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64
1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焕朝 杨淑莉 王意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6,共7页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免耕和秸秆还田的结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pH值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与初始条件相比,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下降,而尿酶活性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弹尾目和蜱螨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土壤速效磷含量也与优势类群表现为正相关;鞘翅目、双尾目和唇足纲表现了能适应相对较高pH值的土壤环境。总之,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碳库,缓解温室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度;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表现其在作物对养分利用的有效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养分 保护性耕作 土壤动物 土壤肥力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治江 李培军 +3 位作者 万忠成 王延松 董丽新 陈大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06-1610,共5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对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辽宁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沙漠化控制和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及其区...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对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辽宁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沙漠化控制和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均处于比较重要以上;其中极重要地区比重最大,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66%;中等重要地区比较多,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01%;其它少数地区为比较重要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沙漠化控制 营养物质保持
下载PDF
猪粪堆肥过程保氮固磷及温室气体(N_2O)减排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郑嘉熹 魏源送 +3 位作者 吴晓凤 曾小岚 韩圣慧 方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47-2055,共9页
针对畜禽粪便堆肥过程存在的氮素流失与温室气体(N2O)排放及畜禽粪便堆肥产品土地利用过程的磷素流失等不足,采用强制通风反应器堆肥系统进行小试规模的猪粪堆肥试验,以改性赤泥和改性镁橄榄石为添加剂,考察和比较了这2种改性金属盐添... 针对畜禽粪便堆肥过程存在的氮素流失与温室气体(N2O)排放及畜禽粪便堆肥产品土地利用过程的磷素流失等不足,采用强制通风反应器堆肥系统进行小试规模的猪粪堆肥试验,以改性赤泥和改性镁橄榄石为添加剂,考察和比较了这2种改性金属盐添加剂在猪粪堆肥过程对氮磷保存与温室气体(N2O)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改性镁橄榄石(pH=7.0±0.2)堆体(R2)氮损失(以氨气和N2O形式)最少,损失量占TKN的6.38%,而添加改性赤泥(pH=5.0±0.2)堆体(R1)和对照堆体的N损失量分别为TKN的11.07%和14.68%.其中,氨气排放量最少的是添加改性赤泥堆体(R1),N损失为2.13%;N2 O排放量最少的是添加改性镁橄榄石堆体(R2),N2O造成的N损失仅为0.65%.与对照堆体相比,这2种改性金属盐的添加有利于保存氮素和减排温室气体(N2O).此外,堆肥结束后,添加改性金属盐的堆体中水溶性正磷酸盐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堆体,可减少堆肥产品施用时的磷素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氮固磷 N2O减排 改性金属盐 猪粪 好氧堆肥
原文传递
豫西旱坡地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洁 姚宇卿 +8 位作者 吕军杰 蔡典雄 金轲 李俊红 丁志强 孙敬克 檀尊社 吴剑峰 张少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探讨多年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豫西旱区坡耕地定位试验第7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3种酶活性,特别是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 为探讨多年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豫西旱区坡耕地定位试验第7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3种酶活性,特别是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增加最多。脲酶与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转化酶与全磷、全钾呈极显著相关,与速效磷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只与全磷呈显著相关。脲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本生态类型土壤肥力的指标,过氧化氢酶可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酶活性 养分 土壤肥力 相关分析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下载PDF
镁盐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72-2677,共6页
考察了添加氯化镁对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结束后,同对照堆体相比(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56.60 g),添加镁盐的堆体(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24.25 g)减少了58%的氨气排放量;并且添加镁盐的堆体比对... 考察了添加氯化镁对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结束后,同对照堆体相比(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56.60 g),添加镁盐的堆体(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24.25 g)减少了58%的氨气排放量;并且添加镁盐的堆体比对照堆体的总氮(TN)含量高出18%.分级磷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添加镁盐的堆体与对照堆体的总磷(TP)浓度接近,其中镁盐堆体TP为14.2 g/kg,对照堆体TP为12.0 g/kg,但添加镁盐有助于保留猪粪堆肥中的磷素,其中对照堆体中易溶解态磷占总磷的比例从30%提高到65%,而添加镁盐的堆体易溶解态磷的比例变化不大,保持在30%.添加镁盐的堆体中生成了含有磷酸镁的混合晶体,这可能是易溶解态磷比例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保留 氯化镁 猪粪堆肥 分级磷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对添加镁盐后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38-1243,共6页
考察和比较了2种通风方式对添加氯化镁后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阶段结束后,采用间歇通风方式堆体的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为23.56 g,采用连续通风方式堆体的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为56.98 g,前者氨气形态... 考察和比较了2种通风方式对添加氯化镁后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阶段结束后,采用间歇通风方式堆体的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为23.56 g,采用连续通风方式堆体的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为56.98 g,前者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仅为后者的41.35%,这导致前者堆料中的总氮(TKN)含量比后者高出9.8%.通风方式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水溶态磷、总磷和分级磷没有显著影响,但间歇通风堆体中易溶解态磷占总磷的比例从27.6%提高到66.5%,连续通风堆体易溶解态磷的从27.3%增加到64.9%.高温堆肥阶段结束后,2个堆体的总磷含量均为17.2 g/kg.2个堆体中都生成了含有镁盐的混合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保存 氯化镁 猪粪堆肥 通风方式
原文传递
不同改性金属盐对猪粪堆肥过程氮磷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曾小岚 郑嘉熹 +3 位作者 魏源送 方云 吴晓凤 陈立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9-1965,共7页
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U6(62×3),考察猪粪堆肥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摩尔分数(20%、40%、60%)的改性赤泥(pH为5.0±0.2和7.0±0.2)、改性镁橄榄石(pH=7.0±0.2)以及硫酸镁对氮磷营养元素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猪粪初始总... 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U6(62×3),考察猪粪堆肥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摩尔分数(20%、40%、60%)的改性赤泥(pH为5.0±0.2和7.0±0.2)、改性镁橄榄石(pH=7.0±0.2)以及硫酸镁对氮磷营养元素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猪粪初始总氮含量的20%添加改性镁橄榄石(第17 d)和40%添加硫酸镁(第10 d)的保氮效果相近,并优于其他试验组.添加金属盐类的试验组的固磷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按20%添加pH=5的赤泥(第21 d)对TP的保存效果最佳,且其中正磷酸盐所占比例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保存 改性赤泥 镁橄榄石 硫酸镁 猪粪堆肥
原文传递
连续多年免耕与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海燕 袁汉民 +9 位作者 赵万伏 董立国 张维军 何进尚 袁海静 李晓慧 王帆 崔保国 杨睿青 马迪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保护性农业技术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麦—稻水旱轮作双免耕(以下简称麦稻轮作免耕)11年定位试验,采用常规土壤养分测定方法,对连续多年麦稻轮作免耕下土壤养分、质地、pH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连续多年麦稻轮... 为研究保护性农业技术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麦—稻水旱轮作双免耕(以下简称麦稻轮作免耕)11年定位试验,采用常规土壤养分测定方法,对连续多年麦稻轮作免耕下土壤养分、质地、pH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连续多年麦稻轮作免耕和常规耕作(CK)0~20 cm土层土壤质地差异不明显。与CK相比,连续7年麦稻轮作免耕后,0~10 cm,尤其是0~5 cm表层土壤养分有显著的提高,而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深层土壤中也有所体现。此后连续4年冬小麦单作免耕(共计11年免耕)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质量比呈现随时间推移下降的趋势;全钾、速效钾质量比低于CK;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质量比呈下降趋势,有效铁质量比却呈略上升的趋势;全磷、速效磷质量比高于CK,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免耕与合理轮作是保护性农业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轮作 土壤养分 保护性农业
下载PDF
基于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解析陆源污染物在东海区域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庆斌 王政 +4 位作者 陈明龙 戴玉霞 董玲倩 于旭彪 沙龙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50-1959,共10页
随着"陆海统筹"海洋保护战略的提出,近海水质修复越来越依靠对污染源数据的准确掌握,而活性磷酸盐和总无机氮等常规水质指标不能对海洋中陆源污染物进行有效指示.因此,本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 随着"陆海统筹"海洋保护战略的提出,近海水质修复越来越依靠对污染源数据的准确掌握,而活性磷酸盐和总无机氮等常规水质指标不能对海洋中陆源污染物进行有效指示.因此,本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等技术分析了象山港和东海不同深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基于CDOM快速分析技术的近海水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象山港水质受沿岸排放影响显著,其氮磷营养盐、陆源腐殖质(EEM-PARAFAC组分C1和C4)和生活源类蛋白质(C3和C5)物质显著高于东海表层水体.在东海水体中,5个荧光组分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近岸表层海域,与盐度分布相反,清晰表明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对CDOM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陆源物质输入是东海表层水体中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而底层污染物的来源则更为复杂.总体上,污水类物质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东海北部表层CDOM的组成.本研究表明,利用EEM-PARAFAC等技术可快速有效地识别海洋中CDOM的来源,深刻揭示了陆源排放对海洋水质的影响程度,可为"陆海统筹"海洋保护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营养盐 东海 象山港 海洋保护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吉林省梨树县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丽 刘吉平 陈智文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1,共6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和金山村的农田土壤养分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模型,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和金山村的农田土壤养分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模型,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大于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比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结构性强,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除速效磷外,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均小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图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团块状分布,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垂直于垄向的条带状分布;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人为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大于传统性耕作模式,而且结构性和相关性较强,说明精准施肥更适用于保护性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土壤养分 保护性耕作 黑土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思考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瑞雪 余长明 +1 位作者 倪九派 谢德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372-375,共4页
三峡水库建成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减少8852.90×104 ̄9708.35×104元。特殊生态环境有助于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将对三峡水库水体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建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流失模型是三峡库区农业... 三峡水库建成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减少8852.90×104 ̄9708.35×104元。特殊生态环境有助于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将对三峡水库水体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建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流失模型是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研究的核心,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库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及拦截缓冲带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非点源污染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养分流失模型 拦截缓冲带 土壤养分流失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 三峡水库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闽西紫色土速效养分及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俊佳 陈志彪 +4 位作者 陈志强 黄锦祥 张仁涛 陈海滨 蒋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福建省西部宁化县紫色土区梯田+杨梅+百喜草(C1)、山边沟+鱼鳞坑+金银花(C2)、隔坡梯田+鱼鳞坑+油茶(C3)、鱼鳞坑+油茶(C4)、竹节沟+乔灌草(C5)5种水土保持措施和无水土保持措施(CK)的紫色土坡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 以福建省西部宁化县紫色土区梯田+杨梅+百喜草(C1)、山边沟+鱼鳞坑+金银花(C2)、隔坡梯田+鱼鳞坑+油茶(C3)、鱼鳞坑+油茶(C4)、竹节沟+乔灌草(C5)5种水土保持措施和无水土保持措施(CK)的紫色土坡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闽西紫色土速效养分含量及可蚀性特征差异,并揭示土壤速效养分与可蚀性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5种水土保持措施下紫色土速效养分含量除硝态氮外均高于CK,其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分别呈现C2>C3>C4>C1>C5>CK、C2>CK>C4>C3>C5>C1、C2>C5>C1>C3>C4>CK、C2>C1>C3>C5>C4>CK的变化规律;5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AN/AP、AN/AK均小于CK,而AP/AK则表现为C3<CK<C4<C1<C5<C2的变化规律,总体上5种水土保持措施均能有效促进土壤速效养分平衡。5种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可蚀性K值均小于CK,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CK,其中C2的土壤可蚀性K值最小,有机碳和砂粒含量最高。可见,在闽西紫色土坡地中布设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提高紫色土抗侵蚀能力,其中山边沟+鱼鳞坑+金银花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紫色土速效养分与可蚀性特征联系密切,土壤可蚀性K值越大,速效养分流失越严重,速效养分含量越低。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坡地评价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提供数据支撑,为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可蚀性 水土保持措施 紫色土 闽西
下载PDF
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洛琪 吴晓妮 +2 位作者 付登高 徐子萱 朱安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90,共8页
为了研究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不同生活型优势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选取流域内磷矿退化山区内4种常见优势植物(马桑、云南松、蔗茅和紫茎泽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及土壤的C、N、P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影响下的... 为了研究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不同生活型优势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选取流域内磷矿退化山区内4种常见优势植物(马桑、云南松、蔗茅和紫茎泽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及土壤的C、N、P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2.42 g/kg、1.85 g/kg、140.78 mg/kg、1048.89 mg/kg,全磷含量最低,为2.51 g/kg;云南松叶片C含量为492.86 g/kg,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而N、P含量分别为11.22和2.78 g/kg,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土壤N含量与叶片C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N︰P比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山地土壤C、N养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土壤C、N养分相对匮乏的立地条件下,云南松和蔗茅叶片能够固定更多的C,而马桑叶片能够固定较多的N。因此,结合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属性特征及该区域内群落的演替特征,建议磷矿山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构建蔗茅和马桑为主的植物群落,随后种植云南松形成针叶林以增加土壤C含量,并在恢复后期种植固N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以达到全面改善土壤养分、保持水土并控制土壤P素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山区 植物生活型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天然生长促进剂Alquernat Nebsui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贤良 郝红丽 +1 位作者 李存海 梁磊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第4期20-22,共3页
为研究天然生长促进剂Alquernat Nebsui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杜长大杂交30日龄健康断乳仔猪180头,经免疫接种和驱虫后投入试验,按公母各半,体重日龄相近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从30日龄断乳猪开始,... 为研究天然生长促进剂Alquernat Nebsui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杜长大杂交30日龄健康断乳仔猪180头,经免疫接种和驱虫后投入试验,按公母各半,体重日龄相近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从30日龄断乳猪开始,试验期30 d,空白对照组为日粮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试验组为添加一定量的天然生长促进剂Alquernat Nebsui,抗生素组为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进行生长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Alquernat Nebsui均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日采食量(P<0.05),其中抗生素组的效果大于Alquernat Nebsui组;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Alquernat Nebsui组的日增重均极显著增加(P<0.01),说明天然生长促进剂Alquernat Nebsui可以提高对饲料的转化率、提高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亲营养素 Alquernat Nebsui 生长试验 断乳保育猪
下载PDF
植物亲营养素Alquernat Nebsui对保育猪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于贤良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3-5,共3页
为研究植物亲营养素Alquernat Nebsui对保育猪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0日龄健康断乳仔猪(杜长大)18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组在日粮的基础上添加Alquernat Nebsui,对照组在日粮基础上添加抗生素... 为研究植物亲营养素Alquernat Nebsui对保育猪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0日龄健康断乳仔猪(杜长大)18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组在日粮的基础上添加Alquernat Nebsui,对照组在日粮基础上添加抗生素,空白对照组为日粮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在试验第15 d和第30 d分别采血1次,分别利用比色法和比浊法测定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结果显示,Alquernat Nebsui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在丙二醛方面,Alquernat Nebsui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20.36%和16.43%)。与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Alquernat Nebsui组不仅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仔猪的IgA、IgG含量(P<0.05或P<0.01),在IgM方面也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Alquernat Nebsui组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仔猪的C_(3)、C_(4)补体水平(P<0.05或P<0.01)。综上所述,Alquernat Nebsui能够显著改善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并显著提升抗体及补体的含量和水平,可以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亲营养素 Alquernat Nebsui 断乳保育猪 血清抗氧化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控雨对荒漠草原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2 位作者 刘吉利 马飞 韩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62-5373,共12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计量特征对连续两年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分析了土壤C∶N∶P和含水量分别与植物生长、养分利用以及微生物量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雨改变了植物叶片C∶N∶P,且其影响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减雨50%提高了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ll)绿叶N和P以及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绿叶P摄取能力,增雨(30%和50%)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摄取能力。增雨提高了猪毛蒿绿叶C∶N,增雨30%提高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绿叶C∶N。增雨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P,增雨30%降低了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绿叶N∶P。相比之下,控雨条件下枯叶C∶N∶P的变化幅度较小;随降雨量增加微生物量C、N以及C∶N逐渐增加,但增雨50%使微生物量C和C∶N降低;控雨对土壤C∶N∶P的影响较小,但增雨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因此促进了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试验期内,相对稳定的土壤C∶N∶P不能很好地指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养分受限状况;干旱时提高叶片养分摄取、湿润时增强叶片养分回收,可能解释了牛枝子对降雨量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生态化学计量学 微生物量 养分保持 植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Water Supply Changes N and P Conservation in a Perennial Grass Leymus chinensis 被引量:13
17
作者 Ju-Ying Huang Hai-Long Yu +2 位作者 Ling-Hao Li Zhi-You Yuan Samuel Barrel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050-1056,共7页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can influence soil water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thus affect plant nutrie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nutrient conservation changes with variations in water a...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can influence soil water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thus affect plant nutrie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nutrient conservation changes with variations in water availability is crucial for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plant nutrient-use strategy. Here, green-lea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concentrations, N- and P-resorption proficiency (the terminal N and P concentration in senescent leaves, NRP and PRP, respectively), and N- and P-resorption efficiency (the proportional N and P withdrawn from senescent leaves prior to abscission, NRE and PRE, respectively) of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h, a typical perennial grass species in northern China, were examined along a water supply gradient to explore how plant nutrient conservation responds to water change. Increasing water supply at low levels (〈 9000 mL/year) increased NRP, PRP and PRE, but decreased green-leaf N concentration. I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green-leaf P concentration or NRE. By contrast, all N and P conservation indicato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at high water supply levels (〉 9000 mL/year).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anges in water availability at low levels could affect leaf-level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for the species in semiarid ecosystems. Therefore, global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may pose effects on plant nutrient economy, and thus on nutrient cycling in the plant-soi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lea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Leymus chinensis nutrient resorption nutrient conservation water supply gradient.
原文传递
长期N添加对典型草原几个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1 位作者 袁志友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1427,共9页
通过一个连续4 a(2003—2006年)N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0、1、2、4、8、16、32、64 g/m2等8个水平),探讨了N供给改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几个常见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施N水平,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 通过一个连续4 a(2003—2006年)N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0、1、2、4、8、16、32、64 g/m2等8个水平),探讨了N供给改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几个常见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施N水平,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和砂韭(Allium bidentatum)比叶面积(SLA)呈指数增加,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SLA无明显变化规律;5个物种绿叶N浓度和枯叶N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而绿叶P浓度和枯叶P浓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物种差异性。物种间,冷蒿具有较高的SLA和叶片养分浓度,克氏针茅具有较低的SLA和叶片养分浓度。以上结果表明,N供给增加降低了植物保持N的能力,对植物P保持能力的影响随物种不同而异,反映了植物P策略对N供给改变的弹性适应。因此,大气N沉降增加改变着植物N和P利用策略,进而影响着植被-土壤系统N和P循环,而其物种差异性将对群落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叶片性状 N添加 养分保持 养分循环
下载PDF
多年生植物养分回收特性及其衡量参数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1 位作者 张硕新 李凌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主要论述了养分回收的概念和意义、衡量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比较了养分回收在不同生活型间的差异,分析了养分回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最后对养分回收的两个参数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关键词 养分回收效率 养分回收度 养分保存 养分循环
下载PDF
畜禽粪污好氧堆肥及其添加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引超 张微 和立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3,42,共7页
好氧堆肥指由好氧微生物发酵分解有机物,实现各类粪污垃圾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的一种措施,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畜禽粪污好氧堆肥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外源添加剂在畜禽粪... 好氧堆肥指由好氧微生物发酵分解有机物,实现各类粪污垃圾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的一种措施,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畜禽粪污好氧堆肥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外源添加剂在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的应用,以期对外源添加剂在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堆肥添加剂 资源化利用 温室气体 养分保存 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