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奉先殿建筑沿革与形制布局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新成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77,158,共17页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复建奉先殿于北京紫禁城,两京奉先殿并存。明清更替之际,两座奉先殿先后毁于战乱,其建筑形制遂不可考。祭祖活动既关乎人情,也关乎国家制度,奉先殿作为重要的皇家祭祖场所,梳理其历史沿革,追溯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考察明清宫廷祭祖制度,亦有助于了解紫禁城宫殿布局的变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奉先殿 祭祀
原文传递
唐人的孝亲观念与孝亲诗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小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2,共8页
唐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于敬老尊亲、孝敬父母尤为重视。唐人的孝亲观主要体现为善事父母的养亲观、居丧致哀的祭亲观和忠重于孝的忠君观,这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此外,唐人的孝亲观念和孝亲行为对士人的出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孝亲观念 养亲 祭亲 忠君 孝亲诗
下载PDF
东汉人对墓葬功能认识研究——以考古发现为主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爱国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1,共8页
东汉人对墓葬功能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墓葬首先是安放死人的地方,不仅要把尸体放进去,还要大象其生以送其死,时时祭祀,做完这些,死人要为活人服务,为家族服务,要长利子孙。这就把生死联系在了一起。
关键词 东汉 墓葬功能 大象其生 祭祀 长利子孙
原文传递
试论乐安流坑祠堂祭祖风俗中的宗法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殷剑 吴娜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流坑的祠堂祭祖分为季祭、节祭和生辰忌日祭等。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流坑的祠堂祭祖分为季祭、节祭和生辰忌日祭等。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敬宗收族的宗法思想以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宗法特征,对巩固家族组织和宗族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流坑村 祠堂 祭祖 宗法 中国 民间风俗
下载PDF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56
5
作者 常建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7,共8页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 ,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 ,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强化了宗祠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祠庙 祭祖礼制 《家礼》 历史演变 士大夫阶层
下载PDF
壮族与黑泰人家祖信仰比较研究——基于宗教人类学的分析视野
6
作者 蓝长龙 蒙元耀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黑泰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两族有关祖灵资格的判断标准是相同的,但黑泰人认为幼童、孕妇及其他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不能进入祖龛享祀,而壮族认为36岁以下且有子嗣的逝者可以通过举行相应的民俗祀奉仪式使其进入祖灵之...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黑泰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两族有关祖灵资格的判断标准是相同的,但黑泰人认为幼童、孕妇及其他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不能进入祖龛享祀,而壮族认为36岁以下且有子嗣的逝者可以通过举行相应的民俗祀奉仪式使其进入祖灵之列。花神婆婆的花园和夜鸟圩是壮族意念中的原生型祖灵世界,是平行并存的两个不同的空间。黑泰人《指路经》中所建构的彼岸空间是一个统一体,其内部按照逝者年龄、死因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分成若干亡灵居住区。丧礼方面,两族在报丧、洁身和入殓礼仪是同多异少,而在开丧与出殡礼仪却是异多同少。祭祖方面,其的目的都是祈求祖灵赐福和强化宗族的血缘意识,但祭祖时间和仪式程序各异。先民同源以及文化的传播与借用是两族家祖信仰出现异同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黑泰人 祖灵观念 彼界想象 祭祖礼俗
下载PDF
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农业知识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兴贵 平锋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41,共8页
彝族进入农耕阶段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通过彝族古籍、神话、传说等内容来阐述彝族先民有关农业的起源、农作知识、农作物的产生、农具的产生等方面的农业知识,并从农事祭祀、农事禁忌两个方面来看彝族在现... 彝族进入农耕阶段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通过彝族古籍、神话、传说等内容来阐述彝族先民有关农业的起源、农作知识、农作物的产生、农具的产生等方面的农业知识,并从农事祭祀、农事禁忌两个方面来看彝族在现实实践中对传统农业知识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农业的起源 农作知识 农作物 农具 农业祭祀 禁忌
下载PDF
试论干戚之舞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贵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0,共6页
干、戚作为礼器,由实用兵器演变分化而成。干戚之舞源远流长,文化内蕴深厚。干戚之舞滥觞于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发展于夏商时代,规范定型于西周。干戚之舞初为军事巫舞,后演绎成为重大祭礼必备武舞,具有严格的乐舞程序和礼教功能。晚周后... 干、戚作为礼器,由实用兵器演变分化而成。干戚之舞源远流长,文化内蕴深厚。干戚之舞滥觞于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发展于夏商时代,规范定型于西周。干戚之舞初为军事巫舞,后演绎成为重大祭礼必备武舞,具有严格的乐舞程序和礼教功能。晚周后干戚之舞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戚 礼器 巫术祭祀 武舞 礼教
下载PDF
汉赋与汉代酒文化的以乐为本及其流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春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则成为中国文人酒文化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汉代酒文化 以乐为本 调和人伦 献谀神灵 祭祀祖先
下载PDF
祭祀和宴饮:先秦酒诗的主旋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雁影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The main melody of poem and drink in the Pre-Qin days are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and having food and drink. The content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is very rich, which includes heav... The main melody of poem and drink in the Pre-Qin days are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and having food and drink. The content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is very rich, which includes heaven and earth, spirits, the sun, the moon, mountains and rivers, ancestors, even the four seasons, in order to ask the ancestors to enjoy the excessive sacrifices and confer blessing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as well.Wi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acrificial offering. Its quality and quantity show one’s degree of good faith. Having food and drink is second only to offing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Its aim is to pray the heaven and ancestors for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and bright prospect. It is also a main way for the nobles to enjoy themselves. Wine and courtesy of safeguarding the feudal order blend with each other. The feast has its social estate standard with the ceremonial system. It also draws up the wine courtesy. So wi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tem in the f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酒诗 祭祀 宴饮 封建秩序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有关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论新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07,288-289,共6页
《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qu... 《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并非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清庙 清庙之守
下载PDF
三星堆埋藏坑的新发现与新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华 彭思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16,156,共23页
三星堆遗址南部新发现的六个埋藏坑,其中四个相对规整,与先前发现的两个坑具有相同的层位关系和埋藏现象,不同坑内埋藏器具残件多可彼此拼合,且新发现诸坑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基本相同,证实了这些坑都是同时的,埋藏年代在商代末期的殷墟晚... 三星堆遗址南部新发现的六个埋藏坑,其中四个相对规整,与先前发现的两个坑具有相同的层位关系和埋藏现象,不同坑内埋藏器具残件多可彼此拼合,且新发现诸坑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基本相同,证实了这些坑都是同时的,埋藏年代在商代末期的殷墟晚期(约前1100-前1150年间)。三星堆人将因某种原因遭到损坏的神庙雕像和陈设残件收集起来,在祭祀区西南围墙一侧平整了一块场地,同时规划了具有象征意义排列的六个埋藏坑,将损坏的神庙像设等运到场地坑边,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埋藏。新的材料证明,三星堆人的宗教体系以人首鸟身的三神为中心神祗,以两棵象征太阳的大神树为宇宙背景。近百件真人大小的铜木人像,是三星堆统治集团贵族个体的代表,将自己的形象制作出来,可能是想将自己的精气灵魂依附在这些人像上,以便能够随时在神像前面服役并听候大神的召唤。三星堆埋藏坑的那些奇异的组合铜器残件,估计是放置在神像前的几件供奉用铜器,其中的顶尊鸟足铜神像可能就是转达大神意旨的小神。三星堆埋藏坑的出现时间,正是三星堆遗址走向衰落和成都金沙村遗址崛起的时间,也是商王朝衰落和周王国崛起的时间,三星堆埋藏坑应该与这些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埋藏坑 铜像 铜器 祭祀
原文传递
稻作农耕与日本民俗的形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美云 杨昌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07-410,共4页
日本水稻种植在绳纹晚期从中国江南越海传至,此后稻作农耕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日本民俗。日本稻荷神社数量很多,对狐狸的崇拜、樱花的喜爱、过年祭祀时注连绳的装饰以及相扑运动的起... 日本水稻种植在绳纹晚期从中国江南越海传至,此后稻作农耕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日本民俗。日本稻荷神社数量很多,对狐狸的崇拜、樱花的喜爱、过年祭祀时注连绳的装饰以及相扑运动的起源等,最初可能都源于稻作农耕。日本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祭,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大部分都与水稻的播种、萌芽、生长、收获相关联,是人们对丰收的一种渴望,带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稻米还被认为是力量的源泉,由此产生了从米中寻找力量的习俗,稻米及制成品还常用于节日祭祀。时至今日,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习俗中,依然还带有稻作农耕的烙印,稻作文化是日本文化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作 农耕 民俗 文化 日本
下载PDF
勾连与生成——鲍屯村清明祭祖的教育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翔浩 史利平 李本友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在黔中屯堡,清明祭祖具有次数之多、人员之众和规模之大的特点。作为宗族血亲的物化形式,清明祭祖在屯堡社区具有伦理道德教化、彰显历史记忆和增强族群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而成为强化屯堡族群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屯堡人 祭祖 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试论殷商时期的祖先崇拜与祭祀形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宗文 虞宁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7-80,共4页
殷商时期人们尊崇的鬼神非常多,但对祖先神的崇拜却尤为突出。这种崇拜主要表现为他们频繁而复杂地对其祖先进行祭祀活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表明,殷人对自上甲以来的先公先王先妣进行祭祀的形式大致有四种,即单祭、合祭、特祭和... 殷商时期人们尊崇的鬼神非常多,但对祖先神的崇拜却尤为突出。这种崇拜主要表现为他们频繁而复杂地对其祖先进行祭祀活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表明,殷人对自上甲以来的先公先王先妣进行祭祀的形式大致有四种,即单祭、合祭、特祭和周祭。对祖先进行频繁复杂的祭祀活动又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灵魂的认识和由此而形成的灵魂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祖先崇拜 祭祀
下载PDF
关于北朝的尧帝崇拜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耀中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据《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北魏时地方上对尧的祭祀要远多于其他古代帝王。其原因除黄河中下游是传说中尧活动的区域,及与禅让的政治形式、历代传统的祭祀制度等一般因素相关外,还与当时北方盛行儒学、拓跋族的汉化等特殊原... 据《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北魏时地方上对尧的祭祀要远多于其他古代帝王。其原因除黄河中下游是传说中尧活动的区域,及与禅让的政治形式、历代传统的祭祀制度等一般因素相关外,还与当时北方盛行儒学、拓跋族的汉化等特殊原因相关,从而说明了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面,以及历史现象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帝 祭祀 北朝
下载PDF
近代新洲黄氏宗族的祭祖活动
17
作者 刘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本文通过对近代新洲黄氏宗族的考察,认为祭祖活动是联结黄氏族人的重要纽带,是其宗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黄氏宗族通过祭祖仪式体现国家正统意识形态观念,使得整个宗族组织占有尽可能多的社会及文化资源,并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关键词 黄氏宗族 祭祖 宗法制度 文化资源
下载PDF
论明洪武时期的优抚政策
18
作者 陈友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97-100,共4页
洪武时期的优抚政策发端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环境,洪武时期得到很大发展。优抚内容既有物质奖赏,也有精神鼓励;范围涉及所有将士;优抚对象有阵亡及伤残将士、将士家属、现役军人、高龄和致仕武官等,具有前朝未有的特点。对军队战斗力... 洪武时期的优抚政策发端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环境,洪武时期得到很大发展。优抚内容既有物质奖赏,也有精神鼓励;范围涉及所有将士;优抚对象有阵亡及伤残将士、将士家属、现役军人、高龄和致仕武官等,具有前朝未有的特点。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优抚政策 进爵 升赏 祭祀 封谥 存恤
下载PDF
晋祠古镇及其祭赛演剧活动考述
19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晋祠镇缘起于宋代,紧依晋祠,正是宋代晋祠世俗化的体现和重要推动力量。这样的地理位置,一定要深受晋祠“神界”的影响,同时作为“人界”,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商贸集镇特色,晋祠镇也不断地向晋祠输送着直接的世俗影响。晋祠与晋祠镇“神界... 晋祠镇缘起于宋代,紧依晋祠,正是宋代晋祠世俗化的体现和重要推动力量。这样的地理位置,一定要深受晋祠“神界”的影响,同时作为“人界”,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商贸集镇特色,晋祠镇也不断地向晋祠输送着直接的世俗影响。晋祠与晋祠镇“神界”与“人界”的互动,是研究晋祠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我们理解传统宗教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好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堡 神庙 祭赛 剧场 演剧
下载PDF
清明祭祖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清明祭祀是宗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仪式性事件,这一事件不但关涉宗族文化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族谱和祠堂,还将宗族建构为一种活态的、流动的精神性文化。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民俗场"中,属于宗族的不同组成房份真切地上演... 清明祭祀是宗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仪式性事件,这一事件不但关涉宗族文化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族谱和祠堂,还将宗族建构为一种活态的、流动的精神性文化。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民俗场"中,属于宗族的不同组成房份真切地上演着关于宗族的一幕活剧,是一种民间社会的微观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节 祭祖仪式 微观政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