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淋巴结分期指标评估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晨 吴予涵 +10 位作者 李起 吴泓 邱应和 宋天强 毛先海 何宇 程张军 翟文龙 李敬东 耿智敏 汤朝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2,共8页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阳性淋巴结比例(LNR)、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在评估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10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4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阳性淋巴结比例(LNR)、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在评估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10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4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205例,女性235例;年龄(57.0±9.9)岁(范围:23~83岁)。85例(19.3%)合并肝内胆管结石,98例(22.3%)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随访截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总体生存率,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检验。结果 440例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治疗,其中R0切除424例(96.4%),R1切除16例(3.6%)。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分化比例为4.2%(18/426),中分化比例为60.6%(258/426),低分化比例为35.2%(150/426);腺癌比例为90.2%(397/440),非腺癌比例为9.8%(43/440);Tis期2例(0.5%),T1a期83例(18.9%),T1b期97例(22.0%),T2期95例(21.6%),T3期122例(27.7%),T4期41例(9.3%)。所有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3%、37.7%、18.3%。175例(39.8%)患者出现淋巴转移,清扫淋巴结[M(QR)]6(5)枚,NMLN为0(1)枚,LNR为0(0.33),LODDS为-0.70(-0.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结石、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LODDS、切缘、T分期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进一步的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切缘、T分期、LODDS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 LODDS可作为I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期指标,同时也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转移 阳性淋巴结数目 阳性淋巴结比例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詹玲 陈创 孙圣荣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2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PTC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72例,依据淋巴结转移数目分为转移淋巴结≤5枚组652例和转移淋巴结>5枚组220例,比...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PTC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72例,依据淋巴结转移数目分为转移淋巴结≤5枚组652例和转移淋巴结>5枚组220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转移淋巴结>5枚的影响因素。结果转移淋巴结>5枚组年龄<55岁(88.6%)、肿瘤直径>2.0 cm(22.7%)、非微小癌(80.0%)、双侧癌(49.1%)、多癌灶(54.1%)、腺外侵犯(92.3%)比率高于转移淋巴结≤5枚组(81.6%、10.7%、62.9%、29.6%、36.7%、74.4%)(P<0.05),TNM分期Ⅱ期比率(11.4%)低于转移淋巴结≤5枚组(18.6%)(P<0.05)。年龄<55岁(OR=1.990,95%CI:1.231~3.218,P=0.005)、肿瘤直径>2.0 cm(OR=1.756,95%CI:1.138~2.709,P=0.011)、非微小癌(OR=1.758,95%CI:1.184~2.609,P=0.005)、双侧性(OR=1.780,95%CI:1.174~2.699,P=0.007)、腺外侵犯(OR=3.159,95%CI:1.836~5.436,P<0.001)是PTC患者转移淋巴结>5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5岁、肿瘤直径>2.0 cm、非微小癌、双侧性、腺外侵犯的PTC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数目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PTC术中提示1~2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获益分析
3
作者 庄雨陈 黄春 苏新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术中1~2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初次手术的术中1~2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 目的:探讨适用于术中1~2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初次手术的术中1~2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290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hemithyroidectomy,HT)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状腺全切除术(total thyroidectomy,TT)组(P<0.001)。手术方式不影响结构持续性/复发性疾病的发生(HR=2.848,95%CI=0.321~25.294,P=0.348)。淋巴结总转移数>5枚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4.5 mm(OR=5.838,95%CI=2.295~14.850,P<0.001)、肿瘤位于上份(OR=2.765,95%CI=1.154~6.624,P=0.023)、Ⅲ区淋巴结有转移(OR=17.310,95%CI=7.053~42.481,P>0.001)。结论:目前结果支持术中提示1~2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若肿瘤位于上份且直径>14.5 mm,建议行预防性的同侧Ⅲ区颈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淋巴结数量 手术方式 术中冰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