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品储运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评估 被引量:20
1
作者 阿克木.吾马尔 蔡思翌 +2 位作者 赵斌 王书肖 海莉玛.毛拉也夫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分析了我国油品储运行业的VOCs排放环节和特点。选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VOCs排放末端控制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建立了包括环境性能、技术性能、经济性能3方面共1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 分析了我国油品储运行业的VOCs排放环节和特点。选取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VOCs排放末端控制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建立了包括环境性能、技术性能、经济性能3方面共1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分析了油品储运行业VOCs排放末端控制备选技术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油品储运行业VOCs排放的最佳末端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油品储运 废气排放 末端控制 模糊评价
下载PDF
国内外催化裂化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朝钢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共5页
对国内外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在加工渣油、生产清洁燃料、多产低碳烯烃以及控制烟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进展。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技术发展水平 重油加工 清洁燃料 低碳烯烃 烟气排放 国内外
下载PDF
沉积岩储藏系统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雷兴林 李霞颖 +3 位作者 李琦 马胜利 付碧宏 崔银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43,共19页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情况的资料得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诱发地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已有断层或破裂的控制,有感地震尤其是可导致一定灾害的中强地震往往都是已有断层的重新活动所致。其次,结合石油地质资料及盆地边缘地区出露的一些未成熟小型断层的地质与构造特征观察分析,发现这些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而且是地下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四川盆地几个典型沉积岩样本进行了三轴压缩破坏实验。采用多通道宽动态高速声发射观测技术与三维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后的几何特征和摩擦系数的变化。最后,通过融合各方面研究结果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模型,探讨了较大地震发生条件,为提升注水诱发地震评估能力和建立安全注水操作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该结果有助于理解为何四川盆地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如此剧烈。主要的前三叠系沉积岩(包括白云岩、页岩及白云质灰岩)均具有较高的破坏强度和脆性变形破坏特征,使四川盆地油气储藏系统有条件保持较高的应力水平和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地震性断层破坏。一般,一条尺度达到几km的断层便足以产生M5级别的中强地震。这些条件使得该区具有发生破坏性注水诱发地震的可能。有必要在对注水孔周围的破裂及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及力学性质特征有基本了解的条件下,通过注水数值模拟和监测注水诱发地震的时空演化,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实现诱发地震的统计评估和预测,指导注水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发地震 断层重新活动 油气田 四川盆地 岩石破坏实验 声发射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4
作者 常毓文 冯乃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应对措施推进,已有超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以传统油气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面临多重环保监管和碳减排压力,低碳转型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从供需格局、勘探...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应对措施推进,已有超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以传统油气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面临多重环保监管和碳减排压力,低碳转型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从供需格局、勘探开发趋势、业务结构、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分析了全球油气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坚定油气的主体能源地位,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深浅并重”,促进增储稳油增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重碳减排和碳利用相结合,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开发;重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依托油气勘探开发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战略、有步骤地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坚持以理论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配套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驱动油气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油气 碳排放 能源转型 发展趋势 新能源 策略
下载PDF
原油装船过程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炀 李自力 +5 位作者 王菲菲 王军 唐炳文 邵帅 陈坚 徐叶新 《油气储运》 CAS 2014年第12期1282-1286,1316,共6页
为了研究原油装船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现状,综合国内外应用现状和相关排放法规,分析了对国内原油装船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大处理量、高含硫量是目前岸上油气回收处理装置需要克服的难点。装船过程中油气浓度是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油装船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现状,综合国内外应用现状和相关排放法规,分析了对国内原油装船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大处理量、高含硫量是目前岸上油气回收处理装置需要克服的难点。装船过程中油气浓度是变化的,其中后20%装船过程的油气浓度波动剧烈。国外在油气回收技术领域的研究探索已有50年的历史,拥有油品码头油气回收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技术。当前原油油气回收主要采用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其组合工艺,其中以吸附-吸收法、冷凝-吸收法最为常用,膜分离法不适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装船 码头 油气回收 回收方式 排放标准
原文传递
炼油厂VOCs回收装置现状分析及技术升级改造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崇海 李克兵 +1 位作者 张宇恒 李广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6,共4页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炼油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标准一再提高,油气处理设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量浓度排放限值从25 g/m^3降至120 mg/m^3以下,原有油气回收装置已逐渐难以适应。介绍了炼油厂油气回收装置常用的工艺方法,并针对...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炼油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标准一再提高,油气处理设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量浓度排放限值从25 g/m^3降至120 mg/m^3以下,原有油气回收装置已逐渐难以适应。介绍了炼油厂油气回收装置常用的工艺方法,并针对新的排放标准提出技术升级改造方案。经过第一阶段改造后,出口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达到73 mg/m^3以下,装置的去除效率达到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排放标准 膜分离法 变压吸附法 复合吸附剂床层
下载PDF
煤油气共存矿井掘进工作面底板油型气涌出机理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四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4,共5页
针对煤油气共存矿井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底板油型气涌出问题,采用现场跟踪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掘进工作面底板油型气涌出机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底板油型气涌出主要受到油型气储集层分布、巷道开挖、底鼓裂隙... 针对煤油气共存矿井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底板油型气涌出问题,采用现场跟踪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掘进工作面底板油型气涌出机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底板油型气涌出主要受到油型气储集层分布、巷道开挖、底鼓裂隙等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引起地层应力、应变发生变化,导致底板岩层变形破坏,产生裂隙。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掘进工作面底板油型气涌出是油型气储集层分布、巷道开挖扰动、地应力和油型气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油型气储集层分布是物质前提,巷道开挖扰动是诱导因素,地应力创造了运移通道,油型气压力是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气共存矿井 掘进工作面 油型气 扰动效应 涌出机理
下载PDF
甲烷-氮气分离膜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雷 李东泽 +2 位作者 刘刚 崔鹏 杜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油气行业是甲烷减排的重要关注行业,膜分离技术是实现甲烷高能效、低成本回收与减排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油气生产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的CH_(4)与N_(2)混合排放问题,分类综述了聚合物膜、无机膜、MOF混合基质膜在CH_(4)/N_(2)分离领域的研... 油气行业是甲烷减排的重要关注行业,膜分离技术是实现甲烷高能效、低成本回收与减排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油气生产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的CH_(4)与N_(2)混合排放问题,分类综述了聚合物膜、无机膜、MOF混合基质膜在CH_(4)/N_(2)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探讨了油气行业CH_(4)/N_(2)膜分离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提高CH_(4)/N_(2)分离膜的分离性能仍是当下研究的首要目标,需借助分子模拟、机器学习等技术探寻合适的MOF、离子液体等材料与基质膜的配对组合;②应考虑油气行业特定的复杂应用场景,开展CH_(4)/N_(2)分离膜修饰层构建方法研究,提高膜的耐污能力,保证膜的分离效率与使用寿命;③应加强与分离膜相匹配的底膜材料的研发,基于膜组件研发,还应综合考虑膜材料性能、分离效果、经济效益,对膜分离工艺流程及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论认为,尽管相关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亟待形成以高性能膜材料为核心的甲烷“零成本/负成本”回收方法,以促进油气行业“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甲烷减排 膜分离 聚合物膜 MOF 混合基质膜 渗透系数 选择性
下载PDF
油气田温室气体排放测试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崔翔宇 邓皓 +2 位作者 刘光全 江丽 王文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134-135,共4页
在油气田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减排潜力评估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获取碳信用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在多个油气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现场检测的部分结果,论述了在油气田... 在油气田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减排潜力评估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获取碳信用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结合在多个油气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现场检测的部分结果,论述了在油气田开展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效率评估的程序和要点、使用的主要仪器与数据分析方法。场站检测与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包括:管线与设备的泄漏、火炬排放、甘醇脱水器排放、套管气排放、储罐挥发等,并对重点耗能设备(加热器、锅炉、压缩机)的排放与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储罐挥发、套管气放空与燃烧、压缩机排放等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具有最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并对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控制技术以及建议措施。该项工作有助于企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寻找节能减排机会,评估减排潜力,制订适宜的、具有经济效益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甲烷 检测 减排 节能 潜力 温室气体 油气田
下载PDF
中国油气系统甲烷逸散排放估算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春赐 吕永龙 贺桂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05-4913,共9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致力于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这促进能源由煤炭向油气资源的转变.因此,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系统(油气系统)的甲烷(CH_(4))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逸散排放包括设备泄漏、排空和火炬燃烧,涉及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致力于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这促进能源由煤炭向油气资源的转变.因此,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系统(油气系统)的甲烷(CH_(4))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逸散排放包括设备泄漏、排空和火炬燃烧,涉及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运输、储存和分配等过程.但目前油气系统CH_(4)逸散排放缺乏统一的核算方法,逸散排放量亦未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统计之中.基于相关方法,评估了1980~2020年中国油气系统的CH_(4)逸散排放.结果表明,油气系统的CH_(4)逸散排放随着油气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增长而快速增加,由1980年不足60万t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260万t.石油系统和天然气系统在2020年的CH_(4)逸散排放分别达到约60万t和200万t,是1980年的1.38倍和16.6倍.油气系统的CH_(4)逸散主要源于天然气生产、石油生产、天然气分配、天然气运输和储存,分别占总排放的41%、 20%、 18%和13%.天然气管道是主要的逸散设施.相比于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排放强度更高.研究完善了CH_(4)逸散排放清单,可为CH_(4)减排提供重要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逸散排放 油气系统 气候变化 甲烷排放清单
原文传递
Co-optim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storage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oil reservoirs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 被引量:6
11
作者 SAFARZADEH Mohammad Amin MOTAHHARI Seyyed Mahdi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60-468,共9页
Climate researchers have observed that the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have been growing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century. CO2 from energy represents about 75% of the greenhouse gas (GHG... Climate researchers have observed that the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have been growing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century. CO2 from energy represents about 75% of the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for Annex B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ver 60% of global emissions. Because of impermeable cap rocks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re able to sequester CO〉 In addition, due to high-demand for oil worldwide, injection of CO2 is a useful way to enhance oil production. Hence, applying an efficient method to co-optimize CO2 storage and oil production is vital. Lack of suitabl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in the past led mos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to be tackled in the same way as a 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issu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ulti and 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by using a non- 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II) for an oil reservoir, some appropriate scenarios are proposed based on simultaneous gas storage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optimiza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allow us to amend production scenario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by regarding the variation of economic parameters such as oil price and CO2 tax. This leads to reduced risks and time duration of making new decisions based on upcoming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carbon dioxide enhanced oil recover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cision making
下载PDF
美国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立法及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颖凡 徐先港 +2 位作者 董建锴 解东来 杨罕玲 《煤气与热力》 2020年第11期35-41,I0043,共8页
针对美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问题,介绍美国联邦层面多项法律法规和减排技术,以科罗拉多州为例,介绍美国州层面的具体各项政策和法规,以及政策和法规执行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简介10项甲烷减排技术及其减排效果,综合使用这10项技术可以使... 针对美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问题,介绍美国联邦层面多项法律法规和减排技术,以科罗拉多州为例,介绍美国州层面的具体各项政策和法规,以及政策和法规执行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简介10项甲烷减排技术及其减排效果,综合使用这10项技术可以使天然气各生产环节的总甲烷减排比例达到89.1%。美国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立法、措施、技术可为中国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油气行业 甲烷减排 温室气体排放 立法 减排技术
下载PDF
沥青搅拌设备油改气性能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世刚 孙成才 +1 位作者 刘俊清 张刚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89,共5页
为了研究沥青搅拌站油改气后的使用性能及排放问题,以1台4000型搅拌站的油改气改造方案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以重油和天然气为燃料时的燃烧产物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天然气替代重油为燃料时,NOx的排放量减少了... 为了研究沥青搅拌站油改气后的使用性能及排放问题,以1台4000型搅拌站的油改气改造方案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以重油和天然气为燃料时的燃烧产物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天然气替代重油为燃料时,NOx的排放量减少了85.8%,CO的排放减少了72.2%,CO2的排放量减少了40%,并且不会产SO2,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各方面性能符合标准规定和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搅拌站 燃烧器 油改气 排放
下载PDF
甲烷排放检测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磊 徐文佳 刘译阳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分析甲烷排放检测与量化测定需要注意的两方面问题,指出油气行业甲烷排放量检测不准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检测仪器的精度和采样的精度(包括时间与空间因素)。对目前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检测设备包括成像相机和路径集成传感设备、大气... 通过分析甲烷排放检测与量化测定需要注意的两方面问题,指出油气行业甲烷排放量检测不准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检测仪器的精度和采样的精度(包括时间与空间因素)。对目前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检测设备包括成像相机和路径集成传感设备、大气甲烷采样器、遥感卫星等进行梳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原理和特点,以及部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在我国开展全面系统的甲烷排放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甲烷排放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NO_x排放现状及控制建议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焱婧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简述了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的区域分布及额定蒸发量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以10 t/h以下的小锅炉为主;分析了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NO_x排放浓度水平、超标情况及提标潜势,研究显示燃油锅炉NO_x排放浓度水平高于燃气锅炉、N... 简述了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的区域分布及额定蒸发量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以10 t/h以下的小锅炉为主;分析了上海市燃油、燃气锅炉NO_x排放浓度水平、超标情况及提标潜势,研究显示燃油锅炉NO_x排放浓度水平高于燃气锅炉、NO_x超标均出现在10 t/h以下小锅炉、额定蒸发量较高的锅炉NO_x排放水平相对较低,较严标准限值的控制下达标率也相对较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NO_x监测及推进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工作等控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锅炉 燃气锅炉 NOx 排放 控制
下载PDF
油气行业甲烷减排面临的形势及建议
16
作者 蒋珊 罗大清 +2 位作者 刘潇潇 郗凤云 赵玉欣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综述了全球主要国家甲烷减排政策、行动及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是核算标准及数据基础薄弱问题。提出了企业应结合我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强化油气勘探开发各环节排放监测,建立完备的数... 综述了全球主要国家甲烷减排政策、行动及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是核算标准及数据基础薄弱问题。提出了企业应结合我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强化油气勘探开发各环节排放监测,建立完备的数据体系;完善甲烷监测、报告及核查制度,助力国家建立甲烷排放管控制度及核算体系;强化甲烷排放控制,实现精细化管控减排;加大国际合作交流,推动我国提升国际甲烷减排规则话语权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甲烷减排 减排承诺 排放强度 监测 核算
下载PDF
玉米秸秆制精制油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长奇 黄亚继 +2 位作者 王昕晔 卢志海 刘凌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71-1878,共8页
采用混合生命周期法,将生命周期框架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全面考虑农业机械生产、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固废处理过程及保险业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对玉米秸秆热解加氢提质得到的精制油进行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结... 采用混合生命周期法,将生命周期框架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全面考虑农业机械生产、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固废处理过程及保险业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对玉米秸秆热解加氢提质得到的精制油进行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5.2g/MJ(折算成克CO2当量),直接排放122.02g/MJ,间接排放46.4g/MJ,光合作用抵扣101.68g/MJ;氮肥投入、种子投入和电力投入为三大主要排放因素;肥料生产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业、谷物生产业三大部门占间接排放总量的86%.分析整个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确定因素可知:玉米秸秆产量影响最大,产油率次之,运输距离最小.与木薯乙醇和传统汽油相比,精制油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53.0%、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加氢提质 精制油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征收碳税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畅 杜伟 庞淑娟 《中国能源》 2014年第9期21-26,共6页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亟需大力整治,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根本途径,体现环境成本与征收碳税是重要方法之一,且在国外已有成功经验。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假设不同碳税征收的情景,分析碳税对我国原油、天然气及煤炭消费的影响,继...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亟需大力整治,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根本途径,体现环境成本与征收碳税是重要方法之一,且在国外已有成功经验。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假设不同碳税征收的情景,分析碳税对我国原油、天然气及煤炭消费的影响,继而测算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可对碳减排起到显著的作用,可促使能源结构向清洁化发展,化石能源消费受到抑制,但受影响程度不同,煤炭消费受影响最大,天然气消费受影响最小。在碳税征收上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征收方式,避免对经济和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原油 天然气 煤炭 碳排放 能源结构
下载PDF
从“剑桥能源周”看未来能源战略走势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宏 陆如泉 +5 位作者 单卫国 江河 张震 王曦 胡勇 蒋平 《石油科技论坛》 2018年第4期55-61,76,共8页
第 37届剑桥能源周的基本共识:今后一个时期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油气仍是未来能源主角,但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将继续引领化石能源发展,亚洲是需求增长主力;技术和管理创新对能源行业将产生巨大的颠覆性影响;石油公司将... 第 37届剑桥能源周的基本共识:今后一个时期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油气仍是未来能源主角,但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将继续引领化石能源发展,亚洲是需求增长主力;技术和管理创新对能源行业将产生巨大的颠覆性影响;石油公司将优化资产组合,加强战略合作;全球海上及深水油气业务将触底反弹;能源地缘政治态势恶化,对油气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美国提出"能源新现实主义"命题与发展等。建议我国石油公司加强能源转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转型战略;加强传统领域技术创新与跨领域技术创新的融合;加强对美国"能源新现实主义"政策以及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抓住当前LNG买方市场机遇,择机签订LNG长贸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战略 能源转型 天然气发展 深水油气 碳减排 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 区块链 资产组合优化 地缘政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助力油气企业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同良 徐鹏 郝宏娜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1期87-91,共5页
数字化技术不仅是油气行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油气田生产、炼油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销售贸易和经营管理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数字化技术助力国内外油气企业减少碳排放、支撑碳管... 数字化技术不仅是油气行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油气田生产、炼油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销售贸易和经营管理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数字化技术助力国内外油气企业减少碳排放、支撑碳管理的应用实践,数字化减排效应正在油气生产各个环节中显现出来。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内油气企业为了确保竞争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低碳发展,需加强数字化技术与碳排放关系研究,加快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数字化 碳排放 绿色低碳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