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
作者 杜宏茹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9,共11页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绿洲城市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绿洲城市研究历程和不同时期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中的代表性论题及其主要结论,对绿洲...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绿洲城市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绿洲城市研究历程和不同时期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中的代表性论题及其主要结论,对绿洲城市不同空间尺度的组织结构特色、绿洲城市化影响因素和机制、绿洲城市发展扩张的区域环境响应以及在水资源约束下绿洲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概括评述。今后绿洲城市研究面临良好机遇,通过研究内容扩展、学科交叉综合、新技术方法应用等途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城市 空间特色 干旱区 水资源
下载PDF
近年来新疆城镇空间集聚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杜宏茹 张小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73,共6页
传统绿洲城镇的显著特点之一为相对孤立,封闭性强.但改革开放以来绿洲城镇的快速发展使集聚能力显著增强,相互作用日益密切.1990 2002年新疆87个城镇集聚能力的度量及其评析表明,新疆城镇集聚能力呈现进一步极化的趋势,中心城市的集聚... 传统绿洲城镇的显著特点之一为相对孤立,封闭性强.但改革开放以来绿洲城镇的快速发展使集聚能力显著增强,相互作用日益密切.1990 2002年新疆87个城镇集聚能力的度量及其评析表明,新疆城镇集聚能力呈现进一步极化的趋势,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突现,城市经济区实体开始形成,而处于中心城市集聚阴影区的城镇集聚能力相对弱化,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疆地域差异.新疆城镇的集聚变化受绿洲扩展、资源开发和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集聚发展态势为今后新疆城镇化道路和城镇体系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绿洲城镇 集聚综合指数 空间极化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小雷 杜宏茹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1期46-53,共8页
干旱区城镇是干旱区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干旱区城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干旱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市集聚扩散作用加强,绿洲城镇组群的区域协作加深,城镇发展的外部... 干旱区城镇是干旱区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干旱区城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干旱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市集聚扩散作用加强,绿洲城镇组群的区域协作加深,城镇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改善。但城镇综合竞争力仍然不强,城乡差距日益突出,民生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强化中心城市和绿洲城镇组群相互协调的空间组织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促进"三化"融合、推进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协调发展是主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新型城镇化 绿洲特色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效益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宇 刘毅 +2 位作者 金凤君 董雯 李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通过Global Moran's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1995、2000、2005和2008年4个时间点的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和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效应进行分析... 通过Global Moran's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1995、2000、2005和2008年4个时间点的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和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受塔河流域绿洲分布、气候条件及城镇发展基础等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化和水土资源效益空间格局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状态。①塔河流域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不一致,城镇发展与自然条件相互作用的时间和力度不同决定了三者空间差异的必然性。②受城镇化所处阶段、城镇职能与主导产业的影响,各县市水土资源开发的时序不同,城镇化和水土资源效益各自的热点演化格局明显不同,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③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冷热点区域的数量结构迥异。城镇不平衡发展仍然是主导趋势,土地资源效益滞后于城镇发展,水资源效益敏感性较强。④塔河流域范围广,自然条件复杂,各二级流域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的差异性显著。⑤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协调发展度的类型主要为发展水平低和较低两种,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相比其冷热点区域的空间格局更具稳定性,三者差异显著是协调发展度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塔里木河流域 绿洲城镇 水土资源效益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cy of oasis cities in Tarim River Basin 被引量:13
5
作者 YANG Yu LIU Y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509-525,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urbaniz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Xinjiang, China. In order to do so, we extract the data associated with effi...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urbaniz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Xinjiang, China. In order to do so, we extract the data associated with efficiency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urbanization for the years of 1995, 2000, 2005 and 2008. Specifically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agglome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varies geographically and inter- plays with spatial pattern of resources efficiency through computation of Global Moran's I index, Getis-Ord Gi* index an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The method used provides clear evidence that urbanization,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cy have shown uneven spatial pattern due to oasis distribution, climate, and initial phase of urban development.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1)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urbanization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cy. (2) Evolution of the hot and cold spots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trajecto- ri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3) The evidence that numbers of hot and cold spots of the three factors present varying structures reveals the dominance of unequal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also found between sub-river basins in terms of the three factors, 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mplex physical geography of the area. (5)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is generally low in part as a reflection of difference in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three factor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pattern of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compared with evolution of hot and cold spots of the thre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Tarim River Basin oasis cities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cy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原文传递
阿克苏市街道绿地主要树种滞尘特征及价值估算 被引量:14
6
作者 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 玉米提.哈力克 +1 位作者 阿丽亚.拜都热拉 娜斯曼.那斯尔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阿克苏市街道绿地11种主要树种的叶片滞尘特征,估算其滞尘服务价值,为完善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选配指标体系、优化城市绿化合理配置方案与管理、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阿克苏市街道绿地11种主要树种的叶片滞尘特征,估算其滞尘服务价值,为完善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选配指标体系、优化城市绿化合理配置方案与管理、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4年5月的叶面尘洗脱法测定结果,估算每一株树木和单位土地面积树种累积滞尘量,分析不同树种滞尘量的差异性,并运用树种滞尘价值换算模型,计算出阿克苏市主干道不同绿化树种滞尘价值。【结果】不同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表现为二球悬铃木>国槐>桑树>新疆杨>圆冠榆>葡萄>梨树>沙枣>樱桃李>天山梣>垂柳,二球悬铃木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高(9.15 g·m^(-2)),垂柳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低(3.29 g·m^(-2)),二球悬铃木约为垂柳的3倍;阿克苏市街道主要绿化树种5月的滞尘经济价值平均为3.28元·hm^(-2)d^(-1),所选街道绿地树种的滞尘价值表现为新疆杨>二球悬铃木>桑树>圆冠榆>樱桃李>国槐>梨树>葡萄>沙枣>垂柳>天山梣,新疆杨的滞尘经济价值最高(5.35元·hm^(-2)d^(-1)),天山梣最低(2.01元·hm^(-2)d^(-1))。【结论】在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植物自身因素即叶片结构特征会导致不同绿化树种滞尘能力及滞尘价值有所差异,多选用能够有效滞尘、治沙防风的乡土树种,是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安全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城市 阿克苏 街道绿地 绿化树种 滞尘量 滞尘价值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西部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芊芊 邵战林 +1 位作者 林娟 孟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5,194,共11页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法,选取2004年、2011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功能在时序方面的转型速度和方向,空间格局的分布情况和重心偏移方向,探寻导致其转移的因...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法,选取2004年、2011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功能在时序方面的转型速度和方向,空间格局的分布情况和重心偏移方向,探寻导致其转移的因素及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生活生产空间呈现出集中向外急剧扩张的趋势,面积增加437.91 km^(2),重心位于城市中心且转移轨迹最短,前后期的开发度持续超出耗减度,占用耕地、未利用地和园地的现象较为明显,占用面积分别为131.43 km^(2)、194.82 km^(2)、18.47 km^(2)。(2)生态空间整体呈现不断萎缩的态势,受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后期转出速度放缓,因自然资源的固定性和不易恢复性,致使空间内部各类用地相互转换为主要方向,有林地增长量最大为206.99 km^(2),空间整体处于生态恢复期,未来仍是需要着重关注的方向。(3)生产生态空间呈片状分布,后期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面积为798.66 km^(2),使得耕地重心后期出现反向偏移,园地开发度急剧上升至8.30%,适度协调与生活生产空间的结构联系。生态生产空间呈零星状分布,转型速度表现为波动式下降态势。为此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下,对协调乌鲁木齐多样化的土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绿洲城市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时空演变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of man-land system of oasis city in arid area 被引量:5
8
作者 Chao GAO Jun LEI Fengjun JI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Oasis city system is the center of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arid area and it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spatial and temporal multiple dynamic system. Oasis city system is not only the largest area where artificial di... Oasis city system is the center of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arid area and it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spatial and temporal multiple dynamic system. Oasis city system is not only the largest area where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occur at a regional scale but also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 of human activity in arid area.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applic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assess vulnerability of man-land system of oasis cities with vulner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respectively evaluating the sensitivity, adaptabil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eco- environment system,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social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oasis cities in Xinjiang, Chin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ile their adaptability does little. In order to find the inherent differences in the vulnerability of oasis cities, triangle methodology has been adopted to divide Xinjiang oasis cities into five types. Some adaptive developing policies specific for individual cities are also proposed based on their vulnerability type and constrain- 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NERABILITY sensitivity man-land system oasis cities arid area
原文传递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asis urban expansion and drive mechanism analysis:a case study on Ganzhou District in Hexi Corridor,China 被引量:2
9
作者 HuaLi Tong PeiJi Shi +4 位作者 GuoFeng Zhu April Pearson QianGuo Li YuanFeng Liu HaiLong Li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3期282-292,共11页
Ganzhou District is an oasis city in the Zhangye Municipality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Based on multi-temporal TM and ET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in 1985, 1996, 2000, and 2012, and by using corrected figures of... Ganzhou District is an oasis city in the Zhangye Municipality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Based on multi-temporal TM and ET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in 1985, 1996, 2000, and 2012, and by using corrected figures of land use status over the same periods, the spatial area of Ganzhou District since 1985 was extract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was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expansion of Ganzhou District were analyzed by urban expansion rate,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compactness,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city center shif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ilt-up area of Ganzhou District increased by 3.46 times during 1985-2012. The expansion in 1985 1996 was slow, during 1996 2000 it was rapid, and during 2000-2012 it was at a high speed. This city mainly expanded to the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had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urban expansion. Initially the expansion was uniform, but later the local tfansportation, economy, resource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 policies factors had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urban expa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cities Ganzhou District urban expansion GIS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城市树木健康评估及影响因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璐迪 玉米提·哈力克 +2 位作者 史磊 田奥磊 阿丽亚·拜都热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284-9296,共13页
树木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重要组分,其健康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土地缺失,同时缺乏合理养护加之极端自然条件干扰对树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揭示城市树木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对乌鲁木齐市... 树木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重要组分,其健康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土地缺失,同时缺乏合理养护加之极端自然条件干扰对树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揭示城市树木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对乌鲁木齐市核心城区117个样地绿化树木进行健康评估,从4个维度12个指标构建树木健康分级体系,基于样地调查结果,分析树木组成、结构、关联性、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揭示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树木健康差异。旨在为研究区树木健康保护、城市绿地可持续经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城市园林树木乔灌比为8.3:1,树木多样性与种间关联程度较低。榆树占比高达43.87%,其中白榆占比22.62%,是主要优势树种;(2)不同树种健康程度呈现差异性,榆树类健康状况呈现圆冠榆>大叶榆>白榆>垂枝榆特征;(3)城市不同功能区树木健康也呈现异质性;以公园和居住小区树木健康分值较高,而行道树和学校庭院树木健康分值相对较低,且冗余分析进一步揭示地面铺装、林木配置结构、生长空间和胸径对树木健康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未来优化城市树木生境条件、提升物种丰富度、加强古树名木保育和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是维护和提升绿洲城市树木健康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城市 城市树木健康 冗余分析 影响因素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城市组群空间整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宇 马天宇 +2 位作者 张小雷 雷军 董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以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城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引力模型以及区位熵等方法对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以及城市职能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研究区内形成了以喀什市为中心,以阿图什市、莎车、巴楚为次中心的城市等级体... 以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城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引力模型以及区位熵等方法对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以及城市职能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研究区内形成了以喀什市为中心,以阿图什市、莎车、巴楚为次中心的城市等级体系;中心城市喀什市与各县市经济联系广泛,"喀什市——疏附——疏勒"之间经济联系密切,区域内各城市对喀什市的经济隶属度最高;除喀什市和阿图什市城市职能较为综合外,其他城市职能单一。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组群的空间形态,提出喀什市、疏附、疏勒三者应整合为一个强核心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喀什市为中心,南疆铁路沿线城镇带和沿315国道城镇带为"两带",两条沿边城镇带与沿214省道城镇带为三轴的"点——轴"发展战略;以"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为带动的圈层结构战略;将城市组群划分为北部喀什城镇组团、南部莎车城镇组团、东部巴楚城镇组团和西南塔什库尔干边境城镇组团四个内部组团的发展战略。文章最后指出了在我国城市空间整合发展的局限性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组群 空间整合 绿洲城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玮瑶 雷军 张小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程度4个方面阐释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北疆铁路沿线绿洲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了差异产... 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程度4个方面阐释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北疆铁路沿线绿洲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度 区域分异 新疆北疆铁路沿线
下载PDF
新疆绿洲城市夏季农田区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雯 李艳红 《干旱环境监测》 2016年第3期107-112,共6页
2014年夏季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在新疆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及博乐市84团农田区观测的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结合同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NO_2VCD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NO_2气体的日变... 2014年夏季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在新疆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及博乐市84团农田区观测的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结合同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NO_2VCD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NO_2气体的日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市和库尔勒市农田区呈波浪式多峰特征,博乐市农田区呈明显的双峰形式,且峰值除了库尔勒市在午后外,乌鲁木齐市和博乐市均出现在早晚时段;2新疆绿洲城市农田区在夏季6月(3.327×1015molec/cm^2)的NO_2VCD最高,其次是7月(2.002×1015molec/cm^2),最低是8月(1.656×1015molec/cm2);3NO_2VCD与气温、水汽压气象要素密切相关;由于城市间地势、格局的差异,库尔勒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乌鲁木齐市、博乐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 夏季 农田区 新疆绿洲城市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绿洲城镇类型划分及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瓦哈甫.哈力克 +1 位作者 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 米日姑.买买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53-558,共6页
天山北坡绿洲城镇间无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还是自然条件等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情况比较复杂。按照前人的城镇类型划分体系和类型划分原则,选用研究区内19个绿洲型城镇15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经济、人口、农业和工业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天山北坡绿洲城镇间无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还是自然条件等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情况比较复杂。按照前人的城镇类型划分体系和类型划分原则,选用研究区内19个绿洲型城镇15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经济、人口、农业和工业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7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天山北坡的各绿洲城镇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其自然、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各类城镇的区域发展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绿洲城镇 聚类分析 定位
下载PDF
天山南北绿洲城市郊区冬季NO_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研究
15
作者 马雯 李艳红 王盼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3,100,共4页
为研究天山南北绿洲城市郊区冬季NO_2垂直柱浓度(VCD)的变化特征,选择乌鲁木齐郊区三道坝镇、博乐郊区84团和库尔勒郊区西尼尔镇为观测站点,采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观测NO_2VCD。结果表明:(1)天山南北绿洲城市郊区冬季NO_... 为研究天山南北绿洲城市郊区冬季NO_2垂直柱浓度(VCD)的变化特征,选择乌鲁木齐郊区三道坝镇、博乐郊区84团和库尔勒郊区西尼尔镇为观测站点,采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观测NO_2VCD。结果表明:(1)天山南北绿洲城市郊区冬季NO_2VCD呈早晚双峰型,峰值出现在9:00和18:00,3地平均NO_2VCD早、晚峰值分别为(8.361±5.105)×10^(15)、(8.590±3.298)×10^(15) molec/cm^2;(2)通过对NO_2VCD和云量的二次曲线拟合,发现云量大于0.3%时,NO_2VCD与云量呈正相关;(3)月均NO_2VCD呈现三道坝镇>84团>西尼尔镇,三道坝镇与西尼尔镇、三道坝镇与84团的NO_2VCD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垂直柱浓度 绿洲城市郊区 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下载PDF
由景观的实质探悉南疆绿洲城市景观设计
16
作者 汪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38-140,共3页
运用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南疆绿洲城市的景观资源进行了总结归纳分类,通过对景观本质的挖掘,探悉了南疆绿洲城市特色的主要表现手法。结果表明,从景观的实质出发,演绎南疆绿洲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景观的实质是当地居民... 运用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南疆绿洲城市的景观资源进行了总结归纳分类,通过对景观本质的挖掘,探悉了南疆绿洲城市特色的主要表现手法。结果表明,从景观的实质出发,演绎南疆绿洲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景观的实质是当地居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它需要人们去参与、去演绎,它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南疆绿洲城市的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南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屯垦戍边,共同追求美好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设计 南疆绿洲城市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绿洲城市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以甘州区为例 被引量:36
17
作者 吴文婕 石培基 胡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基于甘州区2001-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基于甘州区2001-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借助GIS技术与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甘州区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研究表明:①2008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被存在的生态风险集中在耕地和未利用地,两者的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7.32%;②甘州区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地类交错地带生态风险尤为显著;③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的上升,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④甘州区2008年较2001年的土地综合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绿洲城市 生态风险 甘州区
原文传递
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董雯 杨宇 周艳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5,共7页
对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衡量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选取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利用多时相TM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1990-2005年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 对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衡量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选取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利用多时相TM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1990-2005年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数学方法从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对1990-2008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城镇用地变化的效益明显大于农村用地,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使城镇居民受益;受技术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破坏与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益是外部不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城镇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效益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夏富强 唐宏 +1 位作者 杨德刚 武广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83-5892,共10页
基于1995—2010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潜力的变化与二者的协调关系。结论如下:(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 基于1995—2010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潜力的变化与二者的协调关系。结论如下:(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社会进步和空间扩张对城市综合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2)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变化波动性较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水资源本底条件变化的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则促进水资源潜力的提升。(3)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度先升后降,呈倒U字型变化,总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度不高,城市发展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的矛盾日渐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水资源潜力 协调度 绿洲城市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磊 罗格平 +1 位作者 许文强 张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9,共7页
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耕地减少,园地、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明显提高,城市... 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耕地减少,园地、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明显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于集中,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质恶化,大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显著,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在个别区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取代了生态价值较低的未利用地,使得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议对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不必强调集中连片扩展,可采取分散集中布局的模式,将耕地或果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加以保护,继续加强周边荒山的绿化,以缓解建设用地和绿色用地的矛盾,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绿洲城市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