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雨”意象的客观物象群及其审美角度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科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8-41,共4页
雨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雨"意象与客观物象组合,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展现雨的不同审美意境,借"雨"这一感性形象,传达了世事的伤感、离别的悲怨及相思的凄苦等种种人生感触。
关键词 雨意象 客观物象 审美角度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工程思维的分合研究
2
作者 金伟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9期101-102,105,共3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工程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实践新成果。工程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方法中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一种衍生方法,在分析基础上体现工程思维的解构属性,在综合基础上体现...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工程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实践新成果。工程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方法中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一种衍生方法,在分析基础上体现工程思维的解构属性,在综合基础上体现工程思维的建构属性,探索出工程思维的分合统一的路径研究。在新时代,基于工程思维的分合研究,具有当今时代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思维 客观事物 分析 综合
下载PDF
语言-事物与大脑之间的映射 被引量:1
3
作者 闫以聪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268-1269,共2页
应用拓扑学思想,假设由事物或事件单位构成的空间A与大脑神经信息单位构成的空间B之间,通过语言空间L建立了映射L:A→B和它的逆映射L^(-1):B→A。将映射空间L和它的逆L^(-1)单独取出进行研究。
关键词 客观事物或事件 大脑神经信息单位 语言映射空间
下载PDF
朱弁对苏黄的评价及其在金代的影响
4
作者 贾秀云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朱弁在使金期间的著作《风月堂诗话》继承了前人的"体物"理论并加以发展,辨证地批评了江西诗派以"故实"相夸的创作倾向,高度评价了杜甫和苏轼的诗歌,对黄庭坚的诗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诗话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 朱弁在使金期间的著作《风月堂诗话》继承了前人的"体物"理论并加以发展,辨证地批评了江西诗派以"故实"相夸的创作倾向,高度评价了杜甫和苏轼的诗歌,对黄庭坚的诗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诗话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对金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弁 《风月堂诗话》 体物
下载PDF
古代文学创作论中的“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建民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活之事为文学创作之本源。二者都受《乐记》的影响,比较而言,"事本感应"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本感应 事本感应 文学创作论
下载PDF
认识检验之旅——中国古代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思想探析
6
作者 李维香 杜吉泽 《管子学刊》 CSSCI 2006年第4期79-83,共5页
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的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观点。先秦及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已经有了把感觉经验和行为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则坚持无客观标准论,他们要么直接坚持主观标准论,要么... 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的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观点。先秦及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已经有了把感觉经验和行为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则坚持无客观标准论,他们要么直接坚持主观标准论,要么认为根本无是非标准可言;宋、明、清时期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坚持以客观事物或事实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与此不同,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等人则提出“行”标准说,这种颇具光辉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思想的探讨大大前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真理性 检验标准 行为效果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 实践
下载PDF
联系新的实际 弘扬延安精神——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一点体会
7
作者 马汉儒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新时期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必须联系新的实际,坚定政治方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词 延安精神 “三个代表” 政治方向 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的文艺美学观
8
作者 徐祖明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与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理论的异同,并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说明了这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描写的对象)的本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与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理论的异同,并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说明了这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描写的对象)的本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和直接把握,是艺术家对人性善和美的异曲同工的追求,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的艺术范例和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丑对照 以丑为美 客观事物的反映 善和美的追求
下载PDF
“一分为三”论者中不同学术观点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坚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三”只处于补充地位 ,有的却认为“一分为三”是最基本的。大家都赞成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三”、“三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分为三 事物 矛盾 综述
下载PDF
论一物一权原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春雪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0-74,共5页
一物一权原则表述的是物权与其客体(权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物权的绝对性与一物一权原则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物权客体特定是一物一权原则的内容之一,片面地将其本身理解为一物一权原则甚至可以取代一物一权原则的观点都是不... 一物一权原则表述的是物权与其客体(权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物权的绝对性与一物一权原则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物权客体特定是一物一权原则的内容之一,片面地将其本身理解为一物一权原则甚至可以取代一物一权原则的观点都是不足取的。一物一权原则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地位依然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物一权 主观一物 客观一物
下载PDF
本体论哲学与单纯客体性思维
11
作者 王干才 杜文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哲学形态学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自哲学产生之日起到17世纪,哲学之所以主要是本体论形态,以及人们之所以主要运用的是单纯客体性思维,归根结底是由他们的生存、实践状况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直接性,自信性,终极性,还原... 哲学形态学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自哲学产生之日起到17世纪,哲学之所以主要是本体论形态,以及人们之所以主要运用的是单纯客体性思维,归根结底是由他们的生存、实践状况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直接性,自信性,终极性,还原性,以及整体性、具体性,群体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形态学 本体论哲学 单纯客体性思维 基本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