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研究中社会阶层的操作化界定及其衍生问题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沈龙 喻丰 +1 位作者 胡小勇 郭永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511,共7页
个体的社会阶层反映了其所掌控的客观社会资源(即客观社会阶层)和其主观上所感知到的自身社会地位(即主观社会阶层)的水平。收入(或财产)、职业、受教育程度是研究中常用来反映客观社会阶层的操作化指标。而主观社会阶层的操作化界定既... 个体的社会阶层反映了其所掌控的客观社会资源(即客观社会阶层)和其主观上所感知到的自身社会地位(即主观社会阶层)的水平。收入(或财产)、职业、受教育程度是研究中常用来反映客观社会阶层的操作化指标。而主观社会阶层的操作化界定既包括对主观阶层进行问卷测量,也包括对其加以实验操纵。心理学研究要基于研究目的以及要考察的具体效应与机制对不同的操作化界定加以取舍,有时也要综合兼顾多种操作化方式。通过选取典型群体来代表不同阶层,这种做法宜慎重采用。同时研究的信效度问题有必要更多加以重视。未来研究应加强关注阶层认同偏差与阶层纵向流动等基础问题,以及因取样偏差而带来的阶层效应被简化的现象,并结合跨文化视角分析不同文化下社会阶层的内涵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操作化界定 客观社会阶层 主观社会阶层
下载PDF
社会阶层视角下民众获得感现状与提升对策 被引量:10
2
作者 谭旭运 豆雪姣 董洪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及情感体验的综合反应,已成为反映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和民众生活质量提升的新指标。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智媒云图联合发布的获得感调查(Sense of Gain Survey 2019)...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及情感体验的综合反应,已成为反映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和民众生活质量提升的新指标。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智媒云图联合发布的获得感调查(Sense of Gain Survey 2019),分析民众获得感的现状和人口学差异,并探讨不同主客观社会阶层群体获得感的差异性特征。结果发现民众获得感整体良好,在获得内容、获得途径和获得分享上得分相对较高,在获得环境和获得体验上得分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类型以及住房情况等客观社会阶层指标对不同层面获得感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客观社会阶层指标后,主观社会阶层仍然对获得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总体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民众获得感提升路径的对策建议,为制定社会治理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客观社会阶层 主观社会阶层 中产焦虑 社会治理 社会政策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显亮 陈慧萍 +1 位作者 王雪 鲍振宙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41,共9页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832名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为期1年半共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阶层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呈逐渐上...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832名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为期1年半共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阶层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呈逐渐上升趋势;(2)性别、每周上网时间和客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不显著,而主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显著,即青少年的主观社会阶层越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趋势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主观社会阶层 客观社会阶层 追踪研究 青少年
原文传递
阶层流动知觉对系统合理化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永玉 冯文倩 杨沈龙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37-154,M0007,共19页
在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公众对于机会公平持有强烈需求,因此其社会态度很可能会受到其阶层流动知觉的影响。研究者以非在校学生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457份有效问卷发现:(1)总体阶层流动知觉和向上阶层流动知觉... 在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公众对于机会公平持有强烈需求,因此其社会态度很可能会受到其阶层流动知觉的影响。研究者以非在校学生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457份有效问卷发现:(1)总体阶层流动知觉和向上阶层流动知觉正向预测系统合理化,而向下阶层流动知觉对系统合理化无显著预测作用;(2)代际过往阶层流动经历与系统合理化没有显著相关;(3)代际未来阶层流动预期正向预测系统合理化;(4)客观社会阶层在上述预测作用之中均无调节作用,说明阶层流动知觉对系统合理化的预测作用具有跨阶层的一致性。这些结果提示管理者主观阶层流动感受在民众形成社会态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无论高低客观社会阶层均有此效应。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因果关系的验证与阶层流动知觉测量方式的改进,并且进一步探讨阶层流动知觉预测社会态度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流动知觉 系统合理化 客观社会阶层
下载PDF
从边缘政治体系向中心政治体系之演进——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亚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5-70,共6页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这一认识主体对近代中国社会客观环境、各阶级关系变动情况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活动等认识客体能动反映和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二者互动的结果。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构建经由了从边缘政治体系的建立、拓展...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这一认识主体对近代中国社会客观环境、各阶级关系变动情况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活动等认识客体能动反映和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二者互动的结果。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构建经由了从边缘政治体系的建立、拓展,再到中心政治体系的最终确立之演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系 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 确立 中国革命 阶级关系 历史实践 构建 体能 中心
下载PDF
社会阶层定位的主观感知模式——基于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扬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37,共18页
本文借助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分析视角,探讨社会阶层定位如何系统地影响人们感知与评价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方式,从而塑造主观感知模式。本文指出,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客观与主观两重内涵,强调主观阶层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由于主客观阶层间存... 本文借助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分析视角,探讨社会阶层定位如何系统地影响人们感知与评价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方式,从而塑造主观感知模式。本文指出,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客观与主观两重内涵,强调主观阶层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由于主客观阶层间存在普遍不一致性,客观阶层无法替代主观阶层来解释主观感知等特定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社会认知视角下的社会阶层理论,提出社会阶层塑造主观感知的基本分析框架:首先,静态的阶层定位对主观感知与评价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主观阶层定位的解释力远高于客观阶层;其次,动态的阶层流动带来预期、经历与局部参照三种调整校正机制,进一步影响主观感知模式的形成。笔者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五期数据对这一分析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这一系统分析主观分层现象的解释框架,有助于弥补结构决定论分析主观感知与评价时解释力不足的局限性,同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前社会中主观层面涉及的诸多不平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阶层 阶层认知倾向 阶层定位校正机制 主观感知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