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武赟 吕真 杜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酶解中用超声波间歇处理效果最好。在超声功率50%、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70%的条件下,所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油率最高,成孔情况最好,其吸油率比普通多孔淀粉提高56%。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显示,多孔淀粉微孔的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变化与其孔径、孔深及数目的变化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酶解 超声波处理 水解率 吸油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及吸油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徵 刘鹏宇 +2 位作者 王源升 李瑜 余红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研究了该树脂对柴油、汽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吸油率Qmax,CCl4的Qmax最大,为14.59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研究了该树脂对柴油、汽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吸油率Qmax,CCl4的Qmax最大,为14.596 g/g,达到Qmax的时间约为110 min;柴油的的Qmax最小,为4.174 g/g,而吸油速率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树脂对CCl4、甲苯和汽油的保油率不到90%,对柴油的保油率达到90%以上。树脂的缓释保油率与油品的种类关系较大,树脂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缓释能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 吸油率 保油率
下载PDF
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宁 白延光 +3 位作者 李岩峰 张成龙 张雁 李再峰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6-21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P(LMA-g-BMA)]。采用LMA单体或P(LMA-g-BMA)为改性剂,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基体制备吸油膨胀橡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吸油树脂为改性...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P(LMA-g-BMA)]。采用LMA单体或P(LMA-g-BMA)为改性剂,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基体制备吸油膨胀橡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吸油树脂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相比,采用LMA单体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吸油率较高,且当其用量为30份时,吸油膨胀橡胶的吸油率较高。与采用LMA单体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相比,采用吸油树脂为改性剂的吸油膨胀橡胶物理性能较优;当LMA与BMA质量比为1∶2,吸油树脂用量为20份时,吸油膨胀橡胶的物理性能降幅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树脂 吸油膨胀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吸油率
下载PDF
酶法、酸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工艺研究及其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莹 王泽南 +4 位作者 邓伟 姜雨 刘鹏 张秋子 吴红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4-68,共5页
以碎米为原料,分别采用酶法、酸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两种方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酶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加酶量23.0U/g、pH7.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h;酸法制备碎... 以碎米为原料,分别采用酶法、酸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两种方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酶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加酶量23.0U/g、pH7.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h;酸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盐酸浓度0.4mol/L、酸解温度35℃、酸解时间6h。经比较酶法比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吸油率高13.3%。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酶法比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出孔率高、孔径大、孔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碎米 酶解 酸解 吸油率
下载PDF
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峰 杨金华 +1 位作者 张耀堂 徐振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1) 碳酸盐岩中裂隙发育处的阻抗差变小、反射能量减弱,致使反射波振幅明显变低;(2)裂隙发育之处高频信号衰减较快,因而反射波的频率降低;(3) ...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1) 碳酸盐岩中裂隙发育处的阻抗差变小、反射能量减弱,致使反射波振幅明显变低;(2)裂隙发育之处高频信号衰减较快,因而反射波的频率降低;(3) 孔隙中若充注有液体会使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系数明显增大;(4) 孔隙中所含流体的波阻抗远小于碳酸盐岩,孔隙中若有流体,其波阻抗值会明显降低。经对钻井统计分析,其前3 项特征的符合率均较高,达87~90;最后一项因储集空间的极度不均一,影响了横向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藏 地震响应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在姜黄素微胶囊壁材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洋 彭秀安 +4 位作者 郭祺 王馨悦 郑智元 喻禧 石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0-249,共10页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改性玉米淀粉制备多孔玉米淀粉(PS),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改性PS,以吸油率和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最佳制备条件。将OSA-PS用于姜黄素微胶囊壁材,研究其吸附性和缓释性。结果表明:P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改性玉米淀粉制备多孔玉米淀粉(PS),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改性PS,以吸油率和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最佳制备条件。将OSA-PS用于姜黄素微胶囊壁材,研究其吸附性和缓释性。结果表明:P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3%,酶配比1∶5,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50℃,反应pH值6.0,此时PS的吸油率为139.37%。辛烯基琥珀酸多孔淀粉酯(OSA-PS)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25%,pH 8.5,酸酐添加量3.5%,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40℃。此条件下OSA-PS的吸油率为120.05%,DS为0.02026。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改性的淀粉出现明显的孔道结构;红外表征产物中存在羰基结构,表明成功完成酯化反应。X射线衍射光谱结果表明,改性过程发生在非定型区,用其制备的复合壁材——姜黄素(OAS-PS/CS-Cur)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埋性和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多孔淀粉酯 吸油率 取代度 微胶囊 缓释
下载PDF
蔗糖模板法制备PDMS多孔材料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佳钧 叶会见 +5 位作者 张冰攀 楼才溢 任思佳 郁家豪 祁玥 徐立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5-268,共4页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环己烷为原料,蔗糖为模板,采用模板滤取法简单安全地制备出PDMS三维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万能力学试验机对PDMS多孔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蔗糖粒径和环己烷用量对PDMS...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环己烷为原料,蔗糖为模板,采用模板滤取法简单安全地制备出PDMS三维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万能力学试验机对PDMS多孔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蔗糖粒径和环己烷用量对PDMS多孔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粒径的蔗糖混合物作为模板、环己烷用量为6g制得的PDMS多孔材料的吸油性能最佳,吸油率最高达到1521%。此外,PDMS多孔材料可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循环使用20次以上,且不引起力学强度和吸油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 蔗糖 模板滤取法 吸油率
下载PDF
微波前处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维杰 杨光 +2 位作者 刘灿召 耿玮蔚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221-16223,共3页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W/g的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W/g的超声波处理10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度为30℃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低,反应温度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高于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急剧下降;当缓冲液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h,α-淀粉酶用量为75U/g,葡萄糖苷酶用量为46U/g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高,达132.8%。[结论]微波预处理可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微孔淀粉 吸油率
下载PDF
阻隔性HDPE/MPE/PA1010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东 赵清香 +2 位作者 朱庆松 刘民英 李相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共5页
用挤出法以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增容剂(MPE),PA1010为阻隔组分,HDPE为基料,制取了HDPE/MPE/PA1010共混材料。研究了挤出温度、MPE用量、PA1010含量对其阻隔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渗透剂和渗透体系的吸油率和渗透... 用挤出法以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增容剂(MPE),PA1010为阻隔组分,HDPE为基料,制取了HDPE/MPE/PA1010共混材料。研究了挤出温度、MPE用量、PA1010含量对其阻隔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渗透剂和渗透体系的吸油率和渗透损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阻隔性 高聚物
下载PDF
新型多组分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韩禹 王其彪 +3 位作者 张诣 刘泓吟 黎俊波 余响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8-203,共6页
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因具有良好的吸油性、保油性而备受关注,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块材或粉末上,对微球状树脂的研究较少。微球因其加工更加方便、吸油倍率更高而备受关注。采用悬浮聚合法,通过调节软硬单体比例,维持反应体系稳定性,制... 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因具有良好的吸油性、保油性而备受关注,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块材或粉末上,对微球状树脂的研究较少。微球因其加工更加方便、吸油倍率更高而备受关注。采用悬浮聚合法,通过调节软硬单体比例,维持反应体系稳定性,制备了分散性好的吸油树脂微球。以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环己烷(CYH)为致孔剂,合成P(SMA-co-BA-co-ST)高吸油树脂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树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树脂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均匀,比表面积大。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m[SMA∶BA]=3∶1、ω(ST)=25%、ω(DVB)=0.2%、ω(AIBN)=1.25%、ω(PVA)=1.25%、ω(CYH)=20%,对CCl_(4)、CHCl_(3)、CH_(2)Cl_(2)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为33.50g/g、35.48g/g、22.26g/g,高于同类树脂的吸油性能,本研究将为吸油树脂的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树脂微球 悬浮聚合法 苯乙烯 吸油倍率 丙烯酸酯
下载PDF
油炸涂膜薯片的吸油率和丙烯酰胺含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盛美香 尤婷婷 +1 位作者 柳佳齐 姜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63-66,共4页
将不同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膜液、大豆分离蛋白(SPI)膜液和壳聚糖膜液分别涂覆于薯片表面,高温油炸后,以薯片的吸油率和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确定3种膜液的最宜浓度,并对比了3种膜液最佳浓度下油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色泽值及感官... 将不同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膜液、大豆分离蛋白(SPI)膜液和壳聚糖膜液分别涂覆于薯片表面,高温油炸后,以薯片的吸油率和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确定3种膜液的最宜浓度,并对比了3种膜液最佳浓度下油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色泽值及感官品质。在CMC、SPI和壳聚糖膜液浓度分别为1.5%、8%和1.5%时,与未涂膜薯片对比,油炸涂膜薯片的吸油率分别下降17.73%、22.94%和7.58%,丙烯酰胺含量分别下降21.5%、42.9%和53.3%。结果表明,SPI涂膜可更大程度降低油炸薯片的吸油率,而壳聚糖涂膜可显著减少其丙烯酰胺含量,并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膜 吸油率 丙烯酰胺含量 油炸薯片
下载PDF
橡胶基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静璇 杜姗姗 +2 位作者 任秀梅 程余波 周爱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153,159,共6页
以丁苯橡胶(SBR)为基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溶液中通过溶液聚合两步法得到新型改性高吸油树脂(R-OAR)。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SBR、引发剂和... 以丁苯橡胶(SBR)为基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溶液中通过溶液聚合两步法得到新型改性高吸油树脂(R-OAR)。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SBR、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作为单一影响因素对油品吸油平衡值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FT-IR表明,SMA、VAc成功接枝到SBR上,共聚形成了R-OAR;TGA表明,R-OAR热稳定性较高吸油树脂(OAR)好,分解温度提高了约50℃;单体配比为1.5∶1,SBR用量为5 g,BPO1和BPO2用量分别为4%和0.6%,交联剂为2%时,吸油平衡值达到最大,对柴油、甲苯、苯、四氯化碳分别为10.1 g/g,19.74 g/g,23.18 g/g,30.49 g/g;SEM表明,树脂中存在有利于提高其吸油能力的类交织状结构和织状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高吸油树脂 溶液聚合 吸油平衡值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α-淀粉酶制备蜡质玉米微孔淀粉的工艺和性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楠 陈海华 +1 位作者 王雨生 张滢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9,124,共6页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淀粉酶水解蜡质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吸油率为指标,确定了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所得微孔淀粉的显微结构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淀粉酶水解蜡质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吸油率为指标,确定了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所得微孔淀粉的显微结构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30%的辅助条件下,酶添加量1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6.0、酶解时间20 h制得的蜡质玉米微孔淀粉吸油率最高,为175.41%。经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的蜡质玉米微孔淀粉,淀粉颗粒结构保持完整,均一性提高,糊化温度升高。与普通酶解工艺相比,超声辅助酶解工艺制备的微孔淀粉吸油率提高了1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玉米 微孔淀粉 Α-淀粉酶 超声波辅助处理 吸油率
下载PDF
高粱多孔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彩娇 赵安琪 +1 位作者 于雷 郑明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39,共5页
以高粱淀粉为原料,优化高粱多孔淀粉的制备工艺并对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多孔淀粉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配比1∶5(g/g)、底物浓度25%、酶添加量3%、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50℃、pH4.6,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多孔淀粉... 以高粱淀粉为原料,优化高粱多孔淀粉的制备工艺并对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多孔淀粉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配比1∶5(g/g)、底物浓度25%、酶添加量3%、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50℃、pH4.6,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多孔淀粉的吸油率为132.04%,比容积为2.39 g/cm^3、溶解率为3.97%、膨胀率为13.80%、透光率为11.89%,较原淀粉分别提高了92.81%、21.31%、69.65%、38.41%、7.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多孔淀粉颗粒完整,表面形成类似蜂窝状孔洞,孔径大小及孔深适中,淀粉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成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多孔淀粉 吸油率
下载PDF
荨麻纤维碱改性制备吸油材料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朝斐 梁华 +1 位作者 崔玉梅 张初阳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39,共3页
以荨麻为原料,经化学脱胶得到荨麻纤维,对其采用碱改性制备吸油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对碱改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选择碱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固液比为试验因素,吸油倍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以荨麻为原料,经化学脱胶得到荨麻纤维,对其采用碱改性制备吸油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对碱改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选择碱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固液比为试验因素,吸油倍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碱改性前后的荨麻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最优的碱改性工艺为碱质量浓度20 g/L、处理时间6 h、固液比1∶225,经此工艺改性的荨麻纤维对柴油的吸油倍率达到13.57 g/g,约是改性前的1.5倍。碱改性后的荨麻纤维表面出现了皮层剥落和坑穴,从而提高了荨麻纤维的吸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纤维 吸油材料 碱处理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吸油倍率 改性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酸酯吸油膨胀橡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波 张璐 +5 位作者 李鹏 金耀程 胡明晖 陈丽飞 韩雪 艾毅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891-893,共3页
以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十二酯(L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塑炼后与多缩水甘油酯交联剂和白炭黑进行混炼、硫化,制得吸油膨胀橡胶(OSR)。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交联... 以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十二酯(L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塑炼后与多缩水甘油酯交联剂和白炭黑进行混炼、硫化,制得吸油膨胀橡胶(OSR)。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OSR吸油膨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油时间和溶剂对OSR吸油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单体比例的增加,OSR的硬度和拉伸强度降低、吸油膨胀率增大。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OSR的硬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大,吸油膨胀率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吸油时间的增加,OSR的吸油膨胀率增大,在10 h后吸油膨胀率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吸油膨胀橡胶 吸油膨胀率
下载PDF
聚氨酯软泡的泡孔结构与吸油倍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徵 王源升 +1 位作者 王方超 余红伟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聚醚多元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孔径大小和开孔率不同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研究了它们对3号喷气燃料、甲苯和军用柴油的吸油倍率。结果表明,PUF的孔径大小和开孔率直接影响其吸油性能,孔径越大,开孔率越高,对油... 以聚醚多元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孔径大小和开孔率不同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研究了它们对3号喷气燃料、甲苯和军用柴油的吸油倍率。结果表明,PUF的孔径大小和开孔率直接影响其吸油性能,孔径越大,开孔率越高,对油品的吸油倍率越大;同时,油品分子的大小也会影响其吸油性能,甲苯分子最小,其吸油倍率最高,3号喷气燃料中因含有较多的较大分子的环烷烃,其吸油倍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软质泡沫塑料 孔结构 吸油倍率
下载PDF
多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卓林 解乐福 +1 位作者 李艳杰 马烽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解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考察了酶用量、酶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淀粉浓度以及pH值对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优化条件为:酶用量为1.2%,酶配比为1∶2,反应温度...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解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考察了酶用量、酶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淀粉浓度以及pH值对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优化条件为:酶用量为1.2%,酶配比为1∶2,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2 h,pH为6.0,淀粉的浓度为30%。制备得到的多孔淀粉吸油率达到82.14%,远远高于原淀粉,吸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复合酶解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变压器油纸绝缘的回复电压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益军 欧晓妹 +4 位作者 李恒真 陈斯翔 王云飞 陈邦发 黄静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9-62,共4页
回复电压测量法是检测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但工程应用案例较少,尚无回复电压法检测结果的诊断标准。为研究回复电压法测试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的结果诊断方法,通过对油纸绝缘... 回复电压测量法是检测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但工程应用案例较少,尚无回复电压法检测结果的诊断标准。为研究回复电压法测试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的结果诊断方法,通过对油纸绝缘变压器的检测实例,分析了回复电压法测试结果与绝缘电阻、吸收比、微水等传统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情况。结果表明:回复电压法可用于检测设备绝缘状态并给出诊断结果,验证了回复电压法与传统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回复电压法用于油纸绝缘变压器工程实践具有诊断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复电压法 油纸绝缘 绝缘电阻 吸收比 微水
下载PDF
柚子内皮热解改性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帛宏 贺国文 +2 位作者 李平义 吴依蒙 吴忠桓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69-73,共5页
以柚子内皮为原料,采用热解制备吸油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热解柚子内皮对机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的吸油性能﹒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柚子内皮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相继热解,微孔得到增大,但... 以柚子内皮为原料,采用热解制备吸油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热解柚子内皮对机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的吸油性能﹒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柚子内皮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相继热解,微孔得到增大,但在500℃下热解微孔将坍塌;对于3种油品,400℃下处理3 h时内皮颗粒的吸油倍率最高,若再延长改性时间和升高温度均会降低吸油倍率;在循环使用10次后,未热解处理和400℃下处理5 h的内皮颗粒对机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的吸油倍率分别降低了43.04%、42.11%、33.05%以及41.36%、34.92%、28.54%,热解改性提高了内皮颗粒的循环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内皮 吸油倍率 吸油材料 热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