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奚杰 洪喜萍 +1 位作者 邢慕蓉 熊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要求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8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6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另选同期...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要求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8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6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直至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分析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探讨镇痛分娩后母体和胎儿的结局.结果:①各研究组经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VAS评分都显著降低,各组在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的MAP在产程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入NICU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子痫、HELLP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分娩疼痛、维持血压的稳态,且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母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子痫前期 平均动脉压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下载PDF
A Structured Method of Teaching Epidural Block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in inexperienced trainees.
2
作者 Marco Scorzoni Gianluigi Gonnella +4 位作者 Emanuele Capogna Marina Campione Gaetano Draisci Matteo Velardo Giorgio Capogna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Background: The rate of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is particularly high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ining, especially in novices. The structured epidural teaching model (SETM) includes three standardized video lessons, the... Background: The rate of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is particularly high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ining, especially in novices. The structured epidural teaching model (SETM) includes three standardized video les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a 3D epidural module by trainees and practical training by using an epidural simulator with and without the CompuFlo™ Epidural instrument.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rate of inexperienced trainees during their 6 months clinical practice rotation in obstetric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TM in our Institution. Method: We evaluated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TM methodology and afterwards by analyzing our departmental database from February 2019 to January 2023. All epidural blocks were executed by trainees who had never previously performed an epidural block and were about to begin their obstetrics rotation. Results: We analyzed 7415 epidurals: 3703 were performed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TM methodology (control group) and 3712 afterwards (study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was 0.37%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0.13% for the study group (p<.05). The probability of making an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was 64% (OR: 0.36) lower for trainees who had the training than for those who did not. Conclusion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ructured teaching method,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accidental dural puncture during the training period. We hope that our observation will encourage a constructive discussion among experts about the need to use standardized and validated tools as a valuable aid in teaching epidural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ING epidural anesthesia obstetric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袁立新 于刚 +1 位作者 刘江涛 李亭亭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1期3249-3251,共3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足月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6例,其中A组未实施镇痛,B组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足月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6例,其中A组未实施镇痛,B组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C组于第一产程活跃期行分娩镇痛。观察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镇痛后5、10、30 min时VAS评分分别为(5.01±0.61)分、(2.30±0.32)分和(1.65±0.21)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 t=6.59、9.62、10.73,均P<0.05)和A组( t=6.76、9.80、11.02,均P<0.05);C组镇痛后5、10、30 min时VAS评分分别为(4.92±0.57)分、(2.34±0.30)分和(1.61±0.23)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t=9.72、9.55、10.91,均P<0.05)和A组(t=6.88、9.73、11.30,均P<0.05);B组与C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2、2.08、1.99,均P>0.05);B组和C组第一产程分别为(327.43±31.02)min和(335.62±30.18)min,均较A组显著减少(t =7.21、6.90,均P<0.05);B组和C 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0.77%和84.62%,均显著高于A组的57.69%(χ2=8.43、8.81,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23,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脊椎 罗哌卡因 芬太尼
原文传递
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产科麻醉的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高成杰 李波 +7 位作者 曹桂茂 徐鲁峰 吕晓明 王惠霞 李娟 刘科卫 牛爱军 武广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评价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与经胎盘转运的情况,并以0.5%布比卡因作为对照。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足月单胎孕妇4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0.5%左旋布比卡因(L组,n... 目的评价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与经胎盘转运的情况,并以0.5%布比卡因作为对照。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足月单胎孕妇4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0.5%左旋布比卡因(L组,n=20)或0.5%布比卡因(B组,n=20)15 mL,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心电图变化、新生儿Apgar、适应能力和脐静脉血气及不良反应。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体和胎儿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两组孕妇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心电图变化、新生儿Apgar、适应能力评分和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的发生率在L组为75.0%,B组为90.0%(P=0.051),观察中无严重不良反应。L组和B组母体血浆药物浓度在30 min左右达高峰,分别为(896±86)ng/mL和(901±79)ng/m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 167±132)和(2 935±96)h·ng·mL-1,脐静脉/母体静脉血药浓度比分别为0.300±0.091和0.279±0.116。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硬膜外麻醉,麻醉效能与同等浓度和剂量的布比卡因相同,其镇痛和麻醉效果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对母体副作用少,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同时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经胎盘的转运比率两组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产科麻醉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邱良诚 陈彦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轻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轻度子痫前期产妇9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腰麻后D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N组给... 目的评价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轻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轻度子痫前期产妇9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腰麻后D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N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N组术中出现寒战14例,明显多于D组的6例(P<0.05)。结论 0.5%布比卡因腰麻复合右美托咪定5μg鞘内注射麻醉效果要好于单纯腰麻,但国内临床应用时仍须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轻度子痫前期 产科麻醉
下载PDF
目前产科麻醉中的热点讨论 被引量:45
6
作者 夏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产科麻醉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论。目前的争论主要包括4个问题:①分娩时实施区域性麻醉镇痛的时机是否会影响产程的长短或者宫颈扩张的速度;②区域性麻醉镇痛是否会增加阴道手术助娩和剖宫产术的危险性;③剖宫产麻醉的选择:... 产科麻醉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论。目前的争论主要包括4个问题:①分娩时实施区域性麻醉镇痛的时机是否会影响产程的长短或者宫颈扩张的速度;②区域性麻醉镇痛是否会增加阴道手术助娩和剖宫产术的危险性;③剖宫产麻醉的选择:区域麻醉还是全麻;④在非产科手术中,麻醉是否会增加产妇的风险。本文就以上问题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逐一进行概括性的讨论,并介绍美国产科麻醉界的最新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麻醉 循证医学 分娩镇痛 区域性麻醉 产程进展 阴道手术助娩 剖官产 非产科手术 胎儿监测 自发性流产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产科麻醉与镇痛新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铭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80-89,150,共10页
产科全麻主要从母体和胎儿两个层面考虑,对母体考虑插管困难和防止返流误吸,对胎儿考虑麻醉及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产妇是困难气道吗?经典观点认为产妇因肥胖、舌体肿大、咽喉、气管粘膜水肿等属于困难气道,但随着全球对困难气道... 产科全麻主要从母体和胎儿两个层面考虑,对母体考虑插管困难和防止返流误吸,对胎儿考虑麻醉及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产妇是困难气道吗?经典观点认为产妇因肥胖、舌体肿大、咽喉、气管粘膜水肿等属于困难气道,但随着全球对困难气道的重视,解决困难气道用具丰富,大量的文献和临床实践并不认为产妇是困难气道(特别肥胖的产妇除外),但把产妇当做困难气道去对待还是有必要的。除了肌肉松弛剂外,目前常应用的麻醉药及相关用药都是很容易透过胎盘屏障的,所以,全麻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控制很重要。药物作用时间更重要,一般认为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时间)<10~15min和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时间)<3min可有效防止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液体治疗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剖宫产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胶体液优于晶体液。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均可纠正低血压,但前者加重了胎儿酸血症的状况,所以,若母体心律不低,推荐应用去氧肾上腺素。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总发生率约为7.6%,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孕产妇事实上处于高凝状况,许多学者对这类产妇成功实施了硬膜外腔麻醉,认为产妇椎管内麻醉时对血小板计数的要求可适当放宽。血小板计数<50×109/L的产妇应摒弃椎管内麻醉,一律选择全身麻醉,技术不成熟的医疗单位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连续腰麻在妇产科麻醉与镇痛方面可能有令人鼓舞的发展。潜伏期分娩镇痛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外许多学者和学术机构认为潜伏期分娩镇痛是安全可行的。静脉分娩镇痛成为一种补充手段。镇痛后阴道器械助产率方面中外差异较大,原因仍需探究。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是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麻醉 分娩镇痛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产程进展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渺 杨慧霞 +2 位作者 史彗星 邓新娥 东红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了解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CSEA +PCEA)是否对产程进展存在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3月~ 8月 5 0 7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病历资料 ,观察组 (CSEA +PCEA)共2 5 9例 ,对照组 (未采用CSEA +PCEA) 2 ... 目的 了解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CSEA +PCEA)是否对产程进展存在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3月~ 8月 5 0 7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病历资料 ,观察组 (CSEA +PCEA)共2 5 9例 ,对照组 (未采用CSEA +PCEA) 2 4 8例 ,通过产程图比较两组产程进展。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 (2 71 93± 12 7 4 4 )min和 (5 7 39± 35 5 2 )min ,较对照组活跃期 (188 0 8± 110 2 9)min及第二产程时间 (44 84± 31 92 )min延长 (P <0 0 0 1) ;观察组产程图宫口曲线较Friedman产程图倾斜角度较小 ,即活跃期进展较慢 ,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 1 5cm。结论 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镇痛后活跃期进展减慢 ;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应单纯按照传统Friedman产程图。CSEA +PCEA不适宜作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A 产程进展 PCEA 镇痛 产程图 活跃期 联合 观察 对照组 腰麻-硬膜外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产科麻醉镇痛相关的研究及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喆 黄伟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61-464,480,共5页
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用于产科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Dex在产科麻醉镇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目的 对近年来Dex应用于产科麻醉镇痛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并进一步探讨。 内容 De... 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用于产科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Dex在产科麻醉镇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目的 对近年来Dex应用于产科麻醉镇痛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并进一步探讨。 内容 Dex已被证实可安全应用于新生儿全身麻醉而无或极少有副作用,同时不少临床研究报道证实了其减少七氟醚和氯胺酮引起毒性反应的作用。Dex已被用于产科静脉复合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这些应用中,Dex体现出了减轻围产期寒战、恶心呕吐,维持全身麻醉剖宫产正常宫缩的作用。Dex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和可唤醒镇静使之适用于产科清醒插管;然而Dex在产科麻醉镇痛方面的用药目前仍属超说明书范围用药,用药指南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得以实现。 趋向 为优化产科麻醉与镇痛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产科麻醉 镇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时对宫口扩张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新忠 楼艾飞 石一复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目的 了解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 (CSEA)用于分娩镇痛时对宫颈扩张速率的影响。 方法100例单胎、头位、足月、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在宫口3~4cm时随机分为CSEA组 (行CSEA分娩镇痛 )和未镇痛组 (未予镇痛处理 ) ,观察宫颈扩... 目的 了解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 (CSEA)用于分娩镇痛时对宫颈扩张速率的影响。 方法100例单胎、头位、足月、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在宫口3~4cm时随机分为CSEA组 (行CSEA分娩镇痛 )和未镇痛组 (未予镇痛处理 ) ,观察宫颈扩张速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 结果 两组入选前宫颈扩张速率无差异 (P>0.05) ,入选后CSEA组宫颈扩张速率明显高于未镇痛组 (P<0.05) ;CSEA组第二产程较未镇痛组长 ,但均在2h以内 ;两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无区别 (P>0.05)。 结论 健康初产妇行CSEA分娩镇痛能增加宫颈扩张速率 ,但延缓第二产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 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宫口扩张速率 影响 麻醉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敏 陆志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下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及其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和胎盘转运情况。方法将16例行硬膜外阻滞剖宫单胎孕妇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和0.5%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8例。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下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及其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和胎盘转运情况。方法将16例行硬膜外阻滞剖宫单胎孕妇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和0.5%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8例。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并测定新生儿的脐静脉血气和母体、胎儿的血药浓度。结果两组孕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血气测定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药物浓度在30min左右达高峰,母体最高血药浓度和胎儿血药浓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与0.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都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胎盘的转运比率相似,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产科麻醉 药代动力学 胎盘
下载PDF
超声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婕姝 倪娟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23-625,共3页
传统的产科椎管内麻醉无可视化技术支持,成功率与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存在一定的失败率。随着近年来高分辨便携式超声机器的广泛使用,临床大量研究证实了超声在椎管内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超声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应用与传统... 传统的产科椎管内麻醉无可视化技术支持,成功率与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存在一定的失败率。随着近年来高分辨便携式超声机器的广泛使用,临床大量研究证实了超声在椎管内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超声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应用与传统方法穿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超声能够准确定位椎间隙、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产科麻醉的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性。该文就超声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产科麻醉 椎管内麻醉
原文传递
Management of a Retained Epidural Catheter in a Pregnant Patient: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3
作者 Kevin W. Tang Mingzhuo Pei +2 位作者 Aamod George Antoine Anderson Ming Xiong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4年第8期175-183,共9页
Background: Epidural anesthesia i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treat labor pain and provide analgesia for orthopedic procedure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s epidural catheter retention. Case Presentation... Background: Epidural anesthesia i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treat labor pain and provide analgesia for orthopedic procedure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s epidural catheter retention. Case Presentation: In this case report, we present an otherwise healthy 21-year-old G2P0010 woman at 39 weeks and 3 days gestation whose anesthetic management was complicated by a symptomatic retained epidural catheter fragmen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of her spine showed the fractured catheter within her paraspinal muscles and neurosurgery recommended no surgical intervention at that time. The patient reported resolution of back pain while in the postpartum unit which she continues to endorse two weeks after discharge. Conclusion: Retained epidural catheter is a medical emergency that requires immediate imaging and neurological evaluation. Whi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typically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imaging modality for this complication, in epidural sets that contain metallic components, we suggest using CT to avoid the risk of thermal nerve damage. In cases where the patient does not report any acute complaints, nonsurgical management may be appropriate but close follow-up is required to monitor for catheter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URAL obstetric anesthesia Neuraxial anesthesia Retained Catheter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III Undergoing Emergent Caesarean Section: A Case Report
14
作者 Kwame Awuku Achim Younker +4 位作者 Breta Osei-Bonsu Joseph Nalbone Aditi Master Dongchen Li Ming Xiong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4年第6期151-158,共8页
In this case report, we describe the anesthetic management for a 36-year-old G2P0010 at 36 weeks gestation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III who underwent an emergent caesarean section due to fetal footling breech... In this case report, we describe the anesthetic management for a 36-year-old G2P0010 at 36 weeks gestation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III who underwent an emergent caesarean section due to fetal footling breech position. The patient is a wheelchair-bound quadriplegic with kyphoscoliosis and a lack of cough reflex who required nasal continuous noninvasive ventilatory support (CNVS) for chron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Surgery was don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due to its emergent nature, and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extubated and transitioned to nasal CNVS in the operating room at the end of the case. Postoperative care was provided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for three days without complication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home unevent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General anesthesia Cesarean Section obstetric anesthesia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产科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朝光 钱燕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953-956,I0001,共5页
背景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手术前镇静及手术后的镇痛等,但其在产科的应用超出了以上范围。目的对Dex与产科有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内容动物实验研究证实De... 背景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手术前镇静及手术后的镇痛等,但其在产科的应用超出了以上范围。目的对Dex与产科有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内容动物实验研究证实Dex可以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胎盘通过率较低;还具有围手术期脑保护作用,并且不会增加产妇反流误吸的风险。现阶段Dex在产科麻醉的应用仅见个案报道,多应用于一些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产妇。Dex可用于产妇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插管、全麻诱导、分娩镇痛、抗寒战等,并且对新生儿的影响轻微。趋向Dex因其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轻微的呼吸抑制、可唤醒的镇静、同时还具有镇痛作用,使其在产科麻醉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由于缺少大样本的Dex人体研究报告,现阶段Dex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还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产科麻醉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产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婧 王景华 +3 位作者 张世平 李鑫 王飞 朱利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0期170-172,176,共4页
目的比较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医师产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入科开始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麻醉专业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理论考试成绩,采用抵消平衡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比较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医师产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入科开始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麻醉专业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理论考试成绩,采用抵消平衡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于课程结束后1周、6个月对两组规培学生进行评估。结果课后1周,观察组基础知识题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例分析题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后6个月,观察组的基础知识题考核成绩与病例分析题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课前预习时间、课后1周、6周复习时间均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认同率调查结果显示,提高自学能力和兴趣、有利于建立临床思维能力两项的认同人数最多,认同率达90.00%。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翻转课堂结合Seminar教学法的模式对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产科麻醉的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且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SEMINAR教学法 产科麻醉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产科剖宫产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俊 唐媛媛 尚晋晔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产科剖宫产麻醉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治行剖宫产手术产妇24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念进行麻醉管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麻醉管理。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与对...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产科剖宫产麻醉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治行剖宫产手术产妇24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念进行麻醉管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麻醉管理。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泌乳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术后第1天、第2天VAS疼痛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产科剖宫产麻醉中应用后,可安全、有效地增加产妇的满意度与舒适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产科麻醉 剖宫产
下载PDF
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429-43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1.5mL布比卡因加1mL注射用水,B组给予1.5mL布比卡因加10%葡萄糖1m... 目的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1.5mL布比卡因加1mL注射用水,B组给予1.5mL布比卡因加10%葡萄糖1mL,C组给予1.5mL布比卡因加0.9%生理盐水1mL,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循环指标、血流动力学、肌松效果、麻醉平面、麻醉消退时间。结果三组效果的起效时间、肌松效果、麻醉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麻醉平面相比,A组<B组,B组<C组。三组患者均未出现ECG异常表现;血流动力学相比,A组低血压6例,B组低血压15例,C组低血压6例;不良反应相比,A、B组均有3例出现尿潴留,C组有2例;麻醉消退时间相比,三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产科麻醉有利于麻醉平面的调节与扩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麻醉 布比卡因 腰麻 不同比重
下载PDF
产科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及质量控制分析
19
作者 张羽冠 张砡 +4 位作者 裴丽坚 马爽 张占杰 申乐 黄宇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13-619,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科麻醉(含分娩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分析,改善产科麻醉临床安全与质量。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不良上报系统中与孕产妇围... 目的通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科麻醉(含分娩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分析,改善产科麻醉临床安全与质量。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不良上报系统中与孕产妇围手术期管理相关的39例不良事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近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共进行产科麻醉(含分娩镇痛)10218例,涉及不良事件共计39例(3.8‰),为椎管内穿刺操作相关、椎管内麻醉管理相关、并发症相关和设备耗材相关四类事件。结论不良事件的总结与质量控制分析可提高分娩镇痛及产科麻醉的临床安全水平,这种提高是通过加强科室培训及实时跟进科室管理制度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麻醉 不良事件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科 程林 +1 位作者 叶东婷 彭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6期815-817,共3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管的影响,探讨其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300例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0)使用常规方法硬膜外置管,实验组(n=150...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管的影响,探讨其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300例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0)使用常规方法硬膜外置管,实验组(n=150)于硬膜外腔置管同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生理盐水,观察腰麻注药后15min麻醉平面及硬膜外腔置管置入血管、置管异感、置管失败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腰麻注药后15min,麻醉平面过低者较少(5.3%vs12.7%),置入血管(4.0%vs14.0%)、置管失败(2.7%vs10.7%)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58和7.714,均P〈0.05)。结论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可提高麻醉时硬膜外腔置管成功率,值得在产科麻醉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置管 腰硬联合麻醉 产科麻醉 置入血管 置管困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