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NLRP3、IL-1β、IL-18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尹敏 冯伟 +1 位作者 金巧霞 郑园娜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7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与NLRP3、L-1β及IL-18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诊治慢性牙周炎需进行拔牙治疗的患者50例及50例牙周健康人群,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龈下菌斑Pg,慢性牙周...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与NLRP3、L-1β及IL-18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诊治慢性牙周炎需进行拔牙治疗的患者50例及50例牙周健康人群,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龈下菌斑Pg,慢性牙周炎患者拔牙后取得牙周膜组织进行牙周膜细胞培养,取部分细胞用Pg标准株感染,部分不做感染处理,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LRPS蛋白表达,以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IL-1β及IL-18表达。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Pg阳性率为84.00%,高于牙周健康者的22.00%,探诊深度5、6、7 mm慢性牙周炎患者Pg浓度分别为4.38±0.81、4.79±0.76、5.47±0.63,高于牙周健康者0.38±0.12、0.46±0.15、0.72±0.20(P<0.05);Pg感染牙周膜细胞中NLRP3及IL-1β、IL-18表达量分别为(1.25±0.12)、(1 820.42±425.57)pg/ml、(311.55±45.70)pg/ml,明显高于未人工Pg感染牙周膜细胞(0.74±0.08)、(1 138.65±350.76)pg/ml、(124.70±42.54)pg/ml(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率及感染菌量均较高,Pg感染可引起牙周膜细胞中NLRP3、IL-1β、IL-18表达的上调,这可能是Pg引起慢性牙周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NLRP3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牙周膜
原文传递
益肾降糖饮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临床效果及对IL-18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洪江淮 王宝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8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降糖饮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尿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水平的影响,试图基于炎症水平探讨益肾降糖饮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 目的:观察益肾降糖饮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尿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水平的影响,试图基于炎症水平探讨益肾降糖饮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DKD患者作为DKD组,另外选取2014年6-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DKD组与健康组血、尿白介素-18(IL-18);并将DKD组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降糖饮,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L-18、尿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DKD组血IL-18、尿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HbA1c、FPG、24 h尿蛋白定量、eGFR、血IL-18、尿IL-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IL-18、尿IL-1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HbA1c、FPG、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D患者血IL-18、尿IL-18与24 h尿蛋白定量、FPG、HbA1c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IL-18、尿IL-18或可作为DKD患者评定病情的检验指标;益肾降糖饮加常规西医是治疗该证型DKD的有效方案,其可能通过减轻肾脏炎症程度以延缓DKD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益肾降糖饮 IL-18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协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袁乐永 李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34-36,4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协同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方法:住院ACS患者1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6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协同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方法:住院ACS患者1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6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n=35)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43);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n=50)。所有ACS患者从入院当日开始行常规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ACS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及IL-18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水平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前ACS各组血清hs-CRP、TNF-α及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ACS各组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治疗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瑞舒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