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入河口区生源要素的浓度变化及通量估算 被引量:67
1
作者 刘新成 沈焕庭 黄清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40,共9页
利用近几十年长江大通断面的实测流量和生源要素 (C、N、P、Si)资料 ,讨论了C、N、P、Si较长时间序列浓度的变化特征和长江入河口区的通量。结果表明 ,HCO-3 浓度比较稳定 ,波动较小 ;NO-3 、NO-2 、PO3-4 主要呈上升趋势 ;游离CO2 、N... 利用近几十年长江大通断面的实测流量和生源要素 (C、N、P、Si)资料 ,讨论了C、N、P、Si较长时间序列浓度的变化特征和长江入河口区的通量。结果表明 ,HCO-3 浓度比较稳定 ,波动较小 ;NO-3 、NO-2 、PO3-4 主要呈上升趋势 ;游离CO2 、NH+4和SiO2 -3 浓度表现出一定下降趋势 ;估算并研究了长江C、N、P、Si入河口区年内各月的平均通量、年际间各年的通量和多年平均的年均通量和主要变化特征 ;利用月通量序列以及相应的流量序列 ,拟合出可以利用已知的月均流量预测进入河口区的月通量的关系函数。这些研究是进行河口区生源要素收支平衡计算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生源要素 浓度 通量估算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2
2
作者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1218,共28页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是以水层/沉积层物相为基础、具有一定立体尺度的交接面,界面上所发生的由生物积极参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微小反应和微环境变化,都会对界面附近物质的状态和迁移转化行为产生着复杂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沉积物-水界...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是以水层/沉积层物相为基础、具有一定立体尺度的交接面,界面上所发生的由生物积极参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微小反应和微环境变化,都会对界面附近物质的状态和迁移转化行为产生着复杂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沉积物-水界面研究1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近20年发展.然后系统介绍了国际上对沉积物-水界面的物理尺度与结构的宏观和微观认识;重点综述了沉积物间隙水的取样、物化性质的多维测定与结构表征、过程的静态和动态模拟等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研究技术与方法;分析和展示了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在沉积物-水界面过程的模型研究、沉积物-水界面物质交换的定量化、界面过程与湖泊生态环境灾害关系等模型与过程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沉积物-水界面信息获取技术的研发方向、界面物质交换定量化研究的关注点,以及加强模型的应用和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间隙水取样 营养盐 动态模拟 通量估算 扩散 模型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间营养物质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31
3
作者 宋金明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50,共8页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高,∑N/P礁外间 隙水高于泻湖间隙水,相对而言,泻湖间隙水中缺氮,礁外间隙水中缺磷,礁外 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垂直分布各异。(2)该海域沉积物活性明显高于东中国 海,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组份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H4SiO4是礁外界面扩散是最 大的组份,而在泻湖中NO3-或NH4+是最大扩散量的组份,礁外界面H4SiO4, NO3-扩散大于泻湖,这些扩散转移特征由组份本身的性质与环境特性决定; (3)该海域水温高是造成间隙水中营养组份大量产出并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 的主要原因,温度高,沉积物释放出营养组份的表现活化能降低,沉积物的活 性增强,从而释放扩散出大量的营养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海水界面 南沙海域 营养物质 扩散通量
下载PDF
云南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及氧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建军 沈吉 +3 位作者 张路 范成新 李文朝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好氧组上覆水pH显著大于厌氧组,而间隙水pH在两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厌氧呼吸途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有关;而在两种处理条件下,间隙水均处于厌氧状态.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间隙水磷和铵氮浓度的增加,与有机质矿化增强有关;而间隙水磷还可能受FeOOH-P模型控制.由分子扩散模型计算获得的界面磷或者铵氮扩散通量均高于表观通量,而且好氧条件下的扩散通量与表观通量之间的差异较厌氧条件下的大;这表明两种营养盐均存在释放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受氧气的影响.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使用分子扩散模型得到的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更接近于表观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氧气 氮磷通量 滇池 抚仙湖
下载PDF
龙感湖沉积物中人类活动导致的营养盐累积通量估算 被引量:36
5
作者 吴艳宏 王苏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3-848,共6页
通过LL-4孔沉积环境指标研究表明,近100年来龙感湖地区人类活动加强,导致营养元素磷、碳、氮以及铁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1950年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围湖造田、破坏湖滨湿地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沉积物质量累... 通过LL-4孔沉积环境指标研究表明,近100年来龙感湖地区人类活动加强,导致营养元素磷、碳、氮以及铁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1950年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围湖造田、破坏湖滨湿地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加快,同时营养元素累积量急剧增加。根据营养元素与参比元素Al,Fe和Ti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的累积量得以从自然背景上区分出来,结合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计算,人类活动引起的磷、有机碳和氮的累积通量分别在151.0~889.4mg/m^2a,4.3—149.0g/m^2a和0.5~18.6g/m^2a间变化。碎屑物质的累积稀释了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富集浓度,龙感湖草型湖泊的特点,使湖泊沉积环境易于呈氧化环境,生物和地球化学作用,也削弱了人类活动累积营养盐的变化幅度,使沉积中营养盐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元素 通量 人类活动 龙感湖
下载PDF
桑沟湾和胶州湾夏季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学雷 朱明远 +3 位作者 汤庭耀 王英 刘岗 Jean-Louis M.Martin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1999年8月通过原样培养研究了黄海的桑沟湾和胶州湾潮下带沉积物—海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结果表明,两个湾的沉积物均向水层释放NH4 N,通量为0.76(桑沟湾)和0.67mmol/m2·d(胶州湾),对水层初级生产所需无机氮的贡献为14%(桑沟湾)和1... 1999年8月通过原样培养研究了黄海的桑沟湾和胶州湾潮下带沉积物—海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结果表明,两个湾的沉积物均向水层释放NH4 N,通量为0.76(桑沟湾)和0.67mmol/m2·d(胶州湾),对水层初级生产所需无机氮的贡献为14%(桑沟湾)和12%(胶州湾);桑沟湾的沉积物对PO4 P有净吸收,通量为-1.17mmol/m2·d,而胶州湾的沉积物释放PO4 P,通量为0.01mmol/m2·d。与其他近岸浅海环境相比,桑沟湾和胶州湾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及对水层初级生产的贡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回归统计分析表明,桑沟湾和胶州湾沉积物—水界面的NH4 N通量与沉积物表层的C、N含量正相关,PO4 P通量与沉积物耗氧率和上覆水PO4 P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黄海 桑沟湾 胶州湾 夏季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1-2368,共8页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水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大亚湾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黄小平 郭芳 岳维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8,共6页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l.L-1,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l.L-1,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范围为49.1%—75.2%。在平面分布上,NH4-N含量表现为近海高于远海,PO4-P则差别不大。NH4-N、NO3-N、NO2-N和PO4-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通量分别为7.08、-0.61、-0.51、0.14μmol.(m2.d)-1。NH4-N、PO4-P主要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间隙水 界而通量 沉积物 南海北部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苏兵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0-615,共6页
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表现为叶>枝>皮>根>干.总体而言,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后,除N、Ca元素外,各组分其它养分含量普遍高于... 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表现为叶>枝>皮>根>干.总体而言,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后,除N、Ca元素外,各组分其它养分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K>Mg>Ca>N>P,混交林土壤中N、P元素含量要高于纯林.马尾松混交林中,林木5种元素总量为3801.45kghm-2,比纯林高71.57%;养分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为267.74kghm-2a-1,是纯林养分净积累量的2.30倍;养分总归还量为426.27kghm-2,是纯林的1.69倍.混交林养分利用系数为:N(0.14),P(0.10),K(0.49),Ca(0.16),Mg(0.20);周转时间(a)为:N(15.52),P(94.70),K(2.66),Ca(9.87),Mg(7.53).纯林养分利用系数为:N(0.13),P(0.06),K(0.31),Ca(0.16),Mg(0.20);周转时间(a)为:N(16.83),P(105.27),K(3.95),Ca(8.69),Mg(6.91).林下栽植阔叶树使林木的N、P、K元素的周转期缩短,养分利用系数增加.因此,将现有的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解决目前马尾松纯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闽粤栲 林下栽植 养分归还 养分利用系数 养分循环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N,P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5,共7页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008.83,1164.10,1147.30和976.47kg·hm-2,表明低中氮处理(N1,N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凋落物量,而高氮处理(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中C,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N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不同氮沉降处理后,凋落物C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474.70,544.07,538.55和474.02kg·hm-2,N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7.21,8.56,9.03和9.04kg·hm-2,P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1.17,1.24,1.32和1.09kg·hm-2,说明与N0处理相比,氮沉降显著提高N元素的归还量,而N1,N2处理提高C,P元素归还量,N3处理对C归还量影响不明显,但降低P的归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的凋落量与养分通量 被引量:19
11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1 位作者 孙新 林德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7,共7页
在25 a生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 a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幼苗,16 a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化学分析,对上述6种混交林类型及林下未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量及养分通量... 在25 a生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 a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幼苗,16 a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化学分析,对上述6种混交林类型及林下未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量及养分通量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显示,6个混交群落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 137.3 kg hm-2、6 741.1 kghm-2、8 041.7 kg hm-2、7 151.3kg hm-2、7 533.2kg hm-2和6 149.1 kg hm-2,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量仅3 442.8 kghm-2.在所有林分的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49.7%~71.5%,其余依次为枯枝(5.7%~26.1%)、其它组分(5.5%~17.1%)、树皮(7.7%~18.9%)和果实(0.7%~2.0%).各混交林分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4%~58.0%,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42.0%~49.6%,且两者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各林分总凋落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凋落物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依林分类型、凋落物组分和凋落时间不同而异,N、P、K、Ca和Mg的含量范围依次为3.25~12.98 g kg-1、0.23~0.97 g kg-1、0.42~4.02 g kg-1、7.34~32.57 g kg-1和1.34~5.58 g kg-1.不同的林分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通量大小均为:Ca>N>Mg>K>P.马尾松纯林中,通过凋落物的5种养分元素的年流通量为142.01 kg hm-2;而在林下分别套种上述6种阔叶树后,其养分年流通量依次增加到204.95 kg hm-1、223.93 kg hm-2、304.12 kg hm-2、288.46 kg hm-2、213.77 kg hm-2、238.05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凋落物 养分通量
下载PDF
夏季珠江口外近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德荣 陈繁荣 +2 位作者 杨永强 张凌 吕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0,共8页
基于2002年夏季(7月)对珠江口外近海的生态环境调查,获取了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剖面资料,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下降解大大提... 基于2002年夏季(7月)对珠江口外近海的生态环境调查,获取了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剖面资料,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下降解大大提高了间隙水中的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导致这些营养盐总体上从沉积物内部向沉积物/水界面转移。但在该界面附近,铵盐被不同程度地硝化,所形成的硝酸盐又被不同程度地反硝化;磷酸盐和硅酸盐交换通量则受到自生矿物沉淀与溶解、吸附与解吸作用的影响,因此营养盐的净交换通量是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综合结果。模拟实验研究显示,该海区NH4+、NO3-、NO2-、PO43-和SiO44-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分别为-0.197—1.93、-0.558—0.178、-0.064—-0.009、-0.079—0.126和-6.89—7.00 mmol.(m2.d)-1。根据营养盐剖面资料计算的交换通量不仅很小,交换通量方向也往往与实验结果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间隙水 营养盐剖面 界面过程 交换通量 珠江口近海
下载PDF
Biomass, litterfall and the nutrient fluxes in Chinese fir stands of different age in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祥庆 刘春江 +2 位作者 Ilvesniemi Hannu Carl J.Westman 刘爱琴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5-170,250,共6页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a fast-growing, ever-green conifer tree with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q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of timber plantations in subtropical China. We inv...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a fast-growing, ever-green conifer tree with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q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of timber plantations in subtropical China. 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litterfall and nutrient fluxes in the 8, 14 and 24 year-old stands, representing the young, middle-aged and mature sta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in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had high productiv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em mass in total biomass was between 50%-70%. Chinese fir was low nutrient-return tree species with litterfall. Nutrient withdrawal from senescing needles was a strong age-dependence for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potassium in Chinese fir. With a management system of such short-rotation and continuously pure-crop planting, harvesting timber can lead to great nutrient los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for site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BIOMASS PRODUCTIVITY Litter fall nutrient flux
下载PDF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晓晓 姚庆祯 +3 位作者 陈洪涛 米铁柱 谭加强 于志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88,共7页
2001年3月~2002年2月期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径流中各形态的营养盐的浓度及其月动态,估算此时段内黄河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研究发现,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硝酸盐是黄河中氮的最主要存在形... 2001年3月~2002年2月期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径流中各形态的营养盐的浓度及其月动态,估算此时段内黄河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研究发现,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硝酸盐是黄河中氮的最主要存在形态,其季节变化与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年平均含量为(260.6±84.0)μmol/L,显著高于世界其它河流,为世界背景值(7.14μmol/L)的20多倍;黄河中磷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颗粒态磷含量变化规律与SPM的分布一致,其年平均含量为(16.2±22.9)μmol/L,磷酸盐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为(0.42±0.20)μmol/L,与世界河流的平均水平相当。硅酸盐年平均含量为(122.0±18.2)μmol/L。每年约有17 200 t的总氮和1 600 t的总磷输入渤海,氮通量表现出在春季3月较高;磷通量在9月出现最高值,春季3,4月也较高;硅酸盐通量在3月出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营养盐 浓度 通量
下载PDF
春季珠江口内营养盐剖面分布和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吕莹 陈繁荣 +2 位作者 杨永强 程俊 吴世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2005年春季(4月)时珠江口内6个站住的营养盐剖面分布及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获取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 2005年春季(4月)时珠江口内6个站住的营养盐剖面分布及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获取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内间隙水营养盐在不同站位间含量差异明显,呈现出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对于大多数站住营养盐,交换实验得到的通量大于利用间隙水浓度梯度法估算的结果,交换实验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应用交换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体现了营齐盐扩散和界面反应的综合作用结果。研究区域的NH4^+,NO3^-,NO2^-,SiO4^4-和PO4^3-的交换通量分别为-1.3184--0.9854,-0.5583~0.4692,-1.5188--0.1438,-1.9673~3.8831和-0.2464~0.0939mmol·d^-1·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交换通量
下载PDF
橡胶人工林养分循环通量及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春梅 蒋菊生 +3 位作者 曹建华 熊代群 谢贵水 李晓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82-3789,共8页
对不同树龄的PR107无性系橡胶人工林N、P、K3种元素的养分循环通量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通量中养分总吸收量为315.28~949.13kg/hm2,总存留量为282.78~714.51kg/hm2,总归还量为32.50~205.74kg/hm2,... 对不同树龄的PR107无性系橡胶人工林N、P、K3种元素的养分循环通量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通量中养分总吸收量为315.28~949.13kg/hm2,总存留量为282.78~714.51kg/hm2,总归还量为32.50~205.74kg/hm2,胶乳总损失量为10.18~37.73kg/hm2,土壤中养分总输入量为111.73~652.79kg/hm2,总输出量为315.28~949.13kg/hm2,平均亏损量为-249.94kg/hm2,各循环通量都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其中3种养分元素的大小顺序均为N>K>P;(2)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参数中吸收系数随林分生长呈凸抛物线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归还系数逐渐上升,存留系数不断下降,周转时间加快,而6a后,胶林的枯落物养分平衡指数与土壤养分平衡指数开始下降,胶园土壤养分收支失衡,另外,产胶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在14a前后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3)不同元素循环特征参数有差异。吸收系数、归还系数中的大小顺序为N>P>K,存留系数为K>P>N,枯落物养分平衡指数为K>N>P,土壤养分平衡指数为P>N>K,养分利用率为P>K>N,表明N的流动性大,故循环速率最快,循环水平最高,其次是K,而P的循环速率最慢,水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人工林 养分循环 通量 特征
下载PDF
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通量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2 位作者 高春芬 黄荣珍 苏兵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8-1934,共7页
在福建漳州地区,对连续年龄序列(2、3、4、5、6年生)的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2、3、4、5和6年生)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796.65、3098.10、4489.13、420... 在福建漳州地区,对连续年龄序列(2、3、4、5、6年生)的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2、3、4、5和6年生)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796.65、3098.10、4489.13、4200.72和3692.40kg.hm-2,呈现先期增加,4年生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各年龄段林分凋落物量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3、4和6年生林分呈单峰型,前二者出现在6月,后者出现在4月;而2和5年生林分则出现2个峰值,前一个峰值出现在4月,后一峰值出现在6月。在凋落物的组成中,落叶占总凋落物量的84.86%~90.04%,其次分别为碎屑物(5.01%~6.70%)、落枝(2.95%~4.52%)、树皮(2.64%~3.62%)和落果(0.30%~0.55%)。凋落物各组分中,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N>Ca>K>Mg>P。各龄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中5种元素的年通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4年生(133.20kg.hm-2)>5年生(124.98kg.hm-2)>6年生(97.56kg.hm-2)>3年生(90.51kg.hm-2)>2年生(86.0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年龄序列 凋落物量 养分通量
原文传递
铜锈环棱螺对藻华水体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思志 郑忠明 +3 位作者 陆开宏 金春华 朱津永 胡智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0-734,共5页
于2008年在室内小型试验模拟生态系统中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铜锈环棱螺生物干扰对底泥耗氧率和上覆水营养盐通量的影响试验,根据铜锈环棱螺放养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与试验前相比,培养1个月后,所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底泥耗氧... 于2008年在室内小型试验模拟生态系统中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铜锈环棱螺生物干扰对底泥耗氧率和上覆水营养盐通量的影响试验,根据铜锈环棱螺放养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与试验前相比,培养1个月后,所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底泥耗氧率均显著下降;各处理组的底泥耗氧率初期高于对照组,后期低于对照组,且密度高的处理组其底泥耗氧率高于密度低的处理组。除12月7日外,对照组沉积物始终向上覆水释放铵氮,且释放量逐渐减小,而各处理组中,除试验初期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铵氮外,试验中后期均表现为吸收铵氮。除试验初期外,处理组和对照组中亚硝酸盐+硝酸盐通量主要表现为向上覆水中释放,且处理组1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磷酸盐通量主要表现为,试验初期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后期被沉积物吸收。本试验结果表明,短期内铜锈环棱螺的生物干扰增加了底泥耗氧率,但其长期效应可使底泥耗氧率下降,铜锈环棱螺的存在促进了沉积物中的总体硝化速率,加快了沉积物中的N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藻华水体 底泥耗氧率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养分累积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瑞利 柴民伟 +2 位作者 邱国玉 石福臣 Sasa Kaichiro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28-2936,共9页
研究了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垂直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的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和富聚现... 研究了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垂直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的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和富聚现象,自上而下,有机碳的含量逐渐降低;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趋势;毛果苔草沼泽全磷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分布,芦苇沼泽全磷含量逐渐降低;全硫的分布和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全磷和全硫与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碳与容重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植被类型是影响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137Cs、210Pb测定沉积年代,并结合恒定放射性通量(CRS)模式推算年龄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平均沉积速率为0.33 cm·a-1,沉积通量为0.03~0.48 g·(cm2·a)-1,平均为0.29 g·(c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垂直分布 沉积通量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原文传递
湖泊营养盐通量平衡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邹锐 吴桢 +3 位作者 赵磊 陈异晖 余艳红 刘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826,共8页
湖泊氮、磷通量是表征湖泊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探究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氮、磷通量的计算和质量平衡关系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过程.以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计算平台,模拟湖泊水动力、水... 湖泊氮、磷通量是表征湖泊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探究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氮、磷通量的计算和质量平衡关系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过程.以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计算平台,模拟湖泊水动力、水质的动态过程,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核算湖泊氮、磷循环通量及其在氮、磷循环整体中的贡献,识别湖泊氮、磷循环关键源汇过程的变化规律.滇池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的代表,同时其半封闭特性为营养物质循环提供了更为稳定的环境,以滇池为案例,基于前期校正和验证过的滇池水动力-水质模型来分析循环通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发现,研究年度内滇池外海总氮的年总输入量(包括外源和内源)为7620.92 t,总输出量(包括出流、反硝化和沉降)为7637.31 t;总磷的年总输入量为(包括外源和内源)450.23 t,总输出量(包括出流和沉降)为429.57 t,其中陆域输入是最主要的氮、磷输入途径,而反硝化和沉降则是主要的输出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质量平衡方法,通过三维模型计算所得的营养盐通量平衡结果能更好地揭示湖体内所发生的氮、磷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通量 质量平衡 三维模型 滇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