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家烯 邹华丽 +2 位作者 曾启新 吴佳璇 梅国城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775-2778,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285颗松动牙,按松动程度分为Ⅰ°松动组164颗、Ⅱ°松动组94颗、Ⅲ°松动组27颗,并按松动发生的牙位分为前牙松动...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285颗松动牙,按松动程度分为Ⅰ°松动组164颗、Ⅱ°松动组94颗、Ⅲ°松动组27颗,并按松动发生的牙位分为前牙松动组99颗、后牙松动组186颗。在治疗前及基础治疗完成6周后记录松动牙的松动度改善情况、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咬合受力百分比与咬合接触面积。结果治疗后,Ⅰ°松动组、Ⅱ°松动组、Ⅲ°松动组松动度改善率分别为50. 00%(82/164)、60. 64%(57/94)、66. 67%(18/27),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Ⅰ°松动组、Ⅱ°松动组咬合接触面积较治疗前增大(P <0. 05)。治疗后,前牙松动组、后牙松动组松动度改善率分别为43. 43%(43/99)、61. 29%(114/186),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前牙松动组咬合受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而后牙松动组咬合受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面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 <0. 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松动牙松动情况、牙周及咬合指标均获得改善,但松动度较轻的患牙或后牙的咬合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重度 松动牙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受力百分比 咬合接触面积 牙周指标
下载PDF
中学生咀嚼效能与接触面积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林 朱玲 张静露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咀嚼效能与牙合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花生米吸光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 ;用T -扫描系统测定牙合接触面积 ;用SPSS统计软件对咀嚼效能与牙合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3~ 15岁中学生恒牙列的咀嚼... 目的 探讨青少年咀嚼效能与牙合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花生米吸光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 ;用T -扫描系统测定牙合接触面积 ;用SPSS统计软件对咀嚼效能与牙合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3~ 15岁中学生恒牙列的咀嚼效能平均为 0 .737,牙合接触面积平均为 186 .4 7mm2 ,男生咀嚼效能、牙合接触面积均显著高于女生 (P <0 .0 5)。牙合接触面积主要分布于后牙区 ,尤其是磨牙区 ,牙合接触面积的大小依次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中切牙、尖牙和侧切牙 ;13~ 15岁中学生恒牙列的咀嚼效能与牙合接触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牙合接触面积是影响咀嚼效能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保健 咀嚼效能 He接触面积 吸光光度法 学生
下载PDF
Spee曲线与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覃雯琦 周新文 徐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下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取18-28岁安氏I类个别正常牙合均角女性64例,测量Spee曲线深度、牙尖交错位下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e曲线深... 目的 探讨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下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取18-28岁安氏I类个别正常牙合均角女性64例,测量Spee曲线深度、牙尖交错位下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e曲线深度、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在正常牙合左右两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Spee曲线深度组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随着Spee曲线深度增加,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呈递增趋势。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均呈正相关。结论 个别正常牙合左右侧咬合基本平衡;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曲线深度 咬合力 咬合接触面积
下载PDF
不同硅橡胶材料对咬合记录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段涛 朱彦鹏 +2 位作者 李岩 黄葳 熊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采用透光法探究不同硅橡胶材料对记录咬合信息的影响。方法纳入13名志愿者,分别用PuttySoft、Light Body及O-bite进行咬合记录,并设为PuttySoft组、Light Body组、O-bite组。采用透光法获取咬合记录的平面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 目的采用透光法探究不同硅橡胶材料对记录咬合信息的影响。方法纳入13名志愿者,分别用PuttySoft、Light Body及O-bite进行咬合记录,并设为PuttySoft组、Light Body组、O-bite组。采用透光法获取咬合记录的平面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生成8位灰度图。本实验拟定50μm以下厚度为实际接触、50~100μm厚度为接近接触,以50μm及以下厚度接触结合牙面解剖形态记录咬合接触点数目,以100μm及以下厚度接触为标准测量咬合接触面积。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O-bite组咬合接触面积为(65.57±34.82)mm^(2),Light Body组为(63.86±30.21)mm^(2),PuttySoft组为(74.31±33.76)mm^(2);PuttySoft组咬合接触面积最大,与O-bite组、Light Bod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ite组和Light Body组咬合接触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ite组咬合接触点数目为(27.23±8.36)个,Light Body组为(30.23±9.36)个,PuttySoft组为(26.92±7.79)个;与O-bite组和PuttySoft组比较,Light Body组咬合接触点数目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uttySoft组和O-bite组咬合接触点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ht Body在记录咬合信息时较PuttySoft和O-bite精度更高,推荐临床使用;硅橡胶材料记录咬合信息时缺乏一致性,作为“金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记录 透光法 咬合接触面积 咬合接触点数目 硅橡胶
下载PDF
夜磨牙症患者咬合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晓龙 沈正焱 吴丽更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夜磨牙症与咬合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8名夜磨牙症患者,记录患者在正中咬合及左、右侧方咬合三种咬合状态下最大的咬合接触面积和最大咬合力度数值,并进行左右侧对比;记下3种咬合状态下的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区最大的咬合接触面... 目的探讨夜磨牙症与咬合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8名夜磨牙症患者,记录患者在正中咬合及左、右侧方咬合三种咬合状态下最大的咬合接触面积和最大咬合力度数值,并进行左右侧对比;记下3种咬合状态下的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区最大的咬合接触面积和最大的咬合力度数值及所占百分比;记录3种咬合状态下闭颌时间和开颌时间,并与系统设置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咬合时,在达到咬合接触面积最大的时点和咬合力度数值最大的时点,右边咬合力度值大于左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边侧方咬合时,在达到咬合接触面积最大的时点和咬合力度数值最大的时点,右边咬合力度数值与左边咬合力度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边侧方咬合时,在咬合接触面积最大的时点,右边咬合力度数值与左边咬合力度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咬合力度数值最大的时点,右边咬合力度值大于左边咬合力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夜磨牙症患者闭颌时间、开颌时间异常,Teetester系统设定的默认正常值为OT<0.25 s,DT<0.4 s,这是根据大量流行病学数据的基础上设定的。本研究大多数夜磨牙患者的OT、DT均异常,均不在系统设定的正常范围内,其中OT最大值可达4.68 s,DT最大值可达8.31 s,进一步证实夜磨牙患者存在咬合早接触。结论夜磨牙症的发生与侧方咬合干扰及咬合早接触有关,夜磨牙症咬合力的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症 最大咬合接触面 最大咬合力度值 闭颌时间 开颌时间
下载PDF
总义齿面功能性接触面积与咀嚼效率
6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齐仕珍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本文对面功能性接触面积的含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一种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总义齿(牙合)面功能性接触面积的方法,据此探讨其与咀嚼效率的关系。本文共测总义齿16例,结果表明(牙合)面功能性接触面积与咀嚼效率为显著的正相关... 本文对面功能性接触面积的含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一种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总义齿(牙合)面功能性接触面积的方法,据此探讨其与咀嚼效率的关系。本文共测总义齿16例,结果表明(牙合)面功能性接触面积与咀嚼效率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保证一定的(牙合)面面积是行使咀嚼功能的基础;(牙合)面不同区域在咀嚼中的作用各有侧重;减径时应以减支持尖为主,非支持尖应保持一定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HE面 功能性 接触面积 咀嚼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