,样品结构更加致密,冻干样品硬度增大,油凝胶的凝胶强度提高,并呈现剪切稀化状态,具有良好的触变性。此外,添加果胶可显著改善油凝胶的氧化稳定性。值得关注的是,果胶质量分数≥1.0%时油凝胶复溶稳定性良好,所得乳液与初始乳液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其三维网络结构经等质量比蒸馏水稀释剪切后可恢复为初始乳液,此过程可逆。因此,将大豆油体制备成新型稳定的油凝胶产品为天然油体替代人造固体脂肪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体 果胶 油凝胶 凝胶特性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五种树坚果油体的结构组成与稳定性
10
作者 孙晓岩 金凤 +2 位作者 杨旭畅 王丰俊 周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3-2034,I0045-I0048,共16页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子、薄壳山核桃、松子5种树坚果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镜对种仁细胞内油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DS-PAGE技术对油体膜蛋白进行分离,切取蛋白条带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利用脂质组学对油体膜磷脂和油体内部甘油三酯组成进行分析;基于室温储藏条件下油体的形态变化,结合测定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对油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树坚果种仁细胞内均充斥油体和蛋白体,油体具完整包膜,形态多呈非对称椭球形,最大平均粒径为薄壳山核桃油体(2.34±0.48)μm,最小为巴旦木油体(1.21±0.19)μm。油质蛋白(oleosin)是5种树坚果最主要的油体膜蛋白组分,占膜蛋白总量的72.76%—84.15%;其分子量分布较窄,为14.7—18.8 kDa,但不同坚果中oleosin亚型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钙调油体蛋白(caleosin)占膜蛋白总量的14.34%—24.96%,其在不同坚果中的分子量接近,为26.5—27.1kDa,且5种坚果中均只鉴定出一种caleosin构型。固醇油体蛋白(steroleosin)仅在核桃、薄壳山核桃和松子中被鉴定出,占膜蛋白总量的8.95%—12.89%。脂质组成方面,5种树坚果油体内部的甘油三酯组成差异较大,但膜磷脂组成近似。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是最主要的膜磷脂组分,两者合占膜磷脂总量的67.91%—75.06%。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酰基链比例高达69.64%—74.52%,且其中38.64%—45.15%的脂肪酰基均为油酸酰基。室温下榛子油体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储藏过程中,油体逐渐聚集并融合,同时伴随脂质氧化程度的升高,最终导致乳析现象的发生。【结论】5种树坚果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坚果 油体 油质蛋白 膜磷脂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酱油渣及低温豆粕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体稳定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宋军成 张莉莉 +5 位作者 刘琪 邹彩凤 冯时 刘峰 宋立里 李向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从大豆酱油渣及低温豆粕中提取了可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并以Zeta电位绝对值、平均粒径、过氧化值(POV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以及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率等为特征参数探究了SSDF对大豆油脂体(soybea... 从大豆酱油渣及低温豆粕中提取了可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并以Zeta电位绝对值、平均粒径、过氧化值(POV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以及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率等为特征参数探究了SSDF对大豆油脂体(soybeanoilbody,SOB)乳液的理化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SSDF可有效降低SOB乳液体系的Zeta电位、平均粒径、POV值、TBARS值,显著改善SOB乳液的理化稳定性;此外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SSDF可显著降降低SOB乳液的FFA释放率,有效延缓SOB中的脂质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进程。本研究可为酱油渣、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为提高SOB的加工适性以及开发新型含SOB及SSDF的低脂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豆粕 可溶性膳食纤维 油脂体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超声条件重组油体乳液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杨 孙禹凡 +3 位作者 谢凤英 闫世长 钟明明 齐宝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0-386,共7页
为构建稳定的重组油体乳液,研究了不同超声功率(200、400 W)和不同超声时间(6、12、24 min)对制备重组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揭示不同超声条件与重组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关系,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圆二色谱,研究了不同... 为构建稳定的重组油体乳液,研究了不同超声功率(200、400 W)和不同超声时间(6、12、24 min)对制备重组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揭示不同超声条件与重组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关系,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圆二色谱,研究了不同超声条件制备的重组油体乳液流体动力学半径、微观结构和Oleo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处理制备的重组油体乳液乳化性、储藏稳定性和界面吸附能力远高于未经超声处理的乳液,并且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乳液粒径逐渐变小,乳滴形状规则、分布均匀,乳液表面负电荷增加;当超声条件为200 W、24 min时,制备的重组油体乳液最为稳定,其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别高达652.2 m^2/g和605.2 min;不同超声处理改变了Oleo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影响其与磷脂酰胆碱的结合能力,进而改变乳液在油水界面吸附特性,证明适宜强度的超声处理有利于重组油体乳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组油体 乳液 超声 稳定性
下载PDF
次生水体对火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实验
13
作者 孙梓齐 赵仁保 +3 位作者 王田田 龙海庆 黄田 陈昌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针对注蒸汽开发产生的次生水体对火驱开采效果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不同含水量的油砂填充到燃烧管的中间部分,以模拟储层中的次生水体,研究次生水体对火线的传播特征和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水体有利... 针对注蒸汽开发产生的次生水体对火驱开采效果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不同含水量的油砂填充到燃烧管的中间部分,以模拟储层中的次生水体,研究次生水体对火线的传播特征和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水体有利于提高火线的推进速度,但会降低火线的燃烧稳定性。当次生水体的含水饱和度高于75.4%时,火线穿过次生水体后难以稳定地推进至生产井,导致开发效果较差;含水饱和度低于50.0%且有一定含油量的次生水体对火驱的开发效果影响不大,火线可以穿过次生水体并稳定推进。研究结果对认识储层中次生水体对火线的稳定推进、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注蒸汽开发油藏火驱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烧油层 次生水体 燃烧稳定性 火线推进速度
下载PDF
3种天然酚类物质对大豆油脂体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官梦姝 冯雪 +4 位作者 刘月 朱秀清 姜瞻梅 江连洲 侯俊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8,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茶素、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3种天然酚类物质对大豆油脂体理化稳定性及其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和白藜芦醇可显著降低油脂体平均粒径(P<0.05),而没食子酸对油脂体平均粒径影响较小;浓度为30μmol/L的儿茶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茶素、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3种天然酚类物质对大豆油脂体理化稳定性及其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和白藜芦醇可显著降低油脂体平均粒径(P<0.05),而没食子酸对油脂体平均粒径影响较小;浓度为30μmol/L的儿茶素和白藜芦醇可以使油脂体的平均粒径由未添加时的(15.29±0.28)μm分别下降至(0.73±0.06)μm和(7.42±0.27)μm。低浓度没食子酸和高浓度白藜芦醇使油脂体ζ-电势的绝对值显著下降(P<0.05),含30μmol/L没食子酸的油脂体ζ-电势由未添加时的-(21.80±0.08)m V变化至-(17.60±0.57)m V,而儿茶素和低浓度白藜芦醇对油脂体的ζ-电势无显著影响(P>0.05)。除较高浓度儿茶素对乳液乳化性质无显著影响外(P>0.05),3种酚类物质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油脂体的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其中含50μmol/L白藜芦醇的油脂体EAI和ESI分别由未添加时的(20.44±0.18)m;/g和(102.97±3.32)min,提高至(21.19±0.03)m;/g和(177.56±7.89)min。3种酚类物质均能显著提高油脂体的表面疏水性(P<0.05),并不同程度提高了油脂体的氧化稳定性。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3种酚类物质均可延缓油脂体被消化;500μmol/L的儿茶素、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分别可使油脂体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率分别在模拟肠消化120 min时下降22.9%、18.1%和10.7%。研究表明,3种天然酚类物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豆油脂体理化稳定性并降低胃肠道消化过程中脂质的消化速率。该研究可为提高大豆油脂体相关产品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体 儿茶素 白藜芦醇 没食子酸 稳定性
下载PDF
红花油体冻干粉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官丽莉 董程 +4 位作者 李海龙 高红桃 刘紫嫣 李海燕 李校堃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0-646,共7页
植物油体作为一种弱凝胶剂,可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但其室温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为得到一种适合红花油体长期室温保存的处方和方法,通过筛选稳定剂、红花油体比例、稳定剂比例、pH等条件,确定一个最佳的红花油体冻干粉处... 植物油体作为一种弱凝胶剂,可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但其室温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为得到一种适合红花油体长期室温保存的处方和方法,通过筛选稳定剂、红花油体比例、稳定剂比例、pH等条件,确定一个最佳的红花油体冻干粉处方,并对油体冻干粉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甘露醇为最适稳定剂,确定10%油体为红花油体固体化的最佳油体比例,8%的甘露醇为最小有效剂量,pH 8为后续油体冻干工艺的最佳pH,室温放置6月后,油体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 红花 冷冻干燥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均质压力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耀进 黎雨浩 +1 位作者 彭盛峰 刘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4,共11页
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 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80、120 MPa)与均质次数(1~3次)处理,考察均质处理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的性质、环境稳定性(pH、离子强度、热、氧化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OB在120 MPa下均质处理3次,电位绝对值增加,粒径显著减小(P<0.05)。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在50~90℃下热处理30 min,粒径、电位稳定,且表现出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P<0.05)。均质处理亚麻籽油体并不影响其对pH4~5和离子强度不稳定(P>0.05)。消化结果表明,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具有更快的脂肪酸释放速率(FFA)。综上,均质处理显著了减小亚麻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增强了亚麻籽油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加快了脂肪酸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体 均质 Α-亚麻酸 稳定性 消化特性 脂肪酸释放速率(FFA)
下载PDF
植物油体蛋白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浩强 王小斐 高少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8-1140,共13页
油体也称脂滴或油滴,是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储藏油脂的细胞器。油体由单层磷脂膜包裹中性脂肪酸组成,膜上镶嵌有多种膜蛋白,包括油体蛋白、油体钙蛋白和油体固醇蛋白,其中油体蛋白占80%~90%。油体蛋白在影响油体大小与稳定性、油体形... 油体也称脂滴或油滴,是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储藏油脂的细胞器。油体由单层磷脂膜包裹中性脂肪酸组成,膜上镶嵌有多种膜蛋白,包括油体蛋白、油体钙蛋白和油体固醇蛋白,其中油体蛋白占80%~90%。油体蛋白在影响油体大小与稳定性、油体形成和降解、脂质代谢、种子成熟及萌发等多种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关于植物油体蛋白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油体蛋白序列与结构特征及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讨论了油体蛋白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蛋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和油体蛋白研究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人们后期更加深入研究植物油体蛋白相关分子功能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 油体蛋白 油体稳定性 脂质代谢 油脂合成
下载PDF
红花油体提取条件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晶 韩高强 +6 位作者 刘忠良 卢振 吴治邦 王清曼 邹德毅 强卫东 陈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油体是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表面包裹一层磷脂和油体蛋白。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油体面对环境的压力,使油体可以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研究红花油体的提取方法及红花油体乳液的基本性质,旨在为以油体为基质的载体体系... 油体是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表面包裹一层磷脂和油体蛋白。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油体面对环境的压力,使油体可以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研究红花油体的提取方法及红花油体乳液的基本性质,旨在为以油体为基质的载体体系研究奠定基础。以pBS为介质,采用梯度离心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红花油体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对其在不同pH值、NaCl浓度条件下红花油体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油体在p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为1.75-2.05μm和p 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1.50-1.75μm;NaCl浓度0.2和0.4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NaCl浓度1.2和2.0 mg/m L时,红花油体出现聚集现象。蔗糖浓度0.1和0.2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蔗糖浓度为0.4-1.0 mg/m L时,红花油体比较密集,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红花油体的粒径逐渐开始不均一。红花油体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7,NaCl浓度0.2 mg/m L,蔗糖浓度0.1 mg/m L,稀释后的红花油体溶液在不加入保护剂或者不经过物理方法处理下,保存起来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油体 提取 粒径 稳定性
下载PDF
酶法预处理对花生油脂体稳定性的影响及酶法破乳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自通 陈复生 周龙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1,共7页
为了提高花生油脂体的破乳率,采用复合植物水解酶提取花生油脂体,并在研究花生烘烤温度及粉碎时间对花生油体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花生油脂体进行破乳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粉碎时间为10 s时所得到的花生油脂体的粒径最... 为了提高花生油脂体的破乳率,采用复合植物水解酶提取花生油脂体,并在研究花生烘烤温度及粉碎时间对花生油体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花生油脂体进行破乳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粉碎时间为10 s时所得到的花生油脂体的粒径最大,继续增加粉碎时间则油脂体的粒径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此外,随着烘烤温度的增加油脂体粒径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5)且粒径分布由双峰逐渐过渡为单峰状态。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木瓜蛋白酶破乳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8℃,料液比为1∶3 (w/v),酶浓度为1400 U/g,酶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脂体的破乳率为93.44%±0.82%。优化后的木瓜蛋白酶破乳工艺清油得率较高,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水解酶 花生油脂体 稳定性 破乳
下载PDF
pH值偏移大豆油体-姜黄素复合乳液的物理特性及稳定性
20
作者 康梦雪 孙禹凡 +3 位作者 宋晗钰 钟明明 王帅 齐宝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以大豆油体为原料,利用油体天然水包油结构,借助pH值偏移法将姜黄素负载到油体油相内核中,制备姜黄素递送体系。通过乳液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显微结构等研究其包封特征,通过内源荧光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以大豆油体为原料,利用油体天然水包油结构,借助pH值偏移法将姜黄素负载到油体油相内核中,制备姜黄素递送体系。通过乳液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显微结构等研究其包封特征,通过内源荧光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变化,探讨其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豆油体借助pH值偏移可成功包封姜黄素,pH值偏移为1.0时,大豆油体对姜黄素的包封效果最佳,乳液包封率为65.55%;脂滴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90.5 nm;氧化稳定性良好,但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较差;蛋白质结构与未处理油体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本研究为天然油体运载姜黄素等亲脂性多酚物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 姜黄素 pH值偏移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