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莆田文风与中央文学的下行渗透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晔 《闽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11,共6页
莆田文学是明代福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福州、晋江等地不同,莆田文学较为传统、保守,带有浓郁的理学背景和士大夫色彩,一向被学界所忽视。这一文风的形成,远溯宋元理学传统,近以明初翰林应召为契机,以强势的地方科举文化为依托... 莆田文学是明代福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福州、晋江等地不同,莆田文学较为传统、保守,带有浓郁的理学背景和士大夫色彩,一向被学界所忽视。这一文风的形成,远溯宋元理学传统,近以明初翰林应召为契机,以强势的地方科举文化为依托。通过翰林官员和其他政府官员的言传身教,借助诗学师承、致仕耆老会等途径,将馆阁文学、京城文学中的一些官方元素注入地方文学活动之中,这既是儒家思想引导下的一种对地域公共社会的文化控制和文学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的积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文风 中央文学 文学控制 文学元素流动
下载PDF
新时期官场文学权力批判浅探
2
作者 黄声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文学对急剧转型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政治伦理变迁作了生动真实的反映,并且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官场文学 政治伦理 权力建构 权力合法性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叙述中“边缘文学”的地位
3
作者 姜向东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边缘文学"特指被中国现代文学主流意识排斥在外的旧体诗等旧体文学和"官方"文学。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是多元共生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叙述也应该是多元共生的。"旧体诗"等旧体文学、"... "边缘文学"特指被中国现代文学主流意识排斥在外的旧体诗等旧体文学和"官方"文学。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是多元共生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叙述也应该是多元共生的。"旧体诗"等旧体文学、"官方"文学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分子。在文学的历史进程中,它们都曾以自身的存在和创作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对它们的"关注",既是我们应有的史学品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叙述更客观、更准确、更本质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文学 现代文学叙述 多元文学观
下载PDF
高启的心态变化与诗学思想变迁
4
作者 周海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3-37,134,共6页
高启一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出仕张吴时期、明初为官时期、退隐时期。出仕张吴时期,高启的心态以闲适为主,其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山林气息。明初为官时期,高启的心态以畏祸为主,他一方面向文坛的主旋律靠拢,写作了不少台阁之作,另一方面... 高启一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出仕张吴时期、明初为官时期、退隐时期。出仕张吴时期,高启的心态以闲适为主,其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山林气息。明初为官时期,高启的心态以畏祸为主,他一方面向文坛的主旋律靠拢,写作了不少台阁之作,另一方面又用大量私人化作品表达自己的压抑与哀怨。退隐以后,高启的心态以颓废为主,既无法写出较好的台阁作品,也无法像元末那样写出较好的山林之作,最终导致了山林与台阁的双重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高启 北郭诗人 吴中四杰 杨基 山林作品 台阁作品
下载PDF
明代成化至弘治中期郎署文学的初步振兴
5
作者 刘化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2-36,共5页
明代成化至弘治中期,郎署文学在邵宝、储等人的引导推动下,得到初步的振兴。尽管这一文学力量仍然处于茶陵派羽翼之下,并无与馆阁文学争锋的动机和实力,但由于它在继承中蕴涵着新变,所以发展迅速,成为李梦阳等“前七子”发动文学复古运... 明代成化至弘治中期,郎署文学在邵宝、储等人的引导推动下,得到初步的振兴。尽管这一文学力量仍然处于茶陵派羽翼之下,并无与馆阁文学争锋的动机和实力,但由于它在继承中蕴涵着新变,所以发展迅速,成为李梦阳等“前七子”发动文学复古运动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署文学 邵宝
下载PDF
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价值
6
作者 徐有威 张程程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96-122,M0006,共28页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建设和小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民间文献包括厂志、日记、工作笔记和亲历者的自印本回忆录等,它们以一种自下...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建设和小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民间文献包括厂志、日记、工作笔记和亲历者的自印本回忆录等,它们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将三线建设众多生动鲜活的细节加以呈现。这些文献在深入开展三线建设研究、丰富中国当代史研究的视野、挖掘三线建设研究的社会价值,以及唤起亲历者的情感共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对于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刚刚起步,对于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仍需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以期它在三线建设研究领域乃至中国当代史领域发挥更多、更大的价值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小三线建设 民间文献
下载PDF
馆阁与郎署——文学话语权的争夺与明代文学之流变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明代成化、弘治以前,文学多为馆阁垄断,郎署官少有为之,他们与文学权力基本上是绝缘的。其后,郎署文学意识迅速觉醒,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前七子迅速崛起于文坛,明中叶主流文风为之转向,文权开始向郎署分化。"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 明代成化、弘治以前,文学多为馆阁垄断,郎署官少有为之,他们与文学权力基本上是绝缘的。其后,郎署文学意识迅速觉醒,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前七子迅速崛起于文坛,明中叶主流文风为之转向,文权开始向郎署分化。"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既是郎署文学意识觉醒的重要表征,又是前七子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主张的提出,与明中期主流学术的转向密切相关,且有一过程。从中可窥明中后期主流文学宗尚转向之轨迹,把握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特点与规律。同时也表明,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更加便于推行、强化自己的文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署文学 前七子 明代文学 文学与权力
下载PDF
官韵文献的发展与流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柳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2期71-72,共2页
唐代和宋初科场进士科,考生作诗押韵以《切韵》为准;宋代以《礼部韵略》为纲;金代以"平水韵"为依据;元代和明代崇尚诗文,平水韵流传不衰;清代科场加试五言诗,《佩文韵府》及其简缩本《佩文诗韵》成为官方的考试用书。文章按... 唐代和宋初科场进士科,考生作诗押韵以《切韵》为准;宋代以《礼部韵略》为纲;金代以"平水韵"为依据;元代和明代崇尚诗文,平水韵流传不衰;清代科场加试五言诗,《佩文韵府》及其简缩本《佩文诗韵》成为官方的考试用书。文章按照官韵书传承发展的关系,梳理历代诗韵文献的发展与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韵文献 科举考试 发展 变化
下载PDF
从唐代党争看早期科举制存在的弊端
9
作者 高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10-119,共10页
科举制是研究唐代历史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此前已有一些学者将牛李党争和唐代科举结合起来考察,但极少将玄宗时期的吏治与文学之争同牛李党争结合起来探讨。将吏治与文学之争和牛李党争结合起来探讨唐代科举制存在的弊端。认为唐代作为... 科举制是研究唐代历史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此前已有一些学者将牛李党争和唐代科举结合起来考察,但极少将玄宗时期的吏治与文学之争同牛李党争结合起来探讨。将吏治与文学之争和牛李党争结合起来探讨唐代科举制存在的弊端。认为唐代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早期阶段,主要以文学取士,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一,文章写作能力不同于治国经邦之道,拥有极高文学修养的人未必能很好处理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各种问题;第二,以文学取士,存在忽略道德的问题;第三,唐代科举中存在的请托行卷风气与科举中形成的座主门生及同年关系极易形成朋党。到了宋代,通过对行卷的禁止,糊名誊录和锁院制的创立,殿试制度的实行及以经义代替诗赋等措施的实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唐代科举存在的种种问题,促使科举制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宋代党争性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科举 吏治与文学之争 牛李党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