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雪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190-192,共3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名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的护士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名,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名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的护士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名,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目前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分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 护士管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护理服务
下载PDF
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胡蓉 刘晓芳 +1 位作者 向冬香 李静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尝试将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并探讨其应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 目的尝试将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并探讨其应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接受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质量、医德规范、考核总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质量、医德规范评分及考核总分均高于实施分层级管理前;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级管理模式 泌尿外科 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黎军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9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适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求,提升中医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对病房的医疗设备配置、中医药文化建设、科研人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医护合作做出规...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适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求,提升中医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对病房的医疗设备配置、中医药文化建设、科研人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医护合作做出规划并实施;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满意度扣分的主要项目,针对医疗护理服务上的不足,医护合作进行针对性整改。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后,科内中医文化氛围更浓厚,重点专科病种的诊疗及护理路径得以更规范地执行,医护科研能力、中医技能使用率和患者满意率均较前提高。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技能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有效促进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重点专科 医护一体化 中医护理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秀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7期259-260,共2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我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基...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我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和护理文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满意度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玲 葛梅 +4 位作者 张娟 张天锋 冯则会 肖春梅 郑化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的 100 名护理人员,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的 100 名护理人员,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实验组人员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作用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红红 胡敏华 周志金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5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内科患者100例为实施前组,2017年7~12月患者100例为实施后组。参与的护理人员共24名。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方法,实施后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内科患者100例为实施前组,2017年7~12月患者100例为实施后组。参与的护理人员共24名。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方法,实施后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护士护理质量、护士专业知识与护理操作评分。结果实施后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优质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评分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基础护理 病房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在门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慧月 陈华云 +3 位作者 庄蓉 黄惠君 林敏 陈元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9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在门诊中的应用。方法本院在2018年1月-12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分析和评价实施效果。与2017年1月-12月护理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对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实施护士分... 目的探讨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在门诊中的应用。方法本院在2018年1月-12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分析和评价实施效果。与2017年1月-12月护理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对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之后,患者等待时间为(15.2±6.7)min、护理质量评分为(93.9±19.4)分、患者满意度为(95.2±17.3)分,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明显提升,并且与管理前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具有显著作用,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促使护理人员提升工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 绩效考核模式 门诊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患者等待时间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齐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8期5-6,共2页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68名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34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和参照组(34名,常规管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护理...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68名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34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和参照组(34名,常规管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差错管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将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玉贤 李志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5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0例研究对象是从我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在职的临床护士中选取的,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2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的护士仍然沿用传...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0例研究对象是从我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在职的临床护士中选取的,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2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的护士仍然沿用传统的护士管理模式实施管理,而观察组护士则采取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实施管理。结果在实施护士管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之间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及优质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在同一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士管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的以上三项评分均较实施前有提高,但观察组护士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士管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之间的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均在同一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士管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的以上两项评分均较实施前有提高,但观察组护士的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士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合,最大程度上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操作 护理理论 基础护理 病房护理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朝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5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在对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职的76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8名,实验组38名,对照组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实验组使用护士分层级... 目的研究在对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职的76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8名,实验组38名,对照组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实验组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两组对各自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年的实际应用。对所有进行实验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操作水平以及相关知识理论分别在实验前后进行考核并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各组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操作水平以及相关知识理论考核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大幅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可以通过新型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实际效果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珊珊 周宗敏 李云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3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在我院各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抽取100名实施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名护士。观察组护士给予分层级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在我院各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抽取100名实施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名护士。观察组护士给予分层级护理管理,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结果:实行护理管理前两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护理管理前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及优质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及优质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及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
下载PDF
护士层级管理在烧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友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4期43-44,47,共3页
目的探讨在烧伤科护理管理中行护士层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该院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所有护士均未接受护士层级的管理方式,选择于2018年7—12月该院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实验组,所有护士均接受层级管理... 目的探讨在烧伤科护理管理中行护士层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该院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所有护士均未接受护士层级的管理方式,选择于2018年7—12月该院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实验组,所有护士均接受层级管理的模式,观察并统计两组护士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并且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的考核水平、患者及其患者家属以及医生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的考核合格率26例(86.67%)显著优于对照组18例(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生的护理满意度8名(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名(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4例(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54例(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科病房管理的过程中行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层级管理模式 烧伤科病房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在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后口腔鳞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曾定芬 范玉霞 +5 位作者 江华 阳静 李桂华 李超 孙荣昊 周雨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7期782-787,共6页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对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口腔鳞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行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的口腔癌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护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医护一体...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对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口腔鳞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行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的口腔癌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护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康复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及出院时SAS评分、皮瓣坏死方面、疾病围术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生活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的口腔癌患者,实行全程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游离组织皮瓣 口腔鳞癌 医护一体化
原文传递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6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6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等指标分别为(90.02±7.33)分、(87.59±7.96)分、(86.64±8.27)分、18次,实施后分别为(96.76±6.57)分、(96.47±6.82)分、(95.87±7.34)分、2次;实施前患者满意率73.94%,实施后满意率9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分层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临床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控制感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彭叶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临床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控制感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择80名注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两组采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临床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控制感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择80名注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两组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工作控制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定,并对护理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管理的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测。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和工作控制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管理的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控制感,有效促进医护合作,提高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自我效能 工作控制感 医护合作
下载PDF
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浩斌 方云 +1 位作者 徐宏蕊 朱玉芬 《癌症进展》 2020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观察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接受放疗且并发RE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n=41)与对照组(常规责任制护理管... 目的观察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接受放疗且并发RE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n=41)与对照组(常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n=59),比较两组患者RE改善情况、RE持续时间,并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患者健康状况,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E持续时间为(23.50±4.63)d,短于对照组的(27.20±4.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周、6周时观察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可获得更佳的RE疗效获益,更利于RE症状缓解,维持患者良好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定式医护同组管理模式 食管癌 放射性食管炎
下载PDF
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应用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诺 马春兰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目的评价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护士16名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每组8名。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施行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 目的评价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护士16名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每组8名。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施行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将两组护士病房管理效果开展对比。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93.23±2.42)分、重症护理(93.14±1.85)分、健康教育(94.05±2.02)分与文件书写(91.42±2.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观察能力(92.12±2.63)分、病情变化预见能力(92.42±2.52)分、应急处理能力(93.25±2.06)分、专科操作能力(94.52±1.23)分、急救配合能力(92.42±2.3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病房护理管理应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的效果突出,可以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病房管理 护理管理 分层分组管理模式 管理质量
下载PDF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芬太尼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贞秀 李靖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芬太尼镇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64例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医...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芬太尼镇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64例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从入院开始干预至患者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入院时、术前焦虑情况;术前、术毕时生命体征;麻醉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毕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干预经导管消融房颤患者可缓解患者手术焦虑,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 经导管消融房颤 镇静 术前焦虑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9
作者 李梦洁 李艳梅 +2 位作者 滕晓 罗妮 杨发秀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4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进行FET的460例患者,按照FET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19例)和实验组(2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进行FET的460例患者,按照FET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19例)和实验组(2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成功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FET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冻融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20
作者 鄢茵 徐珍 +1 位作者 童华章 管细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和...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四组均实行饮水计划、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再训练方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一组采取膀胱容量扫描仪;二组采取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治疗;三组采取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治疗。干预周期为3个月。干预前后观察比较四组的膀胱残余尿量、泌尿系统检查结果、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并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三个试验组的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三组有1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7.680,P=0.006),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各有4例发生尿路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三组的首次反射排尿时间最短,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功能的重建时间试验三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容量扫描仪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缩短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在降低泌尿系统感染有明显优势;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容量扫描仪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