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与油珠造成地层损害的实验与网络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宁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8-51,共4页
通过大量的岩心流动实验,调查了含有固相颗粒与油珠的油井产出污水回注地层时对地层渗透率降低的影响,分析了颗粒和油珠在注入水中的浓度、尺寸及尺寸级配和流速等参数与渗透率损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网络模型模拟,研究了实验中揭示... 通过大量的岩心流动实验,调查了含有固相颗粒与油珠的油井产出污水回注地层时对地层渗透率降低的影响,分析了颗粒和油珠在注入水中的浓度、尺寸及尺寸级配和流速等参数与渗透率损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网络模型模拟,研究了实验中揭示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相似性很好。通过实验与模拟研究,深入认识了油井产出污水注入地层所造成的地层损害机理和损害规律,为合理处理和利用油井产出污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损害 污水回注 油井 水处理
下载PDF
含聚合物污水电化学处理中油珠与气泡的变化及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宗全 靖波 +2 位作者 王秀军 杨航 尹先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提高电化学除油效果,通过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分析电化学方法处理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油珠和气泡的聚集形态变化,利用絮体分形理论描述了油珠和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用分形维数表征了电化学处理时间对二者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 为提高电化学除油效果,通过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分析电化学方法处理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油珠和气泡的聚集形态变化,利用絮体分形理论描述了油珠和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用分形维数表征了电化学处理时间对二者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了油珠和气泡变化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分时形态变化较小,其分形维数(D_f)在2.05附近波动;油珠分时形态变化较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油珠粒径变大,其D_f在1.804数1.964之间,二者的形态与分形维数呈现良好的相关性。输出电流越大,气泡的平均当量圆直径(d_e)越小,除油效果越好。在电化学处理过程中,油珠与气泡发生黏附,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油珠在气泡的作用下快速聚集,加快了油珠的上浮分离,气泡d_e变小,油珠平均当量圆直径(d_n)变大。在处理电流为4 A、动态停留时间(t_2)为25min时,气泡de为49.72μm,油珠dn为57.39μm,除油率达到86.15%;电流为8 A时,t_2在10数20 min的除油率大于80%。较高输出电流、较短的动态停留时间或较低输出电流、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改善除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污水 聚合物 油珠 气泡 形态分析 分形维数 除油效果
下载PDF
含聚合物污水电化学处理中的气泡和油珠变化分析
3
作者 任宛莉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1231-1233,共3页
在采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聚合物的污水时,借助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对处理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气泡及油珠变化进行分析,结合絮体分形理论观察油珠与气泡的特点,并利用分形维数判断处理时间对两者的影响,观察气泡和油珠变化对除油效果的影... 在采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含聚合物的污水时,借助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对处理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气泡及油珠变化进行分析,结合絮体分形理论观察油珠与气泡的特点,并利用分形维数判断处理时间对两者的影响,观察气泡和油珠变化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分时形态变化小,分形维数保持在2.06左右;油珠分时形态变化较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油珠粒径变大,分形维数在1.80~1.97范围内,两者形态和分形维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电化学处理期间,油珠和气泡会黏附在一起,并伴随着时间的延长,油珠会在气泡影响下逐渐聚集,这会提升油珠上浮分离速度,油珠平均当量圆直径会变大。在保持较高的输出电流、较短的动态停留时间或者较低的输出电流、较长的停留时间时能够促进除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污水 电化学处理 气泡 油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